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确定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帕特里克·赫尔利于1944年9月作为总统个人代表使华,11月17日任驻华大使,到1945年11月27日辞职,历时一年两个多月。这期间,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赫尔利使华的前半年,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战时的援蒋抗日到战后的扶蒋反共的转变;赫尔利作为这种转变的具体实行者。
作者
陶文钊
出处
《近代史研究》
1987年第2期263-282,共20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赫尔利
扶蒋反共政策
世界形势
美国对华政策
罗斯福
政府
个人代表
蒋介石
援蒋
史迪威事件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9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93
1
侯中军.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J]
.学术月刊,2021,53(4):205-216.
被引量:1
2
卢晓娜.
西北望延安——美国学者关于战时美国观察家中共认知的研究与思考[J]
.军事文化研究,2023,2(1):129-139.
被引量:2
3
李丹慧.
政治斗士与敌手:1960年代中苏边界关系——对中苏边界问题的历史考察之二[J]
.社会科学,2007(2):146-167.
被引量:7
4
何英莺.
从日本ODA政策的调整看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J]
.太平洋学报,2004,12(12):88-96.
被引量:5
5
兰建英.
浅析1945-1949年美国的对华政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145-147.
被引量:2
6
王永君.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对东北的战略方针及其形成过程[J]
.中共党史研究,2001(4):88-92.
被引量:2
7
邓野.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研究[J]
.历史研究,2000(1):3-20.
被引量:16
8
王海燕.
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J]
.军事历史研究,2000,14(2):149-156.
被引量:2
9
赵荣强.
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J]
.菏泽学院学报,2001,25(3):46-49.
被引量:1
10
何慧.
论联合国难民署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作用[J]
.国际论坛,2004,6(4):12-15.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2
1
刘大禹,谭棋心.
蒋介石与抗战后期的国共和谈(1944-1945)[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1):116-123.
2
陈世阳.
罗斯福时代(1932~1945)美国对华政策研究综述[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8(1):52-56.
3
李华强,吴春英.
美援与中国抗战[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64-69.
被引量:4
4
钟奕诚.
近三十年来国内关于国共三年内战起源问题研究述评[J]
.中共党史研究,2013(4):100-111.
5
钟健.
蒋介石与1945年初的国共谈判——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探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7(1):90-96.
被引量:1
6
陶文钊.
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决策[J]
.党的文献,1990(5):80-86.
被引量:2
7
于英红.
浅析1941-1945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J]
.浙江学刊,2015(4):22-28.
8
贾钦涵.
“赫尔利使华”研究述评[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5):16-24.
9
刘得手.
美国对华战略误判历史考察[J]
.人民论坛(中旬刊),2016,0(5):8-11.
10
徐蓝.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09(1):1-57.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赵先明,刘达永.
二战时期美国供给中国政府的租借物资流向[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12-16.
2
胡礼忠.
中国学术界关于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研究述评[J]
.历史教学问题,2005(6):77-85.
被引量:5
3
赵文亮,常县宾.
抗战时期美国援华及美中合作之研究20年述评[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4):108-111.
4
沈志华.
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1-13.
被引量:11
5
赵先明.
抗战时期美国供给中国政府租借物资流向问题初探[J]
.西昌师专学报,1998,10(3):20-27.
6
邓晓欣.
摩根索与1940-1941年美国对华经济援助[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33(1):41-56.
7
沈志华.
近年来冷战史研究的新趋向[J]
.社会科学战线,2012(6):78-81.
被引量:4
8
陈拯.
全球史视角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兴起、特征与挑战[J]
.国际观察,2015(2):139-157.
被引量:2
9
阮平,汪效驷.
蒋介石日记研究述评[J]
.档案与建设,2019,0(11):77-85.
被引量:1
10
黄立茀,王俊逸.
《兄弟、对手、伙伴:新史料·新发现: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关系国际研讨会文集》前言[J]
.冷战国际史研究,2014(1):153-175.
被引量:1
1
谢赐余.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J]
.理论学刊,1998(2):109-112.
被引量:2
2
龙士云.
赫尔利赴华使命的失败及原因论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3):286-290.
3
宋光伟.
抗战后期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形成中的苏联因素[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28(5):40-41.
4
王善中.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形成[J]
.党史研究资料,2000(8):1-12.
5
鄢朝敏.
美国在抗日战争后期的扶蒋反共政策[J]
.昆明学院学报,1995,26(4):7-10.
6
李芳洲.
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演变(1945-1949)[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4):9-12.
7
从乡村走出的巨人──富兰克林·罗斯福[J]
.乡镇论坛,1997,0(9):49-49.
8
王和杰.
抗日战争中美国对华政策[J]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64-65.
9
刘焕明.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对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转变原因初探[J]
.学术交流,1996(2):109-110.
10
陶文钊.
中美关系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介绍《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和发展(1945—1950)》[J]
.世界历史,1988(1):144-146.
被引量:1
近代史研究
198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