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求田问舍知何处
1
作者 郑秉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25,共7页
梳理和研究苏轼贬谪期间六次求田问舍的经过与目的,以考察他的追求和性格,及他在官场的无奈。
关键词 苏轼 贬逐 求田问舍 多重目的
下载PDF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2
作者 刘长卿(唐)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小学生必读)》 2020年第2期60-61,共2页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译文黄昏时分,猿声凄切,江边送客早已四散。无情的流水只管载着离人不停远去,心中更加悲凄。同被贬逐漂泊,只是君行更远。一路远去,只有那万里青山与你相伴。
关键词 黄昏时分 贬逐 悲凄
原文传递
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学生姜唐佐: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
3
作者 李崇寒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对唐宋官员来说,贬逐海南岛等于“生度鬼门关”,悬居海J外,与中原分离,人生地不熟,谪官的身份彻底宣告了他的社会性死亡,海南是谁都不愿提起的禁忌。《旧唐书》载,韦执谊(764-812)还是个小官时,就很忌讳别人谈与岭南有关的一切,有一次... 对唐宋官员来说,贬逐海南岛等于“生度鬼门关”,悬居海J外,与中原分离,人生地不熟,谪官的身份彻底宣告了他的社会性死亡,海南是谁都不愿提起的禁忌。《旧唐书》载,韦执谊(764-812)还是个小官时,就很忌讳别人谈与岭南有关的一切,有一次他和同事翻阅地图,到岭南州郡,直接叫人撤去,闭目不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唐书》 韦执谊 贬逐 沧海 鬼门关 社会性
原文传递
试论苏轼贬逐期间的精神支撑
4
作者 郑秉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1-9,共9页
苏轼在三州贬逐期间,不仅不悲观、失望、自伤,反而从容地向自然、民间、文化等回归,成为中国文化大师和世界千年英雄。之所以能如此,除了其他主客观原因外,还同他在贬地有坚强的精神支撑有关。这就是尊主泽民的理想支撑,陶潜陶诗的人格... 苏轼在三州贬逐期间,不仅不悲观、失望、自伤,反而从容地向自然、民间、文化等回归,成为中国文化大师和世界千年英雄。之所以能如此,除了其他主客观原因外,还同他在贬地有坚强的精神支撑有关。这就是尊主泽民的理想支撑,陶潜陶诗的人格支撑,以及参禅游仙的宗教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贬逐 精神应对 理想支撑 人格支撑 宗教支撑
下载PDF
苏轼贬逐心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进 张惠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7-73,共7页
苏轼的贬逐心态最能见出其文化人格与思想境界。其思想基础乃是以庄子之相对主义、佛家之随缘自适而达于儒家之孔颜曾点境界,又以宋人高扬志节气概为激励,故出入穷通生死之途而裕如自得,以一种倔强雄强而又坦然静定的健康心态而处忧... 苏轼的贬逐心态最能见出其文化人格与思想境界。其思想基础乃是以庄子之相对主义、佛家之随缘自适而达于儒家之孔颜曾点境界,又以宋人高扬志节气概为激励,故出入穷通生死之途而裕如自得,以一种倔强雄强而又坦然静定的健康心态而处忧患困厄,显示出了卓越超拔的人格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贬逐心态 文学研究 思想基础 儒家思想 佛教思想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贬逐”文学发展--基于高中语文教材苏轼作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符应权 《中学语文》 2022年第8期17-18,共2页
在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化中,“贬逐”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遭受“贬逐”的诗人,经历了三次“贬逐”的苏轼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贬逐”文学发展,以苏轼的古诗文作品为例,通过分析高中古诗文当... 在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化中,“贬逐”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有诸多遭受“贬逐”的诗人,经历了三次“贬逐”的苏轼便是其中的代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贬逐”文学发展,以苏轼的古诗文作品为例,通过分析高中古诗文当中蕴含的“贬逐”文化,充分挖掘其中存在的育人价值,以加深现代高中生对“贬逐”文学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古诗文 贬逐文化
下载PDF
试论苏东坡贬逐期间的文化回归
7
作者 郑秉谦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9,共6页
苏东坡无论在仕宦顺利期或贬逐期,都积极从事文化活动。在其贬逐期间,更发挥了他的文化天性,加强他的文化自觉,加固他的文化自信,这些现象可视为他对文化的回归。这对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师,起了巨大作用。
关键词 苏东坡 贬逐期间 文化天性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