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昆山与大岭山孑遗植物伯乐树群落特征比较与谱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美娜 乔琦 +3 位作者 张荣京 胡普炜 杨国 陈红锋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9-794,812,共7页
以群落学方法和谱系地理学方法,分析广东省南昆山与大岭山珍稀孑遗植物伯乐树种群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遗传结构并比较所处群落的异质性。群落分析发现,南昆山和大岭山伯乐树所在群落无论在区系成分上还是在物种组成上均表现出极大相似... 以群落学方法和谱系地理学方法,分析广东省南昆山与大岭山珍稀孑遗植物伯乐树种群之间的关系,揭示它们的遗传结构并比较所处群落的异质性。群落分析发现,南昆山和大岭山伯乐树所在群落无论在区系成分上还是在物种组成上均表现出极大相似性,同时也稍有差异:大岭山伯乐树所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不及南昆山;两群落内伯乐树种群龄级结构均不完整,而南昆山伯乐树种群相对表现出更强的生活力。谱系地理分析发现,南昆山和大岭山伯乐树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682和0,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181×10-3和0,两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167,基因交流系数Nm=2.49。研究表明,南昆山和大岭山伯乐树种群为复合种群,南昆山伯乐树种群起源可能更为古老。南昆山伯乐树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之大岭山伯乐树种群为高,更具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乐树 叶绿体DNA 群落特征 谱系地理 南昆山 大岭山
下载PDF
中国鸟类生物地理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富民 宋刚 +4 位作者 蔡天龙 屈延华 贾陈喜 赵义方 张德志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65-289,共25页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鸟类生物地理学的产生、发展、重要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1.中国动物地理学简史及鸟类生物地理学的萌芽;2.鸟类动物地理区划的发展,并重点论述了岛屿鸟类区系调查与生物地理格局、中国台湾...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鸟类生物地理学的产生、发展、重要成果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论述了以下五个方面:1.中国动物地理学简史及鸟类生物地理学的萌芽;2.鸟类动物地理区划的发展,并重点论述了岛屿鸟类区系调查与生物地理格局、中国台湾岛和海南岛与大陆鸟类区系的联系以及鸟类特有化现象;3.鸟类多样性的格局、形成与维持,并重点归纳了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4.鸟类的谱系生物地理格局、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5.鸟类生物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重点阐述谱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地理格局-适应-基因"的整合分析方法对中国鸟类多样性格局形成机制的深度解析,指出大数据和组学时代是中国乃至世界鸟类生物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地理区划 地理分布 鸟类 谱系地理 区系 适应进化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资源植物水柏枝属的分类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欢 张梅 易凌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1-358,共8页
水柏枝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经济意义的资源植物,该文対国内外关于水柏枝属分类学、系统学、内生菌、繁育和保护以及药用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该属存在的有关物种界定与谱系地理、植物内生菌与适应性机理、药用成分... 水柏枝属是一类具有重要生态、经济意义的资源植物,该文対国内外关于水柏枝属分类学、系统学、内生菌、繁育和保护以及药用成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针对该属存在的有关物种界定与谱系地理、植物内生菌与适应性机理、药用成分与药理研究等关键科学问题,提出可能采用的研究方法,为高效利用野生资源植物提供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柏枝属 分类学 谱系地理 药用成分 保护遗传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和核基因片段序列的甘蒙柽柳谱系地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温月仙 甘红豪 +3 位作者 史胜青 江泽平 吴利禄 褚建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甘蒙柽柳为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种,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物种各居群间的谱系地理结构以及黄河形成对甘蒙柽柳居群分布、遗传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叶绿体基因trn Q-rps16片段和核基因片段ITS序列信息,通过PCR扩增、测序,对分布于我... 【目的】甘蒙柽柳为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种,本研究旨在探讨该物种各居群间的谱系地理结构以及黄河形成对甘蒙柽柳居群分布、遗传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叶绿体基因trn Q-rps16片段和核基因片段ITS序列信息,通过PCR扩增、测序,对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的甘蒙柽柳17个居群共266个个体的序列进行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结果】在甘蒙柽柳居群中,共检测得到4个叶绿体单倍型(207个个体)和32个核基因单倍型(232个个体)。该物种的叶绿体基因遗传多样性较低(HT=0.13),但其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T=0.82)。甘蒙柽柳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叶绿体基因(cp DNA)和核基因(nDNA)的遗传分化系数NST(cpDNA:0.15;nDNA:0.22)和GST(cpDNA:0.19;nDNA:0.24)均不显著(P>0.05),且NST小于GST,表明该物种无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结果Tajima’s D和Fu’s Fs均为负值,且失配分析表明期望扩张群体的分布曲线与实际观测到的分布曲线基本吻合,期望分布曲线呈单峰,表明甘蒙柽柳居群经历过快速扩张,这可能与黄河的贯通形成有关。单倍型分布及网络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叶绿体单倍型H1、核基因单倍型R1频率最高,位于网络结构图中心位置,且分布最为广泛,可能为古老单倍型。叶绿体基因的结果显示,甘肃省永靖县、积石山县的甘蒙柽柳单倍型种类、多态性及核苷酸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且具有特有单倍型(H2、H4),推测其在永靖县、积石山县附近最为古老,以此为起源中心,分别向上游(青海省)和中下游迁移,奠基者效应造成新建居群的遗传多样较低。【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国黄河流域主要甘蒙柽柳居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历史迁移动态。甘蒙柽柳的叶绿体基因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核基因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无明显的谱系地理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柽柳 谱系地理 遗传变异 居群 黄河流域
下载PDF
半夏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潘凤 莫忠妹 +3 位作者 石甜 吴敏 关萍 赵财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8347-8352,共6页
为了研究中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结构,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推测该物种潜在的冰期避难所。对分布于中国16个省份20个居群(205个个体)的半夏核基因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的半夏居群中共检测到1... 为了研究中国野生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结构,揭示其地理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推测该物种潜在的冰期避难所。对分布于中国16个省份20个居群(205个个体)的半夏核基因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的半夏居群中共检测到14个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3、H6在居群中分布较广。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半夏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间(75.83%),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0.7100.05),具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且基因流较低(Nm=0.019);中性检验结果Tajima’s D为0.37629(P>0.10),Fu’s Fs值为-1.883,结合失配分析的单峰曲线分布表明半夏居群近期经历过小范围快速扩张。研究推测,半夏在第四纪冰期时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Pinellia ternata) 谱系地理 遗传多样性 NRDNA
原文传递
基于RAPD标记的丽江云杉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晓莉 吴旺泽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2,共7页
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 由于青藏高于独特的地理环境,第四纪冰期反复的退缩和扩展对目前该地区生物物种的地理分布及居群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nsis)3个变种丽江云杉变种(var.liki-angensis)、川西云杉变种(var.rubescens)和林芝云杉变种(var.linzhiensis)共11个种群228个个体进行RAPD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结果表明,该种具有较高的总体遗传多样性,多态位点达85.42%;然而在群体水平上却保持了相对低的多态性,种群间差异不显著,种群平均多态条带百分率为62.31%,Nei's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HE)为0.250,Shannon's多样性指数(Hpop)从0.267到0.421 1。Nei's基因多样性(GST=0.256)和AMOVE分析(Phist=0.236)表明,群体间有较高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有限(Nm=1.453 2),远远低于已报道的其它松科植物。UPGMA聚类分析表明3个形态上分离的变种没有单个聚成一枝,形成单系群。本研究认为,在第四纪冰期丽江云杉这一种在南部可能存在至少3个不同的避难所,北边和西边的居群应该是南方避难所里的居群经过不同的回迁路线而产生的,有可能是由于种内亚种间的反复杂交造成了目前的种群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云杉 遗传多样性 RAPD 谱系地理
下载PDF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谱系地理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贾留坤 焦秀洁 +4 位作者 刘海瑞 李彦 更吉卓玛 王智华 高庆波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4-652,共9页
利用叶绿体DNA非基因编码区rpl20-rps12和trn L-trn F作为分子标记,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13个居群151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优越虎耳草现有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程。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其中63%的单倍型为居群特... 利用叶绿体DNA非基因编码区rpl20-rps12和trn L-trn F作为分子标记,对喜马拉雅—横断山区优越虎耳草13个居群151个个体进行谱系地理学研究,旨在揭示优越虎耳草现有的遗传结构及其演化历程。共检测到19个单倍型,其中63%的单倍型为居群特有单倍型。研究还发现,优越虎耳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_t=0. 868),居群内平均遗传多样性较低(H_s=0. 466)。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优越虎耳草居群57. 37%的遗传变异来自居群内,居群间遗传变异为42. 63%。居群遗传分化系数N_(st)大于G_(st)(N_(st)=0. 463,G_(st)=0. 438,P>0. 05),但不显著,表明优越虎耳草在其整个分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结果表明,Tajima’s D为负值(-1. 348 32,P> 0. 05)而Fu’s F_s*为正值(18. 915 72,P> 0. 05),但均不显著,结合歧点分布分析发现该物种在整个分布范围内未经历过居群扩张。此外,在本研究中优越虎耳草遗传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较高的居群及大量特有单倍型在整个分布范围内随机分布,符合"微型避难所"假说。优越虎耳草居群在冰期可能随气候波动而发生分布范围的不断变化,最终在相互隔离的"高山岛屿"中发生异域分化,导致大量特有单倍型产生。因此,推测优越虎耳草与其生境中的乔木和灌木可能具有相似的谱系地理历史,它们可为优越虎耳草提供微型避难所而使之在冰期时保留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越虎耳草 喜马拉雅横断山区 谱系地理 微型避难所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基因的广西变色树蜥种群分子系统关系与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韦筱媚 刘凡 +6 位作者 颜琳妙 潘亚姐 张月云 赵成坚 徐永莉 李力 黄勇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30,共12页
物种分子系统关系是进化生物学领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序分析了来自广西等地90个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的ND2-tRNA基因片段,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_(st))和历史动态,构建了单... 物种分子系统关系是进化生物学领域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序分析了来自广西等地90个变色树蜥Calotes versicolor的ND2-tRNA基因片段,分析了不同地理种群的单倍型、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F_(st))和历史动态,构建了单倍型之间的分子系统关系。结果发现,所研究的地理种群共检测到45个单倍型,总体呈现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941 8)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5 5),其中有6个地理种群的个体共享1个单倍型。大部分种群间F_(st)值较高且差异显著,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的遗传差异。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地理种群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遗传分支且在地理上没有严格的分布范围和分化,这可能是由于种群间存在渐渗杂交或不完全的谱系筛选。网络关系图也显示各采样种群间不存在明显的谱系结构。种群历史动态分析表明,各地理种群不存在扩张现象。把所有地理种群合并在一起分析表明,贝叶斯轮廓图分析与碱基错配分析方法均检测到种群在历史上发生过快速扩张,约0.05 Ma前存在种群扩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蜥属 系统发育 分子进化 种群历史动态 谱系地理
下载PDF
慈姑属植物的生态及进化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戴璨 覃道凤 罗文杰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0-632,共13页
慈姑属(Sagittaria L.)隶属于泽泻科,是世界广布的水生植物,其生境多样、叶形和繁殖表型复杂,进化地位较特殊,是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较典型的材料。笔者在查阅相关慈姑属研究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的物种、探讨的问题及研究结... 慈姑属(Sagittaria L.)隶属于泽泻科,是世界广布的水生植物,其生境多样、叶形和繁殖表型复杂,进化地位较特殊,是生态和进化生物学研究较典型的材料。笔者在查阅相关慈姑属研究的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前人研究的物种、探讨的问题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慈姑属物种存在广布种和濒危种,且个别物种的濒危现状可能与其生境条件相关;慈姑属的个别种类成为稻田入侵杂草,其竞争能力因慈姑种类及水稻栽培品种的不同而各异;环境对慈姑属植物有很强的塑造作用,不同环境还会造成慈姑所在的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慈姑属植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繁殖方面,慈姑属植物体现出不同繁殖方式和两性功能的权衡,以及在繁育系统上从雌雄同株到雌雄异株的进化途径。本文还提出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研究中应注意的科学问题,并对慈姑属植物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姑属 生态 进化 生态修复 表型可塑性 经典分类 谱系地理 生活史权衡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无苞香蒲的谱系地理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振杰 于丹 徐新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9-766,共8页
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对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的种群地理分布及种群遗传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无苞香蒲(Typha laxmannii)的15个种群148个个体的叶绿体rpl32-trn L间隔区和核基因(植物螯合肽... 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对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植物的种群地理分布及种群遗传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其邻近地区无苞香蒲(Typha laxmannii)的15个种群148个个体的叶绿体rpl32-trn L间隔区和核基因(植物螯合肽合成酶,PS)进行测序,共发现2个叶绿体单倍型和8个核基因单倍型。所有的单倍型被共享,高原种群没有特有的单倍型。邻近地区种群的叶绿体遗传多样性和核基因遗传多样性分别是高原种群的4倍和2倍。高原种群的遗传分化水平明显高于邻近地区种群,其中高原种群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东部种群与西部种群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冰期后从多个避难所回迁至高原台面和由此产生的奠基者效应造成了无苞香蒲在青藏高原东北及邻近地区目前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谱系地理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A laxmannii 叶绿体rpl32-trnL基因间隔区 植物螯合肽合成酶基因 谱系地理
原文传递
越南与中国华南地区鲫(Carassius auratus)的遗传分化
11
作者 程磊 陈蔚涛 于晓丽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4,共7页
鲫(Carassius auratus)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淡水鱼类之一,在越南也有自然分布。本文通过研究越南及中国广东阳春、潮州、广西博白和福建等地鲫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基因遗传变异,以探讨越南和华南... 鲫(Carassius auratus)是中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淡水鱼类之一,在越南也有自然分布。本文通过研究越南及中国广东阳春、潮州、广西博白和福建等地鲫样本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b,Cyt b)基因遗传变异,以探讨越南和华南地区鲫的谱系地理格局。在146尾样本中,共检测出32种单倍型,分属于6个鲫线粒体谱系,总的单倍型多样性(0.900±0.016)和核苷酸多样性(0.017±0.008)均较高。分析结果显示:华南地区和越南共存在3个土著鲫的线粒体谱系(C1A、C1B和C1C),而不是之前认为的1个或2个。谱系C1A分布于福建,谱系C1B和C1C则分别分布于越南的北部和南部,两广地区可能是谱系C1A和C1B的重叠分布区。此外,这一区域还检测到了其他线粒体谱系,这种谱系混杂的格局可能与自然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有关。本研究加深了对鲫谱系地理格局的认识,有助于鲫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分化 谱系地理
下载PDF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现状及开发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乔晓景 李元征 +1 位作者 许开鹏 马瑞丰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168-171,共4页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 西藏错那千年沙棘林是极其稀有的宝贵资源,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但尚未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本文首先描述了沙棘林的现状,包括概况、特色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其次,介绍了其观赏、文化、宗教、生态服务、药用和营养及科研价值。最后,从基础调查和建库、基础人员和设施配置、管理条例和法制制定、宣传和教育、树木养护和复壮、资金保障、适度开发、建立种子库和基因库及开展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9个方面对千年沙棘林的保护和开发提出建议。该工作将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千年沙棘林的重视,并为充分挖掘其潜力及开展精细化养护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历史环境 古木 古地震学 胁迫 谱系地理 繁殖 西藏错那
下载PDF
中国湛江市和哈尔滨市褐家鼠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燕 马晓慧 +5 位作者 王大伟 李宁 姚丹丹 冯志勇 刘晓辉 宋英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9-457,共9页
为探索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点,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的褐家鼠指名亚种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褐家鼠东北亚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及世界其他褐家鼠种群的D-loop序列分析这2个褐家鼠地理种群间D-l... 为探索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及其年度变化特点,本研究以广东省湛江市的褐家鼠指名亚种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褐家鼠东北亚种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及世界其他褐家鼠种群的D-loop序列分析这2个褐家鼠地理种群间D-loop序列的遗传分化情况及系统进化关系,重点分析2008—2015年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D-loop单倍型的年度频率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共有32种不同的单倍型,其中有11种单倍型是2个种群共有的,有4种单倍型仅在湛江种群中出现,有17种单倍型仅在哈尔滨种群中出现。褐家鼠湛江种群D-loop区的核苷酸多态性为0.005,有27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态性为0.695,褐家鼠哈尔滨种群D-loop区的核苷酸多态性比湛江种群略高,为0.008,有35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态性为0.793。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没有经历过暴发性的扩增。褐家鼠湛江、哈尔滨和湖北3个地理种群的D-loop序列之间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其中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最高,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245。褐家鼠湛江种群和哈尔滨种群的单倍型数目和主单倍型频率都发生明显波动,推测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灭鼠剂的大量使用或其他灭鼠活动导致种群出现瓶颈或更替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家鼠 D-LOOP区 单倍型 谱系地理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褐沙蒿遗传结构和谱系地理学分析
14
作者 唐思如 王铁娟 +2 位作者 秀芳 刘梦瑶 张慧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56-963,共8页
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是我国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获得的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c9065和c7847对褐沙蒿8个自然种群进行群体遗传结构与谱系地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9065和c7847总长度分别为... 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是我国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固沙植物。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开发获得的直系同源单拷贝核基因c9065和c7847对褐沙蒿8个自然种群进行群体遗传结构与谱系地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c9065和c7847总长度分别为485、457 bp,具有14、19个变异位点,分别获得48、40种单倍型;褐沙蒿单倍型多样性H_(d)分别为0.8716和0.9348,各种群均在0.8以上;总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0082和0.0059,各种群均在0.005以上,表明不论是种还是种群均有高的遗传多样性。AMOV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c9065和c7847,褐沙蒿分别有99.398%和98.90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基因流N_(m)分别为6.810和7.270,远远大于1,说明褐沙蒿种群间基因交流十分广泛。c9065的分析结果N_(st)<G_(st),c7847虽然N_(st)>G_(st),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褐沙蒿种群不存在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中性检验显示,2个核基因的Tajima’s D值均不显著(P>0.05),而Fu’s F_(s)值显著(P<0.05),结合歧点分布分析,反映出褐沙蒿在中性模式下经历有限的种群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沙蒿 单拷贝核基因 遗传结构 谱系地理
下载PDF
米心水青冈谱系地理学研究
15
作者 鲍琴 《绿色科技》 2021年第9期78-79,共2页
米心水青冈是揭示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和了解当今植物分布格局和未来的演变的关键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了中国米心水青冈冰期避难所和冰期-间冰期迁移规律,为深入了解谱系格局成因、种群历... 米心水青冈是揭示第四纪冰期潜在植物避难所和了解当今植物分布格局和未来的演变的关键材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采用分子谱系地理学的理论方法,探讨了中国米心水青冈冰期避难所和冰期-间冰期迁移规律,为深入了解谱系格局成因、种群历史动态、冰期避难地等提供了新的契机。结果表明:将核DNA序列数据与生态位模型相结合,有助于理解中国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历史,同时也为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自然保护区间生境走廊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心水青冈 谱系地理 亚热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高山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于海彬 张镱锂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68-1278,共11页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高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通过谱系地理学研究可以探讨高山植物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根据对已经报道的36种高山植物的谱系地理分析,其谱系地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一、冰期退却到高原边缘的避难...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高山植物最丰富的地区,通过谱系地理学研究可以探讨高山植物演化历史与高原隆升和第四纪冰期的关系。根据对已经报道的36种高山植物的谱系地理分析,其谱系地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一、冰期退却到高原边缘的避难所,冰后期回迁到高原面;二、地理隔离造成冰期存在多处避难所(含微型避难所),冰后期发生局域性扩张。青藏高原在晚第三纪的快速隆升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成种,而第四纪冰期更是加剧了物种的快速分化,高原隆升和第四纪周期性气候波动是形成青藏高原高山植物现代谱系地理格局的主要原因。横断山脉地区作为第四纪冰期高山植物的主要避难所,在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最后在物种选择、采样策略、基因片段选择和研究方法等4个方面提出青藏高原地区谱系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系地理 高山植物 青藏高原 第四纪冰期 避难所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trnT-trnF序列研究祁连圆柏的谱系地理学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茜 杨瑞 +1 位作者 王钦 刘建全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3-512,共10页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貌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祁连圆柏JuniperusprzewalskiiKom.整个分布区内20居群392个个体的trnT-trnF序列变化进行了研...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貌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这一地区特有分布物种祁连圆柏JuniperusprzewalskiiKom.整个分布区内20居群392个个体的trnT-trnF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共发现3种单倍型(haplotype),构成两种地理区域:高原台面上的居群主要固定HapA,而HapA、HapB和HapC在高原边缘居群均有分布。所有居群总的遗传多样性HT=0.511,GST=0.847。在低海拔的高原边缘,HapA、HapB和HapC高频率固定在不同的居群中,表明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避难所,居群反复缩小和扩张的瓶颈效应造成了遗传多样性的丢失。而边缘的一个居群含有两种相似单倍型频率则可能是冰期后迁移融合而成或者该居群在冰期经受的瓶颈作用更弱。高原台面东部间断分布的居群只固定HapA,表明它们可能经历了冰期后共同的回迁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奠基者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在冰期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瓶颈效应和奠基者效应造成了这些居群现在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祁连圆柏 叶绿体DNA trnT-trnF序列 谱系地理 瓶颈效应 奠基者效应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研究肋果沙棘的谱系地理学 被引量:15
18
作者 孟丽华 杨慧玲 +1 位作者 吴桂丽 王玉金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40,共9页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果沙棘亚种subsp.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扩张 叶绿体DNA 肋果沙棘 谱系地理 青藏高原 避难所 亚种分化 TRNL-F序列
下载PDF
展望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庆军 黄璐琦 +1 位作者 郭兰萍 邵爱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007-2011,共5页
作者在介绍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子谱系地理学推断的3种植物遗传分化模式——异域片断化、受距离影响的有限基因流和分布区快速扩展与道地性形成的相关性;阐述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道地药... 作者在介绍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子谱系地理学推断的3种植物遗传分化模式——异域片断化、受距离影响的有限基因流和分布区快速扩展与道地性形成的相关性;阐述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道地药材分子鉴定对以往分子鉴定局限的突破;阐明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解决道地药材栽培中种质退化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分子谱系地理 遗传分化 分子鉴定 产地变迁 种质退化
原文传递
叶绿体DNA条形码在林木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0
作者 毕毓芳 温星 +3 位作者 潘雁红 蔡函江 钟浩 王安可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444-5452,共9页
叶绿体基因组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分子量小、结构简单,进化速率中等、突变率较低、遗传稳定,多被用于物种鉴定、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物种间亲缘关系分析,也被用于分子谱系地理学和物种起源等研究。叶绿体基因组主要分为编码序列和... 叶绿体基因组含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分子量小、结构简单,进化速率中等、突变率较低、遗传稳定,多被用于物种鉴定、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及物种间亲缘关系分析,也被用于分子谱系地理学和物种起源等研究。叶绿体基因组主要分为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包括内含子和间隔区),两者进化速率差异显著,适用于不同阶元的系统发育及分类研究。本研究主要对叶绿体基因组的编码序列rbc L、mat K基因、间隔区psb A-trn H、trn L-trn F等基因及内含子rpl16、rps16、trn L等应用于林木系统发育、亲缘关系分析及分子谱系地理学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提出了当前叶绿体DNA条形码在林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叶绿体条形码在林木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亲缘关系 分子谱系地理 物种起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