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钱钟书谈艺的“书法通于画法”说
1
作者 欧阳智敏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62-367,共6页
钱钟书对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在书论和画论中的运用别有会心,常援书论、画论入诗文进行批评,创造了“诗书画”贯通的谈艺路径。他认为书法在结体与运笔上与画法相通,达到想象与技巧的辩证统一;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书法与绘画共同依赖... 钱钟书对中国古代“象喻”式批评在书论和画论中的运用别有会心,常援书论、画论入诗文进行批评,创造了“诗书画”贯通的谈艺路径。他认为书法在结体与运笔上与画法相通,达到想象与技巧的辩证统一;在文艺创作活动中,书法与绘画共同依赖于“心手相应”的创作原则,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以至技进于道。钱钟书“谈艺”贯通中西,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体现了他通观的才思与深厚的学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画法 象喻 谈艺
下载PDF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朱光潜、钱锺书谈艺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宛小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朱光潜和钱锺书在治学的理念上都坚持中西求同辨异,秉持着极其相近的趣味,以至于二人在论题的选择中也多有雷同之处。首先是二人对"灵感"即"直觉"看法上的异曲同工。其次,朱光潜和钱锺书对"灵感"的进一... 朱光潜和钱锺书在治学的理念上都坚持中西求同辨异,秉持着极其相近的趣味,以至于二人在论题的选择中也多有雷同之处。首先是二人对"灵感"即"直觉"看法上的异曲同工。其次,朱光潜和钱锺书对"灵感"的进一步诠解上存在差异。朱光潜梳理中国古代文论时注重运用文艺心理学等近代心理学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而钱锺书虽然引经据典,但很少注重逻辑性和科学性,因此二人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再次,二人谈诗与言的异同。朱光潜强调"意言一致",钱锺书也区分了诗中的"神韵"之异于禅机往往也就在于诗与言并非如"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字面所说那样,而应是王从之说的"不尽于言,亦不外于言"(意言不能分离)。此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在二人的解释中也还是有差异的。从次,二人对王国维"隔"与"不隔"的不同理解。钱锺书说"不隔"只能解释"显",不能解释"隐"的观点,的确抓住了朱光潜有过于将王国维"语语都在目前"之义往"显"的意义上推,多少存在忽略了它也可以饱含"隐"的意义这样的毛病。另外,二人对"通感"的重视。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里提出"感通说",钱锺书称"通感说",二者意思相同。最后,二人对莱辛《拉奥孔》批评的理趣。朱光潜、钱锺书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师,虽然各自谈艺风格迥异:朱光潜似重学理的系统性,在方法上常以科学分析为"器";而钱锺书则尚"缀集"、善"管锥"、喜"录补",可以说是继承了中国文论的重直觉、偏综合的传统。但应该说二者各有所长,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钱锺书 谈艺 比较
下载PDF
玉树临风 艺惊天下——与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谈艺
3
作者 本刊记者 《书法》 2003年第8期3-8,共6页
论及海上书坛,闻名遐迩的韩天衡先生是当今艺坛灿烂星河中耀眼的一颗明星。韩天衡不但是西泠印社的领军人物,而且在书法、绘画的创作上其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各领风骚,为世人所惊叹并为之折服,被公认为海上名家、艺苑奇才。人们都很想... 论及海上书坛,闻名遐迩的韩天衡先生是当今艺坛灿烂星河中耀眼的一颗明星。韩天衡不但是西泠印社的领军人物,而且在书法、绘画的创作上其艺术风格也独树一帜、各领风骚,为世人所惊叹并为之折服,被公认为海上名家、艺苑奇才。人们都很想知道韩先生在书、画、印等方面近期有什么新作和见解,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从上海中国画院领导岗位上退休不久的韩天衡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天衡 先生 谈艺 海上 各领风骚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小说“谈艺”的形式及内涵
4
作者 刘洪强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44,共15页
钱钟书《管锥编》提出"小说中之谈艺",指出了研究小说的一个方向,小说中之谈艺内涵极广、形式多样,在经史子集等方面均有极精彩的阐发。"谈艺"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学术"含量,而且也丰富了以文学理论为核心... 钱钟书《管锥编》提出"小说中之谈艺",指出了研究小说的一个方向,小说中之谈艺内涵极广、形式多样,在经史子集等方面均有极精彩的阐发。"谈艺"不仅增加了小说的"学术"含量,而且也丰富了以文学理论为核心的诸多范畴。小说"谈艺"在形式上是零碎的,散见于庞杂的小说群中,有待于我们耐心地去抽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谈艺 形式 内涵
原文传递
墨线编织大师——浅谈朱复戡先生书法的线条艺术
5
作者 乌峰 《书法》 2005年第3期64-66,共3页
朱复戡(一九○○—一九八九)我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家,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早年师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张美翊,后游学法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又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 朱复戡(一九○○—一九八九)我国现代杰出的金石书画家,原名义方,字百行,号静龛,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早年师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总理张美翊,后游学法国。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画会常委,又任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泠印社理事、山东省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华青铜文化复兴公司荣誉顾问等职。大凡谈艺不外三个方面:一曰技,二曰情与神,三曰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复 理事 美专 谈艺 浅谈
原文传递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 被引量:28
6
作者 陶文鹏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98-105,共8页
本文论述李贺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诗中刻意营构繁多密集、浓重富艳、神秘诡异的色彩意象,有别于盛唐诗人设色的清新自然、和谐浑融。他善于“先色夺人”和“借色点睛”,擅长表现灵视中梦幻里的广阔无际虚玄缈远之色,表现光色... 本文论述李贺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在诗中刻意营构繁多密集、浓重富艳、神秘诡异的色彩意象,有别于盛唐诗人设色的清新自然、和谐浑融。他善于“先色夺人”和“借色点睛”,擅长表现灵视中梦幻里的广阔无际虚玄缈远之色,表现光色的微妙变化,赋予色彩以象征性、情感性和个性,把色彩作为创造冷艳瑰奇意境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诗歌 色彩表现 色彩意象 河南府试 《昌谷诗》 谈艺录》 钱钟书 《李凭箜篌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文传递
论钱学的基本精神和历史贡献──纪念钱钟书先生 被引量:32
7
作者 敏泽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3-59,共17页
钱钟书先生生前雅不喜“钱学”之称,一再对此深致不满。一次在给笔者的信中说:“钱学之名,牵累弟不少,年来清静,破坏殆尽。”而且先生生前对“名人”生前死后,周围总会聚集一些“佞臣”,或者以之为“开山符”、“敲门砖”;或者... 钱钟书先生生前雅不喜“钱学”之称,一再对此深致不满。一次在给笔者的信中说:“钱学之名,牵累弟不少,年来清静,破坏殆尽。”而且先生生前对“名人”生前死后,周围总会聚集一些“佞臣”,或者以之为“开山符”、“敲门砖”;或者得其粗而遗其精,终至“累师”等等,深恶痛绝,因此笔者以往从未冒犯,谈论钱学。但钱学确属一学,且在人文科学中是一种少有的奇特现象;况学术非一人之私,乃天下公器,因袭其名。本文旨在探究钱学的基本精神、学术格调、核心旨趣、风范境界以及巨大且深远的历史文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钱钟书 谈艺录》 历史贡献 黑格尔 学术研究 学术思想 基本精神 人文科学 构造体系
原文传递
钱锺书的译艺谈 被引量:34
8
作者 罗新璋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11,共9页
钱先生尚且自称"不懂翻译理论",晚学后进如我更何敢置词。只是平素喜好翻阅钱著,于散见各书的译艺谈,钩稽一二,蒐罗略备。本文大抵取钱氏语,敷说成章,以供好学深思之士作进一步之研究。译事三难载《管锥编》第三册一一○—一... 钱先生尚且自称"不懂翻译理论",晚学后进如我更何敢置词。只是平素喜好翻阅钱著,于散见各书的译艺谈,钩稽一二,蒐罗略备。本文大抵取钱氏语,敷说成章,以供好学深思之士作进一步之研究。译事三难载《管锥编》第三册一一○—一○二页。此则开头,引支谦《法句经序》:"仆初嫌其为词不雅。维祇难曰:‘佛言依其义不用饰,取其法不以严,其传经者,令易晓勿失厥义,是则为善。’座中咸曰:老氏称‘美言不信,信言不美’;……今传梵义,实宜经达。’是以自偈受译人口,因顺本旨,不加文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翻译理论 译本 译诗 译文 文体 谈艺 严复 文字 罗什
原文传递
研究古代文艺批评方法论上的一种范例——读《管锥编》与《旧文四篇》 被引量:25
9
作者 郑朝宗 《文学评论》 1980年第6期52-61,共10页
一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与《旧文四篇》的问世,使他在三十多年前发表的《谈艺录》里所使用的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方法有了更充实的体现。他在方法论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例。毛泽东同志说过:“文艺批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许... 一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与《旧文四篇》的问世,使他在三十多年前发表的《谈艺录》里所使用的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方法有了更充实的体现。他在方法论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范例。毛泽东同志说过:“文艺批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许多专门的研究”。这许多专门研究牵涉到版本学、校勘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谈艺 文艺批评方法 表现手法 比较文学 小说 作者 方法论 黑格尔 左传
原文传递
钱钟书的文化通变观与学术方法论 被引量:20
10
作者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80-197,208,共19页
钱钟书研究是当前人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钱钟书的学术研究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成就,而所体现的文化发展观以及学术思想和方法论则是一以贯之的,当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文化发展观方面,钱氏... 钱钟书研究是当前人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钱钟书的学术研究可划分为四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特殊的成就,而所体现的文化发展观以及学术思想和方法论则是一以贯之的,当然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在文化发展观方面,钱氏是一个“通变”论者,主张古今、中西融会贯通,反对二元对立,非此即彼。“打通”古今、中西以及人文学科各科之间的樊篱,融通观之,既是钱学方法论的特点之一,也是钱氏的研思目标,所以具有观念和方法两方面的开创性意义;而注重从具体的人文现象的考辨与诠释中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哲理、文心,以及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析解问题,亦为“钱学”方法论之重要特点。对钱钟书所创立的学术范式从人文价值和学术理路两方面加以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管锥编》 学术方法 谈艺录》 通变观 中国现代学术 学术研究 比较文学 文学批评 人文理性
原文传递
危机时刻的文学批评——以钱锺书、奥尔巴赫、巴赫金为对照的阐释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德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41,185,共14页
钱锺书抗战时期撰写的《谈艺录》,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和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都是在民族的危机时刻写就的,三者可以被视为世界比较文学事件作对照性阅读。这三本书无论就体例、风格、方法学以及世界... 钱锺书抗战时期撰写的《谈艺录》,与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西方文学中现实的再现》和巴赫金的《拉伯雷和他的世界》都是在民族的危机时刻写就的,三者可以被视为世界比较文学事件作对照性阅读。这三本书无论就体例、风格、方法学以及世界观而言都极为不同。但它们既成于战时,作者面对文明崩解以及个体生命的困顿,都有不能已于言者的反思,而他们所展现的宏大历史视野、浑厚的学术知识、锐利的批评洞见,俨然为“发愤著书”平添现代意涵。有关这三位学者及其论述的阐释所在多有,但最值得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著作的深入解析,不如说是面对“危机时刻”,钱锺书、奥尔巴赫、巴赫金为何及如何从文学入手,寻求因应之道,他们在批评文字里所投注的情感以及赖以发挥的意象。由此可以考察除了历史因缘外,三部经典为我们带来的方法学启示和与此时此地的文化政治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谈艺录》 《摹仿论》 《拉伯雷和他的世界》 忧患著书 旁通连类 喻象 众声喧哗
下载PDF
俄国形式主义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11
12
作者 汪介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9-180,共12页
本文描述了俄国形式主义这一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经由西方而迟缓地传入我国的进程,考察了我国学术界译介和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成果,并以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某些变化为例,论证了我国学者对俄国形式主义... 本文描述了俄国形式主义这一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经由西方而迟缓地传入我国的进程,考察了我国学术界译介和研究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成果,并以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以及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某些变化为例,论证了我国学者对俄国形式主义理论与批评的接受,揭示了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涌现的文学本体论思潮与俄国形式主义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形式主义 接受 中国 当代文学批评 形式主义理论 谈艺录》 文学本体论 文学理论 内在关联 80年代 学术界 钱钟书 中后期 流派 译介
原文传递
钱钟书译艺举隅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延国 《上海翻译》 2001年第1期42-45,共4页
钱钟书主张翻译的最高理想为“化”。他的译文是“化境”说的最好诠释。作者从散见于《谈艺录》、《管锥编》两部巨著内的钱氏译文中提取若干译例 。
关键词 钱钟书 译艺 谈艺 管锥编
下载PDF
姚莹《谈艺图》与桐城派的江南传衍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孔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106,共9页
自道光十一年七月至十七年十月,姚莹一直在江南做官。他在政事之暇,交游名士,主持风雅。《谈艺图》就是他第二次代理两淮盐运使期间为纪念扬州谈艺韵事而绘制,反映了他与李兆洛、蒋彤、毛岳生、吴德旋、刘宝楠、刘文淇等江南文士谈道论... 自道光十一年七月至十七年十月,姚莹一直在江南做官。他在政事之暇,交游名士,主持风雅。《谈艺图》就是他第二次代理两淮盐运使期间为纪念扬州谈艺韵事而绘制,反映了他与李兆洛、蒋彤、毛岳生、吴德旋、刘宝楠、刘文淇等江南文士谈道论艺的雅集盛况。由此图再联系到他从政江南期间以及仕宦江南前后的文化活动,可发现:姚莹居官江南,与其幕府宾客道艺均进,并表现出汉宋调和之态势以及强烈的重道经世之意识,这也昭示着江南学风与士风的新变。不仅如此,他还有力推动了道光年间桐城派的传衍。总之,这幅《谈艺图》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多重的文化记忆,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思想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莹 谈艺图》 桐城派 传衍
原文传递
试论钱钟书“打通”的思维模式 被引量:4
15
作者 曲文军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18-121,共4页
钱钟书先生以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也是集》等著作响誉学界,并由此构成了令人瞩目的“钱学”。钱先生的著作对中西文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美学、经学、语言学等学科多有研究,这些... 钱钟书先生以他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七缀集》、《也是集》等著作响誉学界,并由此构成了令人瞩目的“钱学”。钱先生的著作对中西文学、哲学、历史学、宗教学、心理学、美学、经学、语言学等学科多有研究,这些著作或侃侃而论,或娓娓道来,妙语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管锥编》 谈艺录》 《宋诗选注》 黑格尔 八股文 思维方法 思维模式 中西文化思想 心理学
下载PDF
再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读《谈艺录》(补订本)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朝宗 《文学评论》 1986年第3期99-111,共13页
一《管锥编》问世后五年,钱锺书先生的一部早期著作《谈艺录》,经过他本人删润订益,分为上下两编出版了,补订的部分恰与原来的部分篇幅相等。补订本的“引言”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也。僧肇《物不迁论》记梵志白首归乡... 一《管锥编》问世后五年,钱锺书先生的一部早期著作《谈艺录》,经过他本人删润订益,分为上下两编出版了,补订的部分恰与原来的部分篇幅相等。补订本的“引言”说:“上下编册之相辅,即早晚心力之相形也。僧肇《物不迁论》记梵志白首归乡,语其邻曰:‘吾犹昔人、非昔人也。’兹则犹昔书、非昔书也,倘复非昔书、犹昔书亭!”一部著作,从初版到修订,经历了四十年的间隔,其作者的思想、学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艺 补订 四十年 王安石 黄庭坚 批评方法 物不迁 论诗 王士祯 元好问
原文传递
《谈艺录》的启示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寅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7,共8页
1.在我的印象中,自《管锥编》问世以来,钱钟书其人其作就成了个显示博雅度的话题。学文的凑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谈起钱钟书,谈《管锥编》,谈《谈艺录》(倒很少见人提《旧文四篇》,也许因为它只是"四篇"而已),高见纷陈,崇敬之情更是... 1.在我的印象中,自《管锥编》问世以来,钱钟书其人其作就成了个显示博雅度的话题。学文的凑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谈起钱钟书,谈《管锥编》,谈《谈艺录》(倒很少见人提《旧文四篇》,也许因为它只是"四篇"而已),高见纷陈,崇敬之情更是形于言表。一部专门性很强的学术著作能如此深入人心,当然令人欣慰。然而听到各层年纪的同志们放谈钱钟书和《谈艺录》,发表种种概括性极强的深刻见解时,我只有惭愧得紧,佩服得紧。记得我第一遍读旧版《谈艺录》时,基本上不懂,极少部分经仔细琢磨略得其理。第二遍读新版时,我已读过些唐诗,于是稍明白一部分论唐诗的内容。几年过去,现在我第三遍读它,竟发现所得与读第二遍相差无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艺录》 《管锥编》 钱钟书 学术著作 专门性 概括性 唐诗 博雅
原文传递
诗话的顶峰——钱钟书《谈艺录》的历史地位和治学启示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洲良 王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9-71,共3页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 ,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 ,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 ,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钱氏渊雅浩博的学力和洞微烛隐、老吏断狱的眼力为他从事“打通”式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敢向历代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 ,更体现了钱学独有的魅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颇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谈艺 历史地位 治学启示 学力 眼力
下载PDF
论陆游对晚唐诗的态度 被引量:6
19
作者 莫砺锋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78-87,共10页
在南宋诗坛上,对于晚唐诗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坚守江西诗派藩篱的诗人极其轻视晚唐诗,而杨万里与"四灵派"等诗人则十分推崇晚唐诗。陆游的态度比较特殊,他在理论上对晚唐诗予以严厉的批评,在创作上却又受到了晚唐诗相当深的影响。... 在南宋诗坛上,对于晚唐诗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坚守江西诗派藩篱的诗人极其轻视晚唐诗,而杨万里与"四灵派"等诗人则十分推崇晚唐诗。陆游的态度比较特殊,他在理论上对晚唐诗予以严厉的批评,在创作上却又受到了晚唐诗相当深的影响。对于这种好象是自相矛盾的态度,学者们曾作出不同的解释。例如钱钟书先生指出陆游诗与许多中晚唐诗人"格调皆极相似",从而批评陆游:"其鄙夷晚唐,乃违心作高论耳。"(《谈艺录》三四《放翁与中晚唐人》)齐治平先生则认为陆游"惩于江西派生硬粗率之失,因而剂以晚唐;又惩于晚唐派纤仄之失,而要求学者取法乎上。"(《陆游传论》页八五)我认为这些解释与事实不甚相符,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诗人 陆游 态度 江西诗派 谈艺录》 杨万里 钱钟书 批评
原文传递
公安派骤衰原因试探 被引量:3
20
作者 裴世俊 《江汉论坛》 1987年第11期53-56,共4页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一书中用大量例证说明'后世论明诗,每以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鼎立骖靳,秉浏览明清之交诗家,则竟陵派与七子体两大争雄,公安无足比数',并举出三四十条证据,而后断定说:'七子,钟、谭两派中分诗坛,对垒...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一书中用大量例证说明'后世论明诗,每以公安、竟陵与前后七子鼎立骖靳,秉浏览明清之交诗家,则竟陵派与七子体两大争雄,公安无足比数',并举出三四十条证据,而后断定说:'七子,钟、谭两派中分诗坛,对垒树帜,当时作者如不归杨则归墨然,公安家言尚不足拟于郑之小国处两大间,直曹郐之陋不成邦而已'.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俗目骇所未见','王、李云雾一扫',造成极大声势的公安派,热潮一过,骤然衰落,消声匿迹?三袁外,其余人多不记其名字,连继承公安理论的钱谦益在明诗选集《列朝诗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艺 公安派 明清 生活情趣 禅宗 反映现实 钱谦益 竟陵派 境界 明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