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和中西以创中国新建筑之风——刘既漂的“美术建筑”之路及其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红彬 《南方建筑》 2013年第6期77-85,共9页
本文以刘既漂及其"美术建筑"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相关研究过度依赖其西湖博览会设计不同,笔者更加关注其美术建筑探索、形成和实践的整个历程,尤其重视其以往被忽略的西湖博览会前基于美术建筑思想的方案创想和西湖博览会后的... 本文以刘既漂及其"美术建筑"为研究对象,与以往相关研究过度依赖其西湖博览会设计不同,笔者更加关注其美术建筑探索、形成和实践的整个历程,尤其重视其以往被忽略的西湖博览会前基于美术建筑思想的方案创想和西湖博览会后的设计实践。笔者认为前者更能体现其创作思想和手法,后者则更具实践意义,而从三者的对比中能更加清晰的了解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在梳理其"美术建筑"历程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运用西梅尔斯坦提出的理论解读方法,从"美术建筑"是什么?如何产生?目的何在?如何达到目的?目标听众是谁?如何呈现与推广?效果、评价及影响如何?等七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既漂 美术建筑 历程 解读 调和中西 中国新建筑风格
下载PDF
调和中西与创造时代——林风眠的中国画创新观及实践之路
2
作者 李思洁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6期61-66,共6页
民国时期,在东西方文化的博弈与融合之下,中国美术界传统派、西化派、融合派等派系各立,他们各自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同艺术方向的回应。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皆倡导中国画的“中西融合”探索,倡导中国画新形式的创新。其中,... 民国时期,在东西方文化的博弈与融合之下,中国美术界传统派、西化派、融合派等派系各立,他们各自对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同艺术方向的回应。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人皆倡导中国画的“中西融合”探索,倡导中国画新形式的创新。其中,林风眠无疑是融合派里极具代表性的人物。本文旨在梳理林风眠的艺术人生经历,分析其“调和中西”绘画观念和绘画风格的形成,分析其中国画变革中的创新性、时代性和现代性风格特征。本文认为,林风眠“调和中西与创造时代”的艺术观念对20世纪中国画坛的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中西 创造时代 林风眠 中国画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家园在路上——迁徙者简谱
3
作者 许江 《当代美术家》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这是一群迁徙者,一群背负着文化使命的迁徙者。这迁徙者的祖辈,是77年前开创国立艺术院的林风眠先生那一代先师。他们主张中西合璧,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他们引领着现代意义上的中... 这是一群迁徙者,一群背负着文化使命的迁徙者。这迁徙者的祖辈,是77年前开创国立艺术院的林风眠先生那一代先师。他们主张中西合璧,提出“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宗旨,他们引领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早期高等美术教育,高扬民族拯救的文化意识,充满激情地在中西艺术高峰之间攀援前行,并将兼融并蓄的精神深深地注入学院传承发展的命脉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使命 学术宗旨 高等美术教育 中西合璧 林风眠 调和中西 中西艺术 国立艺术院
下载PDF
林风眠仕女画中线条里的新与旧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晨薇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50-152,共3页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不可忽视的艺术家之一。他幼时习传统国画的基础加上留学欧洲的履历,使得他形成了以"感情"为桥梁,"优势互补"的调和中西之思想。林风眠的仕女画是他基于自己"调和中西"的思想之下,融... 林风眠是20世纪中国不可忽视的艺术家之一。他幼时习传统国画的基础加上留学欧洲的履历,使得他形成了以"感情"为桥梁,"优势互补"的调和中西之思想。林风眠的仕女画是他基于自己"调和中西"的思想之下,融入了时代特征却又极具个性的成功尝试。在那些仕女画中的线里,色墨的融合,线的短长虚实,二者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林风眠对"中"和"西"的完美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线条 调和中西
下载PDF
“调和中西”与林风眠的中国画教育主张 被引量:1
5
作者 顾梦如 沚阜 《艺术探索》 2010年第6期68-69,78,共3页
作为艺术主张的"调和中西",林风眠在他的中国画教育中予以展开。林氏艺术教育是就本身而言的,其出发点并非在"教育",而更多的是他艺术运动的一种延伸。他将教育上的方法和态度指向了运动的策略和倾向。但是,放大去... 作为艺术主张的"调和中西",林风眠在他的中国画教育中予以展开。林氏艺术教育是就本身而言的,其出发点并非在"教育",而更多的是他艺术运动的一种延伸。他将教育上的方法和态度指向了运动的策略和倾向。但是,放大去看林风眠的中国画教育思想,他个人的探索也可视作一种教育方式,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艺术教育 调和中西
下载PDF
调和中西音画同步——试论留法音乐家李树化的新音乐创作观 被引量:1
6
作者 罗钢芹 李君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9-40,共12页
留法音乐家李树化有着浓厚的爱国情结,他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出“调和中西”的音乐创作观。作为一名成长于美术圈中的音乐家,李树化的音乐创作又融入了美术家林风眠的绘画思想,形成了“音画同步”的音乐创作观。作为音乐理论家,李树化的理... 留法音乐家李树化有着浓厚的爱国情结,他的众多作品都表现出“调和中西”的音乐创作观。作为一名成长于美术圈中的音乐家,李树化的音乐创作又融入了美术家林风眠的绘画思想,形成了“音画同步”的音乐创作观。作为音乐理论家,李树化的理论研究为我国早期的新音乐创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树化 新音乐创作观 调和中西 音画同步 理论著述
下载PDF
将何之:李斛与20世纪中国绘画的现化转型
7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第9期5-19,共15页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帝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巨大转变,东西方文化深度碰撞、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则成为延续至今的时代主题。在短暂的56年人生里,李斛的艺术创作一直与社会革命和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无论是“中国笔...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封建帝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巨大转变,东西方文化深度碰撞、融合,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则成为延续至今的时代主题。在短暂的56年人生里,李斛的艺术创作一直与社会革命和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无论是“中国笔墨,西洋画法”,还是“调和中西”,抑或立足传统笔墨的现代转化,虽然以徐悲鸿和林风眠等为代表的艺术家在中国绘画的现代转型中探索的模式均有所不同,但是总体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调和中西 艺术创作 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笔墨 西洋画法 现代转化 封建帝制
原文传递
从写实到写意——试谈杨之光人物画的本体探索
8
作者 郭楚开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2期35-42,共8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国绘画也进入现代社会视野下的转型中。传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新的社会背景及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面临着西方图式的冲击,并开始与西方...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动荡,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学东渐带来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转型,中国绘画也进入现代社会视野下的转型中。传承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绘画在新的社会背景及新文化运动背景下,面临着西方图式的冲击,并开始与西方绘画融合。西方绘画教育模式也打破了传统艺术师徒制传承的节奏,中国绘画进入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的新时代^((1))。而绘画的现代性转型,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中国画开始寻找写实之路。艺术家有的坚持在传统中进行中国画的现代性创新,有的通过调和中西艺术来实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之光 调和中西 中国传统绘画 现代性转型 人物画 西方绘画 师徒制 社会视野
下载PDF
当代山水个案的写生观
9
作者 张敏 《艺术品鉴》 2022年第4期48-53,共6页
在求新革变的环境土壤上,20世纪始,中国艺术界开始了以西润中、调和中西的探索道路,西方的文艺观念被大量引入国内,文人画不再一统天下。文人画之所以被批评,是因为其延续了清“四王”以来的摹古风气,历代画家从师法自然中得来的笔墨经... 在求新革变的环境土壤上,20世纪始,中国艺术界开始了以西润中、调和中西的探索道路,西方的文艺观念被大量引入国内,文人画不再一统天下。文人画之所以被批评,是因为其延续了清“四王”以来的摹古风气,历代画家从师法自然中得来的笔墨经验被当成一种程式化的方式加以运用,文人画不再向“外”看向自然,其似乎只是在表述空洞、概念化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画家 调和中西 四王 师法自然 写生观 文艺观念 环境土壤 摹古
原文传递
精神的血脉——二十世纪初期主要美术留学生的艺术精神对当代美术的影响
10
作者 林大梓 《艺术探索》 2006年第3期19-20,共2页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美术留学生通过扶桑东瀛、取经西天引进西方美术,由于他们的“力行”与“宣传”,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从当代的美术教育、美术格局及美术现象来看,笔者认为:先驱们倡导的艺术精神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美术...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美术留学生通过扶桑东瀛、取经西天引进西方美术,由于他们的“力行”与“宣传”,在当时产生了强烈反响。从当代的美术教育、美术格局及美术现象来看,笔者认为:先驱们倡导的艺术精神至今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美术中仍可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留学生 写实主义 调和中西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下载PDF
林风眠早期油绘壁画研究
11
作者 张绮诺 《东方收藏》 2022年第7期35-37,共3页
林风眠,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调和中西艺术”,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有着重大影响。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一个巅峰时期,形成了人们熟知的“风眠体”,却少有人关注到他早期的油绘壁画作品。文章... 林风眠,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调和中西艺术”,同时也对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有着重大影响。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一个巅峰时期,形成了人们熟知的“风眠体”,却少有人关注到他早期的油绘壁画作品。文章从林风眠的艺术运动出发,介绍林风眠早期的几幅油绘壁画作品。油绘壁画尺幅大,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林风眠励志让艺术接近大众,所以他的油绘壁画作品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宣传性,早期的代表作有《摸索》和《生之欲》(水墨),回国后创作了《人类的痛苦》《民间》等。他的作品对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艺术理念深深影响了后来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在林风眠主持艺术运动期间的作品是中西艺术贯通的重要实践成果,是不断创新与探索的过程,这个时期的创作对林风眠后来的风格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值得我们探索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艺术运动 油绘壁画 调和中西
原文传递
林风眠:调和者的戏曲之梦——论林风眠戏曲题材绘画中东方符号运用的流变
12
作者 朱敬一 陈潇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1-43,共3页
艺术大师林风眠,毕生以“调和中西”为艺术导向,在绘画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不懈探索。从前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特别是“立体派”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通过结合民间美术得到的绘画形式的创新实践,而在后期的戏曲题材的作... 艺术大师林风眠,毕生以“调和中西”为艺术导向,在绘画内容和形式上做了不懈探索。从前期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方现代主义因素特别是“立体派”对他的影响,以及他自身通过结合民间美术得到的绘画形式的创新实践,而在后期的戏曲题材的作品中,他的绘画语言中对东方符号的尝试有了新的突破,他将自己具有鲜明中国人特质的东方情愫注入其中,东方符号生动了,而画家的绘画语言也在延续之中产生了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符号 调和中西 解构 戏曲形式
下载PDF
中国画去素描还为时过早
13
作者 王平 《国画家》 2020年第6期10-11,共2页
20世纪的中国画发展途径概括起来有以西法改造中国画的"革命派"、坚守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派"以及调和中西以创造时代艺术的"融合派"。也就是说,这100多年来,由于吸收西画的画法,素描确实在众多中国画作品... 20世纪的中国画发展途径概括起来有以西法改造中国画的"革命派"、坚守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派"以及调和中西以创造时代艺术的"融合派"。也就是说,这100多年来,由于吸收西画的画法,素描确实在众多中国画作品中如影随形,但坚守传统并力求传统出新的中国画发展途径虽然式微,却也是客观存在的。显然,"素描阻碍了中国画发展""中国画被素描带偏了"等诸如此类的看法有以偏概全之嫌,而希图以"中国画去素描"来解决当前中国画存在的问题只能说是美好的想象,甚至事与愿违。因为,当前中国画存在的问题中最根本的还是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问题,其中有素描一定的问题,但不是根本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发展 中国画作品 调和中西 素描 传统出新 传统价值观 以偏概全 革命派
原文传递
简论林风眠艺术思想的核心范畴
14
作者 吴柯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45-246,共2页
"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进步艺术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和各种艺术运动,试图拯救文坛与艺坛,从而救国图强。林风眠作为艺术教育家和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早年致力于艺术教育、... "五四"时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进步艺术家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和各种艺术运动,试图拯救文坛与艺坛,从而救国图强。林风眠作为艺术教育家和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早年致力于艺术教育、艺术运动,终生实践着自己的艺术理想——社会艺术化。事实上,林风眠的艺术实践也是对蔡元培美育计划、美育理想的最有力实施。林风眠的艺术思想是具有前瞻性的,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风眠 社会艺术化 调和中西艺术 美育 创造性
原文传递
论林风眠中西画双科并修的教学模式
15
作者 冯佳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20期43-43,共1页
中西画双科并修的教学模式,是林风眠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调和中西艺术思想的具体实践,在其一生的艺术探索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关键词 林风眠 调和中西 中西合并 双科并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