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译者的双重身份 被引量:1
1
作者 熊宣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6期31-33,共3页
翻译活动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I.A Richards),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陈澧《东塾读书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是联系不同文化、跨越语言障碍的纽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研读原作,... 翻译活动是人类最复杂的活动之一(I.A Richards),有翻译则能使别国如乡邻(陈澧《东塾读书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是联系不同文化、跨越语言障碍的纽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研读原作,又以作者的身份再现原作,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译者的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双重地位 读者身份 作者身份
下载PDF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读者意识培养策略
2
作者 杨莹 徐国辉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66-70,共5页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常用文体,也是高考英语写作的考查内容。高中生在应用文写作中经常出现内容偏离读者实际需求、语气没有关注读者身份等缺乏读者意识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提炼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 应用文是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常用文体,也是高考英语写作的考查内容。高中生在应用文写作中经常出现内容偏离读者实际需求、语气没有关注读者身份等缺乏读者意识的问题。文章结合教学实例,提炼出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读者意识的策略:解析情境以明确读者身份和写作目的,分析示例诊断读者意识问题并借鉴范文语言进行改进,师生共创基于读者意识的评价标准并利用多元评价进一步反思、改进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文写作 读者意识 读者身份 写作教学
下载PDF
《水泥》杂志是我的良师益友
3
作者 王君伟 《水泥》 CAS 2024年第S01期114-115,共2页
《水泥》杂志社为庆祝创刊50周年举办“我与水泥”征文活动,是给予笔者、读者和编辑们一个很好地互动表达的机遇。为庆贺《水泥》杂志创刊50周年,我以热心读者身份,用《水泥杂志是我的益师良友》之题为内容,以庆和贺为心情,向《水泥》... 《水泥》杂志社为庆祝创刊50周年举办“我与水泥”征文活动,是给予笔者、读者和编辑们一个很好地互动表达的机遇。为庆贺《水泥》杂志创刊50周年,我以热心读者身份,用《水泥杂志是我的益师良友》之题为内容,以庆和贺为心情,向《水泥》杂志投稿,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师益友 读者身份 《水泥》 杂志 创刊50周年 投稿 征文活动 编辑
下载PDF
《一个小时的故事》与读者身份构建
4
作者 潘龄晓 万雪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1期72-75,共4页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作为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一个小时的故事》实质上对19世纪美国南方女性读者起到了一定的规训作用。小说中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呼唤,引发了女性读者对传统女性形象及家庭观念的质疑,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然而小说通过马拉德夫人之死强化了读者对社会制约因素的认知,传递了趋向保守的价值观,承担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功能。剖析《一个小时的故事》对读者身份的建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及时代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特·肖邦 《一个小时的故事》 接受美学 读者身份
下载PDF
在线协作下的中国网络小说英译 被引量:2
5
作者 吴赟 林轶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36,共6页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从早期的小众圈层发展为大众阅读的主要选择之一。从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到现今网络小说盘踞各大畅销书榜,网络文学几乎已经改变了文学市场的生态。其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 中国网络文学历经二十余年的发展,已从早期的小众圈层发展为大众阅读的主要选择之一。从1998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网络上被广泛转载,到现今网络小说盘踞各大畅销书榜,网络文学几乎已经改变了文学市场的生态。其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也呈现出不同于纸媒的特征。网络文学本身的在线交互特质,使其译介过程也呈现出“读—译—评”一体、译者与读者身份交互的特征。原文本和译本的超文本特质也使读者与译者主体性彰显,使在线协作翻译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 网络小说 译者主体性 畅销书榜 大众阅读 小说英译 读者身份
原文传递
浅析译者的双重身份
6
作者 陈海君 沈娟 王丽娟 《文教资料》 2013年第9期26-27,共2页
在翻译这个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承担了不同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是联系不同文化、跨越语言障碍的纽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研读原作,又以作者的身份再现原作,译者的这种双... 在翻译这个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译者在翻译的不同阶段承担了不同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翻译成败的关键,是联系不同文化、跨越语言障碍的纽带。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以读者的身份研读原作,又以作者的身份再现原作,译者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译者的核心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双重身份 读者身份 作者身份
下载PDF
文化转向后读者身份的转变
7
作者 贾圆圆 《现代语言学》 2023年第6期2547-2551,共5页
传统上的翻译研究侧重语言学,强调译者用词是否准确奥妙、是否再现原作的意图乃至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译者认为“忠实”的理解,造成了思辨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经历文化转向后,学界... 传统上的翻译研究侧重语言学,强调译者用词是否准确奥妙、是否再现原作的意图乃至原作者的写作风格,在这种情况下读者很难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译者认为“忠实”的理解,造成了思辨的单一性和局限性。经历文化转向后,学界逐渐意识到了翻译研究应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下来探讨,读者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凸显与重视,翻译活动不再是语言学家和译者的一言堂。本文将从读者自身的特点、读者与翻译行为之间的关联、读者与译者之间的沟通信息差、以及读者对于翻译活动的操纵来探讨其身份的转变,展现了读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呈现了“读者中心”的趋势。由此,不论是文学译本还是非文学译本都应鼓励复译、改译、多个译本现象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非文学译本也可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印象,尝试不同的翻译策略吸引读者。而读者也需要给予译者肯定,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读者身份 操纵 翻译研究
下载PDF
主体间性视域下网络阅读行为探究
8
作者 韩正非 《图书馆学刊》 2023年第8期64-67,共4页
网络阅读依托新媒介丰富并拓展了自身内涵,且具备公共性、复合性、社交性的显著特点。数字时代的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行为的区别首先体现在读者身份上,哲学研究中的主体间性转向、文论研究中的读者转向、阅读行为中的实践转向共同组成了... 网络阅读依托新媒介丰富并拓展了自身内涵,且具备公共性、复合性、社交性的显著特点。数字时代的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行为的区别首先体现在读者身份上,哲学研究中的主体间性转向、文论研究中的读者转向、阅读行为中的实践转向共同组成了读者身份重构的历史线索。网络时代阅读场景的革新和阅读行为的扩展,共同实现了读者在阅读空间中的主体间性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交往理性 读者身份 网络阅读
下载PDF
进化还是退化:现代报纸的“本土化”与读者身份的变迁——对《香港船头货价纸》的内容分析和历史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垒 《新闻春秋》 2018年第2期51-59,共9页
作为最早的近现代中文报纸之一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在后期突然加入大量传统《京报》的内容,从而呈现出新旧杂陈、不伦不类的样貌。反复考察这种"倒退"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原因,笔者发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带有大量"资本&qu... 作为最早的近现代中文报纸之一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在后期突然加入大量传统《京报》的内容,从而呈现出新旧杂陈、不伦不类的样貌。反复考察这种"倒退"的时代特点和历史原因,笔者发现,19世纪50年代以后,带有大量"资本"的移民成为香港华商主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成为从事转口行商的"新式商人"。作为报纸的目标读者,这些"绅商一体化"的新式商人的口味和需求影响了《香港船头货价纸》对内容的取舍。这提醒我们,分析中国近代报纸的产生和内容呈现时不能忽视对读者群体的分析考察,而新闻的呈现往往也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读者特征有着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报纸 本土化 读者身份 内容分析 历史考察
原文传递
把握文种选用的要求与方法
10
作者 周森甲 《秘书》 1994年第6期34-35,共2页
文种选用的原则要求 文种选用的原则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准确,规范,相对稳定。 所谓准确,是说所选用的文种,其职能要跟它的表达内容、作者身份(制文机关),跟它的行文方向与读者身份(行文对象),跟制文机关的制文目的、意图完全统一起来,... 文种选用的原则要求 文种选用的原则要求很简单,那就是:准确,规范,相对稳定。 所谓准确,是说所选用的文种,其职能要跟它的表达内容、作者身份(制文机关),跟它的行文方向与读者身份(行文对象),跟制文机关的制文目的、意图完全统一起来,构成如《揭示文种关系网》(见199d年第1期《秘书》)所阐明了的那种正向或正值的完全一致关系。 所谓规范,是说所选用的文种,其职能与名称,要严格执行有关法规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种选用 原则要求 制文 公文文种 文种关 读者身份 基本方法 作者身份 公文处理办法 一致关系
下载PDF
从作者到读者:“读者意识”与齐梁诗歌“新变”
11
作者 蔡彦峰 黄美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3,共11页
魏晋以来,随着个体写作的发展,作者成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与此同时,读者也越来越多出现于文学活动之中,引起批评者的注意,在主流的作者批评视野之外,读者视角的文学批评也不断得到发展。读者视角的批评注重读者反应和阅读期待,体现了批... 魏晋以来,随着个体写作的发展,作者成为文学批评的重心。与此同时,读者也越来越多出现于文学活动之中,引起批评者的注意,在主流的作者批评视野之外,读者视角的文学批评也不断得到发展。读者视角的批评注重读者反应和阅读期待,体现了批评中的读者意识,由此形成不同于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观念,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另一条发展路径。齐梁文学批评中一些基本范畴和观念,如沈约“三易”、谢朓“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萧绎“情灵摇荡”等,都建构在读者意识的基础之上,发展为文学批评的主流观念,并深刻影响了诗歌写作实践。梁朝后期的宫体诗人,从阅读的角度突出诗歌的审美之用,自觉赋予自身读者身份,彻底变革了传统抒情言志观。齐梁诗歌的艺术性质、唐代以复古变革齐梁诗风等文学史上的重要问题,都可以由读者意识这一个角度得到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读者意识 读者身份 齐梁新变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以葛浩文译莫言《生死疲劳》为例
12
作者 金莹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第1期52-53,共2页
本文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从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视角,对葛浩文英译的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进行逐层分析。从接受美学的“隐含的读者”“空白”等多个角度来看待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跳脱了“归化”“异化”等固有、陈旧... 本文运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从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视角,对葛浩文英译的莫言小说《生死疲劳》进行逐层分析。从接受美学的“隐含的读者”“空白”等多个角度来看待译者在译介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研究跳脱了“归化”“异化”等固有、陈旧的翻译理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阐释这一文学文本,并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文学活动过程。通过对葛浩文译作的理解,期望读者能够以区别于以往的视角重新看待译者的身份和责任,建立新的理论连接和探讨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读者身份 “空白” “隐秘的读者
下载PDF
读者身份探究
13
作者 张静 《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7年第6期39-40,共2页
通过对图书馆各类读者身份的分析,探究读者身份的变化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 读者身份 读者工作 影响与作用
下载PDF
“工农兵”:《文艺学习》(1954—1957)读者修辞
14
作者 董瑞兰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54-57,共4页
《文艺学习》是一份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运用接受修辞学分析"读者"的身份符号"工农兵"所蕴含的修辞价值,意在表明:"读者"借助政治力量争取言语交际的主动权,公共领域... 《文艺学习》是一份1950年代重要的文学刊物,在文学青年中曾产生过极大影响。运用接受修辞学分析"读者"的身份符号"工农兵"所蕴含的修辞价值,意在表明:"读者"借助政治力量争取言语交际的主动权,公共领域中"读者"的舆论导向使其自身成为当代文学举足轻重的体制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学习》 读者身份 政治认证 修辞接受
下载PDF
中英大学生议论文的介入标记语与读者身份构建
15
作者 柳淑芬 《现代语文》 2019年第9期103-109,共7页
通过对中国二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议论文作文中使用介入标记语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语学习者在选择介入标记语手段构建读者身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二语学习者对读者指称标记语使用较多,对指令标记语、共享知识标记语... 通过对中国二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学习者议论文作文中使用介入标记语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二语学习者在选择介入标记语手段构建读者身份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二语学习者对读者指称标记语使用较多,对指令标记语、共享知识标记语和个人旁白标记语使用较少。因此,加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强化学生的语体意识,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二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标记语 读者身份 英语议论文
下载PDF
论现代文学批评中读者身份的转变
16
作者 韩小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z2期64-65,共2页
在现代文学批评中,接受美学、现代阐释学、反阐释学及后经典叙事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传统文学批评范武被打破,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令人瞩目的地位.同时现代文学批评也充分注意到读... 在现代文学批评中,接受美学、现代阐释学、反阐释学及后经典叙事学强调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传统文学批评范武被打破,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被提高到令人瞩目的地位.同时现代文学批评也充分注意到读者阐释的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身份 现代文学批评 转变
下载PDF
蜀州读者的声音——《文谭》创刊号座谈会纪要
17
作者 肖岩 《当代文坛》 1982年第7期50-52,共3页
今之崇庆,即唐代蜀州,亦宋之大诗人陆放翁游踪所及之地也。故此地民风古朴,雅好文章,尤喜诗话文论一类。《文谭》一出,颇投其好,于是争相购阅,竟不敷供应,大出发行者意料之外。 记者认为,倘能将此盛况,及读者诸君的意见征集发表,以彰其... 今之崇庆,即唐代蜀州,亦宋之大诗人陆放翁游踪所及之地也。故此地民风古朴,雅好文章,尤喜诗话文论一类。《文谭》一出,颇投其好,于是争相购阅,竟不敷供应,大出发行者意料之外。 记者认为,倘能将此盛况,及读者诸君的意见征集发表,以彰其雅,固亦为一快事也。于是征得《文谭》编辑部同意,请崇庆县文化局出面主持,邀约二十余位读者代表,借陆游留下诗踪墨迹的罨画池畔一角之地,举行了一次座谈会。会议主席孟超。县文化局副局长朱光斗、王汝诚和县广播局局长杨克志均以普通读者身份莅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刊号 座谈会 作品 市民性 评论家 文化局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代蜀 杨克 读者身份
下载PDF
读者群体的构建在《黑檀树》《本质》《O,殴普拉杂志》中的体现
18
作者 陈凤兰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2-37,共6页
依据文化唯物主义理论(cultural materialism),我们研究著名的美国黑人生活杂志《黑檀树》(Ebony)、《本质》(Essence)和《O,殴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构建读者身份的方式时,发现这些杂志试图确立某个政治与社会议题以便锁定... 依据文化唯物主义理论(cultural materialism),我们研究著名的美国黑人生活杂志《黑檀树》(Ebony)、《本质》(Essence)和《O,殴普拉杂志》(O,The Oprah Magazine)构建读者身份的方式时,发现这些杂志试图确立某个政治与社会议题以便锁定目标群体成员并通过激发他们的自我定义、精神和强烈的"唯我独尊"意识来赋予他们一种特权及体验巨大权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身份 构建手段 美国 黑人杂志
下载PDF
男性语境中的新女性形象——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丽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18-20,共3页
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塑造了一个聪颖、叛逆而又神秘女性形象莎拉。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和性别身份的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莎拉的形象,分析福尔斯是... 约翰·福尔斯的杰作《法国中尉的女》以新颖的叙事技巧丰富的叙事层次塑造了一个聪颖、叛逆而又神秘女性形象莎拉。本文借鉴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对叙事话语和性别身份的研究,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莎拉的形象,分析福尔斯是如何在男性语境中还原一个文化他者的新女性形象,进而思考莎拉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出现对以男权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学 男性叙述主体 非女性读者身份 新女性形象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作者、文本、读者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云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5期18-19,共2页
作为文学理论的一支,接受美学对于文学的作者、文本、读者运作之链有其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本文拟对接受美学视野下的三者关系做出尝试性的分析。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文本和读者 作者的读者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