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诺瓦利斯小说的宗教特征 |
谷裕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2
|
|
2
|
“断片”不断——德国早期浪漫派的断片形式评析 |
李伯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3
|
德国浪漫派批评研究 |
李伯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7
|
|
4
|
于“颓废”中寻觅另一个“自我”--从诺瓦利斯与霍夫曼看德国浪漫主义的人文取向 |
蒋承勇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1
|
|
5
|
“诗是宇宙的自我意识”:诺瓦利斯论诗化自然的真理 |
罗久
|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6
|
德国文学浪漫派的哲学旨趣——以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的作品为例 |
季雨
|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7
|
寻求另外一种真实——评德国浪漫艺术童话超现实的美学旨趣 |
冯亚琳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8
|
从康德的浪漫主义到早期浪漫派的康德主义——再思康德与德国浪漫主义的内在联系 |
罗久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浪漫诗学视域下诺瓦利斯百科全书思想探析 |
曹霞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0
|
早期德国浪漫派与康德在道德和宗教问题上的争辩 |
罗久
|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11
|
费希特与诺瓦利斯哲学关系探析:从想象力入手 |
毛林林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2
|
诺瓦利斯论自我的构成:从身心问题到世界灵魂 |
李佳桐
|
《海峡人文学刊》
|
2023 |
0 |
|
13
|
审美感知的碰撞——评诺瓦利斯对歌德《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的反思 |
韩瑞祥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4
|
翻译的文化视界——贝尔曼对德国近代译论的思考 |
袁莉
|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
1996 |
4
|
|
15
|
德国耶拿浪漫派的印度情结:从诺瓦利斯到弗·施莱格尔 |
杨俊杰
|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16
|
简论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精神 |
陈俐
|
《外国文学评论》
|
1988 |
3
|
|
17
|
浪漫小说媒介对梦与主体意识的建构——以诺瓦利斯的《奥夫特尔丁根》为例 |
陈敏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8
|
“思乡”与“还乡”——《海因利希·封·奥夫特丁根》中的还乡主题 |
李伯杰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9
|
诺瓦利斯诗歌之“浪漫” |
罗宜家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20
|
释《夜颂》之夜 |
林克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