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物理化学技术在天然产物立体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长伟 崔承彬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1-828,共18页
阐明天然产物的立体化学尤其是测定绝对构型,往往涉及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也是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技术难点所在。本文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工作和相关技术方法基本原理,归纳介绍我们利用钼试剂Mo2(OAc)4诱导CD(ICD,Snatzke... 阐明天然产物的立体化学尤其是测定绝对构型,往往涉及天然产物结构研究的关键技术和方法,也是天然产物结构解析的技术难点所在。本文结合课题组近期研究工作和相关技术方法基本原理,归纳介绍我们利用钼试剂Mo2(OAc)4诱导CD(ICD,Snatzke法)、部分经典CD经验规则、改良Mosher法、计算ECD、改良Marfey分析法等几种技术解析阐明手性新天然产物立体化学的几个研究实例和我们应用相关技术方法的粗浅体会,以供相关研究者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立体化学 绝对构型 诱导cd 钼试剂四醋酸钼 Snatzke法 cd经验规则 计算Ecd Mosher法 Marfey分析法
下载PDF
阿拉华蜡孔菌中四个新的2,5-二取代呋喃邻二醇(英文)
2
作者 刘良燕 冯涛 +1 位作者 李正辉 刘吉开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77-1581,共5页
从阿拉华蜡孔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四个呋喃邻二醇,1R,2R-1-[5-(戊-4-烯-1-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1),1S,2R-1-[5-(戊-4-烯-1-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2)、1R,2R-1-[(5-戊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3)和1R,2S-1-[(5-戊基)呋喃... 从阿拉华蜡孔菌发酵液中分离鉴定四个呋喃邻二醇,1R,2R-1-[5-(戊-4-烯-1-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1),1S,2R-1-[5-(戊-4-烯-1-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2)、1R,2R-1-[(5-戊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3)和1R,2S-1-[(5-戊基)呋喃-2-基]丙烷-1,2-二醇(4).综合运用波谱分析(1D、2DNMR,HRMS)、化学法(异丙叉衍生物)和乙酸钼二聚体[Mo_2(OAc)_4]诱导CD谱等方法确定了化合物1~4的绝对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二醇 阿拉华蜡孔菌 诱导cd 乙酸钼二聚体
原文传递
基于MCT4/CD147探讨四君子汤加减改善酸性微环境逆转胃癌前病变的效应机制 被引量:23
3
作者 喻俊榕 郝彦伟 +4 位作者 程敬 王钧冬 陈玉 曾进浩 张怡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GPL)模型大鼠胃黏膜乳酸水平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CD14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造模组62只。采用N-甲基-...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癌前病变(GPL)模型大鼠胃黏膜乳酸水平及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CD14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造模组62只。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氨水复合造模法诱导制作GPL大鼠模型,于第9周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叶酸组(2.7 mg·kg^(-1)),四君子汤加减高、中、低剂量组(12.6,6.3,3.15 g·kg^(-1)),每组12只,灌胃治疗持续12周,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乳酸含量;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胃黏膜组织MCT1,MCT4,CD147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四君子汤加减可显著改善GPL大鼠胃黏膜上皮腺体结构、排列紊乱和细胞异型性等病理表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1),MCT1,MCT4,CD147蛋白与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君子汤加减各剂量组乳酸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四君子汤加减高、中、低剂量组MCT4和CD147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四君子汤加减高、中剂量组MCT4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四君子汤加减高剂量组CD147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四君子汤加减对MCT1无显著调控作用。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可显著改善GPL模型大鼠胃黏膜上皮异常组织病理学表现,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CT4和CD147过度表达,抑制乳酸外流,改善胃黏膜上皮酸性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四君子汤加减 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 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物(cd147)
原文传递
TMAO通过CD147/MMPs通路诱导巨噬细胞活化 被引量:5
4
作者 刘奇林 薛毅 +4 位作者 赖晓辉 杜大勇 柳杨 张涛 李运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进展,现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其与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进展,现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其与斑块稳定性存在密切联系,但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CD147)/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目前研究认为与斑块稳定性高度相关的信号通路,能通过削弱纤维帽的厚度等方式促进斑块不稳定性,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本研究通过TMAO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模型,观察对CD147、MMP2以及MMP9的影响,并进一步使用siRNA转染的方法构建CD 147基因沉默模型,探讨CD147与MMP2、MMP9的相互作用关系。RT-q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发现,CD147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基因表达水平上无明显变化,但在蛋白质水平上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MMP2、MMP9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出现表达增加(P<0.05);进一步在经CD 147 siRNA转染的细胞为对象的实验中发现,CD147、MMP2、MMP9的表达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综上可得出结论,TMAO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MMP2、MMP9的表达,且这一作用可能部分通过CD147/MMPs通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甲胺 斑块稳定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 动脉粥样硬化 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 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肾脏损伤机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吕灵璐 柳赟昊 张玲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继2003年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2013年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之后,2019年底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许多感染者最... 继2003年爆发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和2013年爆发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之后,2019年底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已构成全球大流行。许多感染者最终因多种器官衰竭死亡,其中肾损伤是病毒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肾脏损伤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147,CD147)等与SARS-CoV-2致肾损伤机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肾损伤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Ⅱ 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
原文传递
SARS-CoV-2靶向CypA/CD147受体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6
作者 马明仁 马凌 +1 位作者 刘燕 王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4-740,共7页
目的探究SARS-CoV-2靶向亲环素A(CypA)/细胞外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受体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Encmv-SARS-CoV-2 S-3xflag重组载体质粒转染H9c2细胞,TUNEL实验、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分析细胞凋亡,免疫共沉淀(... 目的探究SARS-CoV-2靶向亲环素A(CypA)/细胞外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受体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构建pEncmv-SARS-CoV-2 S-3xflag重组载体质粒转染H9c2细胞,TUNEL实验、流式细胞术和DNA ladder分析细胞凋亡,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CD147与SARS-CoV-2 S蛋白之间相互作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UNE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DNA ladder分析发现DNA降解明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显示Caspase12、DR3表达显著升高(P<0.001),FAS表达升高(P<0.01),TRF1、DR4表达降低(P<0.01)。结论SARS-CoV-2 S蛋白靶向CypA/CD147受体入侵宿主细胞,激活内质网通路(Caspase12)和死亡受体通路(DR3、FAS),以内源性和外源性凋亡途径诱导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亲环素A(CypA)/细胞外金属蛋白酶诱导剂(cd147) 心肌细胞 信号通路 凋亡
下载PDF
CD147慢病毒载体对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的沉默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雪杰 杜大勇 李运田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因表达并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D147表达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兔源CD147 mRNA的序列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C)...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基因表达并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中CD147表达的shRNA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兔源CD147 mRNA的序列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NC),构建4对干扰CD147基因表达的shRNA慢病毒组(A、B、C、D),并转染兔外周血单核/巨噬细胞,72h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Elisa,观察CD147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72h收集细胞,空白对照组CD147 mRNA相对表达量为(0.98±0.09),CD147蛋白表达(119.69±16.40)pg/ml,NC对照组(1.00±0.05)pg/ml及(115.66±13.88)pg/ml,4对shRNA慢病毒载体组分别为A组(0.42±0.03)pg/ml及(58.74±5.11)pg/ml、B组(0.56±0.04)pg/ml及(70.99±7.42)pg/ml、C组(0.63±0.08)pg/ml及(82.79±7.71)pg/ml、D组(0.53±0.04)pg/ml及(69.71±5.84)pg/ml。设计合成的4对shRNA慢病毒载体中A组可以特异性抑制巨噬细胞中CD147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57.72%和50.92%(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针对CD147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CD147表达的sh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 RNA干扰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曹博 李吉辰 +3 位作者 朴松林 赛音乌力吉 刘冲 赵大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7期1293-1296,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与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两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口腔鳞癌组织及3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D-L1和CD147的表达,分析PD-L1、CD147表达的相关性及二者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PD-L1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8.18%(45/66),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6.67%(6/36);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4.24%(49/66),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13.88%(5/36)。PD-L1和CD147两者在口腔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统计学分析显示,PD-L1和CD147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及肿瘤的体积等因素无明显相关,但与TNM分期及鳞癌的组织分化程度紧密相关。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两者相关性分析r=0.342,P值小于0.01,说明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PD-L1与CD147均呈高表达,并且二者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合并检测二者可能为OSCC的诊疗及预后指明新的方向,为口腔鳞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免疫共刺激分子PD-L1 细胞外基质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