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跨文化的视角谈“福娃”设计理念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媛 颜静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3-86,共4页
奥运会作为体育界一大盛会,早已深入人心。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根据举办国家的历史、文化,选择恰当的吉祥物。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吉祥物要出现在奥运会的各个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已然横空出世。"福... 奥运会作为体育界一大盛会,早已深入人心。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根据举办国家的历史、文化,选择恰当的吉祥物。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吉祥物要出现在奥运会的各个领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已然横空出世。"福娃"独特的形象,深远的寓意,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华民族友谊、和平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福娃"一经诞生就受到世人的瞩目,设计师精心巧妙的设计成就了"福娃"鲜活可爱的形象,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观 福娃 文化蕴意
下载PDF
章太炎的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群 王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8,共7页
章太炎对东方语言文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将语言文字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之根,代表着一国的"文化身份",也是将亚洲各国团结一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纽带工具。章太炎对东方语言的认识,以及其东方... 章太炎对东方语言文字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他将语言文字与国家存亡联系在一起,语言文字不仅是民族文化之根,代表着一国的"文化身份",也是将亚洲各国团结一起抵制西方文化入侵的纽带工具。章太炎对东方语言的认识,以及其东方语言文化观的形成和建立,与近代日本政治文化背景有着复杂的关联。研究章太炎的近代东方语言文化观与日本之间的联系,这对全面认识章太炎的思想和此期复杂的东方时代格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语言文化观 身份确认 亚洲同盟 大日本主义
下载PDF
语言能指符号的差异及其文化观体现
3
作者 刘世华 钟帆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0-173,共4页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能指符号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 语言符号是联系人主观意识和客观世界的桥梁,人借助语言符号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而不同的语言符号所指向的在人们心中的事物也必然有所不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差异。在对英汉语能指符号差异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英汉语民族在认识世界方面的不同之处,即世界观和语言文化观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指 英汉语言 语言文化观
原文传递
“易变”与“常存”——以玛丽·安亭为例的移民语言文化观
4
作者 刘瑾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0-25,共6页
移民现象是侨易学极为关注的领域。移民在异国文化与母国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经历了“移变”“移常”“移交”,其思想意识的建构过程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轨迹。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符号成为表征文化的有效方式。移民作为... 移民现象是侨易学极为关注的领域。移民在异国文化与母国文化的双重影响下经历了“移变”“移常”“移交”,其思想意识的建构过程呈现出动态的变化轨迹。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符号成为表征文化的有效方式。移民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者,面对着源语言文化与官方语言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明晰了语言的象征性权力和转换规则,见证了语言在建构文化认同方面所持有的特殊效力。终而,移民在社会共同体的要求下,了解文化场域中侨易转换过程的冲突与协调,探寻出一条适合建构旧自我与新自我崭新关系的有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易学 语言文化观 移民文化 二语习得
下载PDF
跨文化交际的语言文化观念理论研究视角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迎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观念。观念是文化信息的凝结,表达着民族精神,是理解和阐释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价值观念对比分析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俄罗斯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较为深入的... 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观念。观念是文化信息的凝结,表达着民族精神,是理解和阐释民族文化的关键所在。价值观念对比分析是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俄罗斯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理论对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提出多维观念分析方法和自由联想实验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深入,以期为我国跨文化交际隐蔽文化微观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 语言文化观念理论 念分析 自由联想实验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瑾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03-104,共2页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是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热点。近年来在西方发展兴盛的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对西方语... 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在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是发展、完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热点。近年来在西方发展兴盛的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对西方语言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思维,笔者借鉴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的主要观点,重新审视并探讨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策略,提出了重视语言本身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情境提高文化适应力、通过文化比较加深文化理解、多元文化互动促进文化融合等强调学习过程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结构主义语言文化观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下载PDF
电影片段导入法对英语教学的扶助性作用——扶助式教学模式的微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航帆 《科技信息》 2013年第17期237-238,共2页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而又普及的艺术模式和文化传播手段,以直接而用鲜明的形象和语言,成为外语类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学习外语的重要窗口和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影视欣赏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选课程。影视对语言... 电影作为一种重要而又普及的艺术模式和文化传播手段,以直接而用鲜明的形象和语言,成为外语类学生了解国外文化,学习外语的重要窗口和有效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影视欣赏课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一门必选课程。影视对语言教学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在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授课过程中采用电影片段的导入法将传统授课模式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授课模式有机融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起到良好的扶助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篇章分析能力并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融入了文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片段 扶助作用 社会语言文化观
下载PDF
俄语谚俗语中观念词родина的语言文化分析
8
作者 康喆文 《俄语学习》 2015年第5期41-44,共4页
语言文化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高度浓缩。本文以谚俗语为文本,分析了文化语境中观念词родина的语言文化特点,从语义、修辞、句法角度探究了俄罗斯爱国主义在语言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民族性格的核心组成。对俄罗斯民... 语言文化观念是一个民族文化信息的高度浓缩。本文以谚俗语为文本,分析了文化语境中观念词родина的语言文化特点,从语义、修辞、句法角度探究了俄罗斯爱国主义在语言中的体现。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民族性格的核心组成。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认识能帮助我们预测和解释对方的言行,更好地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俗语 俄罗斯爱国主义 语言文化观念词 родина
下载PDF
萨丕尔的“语言—文化观”再认识 被引量:1
9
作者 艾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34期155-158,共4页
萨丕尔与沃尔夫的“语言—文化观”具有明显差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内涵并不明确。前人对萨丕尔的“语言—文化观”的研究多是对其观点的总结,对萨丕尔所使用的“文化”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通过语言实例对萨丕尔的“语言—... 萨丕尔与沃尔夫的“语言—文化观”具有明显差别,“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内涵并不明确。前人对萨丕尔的“语言—文化观”的研究多是对其观点的总结,对萨丕尔所使用的“文化”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缺乏通过语言实例对萨丕尔的“语言—文化观”做出批判性思考,缺乏从历史的视角研究萨丕尔的观点。通过对萨丕尔“语言—文化观”的阐释,对多组语言现象实例的分析以及对“语言与语言学”“语言内容与语言结构”“语言与言语”“文化与知识”等几组概念的辨析,可以试图还原萨丕尔“语言—文化观”的提出缘由和理论诉求,并证实文化对语言的概念因素和主观因素均存在影响,对前者的影响是直接的、相对显性的,对后者的影响是间接的、相对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丕尔 语言文化观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