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及语用规律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成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78-83,共6页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 汉语叠音词的修辞功能与其语用规律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互为存在的关系,修辞功能影响其语用规律,语用规律又彰显其修辞功能。主要形式叠音词一般具有以下修辞功能加强语势强调理性义,伸张节奏增强韵律美,亲切轻松随意阴柔化,详尽细腻生动形象化等。通过对大量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和统计以及对人们口语的观察分析,我们总结出主要形式叠音词的几条语用规律主要形式叠音词多见于文学作品和生活口语,创造AA等形式新叠音词有相对的自由性。喜欢用这种词的人一般为文风华丽流畅者、重视心理刻画者、女性或性格阴柔细腻者以及年纪较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词 附加义 语用 修辞功能 语用规律
下载PDF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古诗词教学策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书月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3,共4页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落实这一维度的核心素养?笔者认为需要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促进学生对古诗词语用规律的学习与内化。这一点也是我们目前需要特别关注的。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 语言建构 教学策略 系统工程 语用规律 学生 内化 学习
下载PDF
论证文中抽象实体的回指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熊学亮 刘东虹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抽象实体回指的所指主要是概念、命题、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别的回指,与具体事物的回指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先行语主要是句群、句子、从句。抽象实体回指语不完全受Ariel(1990)可及性的制约,其与具体事物回指的区别表现在篇章环境上。分析... 抽象实体回指的所指主要是概念、命题、事件,是一种特殊类别的回指,与具体事物的回指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先行语主要是句群、句子、从句。抽象实体回指语不完全受Ariel(1990)可及性的制约,其与具体事物回指的区别表现在篇章环境上。分析论证文体中典型的先行语在典型的篇章位置出现的概率,英汉回指语在指示词的使用量和篇章环境上有相同的倾向性语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实体回指 具体事物回指 篇章环境 语用规律
下载PDF
凸显:一条极其重要的语用规律——从“四川北路”的英译问题谈起…… 被引量:5
4
作者 朱亚军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36,共5页
凸显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语用规律。本文从语符和使用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对语言中出现的语符相同、语形不同而表意大致相同的“同义异形”结构做了认真比较研究,总结并归纳出了指别凸显、主题凸显、关系凸显等几条重要的语用规律。这对多层... 凸显是一条极为重要的语用规律。本文从语符和使用者的关系角度出发,对语言中出现的语符相同、语形不同而表意大致相同的“同义异形”结构做了认真比较研究,总结并归纳出了指别凸显、主题凸显、关系凸显等几条重要的语用规律。这对多层面深入分析研究语言,特别是正确区别和理解句法、语用、语义及其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显 语言规律 语用规律 英语 翻译
原文传递
从标记理论看《红楼梦》中“你我句”的使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征 周流溪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0,共6页
"你"、"我"是最典型的人称代词。它们分别用于指称交际中最基本的两方,即说话人和受话人。本文以《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对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的一类特殊句子:"你我句",即在对话中直接使用"你"... "你"、"我"是最典型的人称代词。它们分别用于指称交际中最基本的两方,即说话人和受话人。本文以《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对话为研究文本,分析其中的一类特殊句子:"你我句",即在对话中直接使用"你"、"我"来指称受话人及说话人的句子。作者在语篇分析中运用标记理论从非标记性以及标记性两方面考察和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你我句"的语用规律。研究发现:"你我句"的使用依双方的权势关系与心理距离之不同而有差异;"你我句"的使用还与说话内容、情感因素、个性特点等因素相关。这种语篇学、语用学的观察对于深入理解《红楼梦》这部非一般的文学作品是会有帮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你我句” 《红楼梦》 标记性 语用规律
原文传递
被动表述语义构造分析
6
作者 王振来 李青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64-66,共3页
分析被动表述的构成要素,各要素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非主动、非有意的影响/结果”是被动表述的语义特征,被动表述在语用上的基本规律是,它基本处于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意义范畴之中,被动表述能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 分析被动表述的构成要素,各要素是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非主动、非有意的影响/结果”是被动表述的语义特征,被动表述在语用上的基本规律是,它基本处于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的意义范畴之中,被动表述能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使语义连贯,语气流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表述 语义特征 语用规律
下载PDF
从标记性理论看人称代词“我”、“你”的语用规律——以《红楼梦》前八十回对话语料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征 杨成虎 《外语与翻译》 2011年第4期42-49,共8页
“我”、“你”是最具典型性的人称代词。它们分别用于指称交际中最重要的两方:说话人和受话人。“我”、“你”的使用与语境紧密相关。本文运用标记性理论,从非标记性以及标记性两方面考察和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对话语料中“我”... “我”、“你”是最具典型性的人称代词。它们分别用于指称交际中最重要的两方:说话人和受话人。“我”、“你”的使用与语境紧密相关。本文运用标记性理论,从非标记性以及标记性两方面考察和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对话语料中“我”与“你”的使用规律,从而得出人称代词“我”、“你”、的语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标记性理论 语用规律
下载PDF
在借鉴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文字
8
作者 范小节 《小学语文教学》 2012年第7期59-60,共2页
语文教材是最基本、最重要、最具典范性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既有助于深化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也有助于认识、把握语用规律,规范、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提高语用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言文字 学会 借鉴 学习资源 语文教材 教材文本 语用规律 语用能力
原文传递
从汉语人称指示语的转换看人称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规律——以话剧《茶馆》为例
9
作者 聂晓璐 《教育界(高等教育)》 2016年第12期76-78,共3页
文章从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上对《茶馆》涉及人称指示语的人物对话作语用分析。对茶馆中的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从语境角度进行统计分类,包括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等转换用法和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转换。分析人称指示语的转换用法... 文章从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上对《茶馆》涉及人称指示语的人物对话作语用分析。对茶馆中的人称指示语转换用法从语境角度进行统计分类,包括静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变称等转换用法和动态语境下人称指示语的转换。分析人称指示语的转换用法与静态语境和动态语境之间的关系,从静态语境及动态语境上探索人称指示语转换的语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人称指示语 语用规律
下载PDF
品析空间语词 发展言语思维
10
作者 王敏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20年第7期50-53,共4页
作品中,空间语词往往不只是具有交代地点的语言意义,还负载着丰富的语用含义。这种语用含义蕴含在特定空间涵盖的历史、事实、事情和现象之中,具有一定的言语思维规律。在教学中,品析空间语词的语境含义,发现它的语用规律,还原作者的思... 作品中,空间语词往往不只是具有交代地点的语言意义,还负载着丰富的语用含义。这种语用含义蕴含在特定空间涵盖的历史、事实、事情和现象之中,具有一定的言语思维规律。在教学中,品析空间语词的语境含义,发现它的语用规律,还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语词 语用规律 言语思维
下载PDF
虚词中有实意
11
作者 宋静娴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年第5期24-27,共4页
文学作品中的虚词,以其独特的语法意义和功能,不仅在促进表意精确、实现语意连贯方面起着实词无法取代的作用,也能在极幽微细腻处,折射出作者的性情志趣。品析虚词在语境中的音韵美、修辞美、形象美、情蕴美和技巧美,可以促进学生形成... 文学作品中的虚词,以其独特的语法意义和功能,不仅在促进表意精确、实现语意连贯方面起着实词无法取代的作用,也能在极幽微细腻处,折射出作者的性情志趣。品析虚词在语境中的音韵美、修辞美、形象美、情蕴美和技巧美,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从而有效提升言语思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词 语用规律 言语形式
下载PDF
从品析诗眼中发展言语思维——崔颢《黄鹤楼》教学新探
12
作者 徐德湖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 2018年第11期61-63,共3页
古典诗歌既是具象思维的结晶,又是言语表达的精华。诗人在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经过反复推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才能生成可供阅读的言语形式。这种言语与思维的融合就是言语思维。言语思维能力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古代诗人... 古典诗歌既是具象思维的结晶,又是言语表达的精华。诗人在具象思维的同时,还要经过反复推敲,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才能生成可供阅读的言语形式。这种言语与思维的融合就是言语思维。言语思维能力正是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古代诗人十分注重提炼诗眼,凝聚一句或数句含义,或蕴含全诗主旨,统摄全篇。引导学生品析诗眼,走进诗人的思维世界,走进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可以领悟和内化古典诗歌的思维方法和语用规律,促进言语思维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具象思维 品析诗眼 思维方法 语用规律 言语思维
原文传递
搭建支架 探寻小说语用本质规律
13
作者 张辉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11期33-37,共5页
在语言学习中,通过"举三反一",由变式到本质,把握小说类文本的语用本质规律;通过"举一反三",由本质到变式,促进迁移运用。唯有如此,语用教学才能打破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引导学生在语文本体性活动中自主建构,发现... 在语言学习中,通过"举三反一",由变式到本质,把握小说类文本的语用本质规律;通过"举一反三",由本质到变式,促进迁移运用。唯有如此,语用教学才能打破高耗低效的尴尬局面,引导学生在语文本体性活动中自主建构,发现小说类文体中描写的语用本质规律,促进学生的言语智能和语文关键能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用规律 “举三反一” 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下载PDF
构建动词的言语思维图式
14
作者 徐德湖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0年第5期14-16,共3页
品析一个动词,需要结合语境,通过想象、揣摩和体会,“破译”语境信息,理解语用含义。从动词的基本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结构功能等方面,对动词语用现象的梳理和分类,以期帮助学生习得动词语用规律,构建动词的言语思维图式。
关键词 动词 语用规律 言语形式 思维图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