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话语适切性培养途径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美 牟爱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9-91,共3页
目前,国家强调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优秀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注重话语的适切性即话语的表达是否准确、恰当、适时、切境。话语的适切性的培养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语法中的语... 目前,国家强调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而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今社会优秀应用型人才必备的技能。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注重话语的适切性即话语的表达是否准确、恰当、适时、切境。话语的适切性的培养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重视语法中的语用成分、重视词汇中的语用现象、重视语境中的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话语的适切性 语法语用 词汇语用 文化语境
下载PDF
对“大N的”短语的语义特征和语法语用规律的研究
2
作者 霍东阳 《快乐阅读》 2023年第3期51-53,共3页
“大N的”短语作为汉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曾为许多语言学者所重视。宋玉柱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了“大+时间名词+的”的特殊结构,他在《“大”的区别词用法》一文中分析了“大”的词性,认为这里的“大”是一种区别词,意... “大N的”短语作为汉语口语交际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曾为许多语言学者所重视。宋玉柱在20世纪90年代就注意到了“大+时间名词+的”的特殊结构,他在《“大”的区别词用法》一文中分析了“大”的词性,认为这里的“大”是一种区别词,意在强调该结构中时间名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然而,这不符合区别词成对出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名词 区别词 宋玉柱 口语交际 语言学者 语义特征 语法语用 特殊类型
下载PDF
关于广东潮汕方言中程度副词的研究
3
作者 王玟 《汉字文化》 2023年第3期31-34,共4页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城市。在这片临近大海的土地上,传承着潮汕地区独有的方言——潮汕方言,也称为“潮语”“潮汕话”。这一方言属于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以汕头方言为标准音,①保留...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省的汕头、潮州、揭阳、汕尾四个城市。在这片临近大海的土地上,传承着潮汕地区独有的方言——潮汕方言,也称为“潮语”“潮汕话”。这一方言属于闽南话的一个支系,以汕头方言为标准音,①保留着过去的许多古音古调,是如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②本文旨在研究潮汕方言的程度副词,对其语音、语义以及语法语用进行分析探讨,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更加深刻地了解潮汕地区的人文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汕方言 程度副词 语音 语义 语法语用
原文传递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述略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惠强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1期70-73,共4页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是语用中的转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方言 人称代词 表达方式 语法语用功能 历史考察
下载PDF
汉语抽象句体认语言学探讨
5
作者 廖光蓉 周瑜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6,共5页
语言运用少不了抽象,而汉语中的抽象句常致理解困难,对其更进一步的体认语言学探讨有助于语文和国际汉语教育,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生成句子。文章在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之一即“现实→运用语言表达现实+认知操作→言语”的指导下,以... 语言运用少不了抽象,而汉语中的抽象句常致理解困难,对其更进一步的体认语言学探讨有助于语文和国际汉语教育,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生成句子。文章在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之一即“现实→运用语言表达现实+认知操作→言语”的指导下,以行为事件概念框架、概念转喻等理论为基础探讨汉语抽象句的生成和语法语用特点。汉语抽象句通过隐略框架元素、隐略形式标记或同时隐略框架元素和形式标记生成,抽象的实现过程即“行为事件→汉语+隐略→汉语抽象句”,反映了汉语句子规则的多样性和共享知识结构在句子生成中的必要性。汉语抽象句的语法语用特点则体现在形式搭配、语义逻辑、语义透明、韵律等规则和经济原则以及突显强调等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行为事件概念框架 隐略 转喻 语法语用特点
下载PDF
谈是非疑问句句末的语气词“啊”和“吧”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英宪 《国际汉语学报》 2018年第2期80-94,共15页
句末语气词“啊”和“吧”在是非疑问句中的作用是汉语学界长期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之一,由它们构成的是非疑问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音像语料进行考察和分析表明,语气词“啊”在是非疑问句中表“惊讶义”以及由其衍生出的“非确定... 句末语气词“啊”和“吧”在是非疑问句中的作用是汉语学界长期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之一,由它们构成的是非疑问句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对音像语料进行考察和分析表明,语气词“啊”在是非疑问句中表“惊讶义”以及由其衍生出的“非确定义”;语气词“吧”在是非疑问句中表“非完全确定义”。正是这些情态义或者说语义内涵使它们能在特定的语境中作为疑问语气词构成用以求证的真性是非疑问句,还能构成具有其他交际用途的非真性是非疑问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义 疑问语气词 是非疑问句 求证疑问句 语法语用功能
下载PDF
浅析英语中表动作和表状态结构 被引量:1
7
作者 舒惕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50-153,共4页
表动作和表状态结构是英语里普遍存在的两种语法现象。文章对这两种结构的概念及其形式表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探讨了表动作和表状态结构的鉴别策略,以期对这两类英语语法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在与其相关的语法教学中发挥一定... 表动作和表状态结构是英语里普遍存在的两种语法现象。文章对这两种结构的概念及其形式表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探讨了表动作和表状态结构的鉴别策略,以期对这两类英语语法现象给出合理的解释,并在与其相关的语法教学中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结构 状态结构 形式表征 语法语用分析
下载PDF
“可惜”和“遗憾”语法语用辨析
8
作者 钟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2期48-50,共3页
"可惜"和"遗憾"都可表达"惋惜"之义,二者的用法却存在差异。"可惜"和"遗憾"的词性、词义都有不同,都作形容词时,均可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且"可惜"的用法比"遗憾&qu... "可惜"和"遗憾"都可表达"惋惜"之义,二者的用法却存在差异。"可惜"和"遗憾"的词性、词义都有不同,都作形容词时,均可充当谓语、定语和补语,且"可惜"的用法比"遗憾"的用法更加灵活和广泛。二者的差别还体现在词性和语用上:"可惜"和"遗憾"充当状语时词性不同,二者的否定形式也不同,并且"可惜"已经衍生出动词的功能;语用上"可惜"更多用于非正式的口语之中表达惋惜、不满、劝勉等消极或积极的情感;"遗憾"更多用于正式的书面语中表达沉重、无奈或劝勉等积极的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惜” “遗憾” 语法语用辨析
下载PDF
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的阐释力
9
作者 赵万长 《台州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38-41,共4页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 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法的语用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认知语境的参与下完成交际的心理认知的互动过程。文章在分析认知语境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关联理论的认知语境观对语法的三个层面进行了动态的语用研究,认为关联理论对语法语用过程起着动态的语用制约作用,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认知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关联性 语法语用过程 认知语境 阐释力
下载PDF
英语专业学生性格类型与语法、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研究 被引量:51
10
作者 李民 陈新仁 肖雁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性格类型对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程度、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内向型语言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程度高于外向型学习者,但无论是组间差异还是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外向型语言学习...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性格类型对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程度、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内向型语言学习者的语法能力及其意识程度高于外向型学习者,但无论是组间差异还是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外向型语言学习者的外语语用能力及其意识程度都显著高于内向型学习者,且性格类型与语用能力、语用意识程度之间都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格类型 语法/语用能力 语法/语用意识 语际语用
原文传递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及其语法、语用特征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陶岳炼 顾明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10,32,共3页
本文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讨论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文化渊源,并从共时的角度探讨这些借词的语法和语用特征.
关键词 汉语借词 社会文化渊源 语法语用特征
下载PDF
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绍杰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3-674,共12页
根据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人H通过话语的命题P,基于会话原则推断出说话人S传递的交际意图Q。显然,如何识解话语的命题便成为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关键。后格赖斯语用学提出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不同语用过程,然而... 根据经典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交际的成功在于听话人H通过话语的命题P,基于会话原则推断出说话人S传递的交际意图Q。显然,如何识解话语的命题便成为识解说话人交际意图的关键。后格赖斯语用学提出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不同语用过程,然而忽视了识解话语命题意义的认知机制问题。本文从语法-语用互动关系视角提出语用规约是话语识解的认知机制,试图从理论上弥补二元语用学研究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识解 认知机制 语法-语用互动视角 后格赖斯语用
原文传递
语法和语用:基于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绍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79,共6页
后格赖斯语用学研究将语法和语用的关系纳入到语义和语用界面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解释。本文认为从界面的视角无法合理地解释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因为意义不等于使用。基于对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建立在规约性和意向性相互作... 后格赖斯语用学研究将语法和语用的关系纳入到语义和语用界面的理论框架中加以解释。本文认为从界面的视角无法合理地解释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因为意义不等于使用。基于对语言使用的互动视角,语法和语用的关系建立在规约性和意向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从这一认识出发,语法是实现语用的资源手段,语用是语法在使用中的具体实现,即语用是对语法在语言情境下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语用 规约性和意向性 语言使用 互动视角
原文传递
话语标记语的语法—语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国萍 向明友 李潇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53,共4页
话语标记语本体研究主要从话语连贯、关联理论和语法语用3个视角进行。国内学界对前两种视角阐述颇多,而对语法语用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关注较少。本文着重梳理国外语法语用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文献,辅以话语连贯视角和关联理论视... 话语标记语本体研究主要从话语连贯、关联理论和语法语用3个视角进行。国内学界对前两种视角阐述颇多,而对语法语用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关注较少。本文着重梳理国外语法语用视角下的话语标记语研究文献,辅以话语连贯视角和关联理论视角,对比分析、系统论述话语标记语的语法语用研究成果,并对话语标记语的语法语用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标记语 话语连贯 关联理论 语法语用研究
原文传递
强发问和弱发问 被引量:9
15
作者 许小纯 徐盛桓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21,共8页
现代英语疑问句有两个系列四种问句及其下的多种句式,形成了一个适应强发问和弱发问的格局。疑问句语用嬗变理论模型认为,强弱发问由发问人对所问及的事态的知识状况决定,这样的知识状况作为探询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因素凝固为一定的表... 现代英语疑问句有两个系列四种问句及其下的多种句式,形成了一个适应强发问和弱发问的格局。疑问句语用嬗变理论模型认为,强弱发问由发问人对所问及的事态的知识状况决定,这样的知识状况作为探询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因素凝固为一定的表达形式而语法化,是这四种问句及其下的多种句式历时地形成的重要原因;从共时来观察,适应强弱发问的问句句式结构的形成,又是疑问句内疑问结构体衰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弱发问 疑问结构体 语法性/语用性嬗变
原文传递
时态与时间的语法—语用互动关系研究:以英语将来时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薛兵 张绍杰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63,共5页
时态是表征时间的语法规则形式,然而,时态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时间表达的复杂性,自然语言使用中存在大量时态和所表达时间不对称的现象,体现为语法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本文提出,英语时态系统为时间的表达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将来时体现为... 时态是表征时间的语法规则形式,然而,时态语法规则无法解释时间表达的复杂性,自然语言使用中存在大量时态和所表达时间不对称的现象,体现为语法和语用的相互作用。本文提出,英语时态系统为时间的表达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手段,将来时体现为多种规约化程度不同的语法形式,其中规约化程度最高的will作为形式标记表达将来时间,同时在特定语境下生成情态语用含义;非将来时形式在特定语境中也可表达将来时间,但受到不同语用条件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态与时间 语法语用互动 英语将来时
原文传递
默认语义学模式下的句法限制问题:诠释与批判 被引量:8
17
作者 薛兵 张绍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143,共10页
后格赖斯语境论者Jaszczolt(2005; 2010; 2016)在其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提出命题意义表征不受到句法限制的观点,而本研究则认为命题意义层面受到句法限制。句法限制"压制观"直接导致默认语义学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性,支撑命题意义... 后格赖斯语境论者Jaszczolt(2005; 2010; 2016)在其默认语义学模式下提出命题意义表征不受到句法限制的观点,而本研究则认为命题意义层面受到句法限制。句法限制"压制观"直接导致默认语义学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性,支撑命题意义不受句法限制的三点论据均存在问题;命题意义表征过程中,句法结构信息不被压制或取消;句法(语法)作为语言使用的资源和语用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本研究对理解句法-语义-语用之间的界面或互动关系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认语义学 句法限制 句法(语法)-语用互动
原文传递
语法与语用界面研究的新路径——以语态构式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绍杰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305,共13页
从语法作为语用建构意义资源的解释框架认识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发现语言系统中的语法形式/结构与语用意义之间的界面可以从语用价值、语用隐涵、语用效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语用价值指语言系统中构成同类句法语义关系的形式/结构在... 从语法作为语用建构意义资源的解释框架认识语法与语用的互动关系,发现语言系统中的语法形式/结构与语用意义之间的界面可以从语用价值、语用隐涵、语用效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语用价值指语言系统中构成同类句法语义关系的形式/结构在使用中体现的区别于语义结构的语用特征;语用隐涵指同义语法形式/结构所引发的非命题意义;语用效果指对同义语法形式/结构选择的适切性体现出来的交际效果。本文以语态构式为例,分析和阐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分析方法为探索语法-语用界面研究提供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价值 语用隐涵 语用效果 语法-语用界面
原文传递
“都”的程度加强功能:语法与语用的互动视角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永 吴义诚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6-35,144,共11页
汉语里的"都"一般被认为与英语中的"all"相似,是一个全称量词。已有研究往往从语法或语用等某个单一层面入手,缺少基于二者互动关系之上的有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都"是一个表程度加强的副词(intensifie... 汉语里的"都"一般被认为与英语中的"all"相似,是一个全称量词。已有研究往往从语法或语用等某个单一层面入手,缺少基于二者互动关系之上的有机统一解释。本文认为"都"是一个表程度加强的副词(intensifier),其主要功能是它的使用能够触发一个关涉域(domain):"都"的作用范围可为显性,即可由所在句子的形态句法结构得以确定;也可为隐性,即存在于语用层面,需要听者基于世界知识进行语用推理得以确认。"都"字句的解析取决于对"都"作用范围的界定,而后者又依赖于对语法和语用之间互动关系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关涉域 语法-语用互动
原文传递
空语类研究中语法与语用的分工──论新格赖斯语用机制对空语类解读的介入 被引量:4
20
作者 胡建华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30,共8页
0.引言Levinson(1987,1991)和黄衍(Huang1991a,1991b,1994)运用新格赖斯语用机制来解决句层(intrasentential)照应语(包括空语类)的释义问题。他们花大气力搞出来的一... 0.引言Levinson(1987,1991)和黄衍(Huang1991a,1991b,1994)运用新格赖斯语用机制来解决句层(intrasentential)照应语(包括空语类)的释义问题。他们花大气力搞出来的一套复杂的语用规则,在句层照应语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语类 语用机制 语法语用 先行语 格赖斯 变项 汉语 空主语 语篇 层次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