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风光 张绍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21,共4页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取效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概念,但尚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取效行为研究的回顾,在语用学的框架内梳理出取效行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诗歌语篇的取效行为模式。本研究不但表...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中的“取效行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交际概念,但尚未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取效行为研究的回顾,在语用学的框架内梳理出取效行为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诗歌语篇的取效行为模式。本研究不但表明言语行为理论的应用价值,而且为文学批评理论提供一种新的语言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效行为 诗歌语篇 取效行为模式
下载PDF
文学语用学的理论特征与范式 被引量:13
2
作者 赵婉孜 刘风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6,共4页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 语用学为文学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因为它突破了形式主义的观念,将文学语篇看作是动态的,是作者、读者和语境互动的产物。语用学与文学的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宽语用学的研究范围,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文学研究的视角。文学语用学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尚处于形成阶段,但是随着语用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文学研究势必会显示出更旺盛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篇 语用学 理论特征 取效行为 诗歌语篇
下载PDF
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文体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风光 杨维秀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8-40,共3页
认知语用文体学是随着文学阅读和分析的"认知转向"而兴起的一门年轻学科。它对文本产出和消费过程中的意义生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文学的终极目标""人类智慧的升华"的诗歌语篇的认知语... 认知语用文体学是随着文学阅读和分析的"认知转向"而兴起的一门年轻学科。它对文本产出和消费过程中的意义生成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本文主要探讨作为"文学的终极目标""人类智慧的升华"的诗歌语篇的认知语用文体特征,如图形与背景、认知指示语以及概念隐喻等。通过对研究范式以及具体研究示例的初步探讨来加强该学科的理论化和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用文体学 诗歌语篇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李商隐诗歌的认知诗学研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郭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李商隐诗往往意象繁复,意境迷离,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均有较大张力,对诗篇解读造成一定的阻力。运用传统的直觉和体验式阐释对作品内部语义充分发掘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对作品意义生成的外部认知因素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诗学途径解决了诗歌... 李商隐诗往往意象繁复,意境迷离,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均有较大张力,对诗篇解读造成一定的阻力。运用传统的直觉和体验式阐释对作品内部语义充分发掘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对作品意义生成的外部认知因素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诗学途径解决了诗歌语篇结构和意义的互动,显示了概念系统对诗歌语篇意义的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诗 诗歌语篇 认知诗学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的诗歌拟人隐喻翻译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杰 罗天妮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37-138 145,145,共3页
传统翻译理论对拟人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学范畴,从语言形式和文体层面进行静态的比较,忽略了隐喻的认知性质。概念隐喻理论从隐喻的认知性质出发,打破了传统隐喻翻译研究的局限,为拟人隐喻翻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拟人隐喻 诗歌语篇 翻译
下载PDF
诗歌语篇中的过度衔接、欠额衔接和反衔接 被引量:4
6
作者 谢艳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4-59,80,共7页
诗人总是寻求标新立异的手法使语篇连贯,他们选用的衔接手段也很奇特。介绍了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衔接力,并根据衔接力的大小提出诗歌语篇连贯的三个新概念:过度衔接、欠额衔接和反衔接,然后分别分析了这三个概念的理论根据和在诗歌中的具... 诗人总是寻求标新立异的手法使语篇连贯,他们选用的衔接手段也很奇特。介绍了语篇的衔接手段和衔接力,并根据衔接力的大小提出诗歌语篇连贯的三个新概念:过度衔接、欠额衔接和反衔接,然后分别分析了这三个概念的理论根据和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篇 过度衔接 欠额衔接 反衔接
下载PDF
认知指示语维度下诗歌语篇的多层结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风光 杨诗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2-126,共5页
艾略特提出的"诗歌的三种声音"理论与斯托克韦尔构建的认知指示语视角下小说语篇多层结构分析互益互补,二者结合为诗歌语篇的认知文体研究提供启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为研究语料可三分为第一人称视角隐性叙述诗... 艾略特提出的"诗歌的三种声音"理论与斯托克韦尔构建的认知指示语视角下小说语篇多层结构分析互益互补,二者结合为诗歌语篇的认知文体研究提供启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作为研究语料可三分为第一人称视角隐性叙述诗、第一人称视角显性叙述诗、第三人称视角叙述诗。三类诗歌的认知指示转移多层结构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别认知指示语的推进与抽离以及三种声音的转换,旨在探讨诗歌语篇多层结构的诗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指示语 多层结构 诗歌语篇 罗伯特·弗罗斯特
下载PDF
爱尔兰民族身份的认知指示表征——以谢默斯·希尼的诗歌语篇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风光 王欣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36-40,共5页
认知指示语是认知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文学语篇分析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本研究从认知指示语和指示转移理论出发探究谢默斯·希尼诗歌《挖掘》和《惩罚》中的爱尔兰民族身份特征。研究发现:感知指示语、时间指示语... 认知指示语是认知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为文学语篇分析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工具和研究视角。本研究从认知指示语和指示转移理论出发探究谢默斯·希尼诗歌《挖掘》和《惩罚》中的爱尔兰民族身份特征。研究发现:感知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和关系指示语的动态转移以及静态层面的文本指示语和体裁指示语连接了历史与现实,体现了诗人对“挖掘”这一传统劳作方式的继承和对带有神秘色彩的“沼泽传说”的思考,凸显了其爱尔兰民族继承者和捍卫者的身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篇 认知指示语 爱尔兰民族身份 谢默斯·希尼
下载PDF
模糊限制语在诗歌语篇中的人际功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勇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1-95,共5页
作为三大纯理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际功能,其主要是通过情态系统来实现的。情态系统与模糊限制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接界面。从模糊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模糊限制语与情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寻求其共性;然后以《死刑随想》... 作为三大纯理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人际功能,其主要是通过情态系统来实现的。情态系统与模糊限制语之间存在一定的接界面。从模糊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相关理论出发,分析模糊限制语与情态之间的关系,旨在寻求其共性;然后以《死刑随想》为例,探析模糊限制语在诗歌语篇中的人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情态 诗歌语篇 人际功能
下载PDF
复合空间:诗歌语篇中“新创意义”的翻译处理——以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宁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在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及其产生的新创意义。继而分析新创意义的语用和语篇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诗句五种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语义溢出"翻译策略... 文章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威廉.华兹华斯《水仙》中的两行诗句在理解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整合过程,及其产生的新创意义。继而分析新创意义的语用和语篇功能,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该诗句五种译文的对比分析,提出"语义溢出"翻译策略;并就新创意义中核心词汇的语义整合,提出"语义并入"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空间 概念整合 诗歌语篇 新创意义 翻译处理
下载PDF
从解构《清明》看译者对意图的理解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单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正确理解原文意图是翻译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文章主要从诗歌语篇的解构出发,以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为例,阐述意义和意图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意图的传递和译者对意图的理解受体裁、句法结构及主体认知差异的影响。
关键词 《清明》 诗歌语篇 原文解构 意图
下载PDF
论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的遮蔽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玲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1-68,共8页
以现代汉语诗歌为语料,探索了诗歌意象语言遮蔽性的辞格表征形式。研究发现采用的语料中的诗歌意象语言倾向使用暗喻、拟人、重复、明喻,尤其是暗喻这一辞格来表达遮蔽性,转喻、典故、提喻辞格使用较少,移就、夸张、矛盾、突降、讽刺这... 以现代汉语诗歌为语料,探索了诗歌意象语言遮蔽性的辞格表征形式。研究发现采用的语料中的诗歌意象语言倾向使用暗喻、拟人、重复、明喻,尤其是暗喻这一辞格来表达遮蔽性,转喻、典故、提喻辞格使用较少,移就、夸张、矛盾、突降、讽刺这些辞格使用极少。运用具体诗例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了不同辞格表征的意象语言的遮蔽力。现代汉语诗歌意象语言以不同程度的遮蔽力遮蔽情感、行为、事件和论说,通过此在言说它在,揭示价值和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诗歌语篇 意象语言 遮蔽性 辞格表征
下载PDF
数量象似性与诗歌语篇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2-86,共5页
诗歌语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大量使用重复手段,包括语音重复、词汇重复、结构重复和篇章重复。其次,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比喻。重复和比喻的运用是为了用更多的语言符号形式承载更多的语义内容,即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之间具有数量象... 诗歌语篇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大量使用重复手段,包括语音重复、词汇重复、结构重复和篇章重复。其次,大量使用各种形式的比喻。重复和比喻的运用是为了用更多的语言符号形式承载更多的语义内容,即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之间具有数量象似性。本文尝试将数量象似性应用于诗歌语篇分析,以期拓宽象似性研究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篇 重复 比喻 象似性
下载PDF
诗词语篇连贯的图式解读
14
作者 赵仙丹 夏日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文章运用图式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连贯进行分析。首先简介了图式理论及其对语篇连贯的观点,然后从情境知识图式、文化图式两方面对诗词语篇的连贯进行解读,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读者如何激活事件图式、场景图式和角色图式从而构建诗歌语篇连... 文章运用图式理论对诗歌语篇的连贯进行分析。首先简介了图式理论及其对语篇连贯的观点,然后从情境知识图式、文化图式两方面对诗词语篇的连贯进行解读,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读者如何激活事件图式、场景图式和角色图式从而构建诗歌语篇连贯,接着研究了文化图式相同、相异及缺省三种情形下的诗词语篇。指出语篇连贯的基石是存在相关的图式,而读者能否构建连贯以及从何种角度构建连贯关键在于相关图式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式理论 诗歌语篇 连贯
下载PDF
转喻映射与舒婷诗歌的语篇连贯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葛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14-117,共4页
莱考夫的转喻映射模型为研究探析转喻对诗歌语篇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转喻映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其诗歌中使用大量的转喻来表达隐含的寓意,诗人在诗歌中大体上采用了范畴-成员、事物-部分、范畴-特征、级阶、事... 莱考夫的转喻映射模型为研究探析转喻对诗歌语篇的理解和阐释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转喻映射角度考察,当代中国女诗人舒婷在其诗歌中使用大量的转喻来表达隐含的寓意,诗人在诗歌中大体上采用了范畴-成员、事物-部分、范畴-特征、级阶、事件、简约和方位等模型,以实现诗歌语篇的连贯性,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映射模型 诗歌语篇 连贯
下载PDF
概念隐喻视角下郭沫若诗歌语篇连贯性分析——以《凤凰涅槃》为例
16
作者 胡小曼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31-132,共2页
本文运用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分析郭沫若《女神》中的《凤凰涅槃》和郭沫若使用这些隐喻的用意,认为隐喻在诗歌语篇连贯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凤凰涅槃》 概念隐喻 诗歌语篇 语篇连贯
下载PDF
论诗歌的整合性和完整性
17
作者 李春蓉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0-43,共4页
整合性和完整性是语篇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作用是保证语篇的整体连贯,突出整个语篇围绕思想理念信息展开这一事实。语篇整合性和完整性的表现手段主要有:(1)形式—语法手段;(2)语义—主题手段。本文通过对俄、英、汉诗歌的分析表明,语篇... 整合性和完整性是语篇的核心范畴之一,其作用是保证语篇的整体连贯,突出整个语篇围绕思想理念信息展开这一事实。语篇整合性和完整性的表现手段主要有:(1)形式—语法手段;(2)语义—主题手段。本文通过对俄、英、汉诗歌的分析表明,语篇的整合性和完整性范畴理论是一种操作性强、具有普世性的语篇分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篇 整合性 完整性
下载PDF
关联理论视阙下的诗歌语篇映像象似研究
18
作者 崔山濛 《林区教学》 2015年第7期30-32,共3页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以现代主义和意象主义诗歌为语料,对诗歌语篇中的映像象似性进行认知语用分析。从语音象似性(音义联觉、音丛象征及音韵象征)和笔相象似性(字母象似、语篇象似及标点象似)两方面分析。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诗歌创作... 从关联理论的视角,以现代主义和意象主义诗歌为语料,对诗歌语篇中的映像象似性进行认知语用分析。从语音象似性(音义联觉、音丛象征及音韵象征)和笔相象似性(字母象似、语篇象似及标点象似)两方面分析。从关联理论视角看,诗歌创作与鉴赏实质上是发生在诗人和读者之间的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其影响变量有两个,读者理解象似诗歌付出的处理努力及其获得的语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映像象似性 诗歌语篇 关联理论
下载PDF
舒婷诗歌语篇连贯的意象图式分析
19
作者 葛婧 张发祥 任龙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88-90,共3页
以Lakoff的意象图式模型理论为指导,从宏观角度对舒婷诗歌连贯性进行阐释,尝试为诗歌语篇连贯的研究提供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意象图式 诗歌语篇 连贯
下载PDF
人际功能在诗歌语篇中的体现——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人际意义探讨
20
作者 陈蕾菁 《咸宁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105-106,共2页
韩礼德在其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中明确指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 韩礼德在其著作《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 Grammar》中明确指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1]语言的人际功能是讲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表达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此功能还表示与情景有关的角色关系,如提问者与回答者之间的关系等。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从语气、情态和人称等方面对语篇的人际意义进行了研究,如李战子、黄国文、孙东菱等,他们的研究表明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是实现人际意义的最主要方面。基于此观点,本文以诗歌"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为例,分析探讨了人际功能在诗歌语篇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语篇 人际功能 语气系统 情态系统 人称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