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与歌的分离 |
吴晓
曹苇舫
|
《诗探索》
|
2002 |
5
|
|
2
|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
谢冕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3
|
中间物:胡适新诗理论的历史特征 |
董炳月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6
|
|
4
|
重审中国新诗发展的启端———初期白话诗研究综述 |
李怡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5
|
新诗诞生后的艺术反叛——论二十年代新诗人对初期白话诗的批评 |
张嘉彦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7 |
4
|
|
6
|
前进的和建设的——中国新诗一百年(1916—2016) |
谢冕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7
|
陆志韦《渡河》与新诗形式运动 |
丁瑞根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8 |
3
|
|
8
|
“为有源头活水来”——早期新诗理论中的“修养”与“源泉”论 |
姜涛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论20世纪初诗歌革命的文体纲领 |
於可训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3 |
1
|
|
10
|
论“五四”新诗运动 |
何镇邦
方顺景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1 |
2
|
|
11
|
现代向传统的寻求:1930年代废名关于“晚唐诗热”的阐释 |
孙玉石
|
《华夏文化论坛》
|
2007 |
2
|
|
12
|
从“白话语词入诗”到“诗体大解放”——胡适新诗主张的形式问题分析 |
黎志敏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3
|
废名与胡适 |
冯健男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1
|
|
14
|
“诗体大解放”与新诗合法性危机的发生 |
雷斌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1
|
|
15
|
“破坏”与“建设”之间——论胡适新诗文体理论 |
宋星
|
《太原大学学报》
|
2006 |
0 |
|
16
|
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个流派——谈刘半农的《初期白话诗稿》 |
吴奔星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1 |
1
|
|
17
|
历史的重估——胡适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
魏绍馨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9 |
1
|
|
18
|
“五四”前后新诗流派之我见 |
卓立
|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
1994 |
0 |
|
19
|
以论见史,论史互证 |
李青果
|
《诗探索》
|
2001 |
1
|
|
20
|
中国现代诗建设 |
朱多锦
|
《辽河》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