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及其逻辑关系
1
作者 唐芸芸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7-104,共8页
清代唐宋诗之争是关乎诗歌本质、诗歌与作家、诗歌功用、诗歌流变、诗歌批评等一系列主要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些主要理论问题首先集中体现于杜诗、严羽《沧浪诗话》、宋诗和竟陵派。清代唐宋诗之争绝不是简单的师法策略问题,而是对诗言志... 清代唐宋诗之争是关乎诗歌本质、诗歌与作家、诗歌功用、诗歌流变、诗歌批评等一系列主要理论问题的讨论,这些主要理论问题首先集中体现于杜诗、严羽《沧浪诗话》、宋诗和竟陵派。清代唐宋诗之争绝不是简单的师法策略问题,而是对诗言志、性情之正、辨体、温柔敦厚、正与变、学问、赋比兴、穷而后工等传统诗学概念的价值定位,这些概念又可以以文学史观和诗人主体为出发点建构逻辑关系。诗学核心概念温柔敦厚所面临的困境及阐释途径,便极具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唐宋诗之争 文学史观 诗人主体 温柔敦厚
下载PDF
论意象的灵视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邢海珍 《绥化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26-31,共6页
关键词 意象 理性经验 诗歌艺术 诗人主体 直觉感应 哲学精神 诗歌意象 主体精神 理性思维 “母亲”
下载PDF
抒情诗的主体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俞兆平 《文学评论》 1987年第3期95-101,共7页
一、思想史上,由群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诗由叙事向抒情的演变。人类的出现,使缺乏理智生命的世界苏醒了,智慧与创造给了孕育我们的星球以生机和活力,混沌一体的世界也因之产生分化与对立,一方面是具有意识与认识能力的理智生命... 一、思想史上,由群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诗由叙事向抒情的演变。人类的出现,使缺乏理智生命的世界苏醒了,智慧与创造给了孕育我们的星球以生机和活力,混沌一体的世界也因之产生分化与对立,一方面是具有意识与认识能力的理智生命的主体,另一方面是与之相对应的、成为认识对象的物质存在的客体。但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并非是朝夕间的突变,它和人的感官一样,也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当古代先哲跟随着亚里士多德致力于本体论的研究时,对客体世界本原追寻成了主导的趋势,此时人的主体意识中的内省力尚十分薄弱,人的精神界内在的潜能尚未爆发出照亮自身的光焰,主体意识有的表现为从原始宗教沿袭而来的灵魂观念,灵魂成了人的认识的载体;有的表现为与氏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自我意识 主体意识 群体意识 主客体关系 黑格尔 本体论 诗人主体 主体 创作主体
原文传递
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德发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81-86,共6页
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朱德发中国是个诗国,更是个山水诗大国,历代诗论付山水诗都有界定,尤其现代曾一度出现“山水诗讨论热”,众说纷纭,至今未取得共识。这是合乎学术发展现律的,也说明山水诗内涵外延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既... 新探与界说:中国山水诗朱德发中国是个诗国,更是个山水诗大国,历代诗论付山水诗都有界定,尤其现代曾一度出现“山水诗讨论热”,众说纷纭,至今未取得共识。这是合乎学术发展现律的,也说明山水诗内涵外延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既然山水诗是个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自然山水美 审美经验 审美对象 诗人主体 审美感受 脑皮层 审美情感 审美感情 自然美
下载PDF
意象诗论
5
作者 俞兆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3,共5页
在诗歌艺术中,有重理性节制的古典主义诗作,有重知觉把握的现实主义诗作,有重情感直抒的浪漫主义诗作,有重理性异化的现代主义诗作。但以上各种类型的诗作,其创作主体均处于与对象客体分立的状态,或置身于对象之外,以自我的理智意识涵... 在诗歌艺术中,有重理性节制的古典主义诗作,有重知觉把握的现实主义诗作,有重情感直抒的浪漫主义诗作,有重理性异化的现代主义诗作。但以上各种类型的诗作,其创作主体均处于与对象客体分立的状态,或置身于对象之外,以自我的理智意识涵盖、牢笼客体,或也投身于对象,但却把主体的情感、意志外加、化染于客体。总之,诗人所把握的对象是被动的,是受制于诗人主体的。诚然,主体精神的外化,是艺术生成的渊源,但是人的审美需求是一个奇妙的复合体,在强烈地展现诗人主体性的同时,能否有一种与对象客体保持和谐、融合的平行观照的审美方式呢?这也就是意象主义诗作产生的内在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诗 诗人主体 审美观照 蔡其矫 意象主义 对象客体 审美需求 意志 浪漫主义 当代诗坛
下载PDF
沈德潜对诗人主体的提升及对格调派的超越
6
作者 唐芸芸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4-183,共10页
沈德潜在叶燮的基础上对诗人主体作了进一步提升。他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强调古今性情相通,师古应该依据“性之所近”,超越格调派的“以古人格调写今人性情”;他重视诗人主体的道德修养,又以“清和广大者为正,志微噍杀者为变”的正变论,... 沈德潜在叶燮的基础上对诗人主体作了进一步提升。他站在今人的立场上,强调古今性情相通,师古应该依据“性之所近”,超越格调派的“以古人格调写今人性情”;他重视诗人主体的道德修养,又以“清和广大者为正,志微噍杀者为变”的正变论,确定对诗人主体性情之正的要求,指向“温柔敦厚,不拘一格”,解决了格调派一直绕不开的性情与格调二元对立;他也关注人伦关系及山水之助,并以此激发性情,超越诗内格调,走向了诗外工夫,二者都是其论诗首推的“宗旨”。而指向“体裁”“音节”的“风格”,则与诗人主体之气骨有关,“神韵”即为诗人运作才思以去迹象带来的表现效果,这已然超越“格调”论诗的范围。沈德潜以诗人主体为核心的宗旨、体裁、音节、神韵的论诗体系,已经超越了格调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德潜 诗人主体 宗旨 格调 神韵
下载PDF
诗人李益的个性心理特征
7
作者 张应斌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34-41,共8页
诗歌总是精神的产儿,无论它出自灵感,还是来自苦吟,都必然是主体的自由创造,这当然无意抹煞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个唯物论的特点,而是强调一直被忽视的创作主体的灵性——诗人主体精神的个性对于艺术个性的作用。心灵的个性,带来创作... 诗歌总是精神的产儿,无论它出自灵感,还是来自苦吟,都必然是主体的自由创造,这当然无意抹煞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个唯物论的特点,而是强调一直被忽视的创作主体的灵性——诗人主体精神的个性对于艺术个性的作用。心灵的个性,带来创作主体思维方式、致思途径、感受和表达的特殊性,从而生成转化为诗歌的艺术个性。正如黑格尔所说:“真正的抒情诗人就生活在他的自我里,按照他的诗性的个性去掌握他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的情况,纠纷和命运以及内外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换一角度说,一个文艺家的艺术独创性,“植根于文艺家的个性之中,为文艺家特殊气质、特殊感受、特殊经验、特殊心境决定着。”因此,弄清诗人个性心理特征,是研究他的诗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心理特征 李益 艺术个性 艺术独创性 诗人主体 自由创造 抒情诗 社会生活 内心世界 主体思维方式
下载PDF
沙鸥诗论“主体外化”说试析
8
作者 赵心宪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3期44-48,共5页
沙鸥诗论“主体外化”说试析赵心宪生前出版了31种诗集、4种诗论集的沙欧(原名王世达).既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卓尔不群的著名诗人,又是真正自成体系的理论家。如果说诗集可以看到诗人“主要不是用理论而是用作品探索瘛新诗的形式... 沙鸥诗论“主体外化”说试析赵心宪生前出版了31种诗集、4种诗论集的沙欧(原名王世达).既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卓尔不群的著名诗人,又是真正自成体系的理论家。如果说诗集可以看到诗人“主要不是用理论而是用作品探索瘛新诗的形式”[1]的艰辛足迹的话,上述诗论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鸥 抒情诗 诗论 爱情诗 外化 人生体验 理论思考 主体意识 诗人主体 理论内涵
下载PDF
论诗歌的写意空间
9
作者 邢海珍 《绥化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8-24,共7页
关键词 诗歌文体 艺术表现 意象 诗歌创作 实空间 诗歌艺术 思维方式 诗人主体 象征 “虚”
下载PDF
论“艾青体”叙事诗
10
作者 张林杰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76-81,共6页
论“艾青体”叙事诗张林杰一茅盾曾说,在长诗中,他对“艾青体”比较中意①。“艾青体”这一称谓,暗示了艾青长诗(当然包括了他的许多叙事诗)与众不同的格调。但并不是艾青所有的叙事诗都具有这种格调。实际上,真正具备“艾青体”... 论“艾青体”叙事诗张林杰一茅盾曾说,在长诗中,他对“艾青体”比较中意①。“艾青体”这一称谓,暗示了艾青长诗(当然包括了他的许多叙事诗)与众不同的格调。但并不是艾青所有的叙事诗都具有这种格调。实际上,真正具备“艾青体”叙事诗特征的诗歌,总是那一部分元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青体”叙事诗 拿撒勒人 诗人主体 现实生活 对应物 客观化 抒情方式 诗论 理想人格 象征
下载PDF
诗人的“角色”与诗的个性
11
作者 邢海珍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6年第3期32-38,共7页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 诗人创造了诗,诗人是整个创作过程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诗人的体验和感受无论通过什么形式在诗歌作品中呈现,都必然以明显的情感特征反映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影象.从这个基点上看问题,诗人在创造的同时,他也必然体现为一种“角色”.所谓诗人的“角色”就是诗歌作品中表现出的由诗人主体精神形成的艺术“人”化形态,是诗意创造及传达的通道.诗人的“角色”是诗人个性的物化显现,对于诗的表现具有决定意义.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强化创作和阅读中的“角色”意识、理解诗的个性特征都是很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堰河——我的保姆》 理性经验 诗人主体 诗歌作品 艺术个性 个性特征 压抑的情感 直觉感应 情感特征 个性艺术
下载PDF
关于主体外化
12
作者 沙鸥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80-82,共3页
关于主体外化沙鸥自朦胧诗出现以来,这十多年,当代诗歌的一个主要走向是王体外化。主体外化与我们过去常说的表现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主体外化在当代诗歌中突然勃兴,应该有多方面的深刻的原因。主体化并非完全受西方现代派的... 关于主体外化沙鸥自朦胧诗出现以来,这十多年,当代诗歌的一个主要走向是王体外化。主体外化与我们过去常说的表现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主体外化在当代诗歌中突然勃兴,应该有多方面的深刻的原因。主体化并非完全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中国新诗早期阶段兴旺过,古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性 人生体验 复杂性 诗人主体 外化 西方现代派 鸟的意象 主观世界 当代诗歌 表现生活
下载PDF
关于小我与大我
13
作者 林焕平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55,共3页
关于自我问题,近年来,文坛上进行了颇多讨论,一般都提倡文学艺术须要表现自我,甚至有一位大画家说,艺术是绝对的表现自我。这一讨论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多年来几乎不能容忍作家表现其自我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在古今中外的一切... 关于自我问题,近年来,文坛上进行了颇多讨论,一般都提倡文学艺术须要表现自我,甚至有一位大画家说,艺术是绝对的表现自我。这一讨论无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多年来几乎不能容忍作家表现其自我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在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学艺术中,不论是现实主义的艺术还是浪漫主义的艺术,优秀之作中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浓或淡都存在着自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现自我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思想感情 作家艺术家 作品 思想情绪 诗人主体 文坛 现代派
下载PDF
中古山水诗主客关系的转变
14
作者 钱志熙 《文史知识》 1998年第4期12-19,共8页
中古山水诗的发展,可以从诗人和山水之间关系的变化来加以考察。东晋山水诗中,诗人主体和山水客体是统一的,但这是在哲学本体性概念上的统一,诗人主要是借山水来表现自然之道。元嘉时期,诗人重视山水本身之美,主客关系反倒分离,诗中的... 中古山水诗的发展,可以从诗人和山水之间关系的变化来加以考察。东晋山水诗中,诗人主体和山水客体是统一的,但这是在哲学本体性概念上的统一,诗人主要是借山水来表现自然之道。元嘉时期,诗人重视山水本身之美,主客关系反倒分离,诗中的情、景、理处于疏远状态。到了齐梁时期,山水成为诗人抒情的对象,心物相感,情景相生,主客双方达到了新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主客关系 自然之道 审美活动 主客统一 审美意识 情景相生 诗人主体 东晋 发展历史
原文传递
诗的自觉与诗人的迷失
15
作者 杨远宏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1-24,共4页
这肯定是一个乍看令人十分费解的悖论命题。然而,它却真实无情地包含着诗坛现实给与我们的悲凉与警示,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玩笑:诗的自觉从沉沉的梦床上醒来以后,却惊惶地发现诗人已不知去向! 元需争论,“文”,当然可以“... 这肯定是一个乍看令人十分费解的悖论命题。然而,它却真实无情地包含着诗坛现实给与我们的悲凉与警示,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玩笑:诗的自觉从沉沉的梦床上醒来以后,却惊惶地发现诗人已不知去向! 元需争论,“文”,当然可以“载道”;“诗”,当然可以“言志”。至今,我们仍对那些对“文以载道”、“诗言志”续续有着浓厚兴趣并将此律条付诸创作实践的作家诗人,保证着相当的支持和尊敬。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主体 语言 现代诗 “文” 新小说派 非语义 诗歌 文以载道 存在方式 “诗”
下载PDF
论刘克庄诗人主体论的道德化倾向及其他
16
作者 景红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55-59,共5页
刘克庄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评判诗人诗作的首要标准,关注诗人的品性气节和道德修养,强调忠爱仁义、孝敬谦慎等品性对于诗人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的诗人主体论带有明显的道德化倾向。这一标准的形成虽然有着时代政治文化的根源,但显... 刘克庄以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作为评判诗人诗作的首要标准,关注诗人的品性气节和道德修养,强调忠爱仁义、孝敬谦慎等品性对于诗人的重要性,从而使得他的诗人主体论带有明显的道德化倾向。这一标准的形成虽然有着时代政治文化的根源,但显然并非合适的文学批评标准。另外,刘克庄还把气魄力量、书本学问和静定心态也看作是诗人必备的素质条件,追求雄大、广博和平和的良好状态,虽自有其道理,但也各有其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克庄 诗人主体 道德化倾向
下载PDF
现代诗人新论:主体性的正面形塑
17
作者 陈仲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21,共7页
诗歌文本的构成,比一般文类更多植入诗人主体性。传统诗歌主体,往往形塑为“文如其人”的统一形象,从而赢得较高“价位”,也因此出现普遍的诗人“分级”考量;同时赋予主体的多重角色分类。在倡导主体人格“精气神”的正面建构时,不应忽... 诗歌文本的构成,比一般文类更多植入诗人主体性。传统诗歌主体,往往形塑为“文如其人”的统一形象,从而赢得较高“价位”,也因此出现普遍的诗人“分级”考量;同时赋予主体的多重角色分类。在倡导主体人格“精气神”的正面建构时,不应忽视诗人的特殊禀赋,无论隐秘的基因或是偏爱的词根都是织入文本经纬的血肉。当主体性多种成因内化为文本自身,才是主体性的真正显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主体 正面形塑 内化
下载PDF
从诗情之早悟到学人之幽思——李新宇诗歌论
18
作者 赵思运 《关东学刊》 2016年第3期26-37,共12页
李新宇早期的潜在写作疏离了虚假的主流诗歌话语,彰显出以"死亡情结"为核心的幽暗意识。他的诗人主体形象的自觉,使其作品不仅具有诗情,而且具有诗思的穿透力。特别是长诗三部曲,披示了一代年轻人在民族废墟上灵魂探寻的心路... 李新宇早期的潜在写作疏离了虚假的主流诗歌话语,彰显出以"死亡情结"为核心的幽暗意识。他的诗人主体形象的自觉,使其作品不仅具有诗情,而且具有诗思的穿透力。特别是长诗三部曲,披示了一代年轻人在民族废墟上灵魂探寻的心路历程,其中的"逆太阳情结"和"大地情结"("庄园情结")颇富辨析空间。从诗情向诗思的嬗变,或许可以叠现李新宇从诗人角色向学人角色转型的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写作 诗人主体形象 李新宇 学者角色
下载PDF
优美形式与高洁心灵的艺术呈示——浅评谢世祥的《咏画诗笺》
19
作者 刘树元 王彩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61-61,共1页
谢世祥的《咏画诗笺》,采取了古代的传统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当代人审美理想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对其进行多种方法的、全方位的审视,从作品中可窥测其美的诗心、和谐的艺术形式以及健康的人格力量。 古体律绝形式的诗歌语言高度凝... 谢世祥的《咏画诗笺》,采取了古代的传统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当代人审美理想与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对其进行多种方法的、全方位的审视,从作品中可窥测其美的诗心、和谐的艺术形式以及健康的人格力量。 古体律绝形式的诗歌语言高度凝炼、集中,字数均衡整齐具有外观美,音韵的严格,节奏的抑扬,更适合吟唱和流传。世祥同志以现代诗人的睿智,把握这种艺术形式的精髓,遵循古典律绝形式而不泥古,又揉进了新诗的创新精神于其中。由是,《咏画诗笺》“不象古典诗词那样严格讲求诗句的平仄,粘、对,对仗,韵脚合辙等,只要四句、八句地写成一组,有诗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评 律绝 牡丹 诗心 韵脚 古典诗词 艺术形式 诗人主体 字数 艺术心
下载PDF
诗魂片羽
20
作者 郭光豹 《诗刊》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诗魂 历史 现实 塑造形象 创造 诗人主体 声音 土地 感情世界 古今中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