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在中国(2000-2014)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丽雯 王银泉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2期105-108,112,共5页
以2000年第1篇有关《黄帝内经》英译的相关文章发表到2014年间《黄帝内经》英译方面的研究论文为语料,通过对《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论文的分类综述,总结《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特点、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希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大致了... 以2000年第1篇有关《黄帝内经》英译的相关文章发表到2014年间《黄帝内经》英译方面的研究论文为语料,通过对《黄帝内经》英译研究论文的分类综述,总结《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特点、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希冀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大致了解国内《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发展情况,促进《黄帝内经》英译及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英译 译本研究 特有词句 修辞 翻译传播历史
下载PDF
《西厢记》英译研究在中国 被引量:6
2
作者 文军 郝淑杰 《英语研究》 2012年第3期44-48,共5页
基于国内期刊中有关《西厢记》英译研究的论文,本文对译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全文始于《西厢记》英译的历程,对《西厢记》英译中所涉及的译本及其研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西厢记》英译 译本 译本研究
下载PDF
《金匮要略》英译现状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胡丽萍 赵霞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金匮要略》英译本和英译研究论文的研究,考究《金匮要略》英译历史,总结《金匮要略》英译研究的特点、了解其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典籍之一,其英译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需要结合更多理论对《金匮要略》... 通过对《金匮要略》英译本和英译研究论文的研究,考究《金匮要略》英译历史,总结《金匮要略》英译研究的特点、了解其研究发展趋势和方向。《金匮要略》作为中医四大典籍之一,其英译研究存在很大的空间,需要结合更多理论对《金匮要略》英译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英译历史 译本研究 文献研究 英译理论 发展方向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王阳明《传习录》英译本研究——以亨克、陈荣捷译本为例
4
作者 唐伟佳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25期15-18,共4页
《传习录》是阳明学集大成之作,但其英译本不多,且研究其译本的成果与近年阳明学在海内外日渐增长的热度并不匹配。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度对《传习录》亨克译本和陈荣捷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译文的差异是对所处... 《传习录》是阳明学集大成之作,但其英译本不多,且研究其译本的成果与近年阳明学在海内外日渐增长的热度并不匹配。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三维度对《传习录》亨克译本和陈荣捷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二者译文的差异是对所处翻译生态环境适应后的结果,两位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反映了“译者中心”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阳明学 《传习录》 译本研究
下载PDF
从《道德经》英译看译者主体性——以许渊冲译本第一章为例
5
作者 吴安员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427-434,共8页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 本文选取《道德经》第一章(许渊冲译本),利用李长栓教授的CEA框架(理解,表达,变通)理论,以现代汉语为载体,将文言文文本和英译文本转化为现代汉语译文,比对两者的现代汉语译本,讨论译者在“三段论”框架下“变通”环节对目的语文本做出的调整,反观在英译古汉语典籍时,译者主体性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译本研究 许渊冲 典籍翻译
下载PDF
文学作品英译本中的重构现象研究--以《浮生六记》四部英译本为例
6
作者 胡小兵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8-101,共4页
文学作品的英译一直被视为翻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传统翻译观强调译本应对原文进行忠实再现,而现代翻译理论则开始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翻译过程是对原作品的一种改写与重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 文学作品的英译一直被视为翻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传统翻译观强调译本应对原文进行忠实再现,而现代翻译理论则开始转向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认为翻译过程是对原作品的一种改写与重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四部英文译本的深度比较,从副文本、叙事结构和翻译策略三个方面对文学翻译中的重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文学翻译中的译本重构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这种重构不仅丰富了译作的多样性,而且提高了文学作品译本在异域文化中的传播性与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英译 译本研究 重构现象
下载PDF
《道德经》英译译本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芳 任翠翠 《语言教育》 2014年第4期61-66,共6页
基于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对CNKI中《道德经》英译本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统计与分析,探究了当前《道德经》英译译本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道德经》译本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以及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以往的译本... 基于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对CNKI中《道德经》英译本研究的相关文献的统计与分析,探究了当前《道德经》英译译本研究的现状。研究发现,《道德经》译本研究的规模日益扩大,研究视角呈现多样化以及研究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然而,以往的译本研究也存在着研究对象过于集中、基础问题观点不一等不足之处,亟需进一步细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译本研究 文献分析法
下载PDF
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与译本研究——一个交往行为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晓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71-75,81,共6页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 哈贝马斯认为言语行为包含以言表义和以言行事这双重结构。以言表义体现了言者的语言资质;以言行事体现了言者的交往资质。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割裂了言语行为双重结构间的内在联系,前者只关注语言本身,专注于译本的内部研究;后者从影响语言的外部因素着手,专注于译本的外部研究。以言语行为的双重结构为基础进行译本研究既能根据语言的构成性规则考察译本的语言资质,又能根据言语的协调性规则考察译本的交往资质,对译本进行全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言语行为 双重结构 译本研究
下载PDF
译者研究与译本研究的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研究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任东升 郎希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62-66,共5页
巴金的小说《家》沙博理英译本是目前唯一英译本,已出版近60年,然而近年才出现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四个视角的研究均有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出版的时代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可采用译本研究与... 巴金的小说《家》沙博理英译本是目前唯一英译本,已出版近60年,然而近年才出现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四个视角的研究均有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出版的时代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可采用译本研究与译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创新性、深入性、综合性的研究。沙博理对《家》的英译及其研究,是巴金作品对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巴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博理 译者研究 译本研究
下载PDF
从跨文化翻译角度看《聊斋志异》两种英译本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春芳 熊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8-99,共2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中国传统文库中小说的跨文化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凡,通过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的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中国传统文库中小说的跨文化翻译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意义非凡,通过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的研究可以更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使原语文化在译语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译本研究 文化传播
下载PDF
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 被引量:2
11
作者 罗兰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其锋利的文化政治批评契合了现代翻译研究的文化政治转向,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多元和广阔的研究视角。具有独特西方文化身份和价值观,有着浓厚自我东方主义思维的中国翻译家林语堂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对《老残游记... 后殖民主义理论以其锋利的文化政治批评契合了现代翻译研究的文化政治转向,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多元和广阔的研究视角。具有独特西方文化身份和价值观,有着浓厚自我东方主义思维的中国翻译家林语堂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对《老残游记》的英译本进行了文化霸权的操控,包括在人物形象、写景状物、叙事模式、修辞和语言符号中等进行了相应的文化形象的变形,这正彰显了当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与弱势的东方文化碰撞时,"翻译,作为一种实践,在殖民主义操纵下的不对称关系中得以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的权力关系 后殖民主义理论 《老残游记》 译本研究
下载PDF
从跨文化翻译视角看《聊斋志异》两个英译本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春芳 熊欣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107-110,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本文以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差异... 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聊斋志异》翻译的关键是看如何在读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准确传达出中国风俗,传统和典故等文化信息。本文以跨文化翻译的视角出发,对国外译者译本(翟理斯和马尔的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其在文化信息处理上的差异和相同之处,并试图研究跨文化翻译角度在中国古典文库翻译中的导向作用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译本研究 文化传播
下载PDF
陈季同《中国故事》翻译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惠铮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124-126,共3页
作为近代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人物,陈季同及其作品在欧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的贡献在于用翻译和法文写作的方式让西方社会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故事》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法文译本,是陈季同最重... 作为近代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人物,陈季同及其作品在欧美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他对中西文化交流最大的贡献在于用翻译和法文写作的方式让西方社会对中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中国故事》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法文译本,是陈季同最重要的一部文学翻译作品。目前对于《中国故事》的译本分析尚不多见,本文将以此为立足点对陈季同的翻译特点和动机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季同 译本研究 中国形象
下载PDF
中外孙子兵学博硕论文概略
14
作者 孙远方 《滨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中外孙子兵学学位论文是一特殊的知识群体对孙子研究做出的独特贡献,主要以高校、科研院所为阵地。它不仅数量大,类型多,反映时代特点,而且涉及范围、领域广泛。在孙子兵学文本、文献、哲学、思想、体系、应用、学史、比较、译本等研究... 中外孙子兵学学位论文是一特殊的知识群体对孙子研究做出的独特贡献,主要以高校、科研院所为阵地。它不仅数量大,类型多,反映时代特点,而且涉及范围、领域广泛。在孙子兵学文本、文献、哲学、思想、体系、应用、学史、比较、译本等研究方面,均有所建树,其中不乏填补空白的创新之作。中国大陆学子重学术探讨、译本研究,海外则重应用研究。就其应用研究方面而言,军事应用论文较少,非军事领域应用占绝大多数。硕士论文数量众多,但良莠不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孙子兵学 学位论文 学术探讨 译本研究 应用研究
下载PDF
腐植酸文摘
15
《腐植酸》 2019年第3期54-57,共4页
本期刊出2017—2018年发表在非《腐植酸》杂志上的,腐植酸水溶肥、叶面肥、液肥、生物刺激素、根系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文献12篇,供读者参阅。
关键词 腐植酸钾 水溶肥 葡萄叶片 译本研究 农艺性状 叶面肥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 黄腐酸
原文传递
论《孔乙己》英译本中的人物描写
16
作者 陈婧鸣 《海外英语》 2020年第6期7-8,共2页
该文选取了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译版本,拟从原作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色,进而分析杨氏夫妇英译本中人物描写的翻译,了解其对于原作的再现情况.
关键词 《孔乙己》 人物描写 译本研究 归化
下载PDF
浅谈拟声拟态词在文学作品中的翻译策略——以《伊豆的舞女》三种汉译本为例
17
作者 李红梅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8年第10S期173-174,177,共3页
在日本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拟声拟态词。这些拟声拟态词不仅在人物描写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奠定文章基调从而增加文学作品的色彩。为了能够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体会其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文学... 在日本的众多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拟声拟态词。这些拟声拟态词不仅在人物描写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还可以用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奠定文章基调从而增加文学作品的色彩。为了能够深入理解日本文学,体会其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对于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的译文处理就显得重中之重。本文以小说《伊豆的舞女》三种汉译本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为中心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高慧勤、叶渭渠、林少华的《伊豆的舞女》中文译本。旨在通过不同译者的汉译本研究,从而总结并整理日本文学作品中拟声拟态词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豆的舞女 拟声拟态词 译本研究 翻译策略
原文传递
风格标记理论视角下杨宪益《桃花源记》英译本探析
18
作者 陈阳 葛纪红 《汉字文化》 2022年第7期130-131,共2页
《桃花源记》是东晋末著名诗人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以武陵渔人的视角,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以文言文为主,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经多位译者翻译,流传中西。本文拟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视角分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末著名诗人陶渊明所著的一篇散文,以武陵渔人的视角,利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讲述了美如仙境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以文言文为主,语言精练,内涵丰富,经多位译者翻译,流传中西。本文拟从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视角分析研究杨宪益先生的英译本,探析原文语言风格的传译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标记 杨宪益 《桃花源记》 译本研究
原文传递
《论语》中外英译本研究综述
19
作者 吴燕华 《海外英语》 2018年第19期144-145,150,共3页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但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论语》的英译研究也在儒家文化复兴的影响下越来越热,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笔者选取了2000年以后...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不但对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关于《论语》的英译研究也在儒家文化复兴的影响下越来越热,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笔者选取了2000年以后发表在核心期刊的关于《论语》英译研究的20篇论文进行分析评述,旨在对国内《论语》研究现状及成果做一个客观总结,为以后该著作的翻译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扩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译本研究 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 文化传播 关键词翻译
下载PDF
“哥特式”艺术元素的传译——张爱玲《睡谷故事》译本研究
20
作者 刘爱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3-65,共13页
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是一个神秘、荒诞式的乡村蛊惑故事,充斥着哥特式小说的艺术元素。本文从张爱玲《睡谷故事》译本的语言研究出发,具体从俗语、四字格、破折号的调和使用来分析张爱玲的语言策略以及这些语言策略对故事独... 华盛顿·欧文的《睡谷故事》是一个神秘、荒诞式的乡村蛊惑故事,充斥着哥特式小说的艺术元素。本文从张爱玲《睡谷故事》译本的语言研究出发,具体从俗语、四字格、破折号的调和使用来分析张爱玲的语言策略以及这些语言策略对故事独特的"哥特式"艺术元素的传译。与欧文一样,张爱玲也是语言色彩调和高手,其译本的语言把握了欧文散文体故事语言的脉搏,营造了故事田园化、"哥特式"的古旧背景,传译了胆小、古板、荒诞的主人公形象,渲染了故事"哥特式"的恐怖情境。张爱玲的《睡谷故事》体现了她作为译者的主体性及其语言的创造性,体现了文学翻译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的艺术,译者发挥其语言的创造性来诠释原作的艺术风格,这是文学翻译的审美价值和生命力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谷故事》 哥特式 张爱玲 译本研究 语言策略 艺术元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