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孤证不能定案”规则之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19
1
作者 纵博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9-163,共15页
"孤证不能定案"是我国刑事司法中形成的一项证据潜规则,该规则虽旨在通过证据之间的补强而防止错误采信证据并造成错案,但容易导致证据补强规则成为纯粹的数量规则,从而致使事实认定模式的机械化,同时对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改... "孤证不能定案"是我国刑事司法中形成的一项证据潜规则,该规则虽旨在通过证据之间的补强而防止错误采信证据并造成错案,但容易导致证据补强规则成为纯粹的数量规则,从而致使事实认定模式的机械化,同时对我国的刑事证明标准改革造成阻碍。尽管如此,我国仍不具备废除该潜规则的条件,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化重塑。应当将"孤证不能定案"的功能严格限定在证据补强方面,而不是作为单纯的数量规则。对于因存在利害关系或证人本身原因而具有较大虚假风险的言词证据等几类证据,仍需遵循"孤证不能定案"规则。但对于口供之外其它可以确定证明力较强的直接证据等几类证据,无需适用"孤证不能定案"规则。另外,"孤证不能定案"不适用于中间事实、部分事实的认定;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不适用"孤证不能定案"规则;在运用孤证定案时,应当注意是否做出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 证据补强 证据印证 排除合理怀疑
原文传递
略论被害人陈述的证据补强——以当事人证据和印证证明为起点 被引量:12
2
作者 欧卫安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6-91,共6页
作为一种证据规则,证据补强是针对某种证明力薄弱之言词证据,须与其他证据合并提出。证据补强规则与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质上具有相通性。作为一种当事人证据,被害人陈述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被害人陈述的... 作为一种证据规则,证据补强是针对某种证明力薄弱之言词证据,须与其他证据合并提出。证据补强规则与我国"印证证明模式"在实质上具有相通性。作为一种当事人证据,被害人陈述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被害人陈述的可信性或者证明力。在口供补强已经被我国刑事诉讼法移植确认的情况下,确立被害人陈述之补强规则也是合理的。具言之,在被害人陈述成为案件定罪的关键证据或者仅有的证据时,应当对该被害人陈述进行证据补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陈述 证明力 证据补强 印证 当事人证据
原文传递
刑事证据补强:功能性思考、适用范围与补强程序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光升 杨宝贵 《证据科学》 2019年第6期657-668,共12页
刑事证据补强是在需以直接证据"孤证"定罪,但针对"孤证"的法庭质证缺失或不充分而导致"孤证"真实性存疑的情形下,用以确保"孤证"具有真实性的一种诉讼机制。它的功能在于弥补法庭质证在审查直... 刑事证据补强是在需以直接证据"孤证"定罪,但针对"孤证"的法庭质证缺失或不充分而导致"孤证"真实性存疑的情形下,用以确保"孤证"具有真实性的一种诉讼机制。它的功能在于弥补法庭质证在审查直接证据真实性方面存在的不足,而不是提供一种可替代法庭质证的证据真实性审查方式。我国由于法庭质证存在诸多不足,有进一步健全刑事证据补强规则的必要。被告人口供由于不能对之进行对抗性质证,需要证据补强;被害人陈述、目击证人证言、案发现场的视听资料等直接证据一般无需证据补强,但在这些证据未经法庭质证或法庭质证不充分,且属于"孤证"时,需要证据补强。在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中,被告人口供仍然需要证据补强,但可采取书面调查方式对之进行补强。为确保适用简易程序与速裁程序案件的被告人口供切实得到补强,一方面应对现有的书面调查方式进行细化规定,另一方面应增设促使法官积极调查核实被告人口供与补强证据的激励措施与监督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补强 证据补强功能 补强程序 法庭质证
原文传递
监察机关瑕疵言词证据的印证与补强——以《监察法》第33条第2款为中心展开 被引量:3
4
作者 夏伟 《地方立法研究》 2020年第1期31-44,共14页
《监察法》第33条第2款具有"委任性功能",其作用在于明示将来制定监察证据规则时需要参照刑事审判证据规则。"与刑事审判相一致"的监察证据标准,并非要求监察阶段所获取的所有证据都要"以刑事审判为标准"... 《监察法》第33条第2款具有"委任性功能",其作用在于明示将来制定监察证据规则时需要参照刑事审判证据规则。"与刑事审判相一致"的监察证据标准,并非要求监察阶段所获取的所有证据都要"以刑事审判为标准",而只是要求监察阶段所获取的证据不能与刑事审判证据规则形成实质冲突,允许监察机关对程序性和证明力瑕疵的证据加以补正。基于此,为保障高效反腐目标的实现,对瑕疵的言词证据不能一律予以排除,而应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为价值立足点,有限度地允许其补正。对于监察机关所获取的瑕疵言词证据,应根据其用途,分别在监察阶段加以补正和在刑事诉讼阶段加以补强来强化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为形塑高质量的言词证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法》第33条第2款 言词证据 证据瑕疵 印证证明 证据补强
下载PDF
“孤证不能定案”规则的适用问题及破解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彤彤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84-86,共3页
“孤证不能定案”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也是普遍被接受的一种定案观念。由于司法人员对“孤证”的本质含义理解偏差,导致实践中法官将“孤证不能定案”的焦点仅仅放在证据数量上,而忽视了单个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不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则... “孤证不能定案”是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也是普遍被接受的一种定案观念。由于司法人员对“孤证”的本质含义理解偏差,导致实践中法官将“孤证不能定案”的焦点仅仅放在证据数量上,而忽视了单个证据的证明力大小,不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规则,所以有必要对“孤证”的含义进行清晰地界定。随着侦查水平和法官素质的不断提高,“孤证不能定案”也会出现例外情况。另外,“孤证不能定案”不仅适用于案件全部事实的认定,也适用于案件部分事实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 证据补强 口供
下载PDF
两岸刑事诉讼共同被告案件证据补强法则的比较与借鉴——以嫌疑人身份转换使用和程序分离为例
6
作者 吴镒潾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3期69-72,共4页
刑事证据补强法则是刑事证据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证据证明力、还原真相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被告案件证据补强法则的比较,发现两岸司法制度和文化上同根同源,大陆刑事证据制度采取“孤证不能定案”认定模式... 刑事证据补强法则是刑事证据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证据证明力、还原真相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共同被告案件证据补强法则的比较,发现两岸司法制度和文化上同根同源,大陆刑事证据制度采取“孤证不能定案”认定模式,且确立了不自证己罪、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等基本法则;以嫌疑人身份转换使用和程序分离制度为代表的台湾地区刑事证据在保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上具有特殊功能与作用。两者的区别体现在证据补强主体、证据补强阶段、共同被告身份转换与程序分离等方面。大陆若在刑事证据补强制度中借鉴并引进台湾地区的共同被告身份转化与程序分离制度,将有利于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有效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共同被告 证据补强 比较
下载PDF
程度排除、证据补强规则在治安案件中运用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孙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2-57,93,共7页
程度排除与证据补强规则是为弥补法官自由心证之缺陷而创设。在治安案件办理中,许多个案反映出公安机关对两大规则有时存在不当运用,导致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产生异议,从而引发复议和诉讼,其根源在于立法上对两大证据规则规定的缺失。借鉴... 程度排除与证据补强规则是为弥补法官自由心证之缺陷而创设。在治安案件办理中,许多个案反映出公安机关对两大规则有时存在不当运用,导致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产生异议,从而引发复议和诉讼,其根源在于立法上对两大证据规则规定的缺失。借鉴三大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定,确立了治安案件办理中适用程度排除与证据补强的条件及七种具体情形,并结合个案说明了正确适用两大规则对案件办理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排除 证据补强 证据规则 人权保障
下载PDF
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 被引量:32
8
作者 陈学权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61,共12页
DNA证据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证据之王",被供奉在神坛上。然而,揭开DNA证据的真实面目,我们却发现:DNA鉴定的理论前提存在例外,得出的是概率而非确定性结论,且鉴定结论存在误差和错误。因此,DNA证据并非绝对可靠;在... DNA证据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新一代证据之王",被供奉在神坛上。然而,揭开DNA证据的真实面目,我们却发现:DNA鉴定的理论前提存在例外,得出的是概率而非确定性结论,且鉴定结论存在误差和错误。因此,DNA证据并非绝对可靠;在很多情况下,DNA证据都会失真。科学对待DNA证据的证明力,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DNA证据观,确立和完善DNA证据的质证和认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证据 证明力 DNA证据补强规则
原文传递
认罪认罚案件口供补强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秦宗文 叶巍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7,共6页
以效率为导向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质上要求确立以口供为中心的证据体系。口供在认罪认罚案件处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图通过认罪自愿性和口供补强保障案件事实的正确性。自愿性在保障口供真实性方面是有效的... 以效率为导向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质上要求确立以口供为中心的证据体系。口供在认罪认罚案件处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图通过认罪自愿性和口供补强保障案件事实的正确性。自愿性在保障口供真实性方面是有效的,但仍不足以实现防范错案的要求;而传统的口供补强要求与认罪认罚的效率要求相冲突,二者面临实践困局。解决口供真实性问题,应在坚持口供自愿性基础上,根据认罪认罚案件的特点,改革口供补强规则。在坚持口供应包含隐蔽性细节的基础上,对某些案件不再要求独立证据补强,而在其他案件中,独立证据补强应实现法定化与层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认罪认罚 口供 口供补强 证据补强规则
原文传递
规范语境下口供补强规则的解释图景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坤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4-127,194,195,共16页
补强规则中的口供是指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被告人供述,补强证据是口供外的其他法定证据,与口供没有同源性。借鉴域外的“罪体标准”和“可信性标准”,根据补强对象的不同可将口供补强模式划分为罪体印证补强模式、隐蔽性证据(细节)补强... 补强规则中的口供是指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被告人供述,补强证据是口供外的其他法定证据,与口供没有同源性。借鉴域外的“罪体标准”和“可信性标准”,根据补强对象的不同可将口供补强模式划分为罪体印证补强模式、隐蔽性证据(细节)补强模式和口供事实补强模式。我国不宜采口供事实补强模式,但可结合罪体印证补强模式与隐蔽性证据补强模式,将补强对象范围限定在“结果、犯罪行为和主体同一”三个客观面。三个客观面的补强意味着案件事实认定上的两大效果:一是可判断“犯罪已发生,该人有参与”,以降低假案冤案出现的风险;二是口供的可信性得到补强,所涵盖的主要犯罪事实可推断为真。然而“部分为真则全部为真”的推断逻辑仍不免产生质疑,但口供补强规则是定罪规则,并不排斥仅有口供仍可认定案件的部分事实或情节。当然,为确保口供补强规则适用的可靠性,可从口供合法性以及供述动机等外部保障机制再行审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补强 罪体印证补强 隐蔽性证据补强 口供事实补强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证明力标准的现代价值——从“众证定罪”到“孤证不能定案” 被引量:9
11
作者 施陈继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97-100,共4页
"孤证不能定案"如今是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多数人所认同。虽然我们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之中找不到明确的规定,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仍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为什么"孤证不能定案"... "孤证不能定案"如今是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多数人所认同。虽然我们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之中找不到明确的规定,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仍在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为什么"孤证不能定案"理念能够得到我国司法界的广泛认可,其价值基础何在?在其理论背后,是否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契合,所以才能够得到国人的普遍接受?其究竟是近代司法的产物还是与传统价值理念一脉相承,饱含数千年来先哲的价值观和证据观,贴合我国的民众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证定罪 孤证不能定案 证据补强规则 证明力
下载PDF
论孤证不能定案之瑕 被引量:6
12
作者 施陈继 《东南法学》 2017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孤证不能定案'如今是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我国法律从未对其作出定义和认可。'孤证不能定案'在实践中发挥着类似于'证据补强规则'的作用,但两者... '孤证不能定案'如今是诉讼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为多数人所认同。但实际上,我国法律从未对其作出定义和认可。'孤证不能定案'在实践中发挥着类似于'证据补强规则'的作用,但两者能否画上等号,还是我国对于'证据补强规则'的适用发生了曲解?被司法人员奉为圣经的'孤证不能定案'是否真的是牢不可破,还是突破了诉讼证明力规则,与证据规则发生了偏离?我们是否又能够因为'孤证不能定案'能够正确地处理绝大多数案件而放任该潜规则继续发展?孤证是否一定不能定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不能定案 证据补强规则 证据规则 证明力
原文传递
以审判为中心的证据审查模式转型探析——以客观性证据的审查与运用为视角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思远 张自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70-76,共7页
客观性证据是一种以实物证据为主的证据新分类,其外延要大于实物证据。在现行的证据审查模式中,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客观性证据,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全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出现... 客观性证据是一种以实物证据为主的证据新分类,其外延要大于实物证据。在现行的证据审查模式中,依赖口供等主观性证据的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客观性证据,主观性证据在复述案件全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容易出现真伪难辨的情况。刑事诉讼中的事实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对过去所发生事实的一种回溯性认识,其本身必然包含着人类认识的主观性。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需要证据审查模式的转型,即由以主观性证据为主的审查模式向主观性证据与客观性证据相统一的审查模式的转变,推动被告人由追诉客体向诉讼主体的转变,完善证据补强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性证据 主观性证据 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 证据补强规则
下载PDF
未成年受害人作证能力与庭审质证规则研究
14
作者 王译 曹芊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88-95,共8页
未成年受害人参与庭审的能力有限。在确定作证能力和提供的证据证明力等方面,未成年受害人可以参考一般证人的立法规定。我国现行立法将“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作为证人的身份条件,但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率依旧过低。实务中的“... 未成年受害人参与庭审的能力有限。在确定作证能力和提供的证据证明力等方面,未成年受害人可以参考一般证人的立法规定。我国现行立法将“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表达”作为证人的身份条件,但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率依旧过低。实务中的“印证证明模式”简化了言词证据的审查,阻却了未成年受害人言词证据证明力的发挥。现行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受害人参与庭审质证欠缺更为细致的规定,立法应对未成年受害人科学评估作证能力,审查未成年受害人的作证资格,明确庭审质证阶段的证据调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证人 言词证据审查 印证证明模式 宽松印证规则 证据补强规则
下载PDF
刑事案件儿童证人资格研究--以性侵儿童案件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潇旸 《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21年第13期31-33,共3页
相较于成年证人,儿童证人受认知、记忆、表达等能力限制,其作证资格容易受到控辩双方质疑,作证资格的界定审查和适用程序亦无明确指引。根据儿童证言的特点,可建立兼顾实用性、公正性、效率性的“三阶段式”儿童证人资格审查机制,以弥... 相较于成年证人,儿童证人受认知、记忆、表达等能力限制,其作证资格容易受到控辩双方质疑,作证资格的界定审查和适用程序亦无明确指引。根据儿童证言的特点,可建立兼顾实用性、公正性、效率性的“三阶段式”儿童证人资格审查机制,以弥补在“孤证”或者证据“一对一”的情形下儿童作证资格的空白,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证人 证据补强规则 印证证明模式
下载PDF
孤证可以定案的可行性探究
16
作者 查语涵 《山东青年》 2019年第5期272-272,274,共2页
"孤证不能定案"作为司法实践中一种的共识而形成的潜规则,希望通过证据的相互补强来避免冤假错案,但它并非是一项证据规则,且在实务运用中,容易机械地根据证据数量来认定事实.为了更好的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应反思"孤证... "孤证不能定案"作为司法实践中一种的共识而形成的潜规则,希望通过证据的相互补强来避免冤假错案,但它并非是一项证据规则,且在实务运用中,容易机械地根据证据数量来认定事实.为了更好的打击犯罪,保障人权,应反思"孤证不能定案"的缺陷,探究在只有被告人供述等情形下,加强对证据证明力的判断,孤证可以定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证 证据补强规则 证据规则
原文传递
自白的权重变化与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
17
作者 李树真 林和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国际趋势,在我国实现这种转向还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被告人自白具有两面性,自白的证据能力不能否定。在确认任意性自白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是一种符合时代精神的国际趋势,在我国实现这种转向还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被告人自白具有两面性,自白的证据能力不能否定。在确认任意性自白具有证据能力的前提下,确立任何人不被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直接言词原则,进一步完善非法自白排除规则和自白补强规则,通过这些原则、规则和制度的配合与互动,促使刑事司法证明方式逐步由偏重被告人自白转向自白之外的物证和其他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证明方法转向 证据规则 自白证据补强规则
下载PDF
口供规则之比较
18
作者 于瑞婷 《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0年第3期178-178,共1页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口供的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差,缺乏完备的证据规则,难以保障口供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口供规则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健全证据规则,并遵循规则办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口供的规定过于抽象,操作性差,缺乏完备的证据规则,难以保障口供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对于口供规则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健全证据规则,并遵循规则办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正义与实体真实双重目的的实现。所以,该文将对国外的证据规则进行详细介绍并比较,以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口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供 自白任意 非法排除 证据补强
下载PDF
论民事诉讼中的补强证据规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海涛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38-44,51,共8页
民事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在民事案件中,指导法官运用补强证据使主证据获得证据能力,或增强主证据证明力以达到认定案件事实效果的规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无需考虑补强证据是否对案件事实具有独立证明作用。以法官内心确认是否是需要补强证... 民事补强证据规则是指在民事案件中,指导法官运用补强证据使主证据获得证据能力,或增强主证据证明力以达到认定案件事实效果的规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无需考虑补强证据是否对案件事实具有独立证明作用。以法官内心确认是否是需要补强证据的唯一因素为标准,可以将补强证据规则分为“孤证不能定案”的补强证据规则和瑕疵证据的补强证据规则,通过考察我国当前有关补强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发现还存在内涵不统一,立法规定较为散乱和滞后,举证、质证和认证阶段缺乏必要的程序和标准等问题,尚需进一步从制度、程序和释明等方面加以探讨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强证据规则 “孤证不能定案”的补强 瑕疵证据补强
下载PDF
内线侦查在集群事件处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彦学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0-26,共7页
集群事件属于主要由公安机关应对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型。此类事件一旦爆发乃至失控,往往会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隐匿身份侦查"制度,为公安机关处置集群事件提供了新策略。虽然一些集群事件存... 集群事件属于主要由公安机关应对和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型。此类事件一旦爆发乃至失控,往往会造成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新《刑事诉讼法》确立了"隐匿身份侦查"制度,为公安机关处置集群事件提供了新策略。虽然一些集群事件存在合理诉求的成分和不宜简单评价的过激行为,但其间也可能存在着犯罪行为。由于集群事件的特殊性,一些犯罪的取证、定性和侦办存在事实或法律上的种种障碍。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基于化被动为主动的考量,可派出秘密贴靠力量及早干涉介入,一方面可防止或遏制事件的膨胀、扩散或损害外溢,另一方面,也可为事后对一些人员涉嫌犯罪的法律评判提供线索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事件 隐匿身份侦查 内线侦查 即时型侦查 证据转化补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