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磨玻璃结节影像组学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颖 吕晓艳 +3 位作者 王为宁 杜晓丽 贾子睿 刘威威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GGO)影像组学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参数与GGO良、恶性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GGO患者(共76个<3 cm的GGO)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学资料,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GGO组(37例)和恶性GGO组(39例)。由2... 目的:研究肺磨玻璃结节(GGO)影像组学参数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参数与GGO良、恶性诊断的关系。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6例GGO患者(共76个<3 cm的GGO)的临床、病理及CT影像学资料,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GGO组(37例)和恶性GGO组(39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采用自动化全局和结节中心画取两种方案进行影像图像处理及参数测试,间隔12个月后由其中1名主治医生重新测试一次。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2名医师的测量(ICC-1)一致性和同一医师的2次测量(ICC-2)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采用自动化全局测量方案进行测量时有11个参数的测量结果一致性均很好,ICC-1范围为0.809~0.997,ICC-2范围为0.803~0.996。采用结节中心画取测量方案进行测量时有4个参数的测量结果一致性均很好,ICC-1范围为0.819~0.997,ICC-2范围为0.949~0.959。两种方案灰度共生矩阵参数中,相关性参数的测量一致性均较低,ICC为0.720~0.842。两组GGO的短径、平均径、圆度、角二阶矩及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9,t=3.944,t=3.312,t=2.660,t=3.865;P<0.05)。结论:自动化测量获取的影像组学参数的可重复性较高,而且能为良、恶性GGO的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GGO) 影像组学 图像处理 参数测量 可重复性 计算机扫描(ct)
下载PDF
CT剂量、层厚和射线质对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锡鹏 顾枭成 +2 位作者 陈飞 李玉文 张震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研究CT扫描剂量、重建层厚、相同剂量下不同管电压对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C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中,采用3种条件对Catphan600型影像质量模体的CTP528... 目的:研究CT扫描剂量、重建层厚、相同剂量下不同管电压对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结果的影响,为规范CT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和标准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CT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中,采用3种条件对Catphan600型影像质量模体的CTP528模块进行扫描:(1)保持CT图像的重建层厚不变,CT扫描剂量中在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为70 mGy、60 mGy、50 mGy、40 mGy和30 mGy条件下分别对CTP528模块扫描;(2)保持扫描剂量为50 mGy不变,在层厚为10 mm、5 mm、1.25 mm和0.625 mm条件下分别对CTP528模块进行扫描;(3)保持重建层厚和扫描剂量不变,在管电压为100 kV、120 kV和140 kV条件下对CTP528模块进行扫描。比较分析3种测试条件下,对CTP528模块扫描的可分辨的最大线对组数。结果:CTDIW介于40 mGy和70 mGy之间时,均可清晰观察到图像中5 lp/cm的线对组,6 lp/cm线对组轻度粘连,7 lp/cm线对组明显粘连,8 lp/cm线对组均不能分辨。当CTDIW低至25 mGy时,5 lp/cm线对组开始出现轻度粘连;所有重建层厚的扫描图像均能清晰分辨5 lp/cm的线对组,但对于6 lp/cm的线对组,10 mm层厚图像中线对间粘连程度明显高于5 mm、1.25 mm和0.625 mm层厚;相同扫描剂量下100 kV、120 kV和140 kV条件下的模体影像可观察到的线对清晰度无明显差别。结论:在CT设备高对比度分辨力检测中CTDIW应设定为40~50 mGy,层厚应选择<10 mm;单纯管电压对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的影响不大,管电压宜设置为>100 k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扫描(ct) 质量控制 高对比度分辨力 扫描剂量 层厚 射线质
下载PDF
20例肠道Crohn病的MSCT诊断
3
作者 马丽萍 罗良平 +1 位作者 王永安 史长征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3-517,共5页
目的:分析肠道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及强化方式,并对比不同年龄组肠周并发症特点.结果:在20例... 目的:分析肠道Crohn病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提高对其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小肠Crohn病患者的MSCT资料,观察病变累及的部位、范围及强化方式,并对比不同年龄组肠周并发症特点.结果:在20例肠道Crohn病的病例中,15例发生在回肠中下段,其中1例累及盲肠,5例为结肠;MSCT所见包括肠壁增厚(20/20),肠壁异常强化(20/20),肠壁分层(16/20),多型强化混合存在,假憩室(4/20),系膜血管增生及"梳样征"(12/20),肠系膜淋巴结增生(18/20).并发症表现为肠瘘(8/20),腹腔脓肿(5/20),其中1例合并脐尿管膀胱脓肿,肠梗阻(3/20),其中2例为小肠粘连性肠梗阻.60岁以上组6例,5例发生肠穿孔,60岁以下组14例,发生肠穿孔3例.两组并发肠穿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6.706,P<0.05).结论:MSCT影像学表现能正确诊断肠道Crohn病,可与其他肠道疾病相鉴别,判断活动度、急时诊断并发症及评价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 小肠 结肠 电子计算机扫描(ct)
下载PDF
X射线摄影与CT扫描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飞飞 林烈宝 陈秀丹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1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X射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X射线和CT进行检查诊断,并以中后期病原学检查为准,分析X射线和CT在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X射线和CT检查的临床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0例疑似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应用X射线和CT进行检查诊断,并以中后期病原学检查为准,分析X射线和CT在早期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患儿胸部影像学特征。结果:X射线和CT与病原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5%和96.5%,灵敏度分别为99.0%和98.4%,特异度分别为76.9和71.4%,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72,x^2=0.140,x^2=0.789;P>0.05);X射线检查影像学特征中,不同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胸部影像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肺门影明显增大、斑片影肺纹增多和肺纹多联合肺门增大特征占比最高;CT图像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主要以肺部实质阴影、呈斑片状或大片实变以及胸腔积液为特征。结论:X射线和CT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均能取得较高的准确率,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高,操作简单,影像学特征明显,能够有效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 X射线 X射线计算机扫描(ct) 灵敏性 特异性
下载PDF
优化CT扫描方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道庆 戚元刚 《中国辐射卫生》 2010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降低CT检查中被检查者的受照剂量,减少辐射危害,保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优化CT扫描方案。结果通过降低有效mAs、管电压kV及增加螺旋,同时正确定位减少重复扫描以实现CT扫描优化方案。结论C... 目的降低CT检查中被检查者的受照剂量,减少辐射危害,保护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方法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优化CT扫描方案。结果通过降低有效mAs、管电压kV及增加螺旋,同时正确定位减少重复扫描以实现CT扫描优化方案。结论CT检查应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与最优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扫描(ct) 辐射剂量 最优化 CARE Dose4D
原文传递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宇思 张士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2-555,共4页
甲状腺结节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当患者有相应适应证行颈部/颈动脉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时,患病率高达70%。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炎症、肿瘤、应激、辐射暴露及自身免疫系统有关,本文对甲状腺... 甲状腺结节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当患者有相应适应证行颈部/颈动脉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时,患病率高达70%。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炎症、肿瘤、应激、辐射暴露及自身免疫系统有关,本文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CT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超声(US) 计算机扫描(ct)
下载PDF
CT与MRI影像学诊断脊柱结核的差异 被引量:16
7
作者 邓瑞芳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出现在颈椎、胸椎和腰椎;CT对骨质破坏和椎...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出现在颈椎、胸椎和腰椎;CT对骨质破坏和椎盘软组织损伤的确诊率低于MRI,对椎间盘损伤的确诊率高于MRI,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各有差异,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计算机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对比研究
下载PDF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翠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CT联合MRI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联合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 目的:通过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CT联合MRI检查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分析CT联合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在某院诊断治疗的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计算机断层扫面CTI,试验组患者进行CE联合MRI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敏感性为64.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敏感性为89.3%,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性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准确率为67.3%,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2.7%,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CT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58.0%,试验组患者进行CT联合MRI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为86.0%,两种方法术前分期检查的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检查中准确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扫描ct 核磁共振成像MRI 子宫内膜癌 术前分期
下载PDF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 被引量:14
9
作者 林达 相世峰 +6 位作者 冯国飞 黄晓辉 余捷 孙宏亮 刘绪明 项剑瑜 邱乾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91-596,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l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5例。位于肝包膜下27例。肿瘤单发28例,多发3例。肿瘤最大直径2.1~12.5ClTI,平均(3.6±1.2)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例,不规则形10例。CT检查(n=19)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5~35HU,平均(27.6±5.3)HU。肿瘤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13例,其中3例肿瘤内呈蜂窝状改变。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1例。MRI检查(n=21):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3例;肿瘤于T2wI上呈等信号12例,稍高信号9例,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T,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5例,其中7例肿瘤内见蜂窝状改变和分隔。增强强化方式(31例):全瘤填充型12例,边缘强化型9例,分隔强化型8例,无强化型2例。病理检查:镜下见增生的梭形细胞、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其中梭形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特点。免疫组化检查23例,波型蛋白(Vimentin)均阳性,其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18例,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及结蛋白(Desmin)阳性12例,CD68阳性(+)4例,ALK、S-100蛋白、CD117和CD35均为阴性。结论HIMT的CT与MRI平扫表现多样性。其强化方式有全瘤填充型、边缘强化型、分隔强化型、无强化型。强化特点为动脉期轻度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轻度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扫描(ct)
原文传递
19例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绿洲 杨守珍 +1 位作者 王志永 吴晓玲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5年第6期978-98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对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管受累以及椎旁脓肿...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9例确诊为脊柱结核患者的CT与MR影像学表现,对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的CT影像主要表现为椎体及其附件的骨质破坏、椎管受累以及椎旁脓肿形成等;脊柱结核MRI影像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信号的改变、椎旁脓肿形成、韧带下播散以及硬膜囊和脊髓受累等。在显示早期病变方面MRI更为敏感,在确定病变范围方面MRI较CT也更具有优势,但是对于病变内钙化灶以及死骨的显示方面CT明显清晰。结论: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计算机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CT联合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诊断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卓 回瑾 邱建星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CT联合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诊断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和随访一年证实的90例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良恶性结果将其分为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良性组(46例)和恶性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CT联合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诊断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和随访一年证实的90例单个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依据良恶性结果将其分为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良性组(46例)和恶性压缩骨折的恶性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CT、3.0T超导磁共振成像及两者联合检查,对比3种诊断方法的MRI征象、CT征象、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以及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性。结果: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程度、椎体病变范围、病灶位置、椎体压缩后形态、椎弓根形态、椎体软组织、椎体静脉形态及信号改变的MRI征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39,x^(2)=15.548,x^(2)=5.239,x^(2)=4.586,x^(2)=50.094,x^(2)=27.957,x^(2)=6.619,x^(2)=63.707;P<0.05),两组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41,P<0.05)。CT诊断良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准确率高于恶性压缩骨折(x^(2)=6.727,P=0.014);CT联合MRI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经Kappa检验,3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分别为0.95、0.914和0.876。结论:CT联合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在评估脊柱骨压缩性骨折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在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扫描(ct) 3.0T 磁共振成像 脊柱压缩骨折
下载PDF
抑郁症脑功能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志远 刘明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8期760-761,共2页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持久抑郁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担,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学者们已从... 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持久抑郁心境、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具有发病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重大的负担,正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学者们已从电生理、神经生化等多角度研究抑郁症的病因、诊断和预后.而近年由于各种脑功能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可直观地显示抑郁症患者的脑部结构、局部脑血流、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状况的改变等,据此可能对抑郁症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有一定的作用,笔者就此加以综述。脑影像学研究包括形态及功能影像,前者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MRI),后者包括功能性磁共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经颅多普勒(TCD)及经颅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TCCS)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患者 影像学研究 脑功能 正电子发射扫描(PET)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 计算机扫描(ct) disorder) 功能性磁共振 经颅多普勒
下载PDF
CT检查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志明 王燕 张定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1年第6期417-420,共4页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眼外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84眼)急诊眼外伤的CT检查资料。结果52例(84眼)CT检查均发现异常,包括眶内异物、眼内异物、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伤、晶状体脱位、晶状体脱出、眼球变形和复合性损伤等。... 目的探讨cT检查在眼外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2例(84眼)急诊眼外伤的CT检查资料。结果52例(84眼)CT检查均发现异常,包括眶内异物、眼内异物、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伤、晶状体脱位、晶状体脱出、眼球变形和复合性损伤等。结论CT是眼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计算机扫描(ct)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的MRI和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肖志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0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韧带下播散等;脊柱结核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以及椎管受累等;与CT相比,MRI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更敏感,对病变范围的确定也更具优势,但CT对死骨以及钙化灶的显示更清晰。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方面要明显优于CT,而CT在显示死骨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MRI) 计算机扫描(ct)
下载PDF
普美显增强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黄淑芳 李长清 罗是是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43-48,共6页
目的:探究普美显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5例拟诊PHC患者,通过普美显增强MRI和CT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的准确性,采用... 目的:探究普美显增强磁共振成像(MRI)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5例拟诊PHC患者,通过普美显增强MRI和CT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诊断的准确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诊断的一致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在85例疑似PHC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PHC74例(占87.06%),其中肝细胞癌59例,肝内胆管癌12例,混合型肝癌3例;非PHC患者11例(占12.94%)。普美显增强MRI和CT诊断PHC的灵敏度分别为97.30%和87.84%。普美显增强MRI诊断PHC、不同类型和PHC病灶肿瘤直径与手术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791、0.880和0.904,一致性较好;CT诊断PHC、检出PHC肿瘤直径与手术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431、0.529和0.708,一致性一般。普美显增强MRI与CT在检查动脉期、延迟期信号的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查门脉期信号情况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620,P<0.05)。结论:普美显增强MRI诊断原发性肝癌准确率高,有利于对不同类型PHC的鉴别诊断以及对小直径病灶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PHC) 普美显增强磁共振成像(MRI)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鉴别诊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超 张伟 +2 位作者 于洋 耿进朝 成永忠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6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与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其骨折位置及Lauge-Hansen分型。以术中病理检测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分型诊断与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3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检查,记录其骨折位置及Lauge-Hansen分型。以术中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及MRI对踝关节骨折分型及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I扫描踝关节骨折部位,CT及MRI单项检查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442,Kappa=0.621),二者联合则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49)。术后6个月,MRI对旋后外翻(SER)型骨折解剖复位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13,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及MR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分析踝关节分型和骨折复位质量,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计算机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Lauge-Hanse分型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CT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常骁毅 李悦彬 +6 位作者 王腾 赵朝 张向辉 高俊刚 李潇 张玮 张琳娟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和层次分析(AHP)法对4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厂家3年内维修保养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解决医院原有的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评价体系中设备个性化评价缺失情况。方法:根据GRA法要求组建评价小组...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和层次分析(AHP)法对4家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厂家3年内维修保养服务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解决医院原有的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评价体系中设备个性化评价缺失情况。方法:根据GRA法要求组建评价小组,对原有的大型医用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并构建CT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评价体系,评价小组专家对4家(A、B、C和D)CT厂家2018-2020年的服务情况评分后得到决策矩阵,通过AHP法对评价指标赋权,使用灰色关联度计算4家CT厂家3年服务情况关联度排序。结果:建立的CT维修保养评价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4家CT厂家3年维修保养服务评价从最优到最差的灰色关联度排序为:2018年D厂家(0.866)、2020年B厂家(0.818)、2020年C厂家(0.798)、2019年B厂家(0.750)及2019年D厂家(0.730)等;B厂家维修服务评价最好,A厂家维修服务评价最差。结论: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AHP对CT设备维修保养服务进行评价,评价数据与实际调研情况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AHP)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 计算机扫描(ct) 维修保养 服务评价
下载PDF
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分期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1
18
作者 钟磊 廖洪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28-233,共6页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手术是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如何在术前对膀胱内肿瘤局部侵犯深度、膀胱周围播散、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准确评估尤为重要。膀胱镜检查、膀胱彩超或CT可用于评估膀胱内肿瘤的数目、位...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尿流改道手术是目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如何在术前对膀胱内肿瘤局部侵犯深度、膀胱周围播散、盆腔淋巴结转移等方面进行准确评估尤为重要。膀胱镜检查、膀胱彩超或CT可用于评估膀胱内肿瘤的数目、位置、形态等情况,某些情况下诊断性电切所提供的有关肿瘤分级和肌层受累情况的病理学依据更为重要。而肿瘤是否存在膀胱周围播散及盆腔淋巴结转移,传统上主要通过增强CT扫描加CT尿路成像进行评价。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基于CT、MRI、PET-CT和超声的新技术逐步应用于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分期的评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本文就这些影像学新技术在膀胱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计算机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正电子发射-X线计算机层组合系统(PET-ct) 超声
下载PDF
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内耳及颅脑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霞 沈桂权 +2 位作者 吴永彦 余晖 汪汉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及颅脑异常的发病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245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3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04例行内... 目的探讨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内耳畸形及颅脑异常的发病情况,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确诊为先天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245例患儿进行影像学检查,其中232例行颞骨高分辨率CT检查,204例行内听道MRI检查,196例行常规颅脑MRI检查,分析内耳结构异常及颅脑异常患儿的影像表现。结果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的232例中,195例内耳正常,37例内耳异常,占15.95%;行内听道MRI检查的204例中,167例正常,37例异常,占18.14%;行颅脑MRI平扫的196例中,110例正常,86例异常,占43.88%。耳蜗畸形包括:Michel畸形3例4耳,耳蜗未发育4例7耳,耳蜗发育不全2例3耳,不完全分隔Ⅰ型5例8耳,不完全分隔Ⅱ型5例10耳。前庭畸形16例26耳,半规管畸形14例24耳;内听道畸形7例12耳;前庭导水管畸形16例29耳。颅脑异常者包括:脑白质病61例,颅内发育变异9例,脑先天畸形7例,脑损伤、破坏性疾病6例,颅骨异常2例及松果体囊肿1例。结论本组先天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为15.10%(37/245),颅脑异常发生率为43.88%(86/196),术前常规进行颞骨高分辨率CT、内听道MRI及颅脑MRI检查能够发现内耳及颅脑病变,可作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人群的筛选及植入耳选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聋 内耳畸形 颅脑异常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和CT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杜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诊治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病变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患者有5个关节,... 目的探讨X线和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10-2011-10我院诊治30例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采用X线平片和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并对其病变分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检查显示处于0级的患者有5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3个关节提高了级别(2个Ⅰ级,1个Ⅱ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I级的患者有20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11个关节提高了级别(6个Ⅳ级,5个Ⅲ级);X线检查显示处于Ⅱ级的患者有11个关节,而CT检查显示有5个关节提高了级别至Ⅲ级。相对于低级别,对于Ⅲ和Ⅳ级的诊断,X线和CT的诊断结果偏差不大。结论对于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CT扫描相对更好地显示局部细微病变,能够更准确地进行病变分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X线 电子计算机扫描(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