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漢語中本來是否存在語氣詞“只”的問題的再檢討——以出土文獻所見辭例和字形爲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鄔可晶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2015年第1期399-422,共24页
一由傳世先秦典籍所反映的上古漢語中,存在一個意義和用法都跟“也”相似的語氣詞“只”,如《詩·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邶風·燕燕》“仲氏任只”、《邶風·北風》“既亟只且”、《王風·君子陽... 一由傳世先秦典籍所反映的上古漢語中,存在一個意義和用法都跟“也”相似的語氣詞“只”,如《詩·鄘風·柏舟》“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邶風·燕燕》“仲氏任只”、《邶風·北風》“既亟只且”、《王風·君子陽陽》“其樂只且”(《詩》中亦有“也”、“且”連用之例,如《鄭風·褰裳》“狂童之狂也且”)、《小雅·南山有臺》《小雅·采菽》《周南·樛木》“樂只君子”(“也”也可以出現在句中),以及《楚辭·大招》用於句末的107個“只”等等,其例不算罕見①。自來學者對此大都深信不疑。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大量使用語氣詞的郭店楚墓竹書公布以後,情況才起了變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 北風 上古 中心 中本 問題 辭例 文獻
下载PDF
範圍、程度、頻率、語氣——副詞之間的語義關聯
2
作者 李小軍 《汉语史学报》 2019年第1期125-138,共14页
範圍、程度、頻率、語氣之間具有語義上的緊密聯繫,不過範圍、程度、頻率屬於客觀量,而語氣屬於主觀量,因此範圍、程度、頻率與語氣之間是一種單向的衍生關係。範圍、程度、頻率雖都爲客觀量,但語義上也存在虚實之别。相對來説範圍的語... 範圍、程度、頻率、語氣之間具有語義上的緊密聯繫,不過範圍、程度、頻率屬於客觀量,而語氣屬於主觀量,因此範圍、程度、頻率與語氣之間是一種單向的衍生關係。範圍、程度、頻率雖都爲客觀量,但語義上也存在虚實之别。相對來説範圍的語義更實,程度與頻率之間語義虚實相當,故而範圍與程度、頻率之間也是一種單向的衍生關係,頻率與程度則是雙向衍生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範圍 程度 頻率 義演變
原文传递
也談殷商漢語“不”“弗”與“勿”“弜”之别
3
作者 沈煜 李福印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48-158,共11页
殷商漢語否定詞'不''弗'與'勿''弜'不重視區分名詞和動詞,不重視區分動詞小類,但也不重視區分'直陳'語氣和'非直陳'語氣,而是重視區分'可控'語氣和'不可控'語氣。'... 殷商漢語否定詞'不''弗'與'勿''弜'不重視區分名詞和動詞,不重視區分動詞小類,但也不重視區分'直陳'語氣和'非直陳'語氣,而是重視區分'可控'語氣和'不可控'語氣。'不''弗'表示可控語氣,'勿''弜'表示不可控語氣。本文試圖綜合前人成果和殷商文獻、現代藏語證明這一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漢 否定詞 可控-不可控 甲骨文
原文传递
語氣對正確理解古代文獻的重要性——以《魯邦大旱》的“毋乃”爲例
4
作者 梁静 《简帛》 2018年第2期15-21,350,共8页
本文從語氣詞'毋乃'入手,對《魯邦大旱》中一段孔子與子貢對話的語氣進行了分析,並指出古人對某種觀點的態度往往藴含在他們的語氣當中,如果這些信息理解不當,有可能導致對人物觀點及其相互關係的誤解。
关键词 毋乃 魯邦大旱
下载PDF
清代句末語氣助詞“是呢”“才是呢” 被引量:3
5
作者 祖生利 畢曉燕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本文着重討論了清代早期和中期滿漢對照材料裏出現的特殊句末語氣助詞'是呢'與清代中後期漢語白話文學作品裏三音節的句末情態成分'才是呢''才好呢'之間的繼承與演變關係,認爲'是呢'作爲清代滿式漢語... 本文着重討論了清代早期和中期滿漢對照材料裏出現的特殊句末語氣助詞'是呢'與清代中後期漢語白話文學作品裏三音節的句末情態成分'才是呢''才好呢'之間的繼承與演變關係,認爲'是呢'作爲清代滿式漢語裏一項典型的滿語干擾特徵,並未從後期的旗人漢語口語裏實際消失;反映在書面白話文學作品中,則是代之以'才是呢''才好呢'的形式了,後者實際是作爲滿語動詞祈使式反映的'是呢'和明清漢語自身的句末情態助詞'才是'(及'才好')的一種混合疊加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旗人漢 句末助詞 是呢/才是/才是呢 言接觸
原文传递
重論上古漢語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
6
作者 梁銀峰 《文献语言学》 2022年第1期17-34,233,共19页
文章重點討論了上古漢語句末語氣詞“者”(即位於全句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對於單句中句中成分之後的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與主句相對)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也有所論及。文章第一節對近代漢語... 文章重點討論了上古漢語句末語氣詞“者”(即位於全句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對於單句中句中成分之後的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與主句相對)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也有所論及。文章第一節對近代漢語語氣詞“者”(以及與之有關的字形)、上古漢語比擬句式末尾的“者”以及上古漢語位於專有名詞之後的“者”的意義和語法性質進行了辨析,提出對語氣詞“者”的判定應采取嚴格的標準,要從上古漢語“者”的整個詞義和語法系統出發來加以界定。後面兩節是文章的重點,除了對前人關於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的論述進行了系統梳理外,文章重點提出句末語氣詞“者”有表示肯定和確認語氣的功能,提出句末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結果從句和假設從句)末尾的“者”有不同的來源,各自遵循了不同的演變路徑。此外,文章還對上古漢語語氣詞“者”是否能夠大量用於假設從句末尾做了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者” 法功能 肯定/確認
下载PDF
"復"語氣强化功能的形成——兼論高主觀性語境在語言演變中的作用
7
作者 錢珍 朱慶之 《汉语史学报》 2022年第1期81-93,共13页
重複副詞可以表達語氣.上古時期最常用的重複副詞有"復"和"又"."又"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具備加强反問和轉折兩種語氣功能,而"復"的語氣强化功能則是在中古時期纔逐步發展出來的.本文追蹤"... 重複副詞可以表達語氣.上古時期最常用的重複副詞有"復"和"又"."又"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具備加强反問和轉折兩種語氣功能,而"復"的語氣强化功能則是在中古時期纔逐步發展出來的.本文追蹤"復"語氣强化功能的形成路径,發現其與高主觀性語境有密切關係.聯繫其他幾個個案,本文認爲書面語體中的高主觀性語境,是很多語法化現象發生的重要場所,值得進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詞"復" 功能 高主觀性 書面 言演變
原文传递
中古文獻所見語氣詞“那”的性質——再論近代漢語語氣詞“那”的來源
8
作者 朱慶之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59-199,共41页
現代學者大都認爲近代漢語語氣詞'那'在魏晉時期已經産生。筆者(朱慶之1991)根據中古佛經中的大量'那''耶'異文資料認爲,中古時代寫作'那'的句末疑問語氣詞其實都是'耶'的形誤字,其讀音仍然同&... 現代學者大都認爲近代漢語語氣詞'那'在魏晉時期已經産生。筆者(朱慶之1991)根據中古佛經中的大量'那''耶'異文資料認爲,中古時代寫作'那'的句末疑問語氣詞其實都是'耶'的形誤字,其讀音仍然同'耶',並非語言中有一個讀音爲'那'的新語氣詞。二十多年來,陸續有一些商榷的文字發表。批評者回避筆者的兩個關鍵疑問,另闢蹊徑,試圖從論證'那'在中古有表示肯定語氣的用法來維持舊説。本文將就此作進一步的討論:除了用'耶'同樣具有表示肯定語氣的用法來證明批評者的立論不能成立外,還運用漢語俗文字學的理論來對'耶—那'混用現象的性質作新出的解釋。在中古時代,'那'除了'本職工作'以外,還是'耶'的俗字。文章的目的是釐清事實,並唤起研究者的進一步興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詞“那” 詞“耶” 形誤字 俗字 俗文字學 中古漢 近代漢
原文传递
《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用法及其來源
9
作者 趙長才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3年第1期162-173,共12页
本文對《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特殊用法的使用及其來源做了分析和探討,並結合元明清時期其他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以及現代西北方言(臨夏話)的相關語言現象進行了考察。認爲表示時間或假設條件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 本文對《訓世評話》中'是'的兩種特殊用法的使用及其來源做了分析和探討,並結合元明清時期其他朝鮮時代漢語教科書以及現代西北方言(臨夏話)的相關語言現象進行了考察。認爲表示時間或假設條件關係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出來的話題標記用法的'是'爲'時'的音借字,與'時'的語法化鏈條相吻合,是漢語内部自身語音、語法演變的結果,而非因爲在韓語中這兩個字同音。用作主語或話題標記的'是'跟語言接觸有關,有其産生的外部原因,這種用法的'是'應該是朝鮮漢語教科書編寫者將母語的格標記成分帶入漢語的結果。實際上,這兩種用法的'是'反映了語言演變過程中源自内部和外部不同動因所導致的不同結果。因此,注意區分漢語自身的變化與通過語言接觸帶來的演變顯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鮮時代漢教科書 助詞 話題標記 法化 言接觸
原文传递
《廣韻》“不”字平聲一讀的性質及源流
10
作者 胡海寶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2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不”在《廣韻》中收有平、上、去、入四讀,皆釋爲否定詞。參考唐詩用韻可以發現:平聲“不”在唐詩中只出現在句尾,表疑問;仄聲“不”可用于句中或句尾。説明:中古句尾“不”的平聲一讀當是由仄聲“不”演變而來,表達疑問語氣,是否定... “不”在《廣韻》中收有平、上、去、入四讀,皆釋爲否定詞。參考唐詩用韻可以發現:平聲“不”在唐詩中只出現在句尾,表疑問;仄聲“不”可用于句中或句尾。説明:中古句尾“不”的平聲一讀當是由仄聲“不”演變而來,表達疑問語氣,是否定詞向句末疑問語氣詞發展的中間狀態。該用法後進一步發展出純粹的疑問語氣詞“婆”。相似的語法化過程同樣存在于近現代漢語中。但是,中古漢語的平聲“不”當由“VP不_(方久)”結構中的否定代詞“不_(方久)”語法化而來;而近現代漢語中句尾表疑問的平聲/輕聲“不”只能視爲由“VP不VP”結構删略爲“VP不”後,由其中的否定副詞“不”語法化而來。二者分别獨立形成,之間没有歷史繼承關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廣韻》 法化
原文传递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的來源及衍生規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劉利 李小軍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3年第1期4-16,共13页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主要有三個來源:詞彙的語法化、短語和跨層結構的詞彙化、音變衍生,以前兩種爲主。基本特徵:從語義、句法功能爲主過渡到以語用功能爲主;句法地位逐漸降低,從句子的語義真值條件看,很多時候可有可無;從最初作用於詞... 先秦至唐五代語氣詞主要有三個來源:詞彙的語法化、短語和跨層結構的詞彙化、音變衍生,以前兩種爲主。基本特徵:從語義、句法功能爲主過渡到以語用功能爲主;句法地位逐漸降低,從句子的語義真值條件看,很多時候可有可無;從最初作用於詞、短語層面提升到句子(小句)層面,成爲語氣標記。語氣詞的衍生受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和制約:語義;句法結構和語境;語氣詞系統。這三個因素的合力形成一定的演變模式,從而促使某些演變在漢語史上反復發生,如平行演變、語義沾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至唐五代 法化 詞彙化 音變衍生
原文传递
從方言地區語氣詞的誤用看普通話教學的教研問題——以香港地區為例
12
作者 韓德志 周柏勝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3期69-79,共11页
香港地區的普通話教學,語氣詞一直被忽略,學習者因不了解語氣詞的重要性,而造成了許多誤用的現象。该文嘗試找出香港地區誤用語氣詞的原因和實例,對之作出分析、歸納,以期引起施教者的注意;並將粵語與普通話的語氣詞的語句實例列表對照... 香港地區的普通話教學,語氣詞一直被忽略,學習者因不了解語氣詞的重要性,而造成了許多誤用的現象。该文嘗試找出香港地區誤用語氣詞的原因和實例,對之作出分析、歸納,以期引起施教者的注意;並將粵語與普通話的語氣詞的語句實例列表對照,嘗試做出分析,找出對應的規律,給教學提供一些實用的材料。希望能引起各方言區的教研者的注意,在各方言區也能把語氣詞的普通話和方言的各自的用法作一個系統的對比,列入普通話的教材,以補充普通話口語教學的這一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歎詞 助詞 教學空白 普粵/粵普詞對照
下载PDF
重探先秦句末語氣詞——激進構式語法的“也字式”分析
13
作者 劉承慧 《历史语言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本文基於Croft(2001)提出的"激進構式語法",重探先秦句末語氣詞的結構層次分歧及多功能問題。句末語氣詞以"句末"指明它的語法位置,但更精確地説,應該是"小句之末"。它的註記範圍有時是謂語,有時是整個... 本文基於Croft(2001)提出的"激進構式語法",重探先秦句末語氣詞的結構層次分歧及多功能問題。句末語氣詞以"句末"指明它的語法位置,但更精確地説,應該是"小句之末"。它的註記範圍有時是謂語,有時是整個主謂式,這種結構層次分歧現象過去還沒有很好的解釋。其次,帶有句末語氣詞的語句和語境高度連動,語氣詞相同卻可能隨著語境改變而表示不同的語氣,故而被指爲"多功能",可是功能分布狀況卻難以從詞組構成的角度分梳。本文憑藉先秦文獻中最常見的"也字式"及相關證據,論證如何藉助激進構式語法的圖式,闡述結構層次和多功能現象,以爲將句末語氣詞導入先秦語法體系的初步嘗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 也字式 激進構式 結構層次 多功能 先秦
原文传递
從語言接觸看四川話中先時語氣詞“哆”的來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苗 馬坤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7年第1期287-308,共22页
四川話中先時語氣詞'哆'的本字是'到'而非'著'。我們從四川話歷史音變規律及民族語中的方言借詞所呈現的語音對應關係兩方面分析了'哆'與'著'和'到'的關係,並推测四川方言中的先時語氣... 四川話中先時語氣詞'哆'的本字是'到'而非'著'。我們從四川話歷史音變規律及民族語中的方言借詞所呈現的語音對應關係兩方面分析了'哆'與'著'和'到'的關係,並推测四川方言中的先時語氣詞'哆'很有可能是'到'受鄰近湘鄂方言中的先時語氣詞'著'的影響而產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着) 先時 言接觸
原文传递
從否定副詞到語氣詞——語氣詞“不成”的來源及其語法化補議
15
作者 劉子瑜 黄小玉 《汉语史学报》 CSSCI 2015年第1期191-198,共8页
"不成"是北宋時期新産生的反詰副詞,元代又由反詰副詞演變爲句末語氣詞。關於反詰副詞"不成"的來源和語法化過程,學術界已有不少研究。不過,從研究結果看,僅從句法、語義的角度難以把反詰副詞"不成"的語... "不成"是北宋時期新産生的反詰副詞,元代又由反詰副詞演變爲句末語氣詞。關於反詰副詞"不成"的來源和語法化過程,學術界已有不少研究。不過,從研究結果看,僅從句法、語義的角度難以把反詰副詞"不成"的語法化機制和動因完全解釋清楚。此外,"不成"由反詰副詞向句末語氣詞的演變過程和原因也還有待進一步討論。本文要做的工作,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從主觀化的角度對反詰副詞"不成"的語法化以及進一步語法化爲語氣詞的動因機制做一些補充研究。本文認爲,句法位置、語義内容、語用環境、主觀化及交互主觀化是反詰副詞"不成"形成並進一步向語氣詞語法化的主要動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成 反詰副詞 主觀化 交互主觀化 法化
原文传递
中古時期“故當”的幾種用法及其來源
16
作者 趙長才 《历史语言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00-211,共12页
'故當'在中古時期是一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形式,既可以作爲短語使用,表示'所以應當'或'仍然應當''依舊會'等,意義可以從其組成成分'故'和'當'的意義來推知,在譯經中最爲常見,具有... '故當'在中古時期是一個出現頻率比較高的詞彙形式,既可以作爲短語使用,表示'所以應當'或'仍然應當''依舊會'等,意義可以從其組成成分'故'和'當'的意義來推知,在譯經中最爲常見,具有較鮮明的語體色彩;也可以作爲一個雙音詞使用。本文主要討論'故當'作爲語氣副詞在陳述句和疑問句中所具有的兩種意義和用法,并分析推測它的構成方式(同義連用複合而成)、用法來源以及表或然性與表測度二者之間的聯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漢 故當 副詞 詞義演變
原文传递
放馬灘秦簡語氣詞芻議——出土秦簡日書虚詞研究之一
17
作者 馮玉 《简牍学研究》 2015年第1期208-216,共9页
放馬灘秦簡中的句尾語氣詞有四個,即'殹''也''矣'和'焉'。句尾語氣詞'殹''也'在放馬灘秦簡中的功能表現完全相同:除了加強判斷和肯定語氣外,還有類似句讀的结煞作用。'殹'使... 放馬灘秦簡中的句尾語氣詞有四個,即'殹''也''矣'和'焉'。句尾語氣詞'殹''也'在放馬灘秦簡中的功能表現完全相同:除了加強判斷和肯定語氣外,還有類似句讀的结煞作用。'殹'使用次數最多,共218例,'也'使用3例,'殹''也'在放馬灘秦簡中的交叉使用是兩者發展到讀音相同或十分接近而產生的,是用字習慣的問题,而不是通常所認爲的方言詞與通語詞的問題。'矣'出现5例,用以加強動態敍述的完成語氣。'焉'僅2例,兼有指示代詞和語氣詞煞句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馬灘秦簡 方言詞 異體字
原文传递
祈使語氣詞“著(着)”來源新說獻疑
18
作者 李月炯 王丹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202-206,共5页
認為祈使語氣詞'著(着)'是補語位置'完成'義動詞'著'語法化而來的觀點,與漢語事實不符,值得商榷。
关键词 “著(着)” 文獻問題
原文传递
“越”“若”考——從清華簡柒《越公其事》“若明日”講起
19
作者 陳曉聰 《简帛研究》 2019年第2期44-51,共8页
先秦傳世文獻及金文中習見"雩(粵/越)"或"若"後面帶時間名詞或時間短語,然而學者們對這類句子中的"雩(粵/越)"和"若"的用法莫衷一是。新出清華簡柒《越公其事》出現了"若明日,將舟戰於江&... 先秦傳世文獻及金文中習見"雩(粵/越)"或"若"後面帶時間名詞或時間短語,然而學者們對這類句子中的"雩(粵/越)"和"若"的用法莫衷一是。新出清華簡柒《越公其事》出現了"若明日,將舟戰於江"一語,提供了一個新的句例。這類句子中的"雩(粵/越)"和"若"應是句首語氣詞,而非介詞或其他。其功能主要是加强語氣,突出和强調時間及發生事件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雩(粵/越) 句首 介詞
下载PDF
基於語氣助詞的可疑安世高譯經考辨
20
作者 高列過 孟奕辰 《汉语史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2期50-67,共18页
歸纳總結了13部安世高譯經語氣助詞的特點,確定了考辨可疑安世高譯經的語氣助詞標準,據此考辨《大安般守意經》等14部佛經不是可靠的安世高譯經,探索了利用專類語言標準考辨可疑漢譯佛經的思路。
关键词 安世高 可疑佛經 考辨 助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