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漢文佛典中虚词複音化现象——以介詞複音化為例
- 1
-
-
作者
董志翘
-
机构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
出处
《汉语史研究集刊》
2020年第1期1-19,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汉语虚词研究及中古汉语虚词词典编撰”(18AYY02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融合人文-教育-科技-康复的语言学交叉创新研究”(2017STD006)
-
文摘
在漢文佛典中,一則因為受當時流行文體的影響,一則因為便於記憶念誦,譯師與僧人們大量採用四言(偈頌部分則常為五言、七言)句型,有時在文句三缺一(或偈頌中文句五缺一、七缺一)的情況下,為了追求形式的整齊,譯師們常用加以助詞(或詞綴)或同義連文的方法將一個單音節詞改成雙音節。這一現象,在實詞組合方面司空見慣,至於虛詞,亦並非鮮見。但以往學界經常提到的是一些副詞(如登即、鎮常、頗甚、皆復、必自等),其實,一些單音節介詞、連詞也常有增為雙音的用法:介詞如"為於""由於""因於""以於";"以因""因以""以由""由以""以緣""緣以""以用""用以""逮至""逮及""階緣"(連詞如"且而""然雖""及以""及與""並及"等等,本文略),這樣的用法很少見於中土文獻,具有明顯的譯經文體風格,故略作描寫,並進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及途徑。同時,也簡單談一下漢譯佛典中比較特殊的由"複音介詞"構成的框式介詞。
-
关键词
漢文佛典
介詞
複音化
框架
-
Keywords
Chinese version of Buddhist scriptures
preposition
disyllablization
frame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上古漢語音系的音位負擔量芻議
- 2
-
-
作者
雷瑭洵
-
机构
北京大學中文系
-
出处
《文献语言学》
2023年第1期56-76,226,227,共2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基於上古漢語語義知識庫的歷史語法與詞彙研究”(18JJD740002)階段性成果。
-
文摘
音位負擔量,即音位結構功能負擔量,是音系計量中的一項指標,可通過計算音位(或音類)的對立情況,量化音位在音系中的價值。本文以《漢字古音表稿》爲對象,介紹音位負擔量的計算方法,並計算出上古漢語聲調的總負擔量爲3525.0,占23.9%;韻母的總負擔量爲5760.2,占39.1%;聲母的總負擔量爲5437.9,占36.9%。聲韻調的負擔比例合理,符合漢語音系的特徵,驗證《表稿》音系和歸字的合理性。上古漢語音系,從音節載荷(同音字)、音位負擔量、音系羨餘率等方面,與單音節語言的情況相合;從上古音到中古音,雖然出現了一些調整,但没有較大的語音簡化,音位負擔量的變化也不顯著。由此推斷,漢語音系簡化恐非漢語詞彙複音化的誘因,更有可能是其結果。
-
关键词
《漢字古音表稿》
音位負擔量
詞彙複音化
-
Keywords
HànzìGǔyīnbiǎo Gǎo(《漢字古音表稿》)
Phoneme Load
Chinese lexicon polysyllablization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