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数值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董维中 高铁锁 +2 位作者 丁明松 江涛 刘庆宗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1-324,共14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问题和气动热环境精确预测问题,基于流场的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内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流场的非平衡效应、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催化效应和烧蚀效应以及热...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设计中的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问题和气动热环境精确预测问题,基于流场的非平衡Navier-Stokes方程、表面的能量守恒方程和内部的热传导方程,考虑流场的非平衡效应、表面的热辐射效应、催化效应和烧蚀效应以及热防护层内部的热传导效应,建立了初步的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方法,完善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物理流场计算软件(AEROPH_Flow)。在表面材料为碳-碳(C-C)条件下,对飞行高度为65km和飞行速度为8,10km/s的半球以及飞行高度为50km和飞行速度为8km/s的球锥模型,开展了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的耦合计算,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分析了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的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在气动热环境的预测中,不仅要考虑热化学非平衡效应和表面催化效应的影响,还要考虑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好是采用表面温度分布与气动热耦合计算的方法,以减小表面温度分布对气动热计算结果的影响。为此,需要发展完善非平衡流场/表面催化和烧蚀/热传导温度场(气/表/固)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技术和计算软件,实现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真实飞行条件下高温气体非平衡效应和气动热环境的精确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热化学非平衡效应 表面温度分布 气动热环境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医用红外热像诊断中的生物和物理机理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臻 童明强 《生命科学仪器》 2005年第2期20-22,共3页
本文介绍了红外热像仪在医疗诊断方面的有关应用。论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生物机理和物理机理,并阐述了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人体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反映在体内的生理机能变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红外热像在医疗诊断中的... 本文介绍了红外热像仪在医疗诊断方面的有关应用。论述了人体红外辐射的生物机理和物理机理,并阐述了人体机能信息和结构信息的内在联系。探讨了人体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反映在体内的生理机能变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红外热像在医疗诊断中的特殊地位、应用价值、诊断方法及存在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诊断 物理机理 医用 表面温度分布 医疗诊断 红外热像仪 生物机理 红外辐射 生理机能 异常反映 内在联系 结构信息 人体机能 应用价值 诊断方法
下载PDF
W型蓄热式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茵 高惠民 龙锋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25,29,共3页
以一套W型蓄热式辐射管实验装置为对象,利用商业CFD软件CFX4.3对蓄热式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辐射管沿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速煤气射流有利于提高辐射管表面温度... 以一套W型蓄热式辐射管实验装置为对象,利用商业CFD软件CFX4.3对蓄热式辐射管表面温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重点分析了辐射管沿长度方向温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速煤气射流有利于提高辐射管表面温度,降低温差,改善温度分布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辐射管 表面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W型 CFD软件 分布均匀性 实验装置
下载PDF
Locating method of fire source for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sulfide ores 被引量:8
4
作者 刘辉 吴超 石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34-1040,共7页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fire sourc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underground mine, a simple fire source locating method, based on infrared scanning system which c... in order to achieve a more efficient way to accurately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fire source of spontaneous combustion underground mine, a simple fire source locating method, based on infrared scanning system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point where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igniting ores occurs, was proposed. First,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at describe heat flow in ore body were presen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depth and intensity of inner fire source was established with a relatively simple heat transfer model. With the solution of equati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ner fire source was deduced and the mathematical-physical model of heat transfer process was set up. Then, with the model, visualization of fire source on the basis of MATLAB simulation platform was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within 10 m, when the detecting depth is less than 2 m, the temperature perturbation on ores surface can change rapidly, and then slowly; after 4 m, in contrast, it changes very little, and is even close to zero at 10 m; 2) When it is close to self-ignition duration and the detective depths are 2, 5 and 10 m,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re correspondingly 0.5, 0.04 and 0.005 ℃ in the scope of 1 m×1 m;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are 1.391, 0.136 and 0.018 ℃, respectively, in the scope of 2 m×2 m. Therefore, this system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n the surface of ore body and determine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point directly. Also, it i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depth of fire source and its intensity by locating method of fire source in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ide ore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location of fire source DETECTION
下载PDF
卫星的表面温度与红外辐射特性(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晓迪 黄超超 +2 位作者 凌永顺 吕相银 杨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05-810,共6页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 建立了卫星温度场与红外辐射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温度场分布,然后根据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在3-6μm和6-16μm波段计算了卫星的红外辐射出射度,并对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将卫星视为空间点目标,计算比较了卫星处于日照区和地影区时两个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该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热平衡方程 表面温度分布 红外特性
下载PDF
混凝土道面微波加热除冰效率及表面温度分布研究
6
作者 白二雷 刘俊良 +1 位作者 赵靖 陈涛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53-58,共6页
冬季冰雪侵害对道路交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各种传统的除冰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微波除冰是一种新型除冰方法,使用微波进行除冰具有绿色环保、除净率高的特点,利用自主设计的开放式微波除冰仪器对微波除冰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分... 冬季冰雪侵害对道路交通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各种传统的除冰方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微波除冰是一种新型除冰方法,使用微波进行除冰具有绿色环保、除净率高的特点,利用自主设计的开放式微波除冰仪器对微波除冰过程中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除冰过程中,混凝土表面温度分布呈现出中心区域高、周围温度低的现象。温度分布具有方向性,混凝土表面温度沿微波源波导口的长边方向的温度衰减速度快于短边方向的温度衰减速度。微波源高度越高,混凝土表面中心点的温度越低,加热范围越大,混凝土表面的加热均匀性更好。当微波源高度位于40 mm时,混凝土道面的除冰面积为83.4 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道面 微波除冰 表面温度分布 除冰面积
下载PDF
Analysis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Single Cell of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When Operated in High Temperature Range 被引量:5
7
作者 Akira Nishimura Kotaro Osada +3 位作者 Takuro Tsunoda Masato Yoshimura Masafumi Hirota Eric Hu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6年第8期453-464,共12页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operating condition, especially initial operation temperature (Tini) which is set in high temperature range,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PEM (polyme...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operating condition, especially initial operation temperature (Tini) which is set in high temperature range, on the temperature profile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PEM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and catalyst layer at the cathode (i.e., the reaction surface) in a single PEFC (polymer electrolyte fuel cell). A 1D multi-plate heat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data of separator measured using thermograph in a power generation experiment wa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reac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Tre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flow rate, relative humidity and type of supply gas as well as Tini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reaction surface.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02 supply case 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rise at the segments near the outlet of cell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ini irrespective of relative humidity of supply gas (RH), while it is not seen in air supply case. Regarding the segments except near the outlet in 02 supply case, Treact - Tini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ini for 40% RH.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on reaction surface in 02 supply case is wider with increasing Tini as well as decreasing RH, though that in air supply case is relatively ev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FC heat transfer mode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high temperature operation.
下载PDF
基底厚度对蒸发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凯 王依霖 徐学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3-708,共6页
蒸发液滴的表面温度分布对液滴的液体流动和颗粒沉积有着重要的影响。获得液滴表面温度目前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有限厚度基底上的蒸发液滴,分析了网格划分对液滴表面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液滴边缘附近区域,液滴... 蒸发液滴的表面温度分布对液滴的液体流动和颗粒沉积有着重要的影响。获得液滴表面温度目前主要采用数值计算方法。针对有限厚度基底上的蒸发液滴,分析了网格划分对液滴表面温度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液滴边缘附近区域,液滴中心区域网格的细化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而在接触线附近,相比于网格尺寸,网格细化区域大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也很小。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基底厚度对蒸发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的影响,发现随着基底厚度的改变液滴表面出现3种温度分布模式:(1)从液滴顶点到边缘处表面温度逐渐升高;(2)液滴表面温度非单调变化;(3)从液滴顶点到边缘处表面温度逐渐降低。考虑热传导路径长度和蒸发制冷的共同作用,对不同表面温度分布模式进行了解释,并获得了(hR,θ)坐标平面上的表面温度分布模式相图。本文结果将有助于对液滴蒸发过程的理解,并为蒸发诱导自组装、喷墨印刷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蒸发 传热 表面温度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卫星红外特性及空间热流对其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晓迪 凌永顺 +3 位作者 杨明 吕相银 杨华 黄超超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4,共7页
建立了完善的卫星温度场与红外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根据卫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计算了卫星接收的空间热流;其次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然后在3~6μm和6~16μm波段分别计算了卫星作为点源... 建立了完善的卫星温度场与红外特性的理论计算模型。首先根据卫星、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关系,计算了卫星接收的空间热流;其次利用有限元法求解瞬态热平衡方程,得到了卫星的表面温度分布;然后在3~6μm和6~16μm波段分别计算了卫星作为点源时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最后比较了卫星、卫星本体和卫星太阳翼在红外双波段的辐射强度,并详细分析了空间热流对卫星红外特性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果对于空间目标的红外探测与识别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卫星 空间热流 热平衡方程 表面温度分布 红外特性
下载PDF
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思臣 李龙 +2 位作者 王奔 韩明 贾俊波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7,87,共4页
对实验室自制的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不同工况时的稳定性、负载阶跃响应、单体电池电压分布以及表面温度分布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定期阳极排气可维持空冷型PEMFC长时间稳定运行;大负载条件下,单体电池电压分布... 对实验室自制的空冷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在不同工况时的稳定性、负载阶跃响应、单体电池电压分布以及表面温度分布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定期阳极排气可维持空冷型PEMFC长时间稳定运行;大负载条件下,单体电池电压分布均匀性降低,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现象;电池组温度分布与单体电池电压分布具有一致性。该工作对于空冷型PEMFC性能研究以及燃料电池系统效率提升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空冷型 输出特性 单体电池电压分布 表面温度分布
下载PDF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设备内部热缺陷关联表面温度分布特性分析
11
作者 段尚祥 《山西电力》 2023年第4期28-31,共4页
基于现场检测发现的GIS设备内部导体过热缺陷,运用红外技术获取GIS外壳表面温度分布,并对温度分布曲线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IS内部过热与外壳表面温度有一定的关联特性,内部过热点在GIS母线筒体表面纵向温度分布为从上... 基于现场检测发现的GIS设备内部导体过热缺陷,运用红外技术获取GIS外壳表面温度分布,并对温度分布曲线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IS内部过热与外壳表面温度有一定的关联特性,内部过热点在GIS母线筒体表面纵向温度分布为从上至下递减的线性变化,且分布特性基本不受测点与过热点轴向距离的影响。GIS表面轴向温度分布与测点距过热点的轴向距离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且随着测点与过热点纵向距离的增大,其温度变化区间会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组合电器 红外 内部热缺陷 表面温度分布
下载PDF
攀钢镀锌线退火炉辐射管应用特点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松 《四川冶金》 CAS 2005年第3期22-24,共3页
介绍了攀钢连续热镀锌机组中退火炉辐射管的应用特点,并对U型辐射管和W型辐射管的热效率、表面温度分布及使用寿命等技术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辐射管 退火炉 性能分析 特点 应用 攀钢 镀锌线 连续热镀锌机组 表面温度分布 技术性能 使用寿命 热效率
下载PDF
局部微型加热下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定华 吴慧英 吴信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9-3045,共7页
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直接影响液滴内部微流状况,而目前文献对液滴表面温度研究主要基于平板全局加热模式。采用MEMS集成工艺和红外热像分析手段,对基于中心局部微型加热下的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局部加热液滴表... 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直接影响液滴内部微流状况,而目前文献对液滴表面温度研究主要基于平板全局加热模式。采用MEMS集成工艺和红外热像分析手段,对基于中心局部微型加热下的液滴表面温度分布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局部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与平板全局加热液滴表面温度分布不同,呈现顶端温度高、边缘温度低的凸形温度分布规律;随着加热功率增加,液滴表面温度和温度梯度都会随之增加,而当加热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液滴表面温度增幅趋于一致,表面温度梯度趋于稳定分布状态。同时对液滴局部沸腾时气泡破裂前后液滴表面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和控制液滴微流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滴 局部加热 微型加热器 表面温度分布 温度梯度
下载PDF
喷雾冷却临界状态传热失效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龙 王松明 +2 位作者 刘昭亮 王玉洁 吕龙 《制冷技术》 2019年第4期32-38,共7页
本文研究了喷雾冷却临界状态的传热失效,实时监测散热表面的温度变化,拟合得到表面温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喷雾冷却失效阶段,光滑表面和槽道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52W/(cm^2·℃)和0.72W/(cm^2·℃),远远低于... 本文研究了喷雾冷却临界状态的传热失效,实时监测散热表面的温度变化,拟合得到表面温度及传热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喷雾冷却失效阶段,光滑表面和槽道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52W/(cm^2·℃)和0.72W/(cm^2·℃),远远低于喷雾冷却正常工作时的传热系数;利用摄像拍照技术观察到传热初始阶段表面有一层白色雾状薄膜,此时表面周围的热量通过热传导传递,传热能力锐减;在雾冷却失效阶段,散热表面温度分布均匀但均匀性有缓慢下降趋势,当传热能力恢复后,均匀性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却 临界传热 失效阶段 表面温度分布
下载PDF
高速滚动轮胎单向实时红外测温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杰 赵旗 +2 位作者 王庆年 赵子亮 管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4-136,共3页
为研究汽车轮胎高速滚动温度分布及爆胎机理 ,研制了由高速轮胎转鼓试验台、Mikron M90 B型红外测温仪及红外测温仪夹具等组成的高速滚动轮胎单向实时红外测温系统 ,并用于某中型载货汽车轮胎的滚动测温试验。研究表明所研制的红外测温... 为研究汽车轮胎高速滚动温度分布及爆胎机理 ,研制了由高速轮胎转鼓试验台、Mikron M90 B型红外测温仪及红外测温仪夹具等组成的高速滚动轮胎单向实时红外测温系统 ,并用于某中型载货汽车轮胎的滚动测温试验。研究表明所研制的红外测温系统不用接触轮胎表面就能快速准确地测试出其表面温度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滚动轮胎 单向实时红外测温系统 汽车轮胎 爆胎机理 转鼓试验台 表面温度分布
下载PDF
连铸板坯表面温度分布及冷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树斌 岳尔斌 +4 位作者 王志道 刘爱强 刘新民 刘永龙 吕建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19,13,共4页
对舞钢板坯连铸机二冷区的铸坯表面温度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冷却水分布对板坯表面纵向和横向温度分布的影响和表面温度分布对铸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指出 16
关键词 表面温度分布 表面横裂纹 板坯连铸 冷却 试验研究
下载PDF
体内异常热源信息的红外无损探测模拟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靖棠 屈惠明 +1 位作者 陈钱 王新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77-2481,共5页
为了有效地探测人体内部异常热源信息,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含球状热源的传热微分方程,通过表面等温线分布求解微分方程,得到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异常热源的深度、大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体表面温度分布与体内球状... 为了有效地探测人体内部异常热源信息,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含球状热源的传热微分方程,通过表面等温线分布求解微分方程,得到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异常热源的深度、大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体表面温度分布与体内球状异常热源之间的球状热源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对该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和数值分析,同时利用红外热像仪采集实体模型的表面温度分布,逆向求解内热源信息。将仿真分析和实际数值分析得到的内部异常热源信息与实际对比,两者所得的结果与实际达到毫米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级误差 等温线分布 内部异常热源 表面温度分布 球状热源传热模型
下载PDF
生物组织中异常热源信息获取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敏华 陈钱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9-382,387,共5页
为通过相对简单的热传递模型建立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热源之间的关系,从生物传热理论出发,研究了内热源影响下的组织表面温度分布,实现了在表面温度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得到内部热源的相关信息。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具有内... 为通过相对简单的热传递模型建立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热源之间的关系,从生物传热理论出发,研究了内热源影响下的组织表面温度分布,实现了在表面温度分布已知的情况下得到内部热源的相关信息。基于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具有内热源的组织导热微分方程,通过求解微分方程推导出组织表面温度分布与内部异常热源之间的组织传热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该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和数值分析。考虑了两种不同情况下的组织内部异常热源信息的获取,所得结果(1.64 cm、1.56 cm、1.55 cm和0.78 cm、1.64 cm、2.55 cm)与根据热断层成像技术估测所得的热源深度(1.6 cm和0.8 cm、1.6 cm、2.5 cm)十分接近,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热 生物组织 表面温度分布 有限元分析 热源深度 信息获取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浇筑仓表面实测温度分布的太阳辐射热反馈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耀英 周绍武 +1 位作者 瞿立新 高祥泽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6,共5页
混凝土建筑物的温度场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很大,但基于混凝土建筑物现场实测温度进行太阳辐射热反馈较少。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坝工程,实时在线监测高温季节浇筑仓表面受环境气温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通过建立浇筑仓表面小尺度温度... 混凝土建筑物的温度场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很大,但基于混凝土建筑物现场实测温度进行太阳辐射热反馈较少。结合西南某建设中的混凝土坝工程,实时在线监测高温季节浇筑仓表面受环境气温和太阳辐射热的影响,通过建立浇筑仓表面小尺度温度统计模型,分离出环境温度分量,进而基于环境温度分量反馈了监测期间的太阳辐射热。分析表明,在高温季节,太阳辐射热对混凝土浇筑仓温度影响很大,能使该大坝混凝土浇筑仓周围空气日平均温度增量达到11℃以上,周围空气温度增量峰值达到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热 浇筑仓 表面温度分布 高温季节 反馈
原文传递
Role of a Single Shield in Thermocouple Measurements in Hot Air Flow 被引量:2
20
作者 ma hongwei shi lei tian yangtao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6期523-532,共10页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 single shield on stea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therrnocouples in hot air flow, a methodology for solving convection,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in one single model is provided. In or...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a single shield on stea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using therrnocouples in hot air flow, a methodology for solving convection,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in one single model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compar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 cylindrical computational domain is established, which is the same size with the hot calibration wind-tannel. In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two kinds of thermocouples, the bare-bead and the single-shielded thermocouples, are simulated respectively. Surfac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tempera- ture measurement bias of the two typical thermocouples are compar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The existence of the shield reduces bead surface heat flux and changes the direction of wires inner heat conduction in a colder surrounding; 2) The existence of the shield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ias both by improving bead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by reducing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 3) The shiel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effect of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ias; 4) The shield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influence of airflow velocity on th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i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shield bare-bead thermocouples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fluid-solid conjugated heat transfe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