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P-A、SP-D和KL-6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范晓丽 罗英男 闫永建 《预防医学论坛》 2018年第1期78-80,F0003,F0004,共5页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相对于肺组织活...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不同种类疾病群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相对于肺组织活检病理诊断,非侵入性的血清标志物检测更易操作。已有报道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面活性蛋白D(SP-D)和肿瘤分化抗原(KL-6)对ILD的诊断、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及预后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近年来在对新增职业病——硬金属肺病的研究中,这类蛋白亦引起重视,现对其特点、检测及意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sp-A) 表面活性蛋白D(sp-D) 肿瘤分化抗原(KL-6) 间质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肺康复训练前后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改变与术后肺部并发症相关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珂 赖玉田 +3 位作者 黄健 王一帆 王晓玮 车国卫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5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前后肺癌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改变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华西医院胸外科2015年3~12月连续收治的合并高危因素且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 目的探讨肺康复训练前后肺癌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改变与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PPC)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华西医院胸外科2015年3~12月连续收治的合并高危因素且行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98±8.32)岁]和对照组[44例,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58±6.71)岁]。康复组行1周的术前肺康复训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PPC、血清SP-D浓度。结果康复组PP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6%vs.22.73%,P=0.032),康复组肺康复前后血清SP-D水平下降幅度[(30.75±5.57)ng/ml vs.(24.22±3.08)ng/ml高于对照组(31.16±7.81)ng/ml vs.(30.29±5.80)ng/ml,P=0.012];非PPC组术前血清SP-D水平下降幅度显著高于PPC组(P=0.012)。结论术前肺康复训练可以降低肺癌合并高危因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SP-D水平变化程度可作为肺康复训练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肺康复训练 表面活性蛋白D(sp-D) 肺部并发症 肺癌
原文传递
TNF-α、SP-A在儿童不同程度肺炎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佳磊 徐冬新 +1 位作者 李仪 陈志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8期145-14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血清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5例肺炎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患儿及重症肺炎患儿,另外选择65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小儿肺炎时,血清致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表达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5例肺炎儿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普通肺炎患儿及重症肺炎患儿,另外选择65例非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程度肺炎血清中的TNF-α和SP-A水平。结果TNF-α、SP-A在普通、重症肺炎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重症肺炎组的TNF-α、SP-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结论在小儿重症肺炎患儿发病过程中,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肺表面活性蛋白SP-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多,可以反映肺损伤程度,可作为临床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肺炎TNF—α 表面活性蛋白A(sp—A) 血清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Ang-2、SP-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喆 刘金华 +2 位作者 何龙培 蔡茜 朱应群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0期2249-2255,共7页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诱发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目的】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诱发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肺功能以及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脓毒症诱发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镇静药物和胃肠动力药物、肠内及肠外营养、合理应用的抗菌药物、机械通气(PB840呼吸机)和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参附注射液静脉泵入治疗,疗程为7 d。比较2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以及血气分析指标、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Ang-2和SP-D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血气分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二氧化碳分压(PaCO)和氧合指数(PaO/FiO)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PaO、PaCO和PaO/FiO的改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3)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窘迫症状均有所缓解,双肺的湿罗音均有所减少,氧合功能均明显改善,胸部X射线检查发现患者斑片状阴影逐渐消散。其中,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具有较快的改善速率。(4)血流动力学参数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HR、MAP和CVP的改善作用均有优于对照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炎症因子方面,治疗4 d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Ang-2和SP-D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对血清Ang-2和SP-D水平的改善作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IL-6、TNF-α、Ang-2和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脓毒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肺功能 血管生成素2(Ang-2)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
原文传递
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CC16和SP-D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辉 王瑞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病理演化过程为与炎性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研究矽肺的致病机制过程中发现CC16、SP-D的... 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其病理演化过程为与炎性有关的纤维化反应。近几年一些学者在研究矽肺的致病机制过程中发现CC16、SP-D的抗炎及抗纤维化等作用在矽肺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矽肺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本文就它们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肺纤维化 早期诊断 生物标志物 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 表面活性蛋白D(sp-D)
原文传递
矽肺大鼠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CC16及SP-D的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哈坤 张艳淑 +2 位作者 韩刚 翟瑞雪 姚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矽尘和不同染尘时间对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矽肺的早期诊断新指标。方法制作矽尘致大鼠...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矽尘和不同染尘时间对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矽肺的早期诊断新指标。方法制作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矽尘剂量和染尘时间各组不同,测定大鼠BALF中羟脯氨酸(HYP)含量、BALF和血清中CC16及SP-D含量以及肺组织中CC16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BALF中CC16的含量在染尘后第3天(49.65 ng/mg)、第7天(47.10 ng/mg)、第14天(46.15 ng/mg)、第21天(41.63 ng/mg)、第28天(38.02 ng/mg),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1.27 ng/mg,60.67 ng/mg,61.20 ng/mg,60.61 ng/mg,56.76 ng/mg)显著降低(P<0.05),并出现下降趋势;血清中CC16的含量在第7天(9.8 ng/ml)、第14天(9.36 ng/ml)、第21天(9.0 ng/ml)、第28天(8.78 ng/ml)也较对照组(11.04 ng/ml,10.84 ng/ml,10.88 ng/ml,10.96 ng/ml)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中SP-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BALF中SP-D含量随染尘时间变化出现抛物线趋势。肺组织CC16免疫组化显示Clara细胞损伤严重,CC16表达降低。只有50 mg/ml染尘组BALF的HY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矽尘引起肺组织病变过程中CC16和SP-D具有肺组织特异性,可能作为矽肺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肺纤维化 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 早期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大剂量氨溴索对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犬体内SP-A、SP-B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毅 邹曰坤 +2 位作者 蒋富强 张齐 刘于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犬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含量的影响。方法:胸腔注入海水制备犬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G)及氨溴索治疗组(AG),AG犬在海水浸泡10min后静脉注射12mg/kg的氨... 目的:探讨大剂量氨溴索对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急性肺损伤(ALI)犬体内肺表面活性蛋白A和B(SP-A、SP-B)含量的影响。方法:胸腔注入海水制备犬ALI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G)及氨溴索治疗组(AG),AG犬在海水浸泡10min后静脉注射12mg/kg的氨溴索,CG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观察伤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及肺组织中SP-A、SP-B含量的变化。结果:致伤后6h后氨溴索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中SP-A、SP-B含量均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氨溴索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A、SP-B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氨溴索能诱导胸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致ALI犬肺内SP-A、SP-B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损伤 海水浸泡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B(sp—B) 氨溴索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离断对颅脑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廖剑雄 刘维佳 +2 位作者 张一驰 王炳今 张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25-430,共6页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离断(TCST)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肺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颅脑损伤组(A组)和颈交感神经离断+颅脑损伤组(B组),每组30只。C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建立TBI模型,B组建立TBI模型后行左侧T... 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离断(TCST)对颅脑损伤(TBI)大鼠肺的保护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组)、颅脑损伤组(A组)和颈交感神经离断+颅脑损伤组(B组),每组30只。C组不做任何处理,A组建立TBI模型,B组建立TBI模型后行左侧TCST。将三组大鼠分别于建模后第1天(T_(1))、2天(T_(2))、3天(T_(3))、1周(T_(4))、6周(T_(5))各取6只检测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水肿干湿质量比(D/W),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SP-D表达。结果氧合指数及D/W值: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肺组织及BALF中SP-D: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BALF中IL-6含量: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2)~T_(5)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BALF中TNF-α含量:与C组比较,A组在T_(1)~T_(5)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B组在T_(1)~T_(4)时间点明显增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T_(1)~T_(2)及T_(4)时间点明显减低(P<0.05)。结论TBI后大鼠BALF中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SP-D含量明显减低,三者在TBI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作用;TCST可以抑制TBI并发ALI时的严重炎症反应,从而改善氧合指数及防止肺水肿形成,对TBI并发的ALI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交感神经离断(TCST) 颅脑损伤(TBI) 急性肺损伤(ALI)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表面活性蛋白D(sp-D)
下载PDF
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邵勤 刁玉巧 +1 位作者 刘秀国 刘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2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50名,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同期该院门诊...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1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邢台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50名,分为普通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同期该院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定量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SP-A水平。结果:普通组和重症组血清SP-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症组血清S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普通组及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SP-A水平是危重症患儿急性肺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蛋白A(sp-A) EV71 手足口病 急性肺损伤
下载PDF
吸入异氟烷对大鼠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基因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李志红 杨拔贤 安海燕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730-73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吸入1.5%异氟烷不同时间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on),异氟烷2h组、4h组和8h组分别为吸入40%O2+1.5%异氟醚2、4和8h组;停药2h组(... 目的观察大鼠吸入1.5%异氟烷不同时间后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变情况。方法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on),异氟烷2h组、4h组和8h组分别为吸入40%O2+1.5%异氟醚2、4和8h组;停药2h组(10h组)吸入40%O2+1.5%异氟醚8h后再吸入40%O22h。各组于实验结束后取出大鼠迅速处死,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表面活性蛋白A(SP-A)的含量(WesternBlot法);肺组织内SP-A含量(WesternBlot法)以及SP-AmRNA的表达(RT-PCR法)。结果吸入异氟烷2h组BALF中SP-A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4h、8h组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10h组未见明显恢复(P<0.01)。肺组织内SP-A的含量在2h组无明显改变,但4h、8h组明显下降(P<0.01),10h组有所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吸入异氟烷的各组SP-AmRNA的表达均有降低趋势(P<0.05),停药2h后(10h)明显恢复。结论吸入1.5%异氟烷2h以上可降低肺组织SP-A的基因表达,继而SP-A的合成与分泌减少;但停止吸入2h后,SP-A基因表达可恢复至正常水平,而其合成与分泌功能仍未能完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表面活性蛋白A(sp-A)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中SP-A水平与ARDS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俊 朱涛 +7 位作者 王导新 邓火金 李鹤 祝麟 何婧 邓欣雨 杨艳丽 宋玉燕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入住医院RICU初次诊断为ARDS患者151例中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75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以28天...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水平与氧合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入住医院RICU初次诊断为ARDS患者151例中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75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以28天时患者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27例和非存活组48例。以横断面研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础指标;患者入RICU时的APACHEII评分、呼吸机参数(PIP、PEEP和VT)、血常规指标(WBC和NS)、PCT和氧合指数(PaO2/FiO2);入RICU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使用ELISA检查BALF中SP-A的水平。结果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体重指数(BMI)高于非存活组患者(P<0.05),其余基础指标两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入RICU时的APACHEII评分、呼吸机参数(PIP、PEEP和VT)、血常规指标(WBC和NS)、PCT、氧合指数(PaO2/FiO2)和BALF中SP-A的水平在存活组与非存活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BALF中SP-A水平与氧合指数有强相关性(R2=0.531)。结论临床研究表明非存活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较存活组患者差,BALF中SP-A水平与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可作为ARDS的标记物。但仍需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肺泡灌洗液(BALF)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 氧合指数 相关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蛋白-A 二胺氧化酶与重症肺炎患者急性肠损伤的相关性分析及病情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田田 孙小平 +3 位作者 张瑾 李冠胜 吴倩 邓扬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气道深部痰液中的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相关性及对肺和肠组织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2例为试验组,参照肺炎严重...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气道深部痰液中的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的相关性及对肺和肠组织损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2例为试验组,参照肺炎严重指数(PS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中危组(18例)、高危组(25例)、极高危组(29例);根据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分为Ⅰ级(12例)、Ⅱ级(19例)、Ⅲ级(17例)、Ⅳ级(24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清SP-A、气道深部痰液SP-A及血清DAO水平。分析各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检测意义。结果 两类分组中血清DAO与血清SP-A均呈中度正相关(r=0.567,r=0.501,P<0.05)、与痰液SP-A均呈中度负相关(r=-0.675,r=-0.633,P<0.05);血清SP-A与痰液SP-A分别呈高度、中度负相关(r=-0.724,r=-0.648,P<0.05)。重症肺炎严重程度与血清DAO、血清SP-A均呈中度正相关(r=0.634,r=0.567,P<0.05),与痰液SP-A呈高度负相关(r=-0.783,P<0.05);AGI等级与血清DAO、血清SP-A均呈中度正相关(r=0.677,r=0.550,P<0.05),与痰液SP-A呈中度负相关(r=-0.473,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清DAO、血清SP-A、痰液SP-A单独及联合评估重症肺炎严重程度的AUC及其AGI分级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其中联合检测价值最高(AUC分别0.890、0.803)。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肺、肠损伤程度与血清DAO、血清SP-A水平均呈正相关,与气道深部痰液SP-A水平呈负相关。血清SP-A、气道深部痰液SP-A与血清DAO均可评估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及肠组织损伤程度,三者联合观察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表面活性蛋白-A(sp-A) 二胺氧化酶(DAO) 肠组织损伤 相关性
下载PDF
重症肺炎大鼠血清肺和肠组织中表面活性蛋白-A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冠胜 孙小平 +2 位作者 张瑾 邓扬嘉 吴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9期791-797,共7页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重症肺炎大鼠模型血清、肺、结肠组织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即刻、12 h、24 h、36 h、48 h处死大鼠并留取血液、支... 目的探讨表面活性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重症肺炎大鼠模型血清、肺、结肠组织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将60只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即刻、12 h、24 h、36 h、48 h处死大鼠并留取血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肺组织、肠组织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液和BLAF中SP-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HE染色检测肺、肠组织中SP-A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各时间段BALF中的SP-A降低,而血清SP-A和TNF-α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组各时间段肺组织SP-A表达降低,肠组织SP-A在建模后12 h短暂升高,在12 h后降低(P<0.05);而肺、肠组织中TNF-α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升高(P<0.05);HE染色可见重症肺炎组肺、肠组织损伤呈逐渐加重趋势,肺组织损伤程度大于肠组织。结论SP-A不仅可评价血气屏障的完整性,也可判断肠黏膜损伤程度,通过检测血清中SP-A的变化可早期判断重症肺炎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大鼠 表面活性蛋白-A(sp-A)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下载PDF
miR-4433b-5p及SP-A在老年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频繁加重风险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雪峰 何响 +3 位作者 孙泽蕊 王建祥 解友邦 多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3658-3664,共7页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miR-4433b-5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出院后定期随访的60岁以上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COPD组及对照组。所有...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浆miR-4433b-5p、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出院后定期随访的60岁以上COPD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作为COPD组及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留取血浆。选择5例对照组及COPD组患者进行高通量测序。选择两组各35例为对照验证组和COPD验证组,收集血浆提取RNA后用qRT-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4433b-5p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中MMP-2及SP-A的浓度,完善肺功能检查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以P值≤0.05且差异倍数(FC)≥2为判断标准,共筛选出老年COPD患者差异表达的miRNAs 159个,其中上调53个,下调106个,差异表达miRNAs靶基因信号通路主要富集于神经生长因子(NGF)等信号通路;与对照验证组相比,COPD验证组血浆MMP-2及SP-A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miR-4433b-5p与第1秒用力呼力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呈显著正相关(r=0.429,P<0.05),而与1年急性加重次数呈显著负相关(r=-0.455,P<0.05);血浆MMP-2及SP-A与FEV1%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2、-0.422,P<0.01、P<0.05),与1年急性加重次数呈显著正相关(r=-0.422、0.429,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miR-4433b-5p及SP-A可作为老年COPD频繁加重风险评估指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显示血浆miR-4433b-5p及SP-A联合预测AUC、灵敏度分别为0.866、82.6%,在预测老年COPD频繁加重风险评估中优于单标志物。结论老年COPD血浆中miR-4433b-5p表达降低,血浆miR-4433b-5p及SP-A可作为老年COPD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及未来急性加重风险的危险因素。miR-4433b-5p可能通过调控MMP-2调控COPD病理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miRNA-4433b-5p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
下载PDF
模拟大气混合污染物对大鼠肺表面蛋白A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纯凌 李舒音 +3 位作者 尚德志 赵肃 赵辉 王任群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筛选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AT-II)的损伤及其机制,为控制大气污染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47mm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粉尘样品,制成生理盐水混悬液,实验大鼠气管注入混悬... 目的筛选敏感的生物标志物,探讨大气混合污染物对肺泡II型上皮细胞(AT-II)的损伤及其机制,为控制大气污染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47mm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大气粉尘样品,制成生理盐水混悬液,实验大鼠气管注入混悬液及动态吸入SO2、NO2、CO混合气,制备大气混合污染物吸入动物模型,测定染毒不同时间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水平,肺组织中SP-A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染毒7 d组大鼠肺组织中SP-A mRNA表达为1.816±1.299,明显高于染毒1、30 d组(0.930±0.587;0.902±0.378)及对照组;染毒30 d组大鼠肺组织中SP-A表达吸光度值为0.385±0.068,明显低于染毒7 d组(0.438±0.069)及对照组;染毒30 d组大鼠BALF中SP-A水平为47.09±5.78,明显低于染毒1、7 d组(54.72±6.15;58.82±9.76)及对照组;染毒30 d组大鼠血清中SP-A水平明显高于染毒1、7 d组及对照组。结论 SP-A是反映AT-II功能受损严重程度的肺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表面活性蛋白(sp—A)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
原文传递
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SP-A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文川 潘宇政 +1 位作者 张冉令 朱翠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36-2438,共3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BALF)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18只)、B组(气管切开插管模型组18只)、C组(气管切开插管+肉苁蓉干预18只)... 目的:探讨肉苁蓉对气管切开插管大鼠肺部病理及肺泡灌洗液(BALF)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的影响。方法:将54只SD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组18只)、B组(气管切开插管模型组18只)、C组(气管切开插管+肉苁蓉干预18只)。各组分别于24 h、72 h、168 h 3个时段取材6只。取材时结扎并取右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采用Smith评分半定量分析;于左肺取肺泡灌洗液,应用SP-A ELISA试剂盒检测SP-A浓度。结果: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B组、C组大鼠24 h、72 h、168 h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肺泡及间质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Smith评分高于对应时段正常大鼠。C组3个时段评分与B组对应时段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气管切开插管大鼠24 h、72 h、168 h 3个时段肺组织损伤程度不同,随着时间增加损伤程度不断加重,3个时段有明显差异。B组、C组大鼠肺泡灌洗液SP-A浓度在24 h、72 h、168 h 3个时段均明显高于对应时段空白对照组,以24 h浓度最高,168 h最低,呈随气管切开插管时间的延长而浓度不断降低的趋势,C组168h SP-A浓度高于B组。结论:气管切开插管可导致水肿、肺泡炎症、出血、肺不张等肺组织损伤及肺部固有免疫功能紊乱,SP-A有保护肺组织作用,早期SP-A代偿性增高,随后逐渐下降,而肉苁蓉在后期可提高SP-A的浓度而抑制肺组织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气管切开插管 肺部病理 Smith评分 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符琴 王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6026-6028,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同步收集2011年1~10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30例,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25例空腹静脉血,...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水平与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同步收集2011年1~10月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组)患者30例,COPD稳定期(COPD组)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25例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SP-D的浓度,并对COPD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及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AECOPD组血清SP-D及SGRQ分值均显著高于COPD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高(P<0.05)。AECOPD组和COPD组患者血清SP-D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用力肺活量(FVC)和FEV1%呈负相关,血清SP-D均与SGRQ分值呈正相关。结论血清SP-D可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的指标;可能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损伤及生活质量下降有关;SGRQ是评价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敏感、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 生活质量 肺功能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与肺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红荣 梅花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712-713,共2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为亲水性蛋白,在维持肺泡腔内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正常结构和功能,调节局部免疫和炎症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助于机体对病原体清除,其表达水平与某些肺部疾病直接或间接相关。
关键词 表面活性物质 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D 肺部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