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戴振国 徐文泉 董华军 《中国医刊》 CAS 2007年第2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抗真 临床应用 分类 深部感染 皮癣 感染 感染 内脏器官
下载PDF
微波辐射对几种常见表皮癣菌杀灭或抑制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少华 程培华 +4 位作者 陈德华 黄熙 郭昆义 罗美芳 黄苹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杀抑的效应。方法采用ME7250型、频率2450MHz的医用微波仪,分别以输出功率为20,40,60W的微波,辐射接种后的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实验室观察。...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杀抑的效应。方法采用ME7250型、频率2450MHz的医用微波仪,分别以输出功率为20,40,60W的微波,辐射接种后的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实验室观察。将接种的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的试管,分别按不同的辐射时间、辐射次数分为辐射10,15,20min三大组;每一辐射时间档中分为辐射1,3,6,9次的组别。按设计分组辐射完成后,置27℃恒温箱内。30d后,观察试管内菌落的生长情况,并在显微镜下对其生物学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输出功率20W的微波辐射无明显的杀抑效应。输出功率40W的微波辐射10min,15min有抑菌的效应;辐射20min有较明显抑菌的效应。输出功率60W的微波辐射10min,有较明显抑菌的效应,辐射15min,20min显现杀菌效应。结论输出功率40W的微波辐射有抑菌的效应。输出功率60W、频率2450MHz的微波辐射红色毛癣菌、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和杀菌作用,效应随辐射强度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红色毛癣 犬小孢子 须癣毛癣杀抑效应 微波辐射 抑制效应 皮癣 2450MHz 实验研 须癣毛癣
原文传递
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分泌的表皮生长因子对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研究
3
作者 陈佳 谭升顺 +1 位作者 彭振辉 陈廷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6-327,346,共3页
目的 了解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培养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浅部真菌和白念珠菌培养滤液与原代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孵育 ,比较表皮因子值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红色毛癣菌分泌EFG最高 6 1 .1 μg... 目的 了解表皮癣菌和白念珠菌培养产物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 取浅部真菌和白念珠菌培养滤液与原代培养人类角质形成细胞孵育 ,比较表皮因子值及其对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 红色毛癣菌分泌EFG最高 6 1 .1 μg/L(浊度比 4 .5× 1 0 10 ) ,对倍稀释液对培养的原代人类角质形成细胞作用最强 ,角质形成细胞标记指数可达 2 80 0cpm/盘。 结论 本项研究为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病变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癣 白念珠 皮生长因子 角质形成细胞
下载PDF
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
4
作者 徐秀丽 吕建平 付孟莉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3期204-205,共2页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指(趾)甲等部位的感染,发病率高,但危害性小。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烟曲菌、皮炎...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浅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引起的皮肤、毛发、指(趾)甲等部位的感染,发病率高,但危害性小。深部真菌感染主要是由念珠菌、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烟曲菌、皮炎芽生菌等引起的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的感染。近年来,由于恶性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加剧了深部真菌感染的蔓延,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恶性肿瘤和免疫功能丧失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应引起高度警惕。本文就真菌感染的常用药物及治疗原则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感染 药物治疗 浅部真感染 荚膜组织胞浆 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皮癣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浅表真菌病治疗失败应检讨治疗的全过程
5
作者 毕志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50-51,共2页
浅表真菌病治疗失败应检讨治疗的全过程Texas州Galveston大学医学院皮肤抖教授和主任EdgarB。Smith博士在第3届国际皮肤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治疗研讨会上说:误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病原菌的不同行为和环境... 浅表真菌病治疗失败应检讨治疗的全过程Texas州Galveston大学医学院皮肤抖教授和主任EdgarB。Smith博士在第3届国际皮肤真菌、细菌和病毒感染治疗研讨会上说:误诊、在不同解剖部位的病原菌的不同行为和环境因素均应在治疗失败中考虑到。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失败 环境因素 药代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采集标本 皮癣 再感染 皮肤癣 全身治疗
下载PDF
吉林省15年浅部真菌病菌种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金学洙 刘兵 +3 位作者 李福秋 王劲风 王平凡 王延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15年1986年~2001年吉林省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情况,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方法:用沙堡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15年吉林省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并动态分析各年代菌种分离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种2763株致病菌,其中红色毛癣菌... 目的:了解15年1986年~2001年吉林省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及菌种变迁情况,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方法:用沙堡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15年吉林省浅部真菌病的致病菌,并动态分析各年代菌种分离结果。结果:共分离出8种2763株致病菌,其中红色毛癣菌居首位,须癣毛癣菌居第2位,犬小孢子菌居第3位。在头癣病原菌中,犬小孢子菌由80年代的84.3%逐渐减少,至90年代后期仅占9.6%。而红色毛癣菌则逐年增高。在其他各病种中,红色毛癣菌及絮状表皮癣菌逐年增高,犬小孢子菌则逐年减少。结论:15年吉林省浅部真菌病致病菌种有明显变迁,尤其犬小孢子菌随年代明显减少为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变迁 红色毛癣 絮状皮癣 浅部真
下载PDF
皮肤癣菌病 被引量:10
7
作者 孙志坚 邓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0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皮肤癣 红色毛癣 小孢子 感染性皮肤病 石膏样小孢子 皮癣 絮状皮癣 须癣毛癣
下载PDF
中药苦参、野菊花对浅部真菌的抑菌作用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敬红 《郧阳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25-226,共2页
中药苦参、野菊花煎剂薰洗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感染,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索苦参,野菊花对体癣的治疗作用,我们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培养基:沙保氏培养基。供试验真菌菌种:选用临床上常... 中药苦参、野菊花煎剂薰洗治疗各种浅部真菌感染,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探索苦参,野菊花对体癣的治疗作用,我们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供试培养基:沙保氏培养基。供试验真菌菌种:选用临床上常见的红色毛癣菌,羊毛状小孢子菌,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小黄菊属 皮癣 白色念珠 野菊花
下载PDF
抗真菌中草药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6
9
作者 曲戈霞 齐秀兰 +1 位作者 刘宏伟 蔡启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从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中草药中筛选具有抗病原真菌活性的中草药。方法采用管碟法 ,以白色念珠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絮状表皮癣菌为指示菌 ,进行抗真菌活性的筛选。结果筛选出 5种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结论抗... 目的从具有抗稻瘟霉活性的中草药中筛选具有抗病原真菌活性的中草药。方法采用管碟法 ,以白色念珠菌、申克氏孢子丝菌、絮状表皮癣菌为指示菌 ,进行抗真菌活性的筛选。结果筛选出 5种对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结论抗稻瘟霉模型与抗病原真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是一种很好的初筛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抗稻瘟霉活性 管碟法 抗病原真活性 絮状皮癣 初筛模型
下载PDF
临床分离皮肤癣菌289株体外药敏试验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丽娜 陈江汉 +4 位作者 徐红 赖建平 陈爱华 廖万清 温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 目的:了解酮康唑、萘替芬、特比萘芬及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方法:参照M38 P方案并适当调整试验参数,对289株临床分离致病皮肤癣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其中包括红色毛癣菌210株、须癣毛癣菌51株、絮状表皮癣菌10株、玫瑰色癣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5 株、断发癣菌5 株、疣状癣菌2 株。结果:酮康唑、萘替芬联合应用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低,单用酮康唑、单用萘替芬对皮肤癣菌的MIC值较高。结论:联合用药优于单用酮康唑、萘替芬,联合用药与特比萘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癣 酮康唑 萘替芬 特比萘芬 抗生素类 复合 抗药性
下载PDF
3种芳香植物单方及其复方精油的抗真菌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姚元 陈全家 姚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8-61,共4页
探讨柠檬草、百里香和肉桂精油及其它们所组成的复方精油对足癣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法,比较单方精油及其组合复方精油对引起足癣的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单方精油和复方精油对受试... 探讨柠檬草、百里香和肉桂精油及其它们所组成的复方精油对足癣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抑菌圈法,比较单方精油及其组合复方精油对引起足癣的真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单方精油和复方精油对受试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单方精油的抑菌效果强弱顺序为:肉桂、百里香、柠檬草,复方精油中柠檬草+百里香+肉桂(1∶1∶1)在3μL时对3种真菌效果最佳。通过两两组合或三者组合的精油复方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的作用。对真菌的抑菌作用大小为: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植物 精油 红色毛癣 石膏样毛癣 絮状皮癣
下载PDF
青岛地区体癣和股癣的病原学检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琳琳 王桂芝 +3 位作者 葛红芬 韩莎莎 王莹莹 苏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57-158,共2页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体癣、股癣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54例体癣、股癣病人患处皮损的皮屑进行直接镜检、致病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致病菌株7种222株,其中红色毛癣菌153株(68.9%),须癣毛癣...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体癣、股癣病原菌菌种构成。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354例体癣、股癣病人患处皮损的皮屑进行直接镜检、致病真菌分离培养及菌种鉴定。结果共分离致病菌株7种222株,其中红色毛癣菌153株(68.9%),须癣毛癣菌42株(18.9%),念珠菌17株(7.7%),犬小孢子菌5株(2.3%),石膏小孢子菌2株(0.9%),断发毛癣菌2株(0.9%),苏丹毛癣菌1株(0.4%)。结论目前青岛地区体癣、股癣致病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念珠菌。红色毛癣菌是最常见的皮肤癣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 皮癣 病原体 青岛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皮肤癣菌抗菌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永军 张瑞 +1 位作者 王鑫 赵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92-893,共2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6种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为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的产孢丝状真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案(M38-A),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RES对常见皮肤癣菌的抑菌情况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RES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90分别是0.128 g/L、0.032 g/L、0.064 g/L、0.256 g/L和0.128g/L。结论 RES对上述常见5种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皮癣 最小抑浓度
下载PDF
1960-2006年实验室皮肤黏膜浅部真菌病分离菌种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曾敬思 郑岳臣 +8 位作者 祝兆如 邬焱卿 白锦霞 崔隽生 邓国亮 谭志建 冯爱平 毛叶红 连昕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分析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致病菌的情况。方法归类、统计196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缺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分离鉴定自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 目的分析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病例中分离所得致病菌的情况。方法归类、统计1960年1月至2006年12月(1991年9月至1992年7月缺如)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皮肤性病科真菌室分离鉴定自皮肤、黏膜浅部真菌感染中的病原真菌。标本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门诊、住院患者、湖北省地县及邻近省市有关医院。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及生化实验方法。结果菌株合计11989株,鉴定出23个种,16个属。可分为皮肤癣菌、念珠菌及酵母菌(含马拉色菌)、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3大类。除去可能为污染菌的非皮肤癣菌之丝状真菌(287株)外,其余11702株菌中,以念珠菌(5642株,48.2%)和皮肤癣菌(5279株,45.1%)为主,酵母菌占3.8%(449株),马拉色菌占2.8%(332株)。在种属水平上排序,菌株数处于前3位的真菌种类依次为红色毛癣菌(3865株,33.0%)、白念珠菌(3110株,26.6%)和非白念珠菌(2532株,21.6%)。皮肤癣菌分离自掌跖、指趾间以外光滑皮肤损害的最多(1787/5279,占37.7%),数量最多的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紫色毛癣菌。念珠菌大多分离自黏膜部位(4099/5642,72.7%),白念珠菌数量占第1位。结论1960-2006年间从浅部真菌感染中分离所得致病菌以念珠菌和皮肤癣菌为主,红色毛癣菌数量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真 皮癣 念珠
原文传递
20种中草药对絮状表皮癣菌的抗菌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水祥 马廉兰 +3 位作者 李蓉 张瑞其 陈桂凤 程小浪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了解 2 0种中草药对絮状表皮癣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 ,计数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平板上的菌落数 ,比较它们的异同。结果 :9种中草药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另外 11种则无明显差异 (P >0 .... 目的 :了解 2 0种中草药对絮状表皮癣菌的抗菌作用。方法 :采用菌落计数法 ,计数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平板上的菌落数 ,比较它们的异同。结果 :9种中草药的菌落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另外 11种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9种中草药对絮状表皮癣菌的生长具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状皮癣 中草药 作用 皮肤癣 落计数法
下载PDF
武汉地区甲真菌病病原菌及感染方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冯爱平 樊超 +1 位作者 涂亚庭 邬焱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791-793,共3页
随机调查8家医院临床疑似甲真菌病患者387例,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以调查武汉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变化、入侵途径与感染部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87例临床疑似病例,其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为302例,甲真菌病阳性率为78.04%,其中趾甲感染占50... 随机调查8家医院临床疑似甲真菌病患者387例,并进行真菌培养鉴定。以调查武汉近年来甲真菌病病原菌变化、入侵途径与感染部位间的相互关系。结果:387例临床疑似病例,其真菌培养阳性病例为302例,甲真菌病阳性率为78.04%,其中趾甲感染占50.0%,指甲感染占26.5%,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3.5%。其中皮肤癣菌占53.6%,酵母菌占31.5%,霉菌14.9%。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52.5%,须癣毛癣菌24.1%,断发毛癣菌17.3%,絮状表皮癣菌6.2%。显示出不同病原菌及不同临床类型的感染比率各不相同。其不同临床类型甲真菌比率分别为远端侧位甲下型(DLSO)占39.4%,白色浅表型(WSO)占30.1%,末端甲内型(EO)占14.2%,近端甲下型(PSO)占13.6%,全甲营养不良型(TDO)占2.6%。本研究发现甲真菌病的侵入方式以远端侧位甲下型为主,指趾甲均可受累,但多累及趾甲,且以第1趾甲为主。病原菌以皮肤癣菌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真 病原 临床类型 病原 感染方式 武汉地区 红色毛癣 趾甲感染 皮肤癣 絮状皮癣
下载PDF
常见皮肤癣菌的基因分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金海 刘玉美 +1 位作者 宫英 强新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69-270,272,共3页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 目的建立快速、简便鉴别4种常见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分型方法。方法将我室分离培养得到的18株红色毛癣菌、12株须癣毛癣菌、8株絮状表皮癣菌和6株石膏样小孢子菌接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2周后,分别收集菌丝体并用氯化苄法提取DNA,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以单个引物(GACA)4进行随机扩增。检测聚合酶链反应产物,并根据电泳后指纹图谱的差异进行种属间鉴别。结果同种不同株的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相同,不同种皮肤癣菌电泳后指纹图谱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的方法,可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的基因型进行快速鉴别,能够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癣 基因型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下载PDF
红色毛癣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特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傅裕 鲍迎秋 +1 位作者 常建民 李若瑜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7年第8期482-484,共3页
皮肤癣菌是一类能入侵角质层和角质组织的真菌,在人和动物可引起表浅感染。常引起感染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亲人性致病性皮肤癣菌,呈世界性分... 皮肤癣菌是一类能入侵角质层和角质组织的真菌,在人和动物可引起表浅感染。常引起感染的皮肤癣菌主要有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是一种最常见的亲人性致病性皮肤癣菌,呈世界性分布,也是我国最常见的皮肤癣菌。红色毛癣菌可以引起皮肤、毛发、指(趾)甲感染,且常引起足和指(趾)甲的慢性难治性感染。有研究统计它可以导致皮肤癣菌病中90%的慢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毛癣 生物学特性 致病特点 皮肤癣 难治性感染 犬小孢子 指(趾)甲 絮状皮癣
原文传递
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引起皮肤疣状增生:一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沈威敏 王家俊 +3 位作者 章强强 严志福 陈美娟 毛维翰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1-363,共3页
患者外伤数年后,先后在两足部、两踝部、两小腿出现皮肤疣状增生30余年,时有溃疡。治疗前皮损9次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5次阳性,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和(或)孢子。用沙堡培养基25℃培养,2次有黄绿色菌落生长,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5次有酵母样... 患者外伤数年后,先后在两足部、两踝部、两小腿出现皮肤疣状增生30余年,时有溃疡。治疗前皮损9次真菌学检查,直接镜检5次阳性,可见细长分隔菌丝和(或)孢子。用沙堡培养基25℃培养,2次有黄绿色菌落生长,鉴定为絮状表皮癣菌;5次有酵母样菌落生长,用API鉴定为西弗念珠菌。治疗后6次真菌学检查,均检出西弗念珠菌,而无絮状表皮癣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棘层、颗粒层和角质层内可见细长分隔菌丝,角质层内可见孤立或成堆的芽孢、孢子和厚壁孢子。因此,认为皮肤疣状增生是由絮状表皮癣菌和西弗念珠菌混合感染所致。先服用氟康唑胶囊50mg,每日1次,共5周,后服用特比萘芬片250mg,每日1次共36周和250mg,每日2次,共18周。服特比萘芬片第5周时,左小腿胫前有大块皮损脱落,以后疗效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状皮癣 西弗念珠 皮肤增生 疣状
原文传递
我国首见兔絮状表皮癣菌所致皮癣菌病15例报告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友文 谢珍 +2 位作者 蒋厚迪 胥洪灿 陈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9-150,共2页
1997年5月,重庆江津市某镇一农户饲养家兔150只,其中15只幼兔陆续发病,已死2只,送来2只到我院诊治,诊断为皮肤癣菌病。患兔先于面部出现红斑或红疹,瘙痒不安,头顶、眼眶、鼻梁、面颊等处皮损,脱毛,逐渐形成黄白色... 1997年5月,重庆江津市某镇一农户饲养家兔150只,其中15只幼兔陆续发病,已死2只,送来2只到我院诊治,诊断为皮肤癣菌病。患兔先于面部出现红斑或红疹,瘙痒不安,头顶、眼眶、鼻梁、面颊等处皮损,脱毛,逐渐形成黄白色或灰白色痂皮或鳞屑,继之腹下,四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状皮癣 皮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