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6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叔孙豹的辞令、诗学活动与美学精神——兼论春秋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赵逵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4,共9页
行人辞令是先秦时代具有文体学意义的散文,对后代散文、辞赋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叔孙豹是春秋时行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赋诗、诵诗、引诗、说诗活动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代行人同诗学的关系。他对《诗》的理解、阐释是后来儒家诗教的源头之一...
行人辞令是先秦时代具有文体学意义的散文,对后代散文、辞赋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叔孙豹是春秋时行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赋诗、诵诗、引诗、说诗活动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代行人同诗学的关系。他对《诗》的理解、阐释是后来儒家诗教的源头之一,而在有些方面比起后来的孔丘等儒家学者来,更全面且更具积极意义。他也特别重视诗的刺、戒功能,不限于后来儒家所归纳的“兴观群怨”,也与后来儒家概括的“温柔敦厚”的精神不一致。他关于美的论述,表现了一种进步的诗学思想和美学精神。诗学史和音乐史上有名的季札观乐,实际上是叔孙豹同季札共同谈艺的结果。他所张扬的“三不朽”说对后来文人的思想言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诗学思想
春秋时代
美学精神
先秦时代
文学发展
儒家诗教
“兴观群怨”
原文传递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辩辞比较
2
作者
陈才训
《社科纵横》
2001年第4期45-46,共2页
《左传》行人辞令和《战国策》策士辩辞风格迥异。一个是含蓄委婉、不卑不亢、机智沉着 ;一个是纵横驰骤、酣畅淋漓、雄辩恣肆。究其形成各自不同风格的深层原因 ,主要是行人和策士各自所处时代政治背景不同 ,各自奉行道德标准不一。进...
《左传》行人辞令和《战国策》策士辩辞风格迥异。一个是含蓄委婉、不卑不亢、机智沉着 ;一个是纵横驰骤、酣畅淋漓、雄辩恣肆。究其形成各自不同风格的深层原因 ,主要是行人和策士各自所处时代政治背景不同 ,各自奉行道德标准不一。进而也形成两书不同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策士辩辞
风格
成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松勤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左传》记述了春秋列国间一系列外交斗争场面,保存了很多语惊四座的行人辞令。这些行人辞令,是战国纵横辩说的先驱,对后世论辩文体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值得单独提出来谈一谈。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外交斗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行人辞令简论
4
作者
陈彦辉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春秋行人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而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通过考察春秋行人与时代的关系、知识构成、辞令特色以及对战国策士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我们可...
春秋行人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而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通过考察春秋行人与时代的关系、知识构成、辞令特色以及对战国策士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行人辞令在文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代
行人
辞令
诗
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析《国语》散文创作的独特成就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永堂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85,共5页
《国语》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之一,作为优秀的历史散文,是直接用当代语言就“事’说理的.这些“事”,有内政,有外交,有国事,有家事,天道、鬼神、地理、人事,应有尽有,可以说,它把春秋时代那些议论精详、形象生动的言论都记录了下来....
《国语》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之一,作为优秀的历史散文,是直接用当代语言就“事’说理的.这些“事”,有内政,有外交,有国事,有家事,天道、鬼神、地理、人事,应有尽有,可以说,它把春秋时代那些议论精详、形象生动的言论都记录了下来.这使它不但具有史学价值,而且因其以记“语”见长,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散文创作
外交
辞令
历史散文
《论语》
赵简子
《左传》
治国方略
散文发展史
行人
辞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被引量:
1
6
作者
尹雪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2-74,共3页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代列国之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保存了许多有力而精彩的行人辞令。这些辞令,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而且也真切地说明了政治斗争、社交活动和论辩思维的辩证关系。单就古代散文而言,《左传》的行人辞令。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春秋时代
政治斗争
汉书·艺文志
诸侯
十三年
王孙满
三十年
郑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巧辞妙语胜却甲兵百万──小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7
作者
谢其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2-47,共6页
《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在外交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多种表现形式:抓住要害,严辞贬斥;直陈利害,引人入毅;托诗谕意,微言相感;褒贬相对,虚实相间,曲言婉语,棉里藏针.行人辞令的论辩艺术给后来的论辩文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形式
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行人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成因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彦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春秋行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成因
春秋时代
行人
辞令
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行人辞令的表达风格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敏
关立新
刘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98-99,共2页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具有很强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此书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斡旋场面的描写、对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语言描写,对地位不对等的谈话双方的心理及语言的描写,多处运用了委婉的...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具有很强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此书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斡旋场面的描写、对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语言描写,对地位不对等的谈话双方的心理及语言的描写,多处运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并且极见文学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委婉表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谈《战国策》的“体”及其形象性说理的特点
被引量:
1
10
作者
董正春
《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40-42,17,共4页
按照曹丕的“书论宜理”的文体分类,“战国策”当属于“宜理”的“书论”范畴、就其目的、作用、影响及其本身特点来看,它上承春秋行人辞令、下启历代之策、对、专论,应是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值得的注意的是,《战国策》在“论证”时,更...
按照曹丕的“书论宜理”的文体分类,“战国策”当属于“宜理”的“书论”范畴、就其目的、作用、影响及其本身特点来看,它上承春秋行人辞令、下启历代之策、对、专论,应是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值得的注意的是,《战国策》在“论证”时,更多的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行人
辞令
孟尝君
曹丕
形象性
政论文
书论
特点
苏秦
“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胡英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左传》、《战国策》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价值和语言艺术成就历来为后人所称道。从行人辞令的风格来看,《左传》讲究文曲优美,语博而奥,《战国策》擅长雄辩滋肆,纵横驰骋。从时代特色来看,春秋、战国之际正是诸侯割...
《左传》、《战国策》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价值和语言艺术成就历来为后人所称道。从行人辞令的风格来看,《左传》讲究文曲优美,语博而奥,《战国策》擅长雄辩滋肆,纵横驰骋。从时代特色来看,春秋、战国之际正是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的是非之时,也是催生哲学家、政治家的有利时机,《左传》和《战国策》在反映不同时代外交辞令特色上,折射了不同政治背景下,各自所奉行的道德标准和尺度,进而形成独具魅力的迥异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战国策》
行人
辞令
风格特色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析疑(五) 五、所谓“行人辞令之美”
被引量:
1
12
作者
关序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1期34-38,共5页
一些高校文学史教材中均能注意到《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之美,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左传》的作者本着实录的精神,也记下了一些起负面的作用,甚至是丑恶的行人辞令。而论者往往美丑不分,总是从美的角度去加以揄扬。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
一些高校文学史教材中均能注意到《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之美,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左传》的作者本着实录的精神,也记下了一些起负面的作用,甚至是丑恶的行人辞令。而论者往往美丑不分,总是从美的角度去加以揄扬。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没有不美的,这显然不符合《左传》的实际情况。本文试从《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吕相绝秦》诸文中,选析一些人所共知的行人辞令,加以辨析。意在提示读者,《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既有其美好的东西,也有其丑恶的地方,切不可美丑不分,甚至美丑颠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秦穆公
外交
辞令
齐桓公
十三年
中国文学史
管仲
郑国
美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前散文“文言”的发展演变
13
作者
周远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西周开创了古代尚"文"和古代散文"文言"(文饰言辞)之传统。春秋至唐代,奉行的是先秦原始儒学之礼教,强调外在的文饰,故尚"文"的文章观和"文言"一致,于是"文言"因文化环境的需要而盛...
西周开创了古代尚"文"和古代散文"文言"(文饰言辞)之传统。春秋至唐代,奉行的是先秦原始儒学之礼教,强调外在的文饰,故尚"文"的文章观和"文言"一致,于是"文言"因文化环境的需要而盛行,并随时变化,推陈出新。春秋时期的行人辞令仍有"文辞以行礼"的特点,"微婉其辞,隐晦其说"。战国乃"大争之世",诸子谈辩,选择了"言有象"、辞有比的"文言"方式,其用如"张罝网而取兽"。汉代,润色鸿业、娱乐审美为主的汉大赋发展成熟,经学文风兴盛,分别出现了尚丽、尚艰深的"文言"追求。魏晋六朝将文章的体式特征充分自觉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流行骈句、丽辞。唐人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气魄和与之相应的刚健硬朗之语言审美追求,亦有矫"八代"散文绮靡软俗之积习的不懈努力,诸方面渐进为古文运动中的"硬语""文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散文
文言
发展演变
春秋时期
审美追求
原始儒学
文化环境
行人
辞令
原文传递
《左传》行人辞令艺术探析——以成公为例
14
作者
阳旖晨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3期77-80,共4页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在文学上的成就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语言,尤其那些出使专对辞令。通过对《左传.成公》行人辞令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行人掌握并运用了丰富的交际语言技巧,不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能起到"一...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在文学上的成就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语言,尤其那些出使专对辞令。通过对《左传.成公》行人辞令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行人掌握并运用了丰富的交际语言技巧,不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能起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效应。同时,行人辞令对后世的礼仪文化、文体及语言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成公
行人
辞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秋时代晋国行人辞令的独特性
15
作者
梁晓颖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在这种形势下,各个政治主体的政治目的不尽相同。不同外交主体,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其外交政策各有特点,相应的外交辞令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内容与技巧。晋国作为春秋历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诸...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在这种形势下,各个政治主体的政治目的不尽相同。不同外交主体,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其外交政策各有特点,相应的外交辞令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内容与技巧。晋国作为春秋历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行人辞令有其独特性,周王室、大国、对小国等不同客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究根结底是各种各样的霸气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国
行人
辞令
独特性
霸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述
16
作者
张军委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本文从20世纪前后两个时间段来探讨历代文人学者对《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况,分析前人时贤研究《左传》行人辞令的重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研究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文化心理因由探究
17
作者
宋丽琴
王宏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左传》行人辞令中的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它们之所以在《左传》行人辞令中大量存在,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因由的。立足于春秋特定的时代背景,从文化和心理角度探究春秋行人之所以建构适切委婉语的深刻...
《左传》行人辞令中的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它们之所以在《左传》行人辞令中大量存在,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因由的。立足于春秋特定的时代背景,从文化和心理角度探究春秋行人之所以建构适切委婉语的深刻因由,有助于揭示春秋行人在外交上成功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委婉语
文化心理
原文传递
浅谈《左传》行人辞令的运用技巧
18
作者
罗艳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7期8-10,共3页
行人辞令是《左传》中的一个大亮点,它体现了各“行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聪明才智。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试浅谈行人运用语言的技巧。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使用技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行人辞令与五凉文化积淀和流布
19
作者
庆振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五凉政权,偏居西北,与中原政权"东西隔塞,逾历年载",且周邻强敌,和战不时,因此,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尤显重要。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西晋、东晋的外交联系,即所谓"遥尊晋室";二是与强邻的周...
五凉政权,偏居西北,与中原政权"东西隔塞,逾历年载",且周邻强敌,和战不时,因此,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尤显重要。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西晋、东晋的外交联系,即所谓"遥尊晋室";二是与强邻的周旋,审时度势,待机而动;三是五凉嬗替,时而共存,五凉之间的外交活动。五凉时期,行人肩负国之荣辱兴亡的外交使命,五凉政权重视对外交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五凉行人辞令显示出行人高超的外交才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五凉文化
风采蕴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触龙说赵太后》的语言艺术
20
作者
陈华清
《意林文汇》
2016年第8期64-67,共4页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实用的艺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一言可以令寒冬暖,一言亦可以叫六月寒,这就是语言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闪烁着惊人语言魅力的不计其数,尤其是《左传》中行人辞令之美和《战...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实用的艺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一言可以令寒冬暖,一言亦可以叫六月寒,这就是语言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闪烁着惊人语言魅力的不计其数,尤其是《左传》中行人辞令之美和《战国策》中策士说辞之雄辩等,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艺术魅力
语言魅力
行人
辞令
《左传》
说话
原文传递
题名
叔孙豹的辞令、诗学活动与美学精神——兼论春秋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
12
1
作者
赵逵夫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64,共9页
文摘
行人辞令是先秦时代具有文体学意义的散文,对后代散文、辞赋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叔孙豹是春秋时行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赋诗、诵诗、引诗、说诗活动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代行人同诗学的关系。他对《诗》的理解、阐释是后来儒家诗教的源头之一,而在有些方面比起后来的孔丘等儒家学者来,更全面且更具积极意义。他也特别重视诗的刺、戒功能,不限于后来儒家所归纳的“兴观群怨”,也与后来儒家概括的“温柔敦厚”的精神不一致。他关于美的论述,表现了一种进步的诗学思想和美学精神。诗学史和音乐史上有名的季札观乐,实际上是叔孙豹同季札共同谈艺的结果。他所张扬的“三不朽”说对后来文人的思想言行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诗学思想
春秋时代
美学精神
先秦时代
文学发展
儒家诗教
“兴观群怨”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辩辞比较
2
作者
陈才训
机构
兰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社科纵横》
2001年第4期45-46,共2页
文摘
《左传》行人辞令和《战国策》策士辩辞风格迥异。一个是含蓄委婉、不卑不亢、机智沉着 ;一个是纵横驰骤、酣畅淋漓、雄辩恣肆。究其形成各自不同风格的深层原因 ,主要是行人和策士各自所处时代政治背景不同 ,各自奉行道德标准不一。进而也形成两书不同的文风。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策士辩辞
风格
成因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被引量:
3
3
作者
沈松勤
出处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文摘
《左传》记述了春秋列国间一系列外交斗争场面,保存了很多语惊四座的行人辞令。这些行人辞令,是战国纵横辩说的先驱,对后世论辩文体也有重要影响,所以值得单独提出来谈一谈。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外交斗争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行人辞令简论
4
作者
陈彦辉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2004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摘
春秋行人是春秋时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深远影响,而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通过考察春秋行人与时代的关系、知识构成、辞令特色以及对战国策士的影响等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春秋行人辞令在文学史上的作用与影响。
关键词
春秋时代
行人
辞令
诗
礼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poetry
rites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析《国语》散文创作的独特成就
被引量:
2
5
作者
黄永堂
机构
贵州大学中文系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85,共5页
文摘
《国语》是先秦时期三部历史名著之一,作为优秀的历史散文,是直接用当代语言就“事’说理的.这些“事”,有内政,有外交,有国事,有家事,天道、鬼神、地理、人事,应有尽有,可以说,它把春秋时代那些议论精详、形象生动的言论都记录了下来.这使它不但具有史学价值,而且因其以记“语”见长,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也有着独特的地位.
关键词
《国语》
散文创作
外交
辞令
历史散文
《论语》
赵简子
《左传》
治国方略
散文发展史
行人
辞令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被引量:
1
6
作者
尹雪梅
机构
天津师大中文系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72-74,共3页
文摘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代列国之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保存了许多有力而精彩的行人辞令。这些辞令,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而且也真切地说明了政治斗争、社交活动和论辩思维的辩证关系。单就古代散文而言,《左传》的行人辞令。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春秋时代
政治斗争
汉书·艺文志
诸侯
十三年
王孙满
三十年
郑国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巧辞妙语胜却甲兵百万──小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7
作者
谢其祥
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42-47,共6页
文摘
《左传》中的行人辞令在外交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有多种表现形式:抓住要害,严辞贬斥;直陈利害,引人入毅;托诗谕意,微言相感;褒贬相对,虚实相间,曲言婉语,棉里藏针.行人辞令的论辩艺术给后来的论辩文以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形式
影响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行人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成因
被引量:
1
8
作者
陈彦辉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出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2-114,共3页
文摘
春秋行人作为那个时代的特殊群体 ,他们的知识、思想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温文尔雅、冷静、沉着又不失犀利的语言艺术又为后世师法。
关键词
语言艺术
成因
春秋时代
行人
辞令
礼
Keywords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rites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行人辞令的表达风格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敏
关立新
刘丽
机构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4期98-99,共2页
基金
佳木斯大学百门课程改革项目
文摘
《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具有很强文学色彩的历史著作,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变革的重要历史文献。此书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斡旋场面的描写、对交战双方斗智斗勇的语言描写,对地位不对等的谈话双方的心理及语言的描写,多处运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并且极见文学功力。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委婉表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谈《战国策》的“体”及其形象性说理的特点
被引量:
1
10
作者
董正春
机构
济南市社科所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40-42,17,共4页
文摘
按照曹丕的“书论宜理”的文体分类,“战国策”当属于“宜理”的“书论”范畴、就其目的、作用、影响及其本身特点来看,它上承春秋行人辞令、下启历代之策、对、专论,应是属于政论文的范畴。 值得的注意的是,《战国策》在“论证”时,更多的不是抽象的逻辑演绎。
关键词
《战国策》
行人
辞令
孟尝君
曹丕
形象性
政论文
书论
特点
苏秦
“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11
作者
胡英
机构
九江职业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2期115-116,共2页
文摘
《左传》、《战国策》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其文学价值和语言艺术成就历来为后人所称道。从行人辞令的风格来看,《左传》讲究文曲优美,语博而奥,《战国策》擅长雄辩滋肆,纵横驰骋。从时代特色来看,春秋、战国之际正是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的是非之时,也是催生哲学家、政治家的有利时机,《左传》和《战国策》在反映不同时代外交辞令特色上,折射了不同政治背景下,各自所奉行的道德标准和尺度,进而形成独具魅力的迥异文风。
关键词
《左传》
《战国策》
行人
辞令
风格特色
比较研究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析疑(五) 五、所谓“行人辞令之美”
被引量:
1
12
作者
关序华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997年第A01期34-38,共5页
文摘
一些高校文学史教材中均能注意到《左传》中的行人辞令之美,这当然是正常的。但是,《左传》的作者本着实录的精神,也记下了一些起负面的作用,甚至是丑恶的行人辞令。而论者往往美丑不分,总是从美的角度去加以揄扬。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没有不美的,这显然不符合《左传》的实际情况。本文试从《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秦晋崤之战》、《吕相绝秦》诸文中,选析一些人所共知的行人辞令,加以辨析。意在提示读者,《左传》中的行人辞令,既有其美好的东西,也有其丑恶的地方,切不可美丑不分,甚至美丑颠倒。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左传
秦穆公
外交
辞令
齐桓公
十三年
中国文学史
管仲
郑国
美丑
分类号
G7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前散文“文言”的发展演变
13
作者
周远斌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项目
文摘
西周开创了古代尚"文"和古代散文"文言"(文饰言辞)之传统。春秋至唐代,奉行的是先秦原始儒学之礼教,强调外在的文饰,故尚"文"的文章观和"文言"一致,于是"文言"因文化环境的需要而盛行,并随时变化,推陈出新。春秋时期的行人辞令仍有"文辞以行礼"的特点,"微婉其辞,隐晦其说"。战国乃"大争之世",诸子谈辩,选择了"言有象"、辞有比的"文言"方式,其用如"张罝网而取兽"。汉代,润色鸿业、娱乐审美为主的汉大赋发展成熟,经学文风兴盛,分别出现了尚丽、尚艰深的"文言"追求。魏晋六朝将文章的体式特征充分自觉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流行骈句、丽辞。唐人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气魄和与之相应的刚健硬朗之语言审美追求,亦有矫"八代"散文绮靡软俗之积习的不懈努力,诸方面渐进为古文运动中的"硬语""文言"。
关键词
古代散文
文言
发展演变
春秋时期
审美追求
原始儒学
文化环境
行人
辞令
分类号
I207.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左传》行人辞令艺术探析——以成公为例
14
作者
阳旖晨
机构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出处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年第3期77-80,共4页
文摘
《左传》作为一部编年史在文学上的成就向来为世人所称道,这主要归功于它的语言,尤其那些出使专对辞令。通过对《左传.成公》行人辞令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行人掌握并运用了丰富的交际语言技巧,不但能达到预期目的,甚至能起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效应。同时,行人辞令对后世的礼仪文化、文体及语言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关键词
《左传》
成公
行人
辞令
Keywords
Tso Chuan
Duke Cheng
pedestrians' languag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秋时代晋国行人辞令的独特性
15
作者
梁晓颖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5,共5页
文摘
春秋时期,周王式微,大国争霸,小国图存,在这种形势下,各个政治主体的政治目的不尽相同。不同外交主体,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其外交政策各有特点,相应的外交辞令也反映出各自不同的风格、内容与技巧。晋国作为春秋历史上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晋国行人辞令有其独特性,周王室、大国、对小国等不同客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究根结底是各种各样的霸气体现。
关键词
晋国
行人
辞令
独特性
霸气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述
16
作者
张军委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丝绸之路》
2011年第2期60-61,共2页
文摘
本文从20世纪前后两个时间段来探讨历代文人学者对《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况,分析前人时贤研究《左传》行人辞令的重点,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研究史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文化心理因由探究
17
作者
宋丽琴
王宏力
机构
河北金融学院
保定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9-130,共2页
文摘
《左传》行人辞令中的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它们之所以在《左传》行人辞令中大量存在,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心理因由的。立足于春秋特定的时代背景,从文化和心理角度探究春秋行人之所以建构适切委婉语的深刻因由,有助于揭示春秋行人在外交上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左传》
行人
辞令
委婉语
文化心理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浅谈《左传》行人辞令的运用技巧
18
作者
罗艳梅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7期8-10,共3页
文摘
行人辞令是《左传》中的一个大亮点,它体现了各“行人”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聪明才智。他们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技巧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本文试浅谈行人运用语言的技巧。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使用技巧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行人辞令与五凉文化积淀和流布
19
作者
庆振轩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0,共5页
文摘
五凉政权,偏居西北,与中原政权"东西隔塞,逾历年载",且周邻强敌,和战不时,因此,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尤显重要。五凉政权的外交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与西晋、东晋的外交联系,即所谓"遥尊晋室";二是与强邻的周旋,审时度势,待机而动;三是五凉嬗替,时而共存,五凉之间的外交活动。五凉时期,行人肩负国之荣辱兴亡的外交使命,五凉政权重视对外交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重视外交手段的运用。五凉行人辞令显示出行人高超的外交才能,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关键词
行人
辞令
五凉文化
风采蕴含
Keywords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the culture Wu Liang
the connotation of elegant demeanour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触龙说赵太后》的语言艺术
20
作者
陈华清
出处
《意林文汇》
2016年第8期64-67,共4页
文摘
说话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很实用的艺术。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亡国;一言可以令寒冬暖,一言亦可以叫六月寒,这就是语言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闪烁着惊人语言魅力的不计其数,尤其是《左传》中行人辞令之美和《战国策》中策士说辞之雄辩等,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艺术魅力
语言魅力
行人
辞令
《左传》
说话
分类号
H01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叔孙豹的辞令、诗学活动与美学精神——兼论春秋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赵逵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2
原文传递
2
《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辩辞比较
陈才训
《社科纵横》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沈松勤
《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春秋行人辞令简论
陈彦辉
《北方论丛》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简析《国语》散文创作的独特成就
黄永堂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尹雪梅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巧辞妙语胜却甲兵百万──小议《左传》的行人辞令
谢其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春秋行人辞令的语言艺术及成因
陈彦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左传》行人辞令的表达风格
刘敏
关立新
刘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试谈《战国策》的“体”及其形象性说理的特点
董正春
《山东社会科学》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胡英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左传》析疑(五) 五、所谓“行人辞令之美”
关序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199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宋前散文“文言”的发展演变
周远斌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14
《左传》行人辞令艺术探析——以成公为例
阳旖晨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春秋时代晋国行人辞令的独特性
梁晓颖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述
张军委
《丝绸之路》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左传》行人辞令中委婉语文化心理因由探究
宋丽琴
王宏力
《作家》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8
浅谈《左传》行人辞令的运用技巧
罗艳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行人辞令与五凉文化积淀和流布
庆振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触龙说赵太后》的语言艺术
陈华清
《意林文汇》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