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周开创了古代尚"文"和古代散文"文言"(文饰言辞)之传统。春秋至唐代,奉行的是先秦原始儒学之礼教,强调外在的文饰,故尚"文"的文章观和"文言"一致,于是"文言"因文化环境的需要而盛行,并随时变化,推陈出新。春秋时期的行人辞令仍有"文辞以行礼"的特点,"微婉其辞,隐晦其说"。战国乃"大争之世",诸子谈辩,选择了"言有象"、辞有比的"文言"方式,其用如"张罝网而取兽"。汉代,润色鸿业、娱乐审美为主的汉大赋发展成熟,经学文风兴盛,分别出现了尚丽、尚艰深的"文言"追求。魏晋六朝将文章的体式特征充分自觉为"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流行骈句、丽辞。唐人有"登高壮观天地间"之气魄和与之相应的刚健硬朗之语言审美追求,亦有矫"八代"散文绮靡软俗之积习的不懈努力,诸方面渐进为古文运动中的"硬语""文言"。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6,共11页
Literary Review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