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2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E基因多态性和血脂等指标与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探讨
1
作者 周武 陶志华 +1 位作者 陈晓东 张旭 《江西医学检验》 2003年第6期437-43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血脂 脑梗塞 颈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1转换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3 位作者 王超 文艳 张淑文 王宝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 S)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方法9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80),模型组又分为注射脂多糖(LPS)后2、4、8、12、24、48、72 h及7 d 8个时间点... 目的研究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 S)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方法9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80),模型组又分为注射脂多糖(LPS)后2、4、8、12、24、48、72 h及7 d 8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心脏血,测定血浆内毒素、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 10)、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模型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IL 10水平均在腹腔注射LPS后2 h达高峰,分别在注射LPS后7 d、8 h和8 h降至正常水平。②模型组血浆PRA和血清AⅡ、ACE水平分别在腹腔注射LPS后2、8 h和8 h达高峰,分别于注射LPS后12、72和24 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内毒素血症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同时循环RA S激活,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障碍,可进一步加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研究内毒素血症时RA S改变对阐明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肾素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
下载PDF
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获得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3
作者 姚成虎 王志耕 +2 位作者 梅林 董娟娟 马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4-288,共5页
以猪血中提取的珠蛋白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对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测定不同水解阶段产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影响,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ACE活性的生物功能活性肽。结果表明:在酶量为0.3%,初始pH值2... 以猪血中提取的珠蛋白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对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测定不同水解阶段产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影响,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ACE活性的生物功能活性肽。结果表明:在酶量为0.3%,初始pH值2.6,蛋白浓度0.7%,温度37℃条件下,时间为12 h时,水解度值最大,为11.85%;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水解时间为4 h时,水解产物对ACE抑制率达到最大值,其ACE抑制率为93.2%,水解度为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 水解 活性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ACE)
下载PDF
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证候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赛美 李小粤 +5 位作者 熊曼琪 杨艳红 蔡文就 戴莲仪 陈长青 朱艳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与缺失(I/D)多态位点与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琼脂凝胶电泳法,捡测了52名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人血ACE基因I/D多态性,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血瘀和肾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与缺失(I/D)多态位点与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琼脂凝胶电泳法,捡测了52名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人血ACE基因I/D多态性,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血瘀和肾阳虚2个亚组,并与41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糖尿病冠心病组DD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组(分别P<0.01和P<0.05);在糖尿病冠心病中,血瘀组的ID型频率高于肾阳虚组(P<0.01),而DD型频率却低于肾阳虚组(P<0.05),2组 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并均以D等位基因占优势。【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转归预后有关,D型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冠心病,尤其是肾阳虚衰型发生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中医证候 血管紧张素转换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肾阳虚衰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易感性及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薛耀明 周琳 +3 位作者 关美萍 张小英 罗仁 成玉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分别 检测90例无DN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137例不同程度蛋白尿的DN患者ACE基因I/D多态基因型。结果DN 患者与无 DN的糖尿病患者相比,DD型基因的频率和 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高(26.8%vs 16.67%、48.19%vs 31.11%),Ⅱ型基因的频率和 I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较低(28.46%vs 54.44%,51.09%vs 68.89%),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01和P<0.05);DD型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Ⅱ型基因患者。随着DN病情发展的不断加重,DD型出现频率增加, Ⅱ型出现频率减少,肾功能不全组 DD型频率(39.13%)显著高于临床蛋白尿组(27.45%)及微量蛋白尿组(20.63%),而 Ⅱ型频率(21.74%)显著低于其余两组(27.45%、31.7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 DN易感性密切相关。在 DN的 发展过程中,DD基因型是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DD型患者预后不佳;Ⅱ型基因起保护作用,可延缓病情进展,提示 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可作为DN发病和病情进展的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 基因多态性 Ⅱ型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源于食品蛋白质的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抑制肽 被引量:11
6
作者 余奕珂 胡建恩 +1 位作者 白雪芳 杜昱光 《食品与药品》 CAS 2006年第04A期16-21,共6页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是一种重要的血压调节因子,该酶的一些抑制剂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食品和药物被广泛地使用。本文对不同食品来源的ACE抑制肽降压机理、结构和功能关系、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 活性肽
下载PDF
小檗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岚 何国厚 +2 位作者 李承晏 王云甫 艾志兵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年第4期212-214,218,共4页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了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外,其余各组行高脂饲料喂养加颈动... 目的探讨小檗碱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小檗碱预防组(小檗碱组);除了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外,其余各组行高脂饲料喂养加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建立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小檗碱组分别肌注生理盐水和小檗碱,术后4周麻醉处死;取动脉血及颈动脉组织分别测定循环型和组织型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挑选部分颈动脉行HE染色作为模型阳性筛选。结果模型组血管病变以泡沫细胞为主,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对照组血管病变是以泡沫细胞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灶;小檗碱组血管主要显示内膜明显增厚;模型组组织型ACE活性和AngⅡ含量明显高于小檗碱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小檗碱可抑制ACE活性,特别是颈动脉ACE活性,降低组织中AngⅡ含量,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小檗碱 血管紧张素转换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原文传递
精子因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中受精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兰 刘洋 +2 位作者 镡颖 陈静思 杨晓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1-1274,共4页
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中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受精率分为完全受精失败组(TFF组,n=50)、低受精率组(LFR组,n=50)和正常对照组(NFR组,n=50)。男性患者采集精子后,观察计数,计算精子... 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IVF-ET)中受精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接受IVF治疗的患者150例,按照受精率分为完全受精失败组(TFF组,n=50)、低受精率组(LFR组,n=50)和正常对照组(NFR组,n=50)。男性患者采集精子后,观察计数,计算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率。Western blot检测精子中生死源性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g ACE)的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检测影响受精率的因素。结果:TFF组的受精率、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力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低于LFR组和NFR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FF组、LFR组和NFR3组患者g ACE的表达量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g ACE在NFR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FF组和LF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精率、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力、精子正常形态率和g ACE在精子中的表达水平均与受精失败具有相关性,是受精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精子浓度、向前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均影响IVF的成败,g ACE在受精率低的人群中低表达,可作为预测受精失败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失败 生殖源性血管紧张素转换
下载PDF
ACE基因多态性人群分布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高表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龙梅 周双艳 +1 位作者 杨泽华 赵克斌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18年第3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人群分布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5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人群分布及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5月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原发性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观察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基因型以I I型居多,而原发性高血压组以DD型居多。原发性高血压组的DD基因型频率[42%(21/50)比24%(12/50),χ~2=5.09]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8%(58/100)比42%(42/100),χ~2=2.56,均P<0.05]。结论 ACE的D等位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ACE多态性基因位点检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 研究茶多酚对大鼠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Ⅰconvertingenzyme,ACE)活性的影响。血管紧张素Ⅰ在ACE的作用下,通过脱去C端His-Leu二肽,转化为有生物活性的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产生强升压作用。通过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研究茶多酚对大鼠ACE活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茶多酚摄入量的增加(45mg/kg,90mg/kg,180mg/kg),ACE活性显著降低(84.43±4.59u/μl,75.17±6.85u/μl,60.19±8.62u/μl,P<0.05)说明茶多酚对大鼠ACE有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血管紧张素转换 活性 大鼠
下载PDF
矽肺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其血清内活力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艳秋 高红军 +5 位作者 管洁 史飞 周云芝 张楠 秦芳 王洪武 《国际呼吸杂志》 2018年第22期1713-1718,共6页
目的 探讨矽肺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序列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血清ACE活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6年4月在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住院及门诊矽肺患者114例(病例组)和健康人群109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 探讨矽肺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序列的插入(I)/缺失(D)多态性与血清ACE活力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6年4月在煤炭总医院就诊的住院及门诊矽肺患者114例(病例组)和健康人群109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血清ACE活力;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2组ACE基因第16内含子序列I/D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清ACE活力在II、ID、DD 3个基因型间差异性,2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病例组基因型ID与DD间血清ACE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基因型ID与DD间血清ACE活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ACE基因II、ID、DD 3个基因型分别占38.6%(44例)、43.0%(49例)、18.4%(21例),其中ID基因型ACE活力最高,为37.24(22.96,43.90)U;DD次之,为24.76(20.02,29.80)U;II最低,为20.46(14.53,30.51)U.对照组ACE基因II、ID、DD 3个基因型分别占44.0%(48例)、44.0%(48例)、11.9%(13例),其中ID基因型ACE活力最高,为26.64(18.15,31.71)U;DD次之,为19.92(16.96,24.16)U;II最低,为13.48(10.54,16.69)U.携带II和ID基因型的病例组血清ACE活力明显高于携带相同基因型的对照组(U值分别为427.5、651.0,P值均<0.01).病例组ACE活力高于对照组(P<0.01).ACE基因多态性与肺功能无明显关系(OR=0.98,95%CI:0.91~1.07,P=0.941),与矽肺病分期无明显相关性(OR=0.91,95%CI:0.05~18.18,P=0.736).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影响矽肺患者血清ACE活力,推测矽肺发病可能与高ACE活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I转换活力
原文传递
鱿鱼肝脏活性肽的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瑶 胡建恩 +3 位作者 杨杰 卢航 刘鹏宇 赵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66-4668,共3页
[目的]为鱿鱼肝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以鱿鱼肝脏蛋白为原料,通过蛋白酶水解来制备生物活性肽,研究了多种蛋白酶水解鱿鱼肝脏制得水解液的抗凝血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当鱿鱼肝... [目的]为鱿鱼肝脏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基础研究数据。[方法]以鱿鱼肝脏蛋白为原料,通过蛋白酶水解来制备生物活性肽,研究了多种蛋白酶水解鱿鱼肝脏制得水解液的抗凝血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结果]当鱿鱼肝脏水解液浓度为5 mg/ml时,中性蛋白酶的水解液对ACE抑制率为68.0%;APTT值为59.8 s,TT值为34.2 s,比空白对照组分别延长26.7和20.6 s,表明鱿鱼肝脏的中性蛋白酶水解液具有抗凝血活性。中性蛋白酶解液对Fe3+的还原力为0.588,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为64.5%,说明鱿鱼肝脏中性蛋白酶水解液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而其余的木瓜蛋白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鱿鱼肝脏水解液的抗凝血活性和ACE抑制活性均低于中性蛋白酶水解液的酶解液活性。[结论]鱿鱼肝脏蛋白质具有较好的综合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肝脏 生物活性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 抑制活性 抗凝血活性
下载PDF
ACE基因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琳 薛耀明 +1 位作者 高方 罗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ACE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方法,检测用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及117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结果2组研究对象DD、D...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ACE基因为候选基因,应用PCR方法,检测用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及117例2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的ACE基因。结果2组研究对象DD、DⅠ、Ⅱ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7.16%vs 20.51%、41.98%vs 41.88%、30.86%vs37.61%,D、I等位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8.15%vs41.45%、51.85%vs58.5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ACE基因DD型及D等位基因与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发生有相关性。糖尿病患者中ACE基因I/D多态呈DD型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率为Ⅱ型者的1.32倍,且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病程显著延长。正常血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 I/D多态性与单纯收缩压(SBP)升高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单纯舒张压(DBP)升高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之间显著相关。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参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病,D等位基因可能是2型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且DBP升高在糖尿病伴高血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基因 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PCR方法
下载PDF
药物性肾损害的分类及预防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邢雷 张洁 +1 位作者 吴玉波 蒋爱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64-866,共3页
近年来,由于临床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药物所致的肾脏损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药物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发生率高达18.3%。多种药物可损伤肾脏,如... 近年来,由于临床药物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药物所致的肾脏损害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显示,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药物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或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发生率高达18.3%。多种药物可损伤肾脏,如抗生素、利尿药、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索Ⅱ受体阻滞药(ARB)、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等,不同药物损伤机制不同,损伤肾脏的部位不同,导致肾脏损伤的表现也不相同。本文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导致肾损害的临床症状、损害部位、损害机制、预防原则以及涉及药品临床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肾损害 预防原则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小管坏死 分类 肾脏损害 非甾体抗炎药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分解酶基因多态性在小儿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茜 徐虹 杨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 血小板活化因子 基因多态性 小儿 激素敏感型 肾病综合征 PNS
原文传递
血红蛋白片段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晓晖 袁恒立 +1 位作者 胡建恩 修志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2-545,共4页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方法,以Wang树脂为载体,Fmoc为N-端氨基酸保护基,HOBt-HBTU为缩合试剂,合成了一系列血红蛋白α链的片段,产物经RP-HPLC和质谱进行了确定.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多肽具有较高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活性,但不具... 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方法,以Wang树脂为载体,Fmoc为N-端氨基酸保护基,HOBt-HBTU为缩合试剂,合成了一系列血红蛋白α链的片段,产物经RP-HPLC和质谱进行了确定.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系列多肽具有较高的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抑制活性,但不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片段 多肽固相合成 血管紧张素转换(ACE) Α-葡萄糖苷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戴铭法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6期305-306,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5-单硝酸异山梨醇酯 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曲美他嗪 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 治疗 冠状动脉痉挛
下载PDF
卡托普利不良反应与剂量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德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82-283,共2页
关键词 卡托普利 不良反应 剂量 血管紧张素I转换抑制剂 高血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颖 孙永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15-24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PCR技术检测12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31例、重度60例)及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多引物PCR技术检测12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其中轻度29例、中度31例、重度60例)及11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妊高征组孕妇ACE基因中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8%、37.5%、41.7%。对照组孕妇ACE基因中的II、ID、DD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4.5%、29.1%、26.4%。两组孕妇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轻度与重度患者的DD基因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表明,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与妊高征发病相关。结论:ACE基因中DD基因型是妊高征的易感基因,II基因型是妊高征的保护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血管 肽基二肽A 血管紧张素转换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基因多态性 ACE基因多态性 妊高征患者 DD基因型 基因型频率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武 陶志华 +5 位作者 陈晓东 袁谦 张旭 谢耀胜 王忠永 杨建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3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92例脑卒中患者和 15 8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型 ,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92例脑卒中患者和 15 8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型 ,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总胆固醇 (TC)和载脂蛋白 (ApoAI、ApoB)水平与正常人相比 ,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②ACE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分布以及在TG、HDL和ApoAI、ApoB等生化指标方面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③脑卒中患者DD基因型的频率 (2 8.2 6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19% ) (P <0 .0 5 )。结论 ①ACE基因型与引起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 :TG、HDL和ApoAI、ApoB等无关。②ACE基因DD型、年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I转换 基因多态性 脑卒中 危险因素 聚合链反应 基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