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衰大鼠室旁核微量注射AT_1和AT_2受体阻滞剂对肾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潘丽华 秦晓同 +1 位作者 朱健华 桂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35-1638,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大鼠室旁核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II-1型和2型(AT1和AT2)受体阻滞剂对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揭示心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交感系统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手术组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心衰模型,... 目的:研究慢性心衰大鼠室旁核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II-1型和2型(AT1和AT2)受体阻滞剂对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揭示心衰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对交感系统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手术组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制作心衰模型,假手术组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穿线但不结扎。术后4周,测定血流动力学评判心功能状态,测定心脏/体重比与肺/体重比,并进行心脏病理组织学观察。对符合标准的大鼠进行麻醉,经腹膜后途径暴露左肾,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肾交感神经,脑立体定位仪对大鼠室旁核定位,微量注射AT1和AT2受体阻滞剂(100 nL),POWERLAB 8/30系统采集信号,记录心率、血压和肾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改变,人工脑脊液组作为对照。结果:肾交感神经放电: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AT1受体阻滞剂导致肾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对心衰大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弱较假手术组明显。下丘脑室旁核微量注射AT2受体阻滞剂及人工脑脊液对心衰大鼠及假手术大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变不明显。结论:心衰时室旁核内注射AT1、AT2受体阻滞剂对交感神经的输出反应有差异。在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血管紧张素II主要通过AT1受体起作用,而AT2受体无相关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室旁核 血管紧张素1受体阻滞剂 肾交感神经活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AⅡ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浅评Val-HeFT试验公布的主要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成斌 《中国医药导刊》 2001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近10多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内在机制深入研究,认识到交感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个关键因素,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高度激活是心脏进行性重塑心力衰竭恶化的核心。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 近10多年来,通过对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的内在机制深入研究,认识到交感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是个关键因素,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长期高度激活是心脏进行性重塑心力衰竭恶化的核心。因此,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力衰竭进展迅速,其中几个大型临床试验有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Ⅱ(Valsodilator in Heart Trial 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AⅡ受体阻滞剂 Val-HeFT试验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50
3
作者 蔡迺绳 周京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心力衰竭 治疗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38
4
作者 黄峻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73-774,共2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预后和并发症产生上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一种阻断RAAS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功不可没。美国和中国的收缩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预后和并发症产生上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作为一种阻断RAAS的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功不可没。美国和中国的收缩期心力衰竭指南均将ACEI列为治疗的基石。但ACEI也有其缺陷或局限性:如对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阻遏作用是不完全的;对组织RAAS的阻遏作用可能并不理想,而组织RAAS对靶器官损害和预后有重要影响;长期使用会出现血管紧张素Ⅱ升高(逃逸现象);临床上咳嗽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 血管疾病 不良反应发生率
原文传递
ACEI及ARB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1
5
作者 蹇晓东 王冬 李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0,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的初诊CHF患者134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者45例(ACEI组)、ARB治疗者48例(ARB组)及未使用ACEI...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疗效。方法选取60岁以上的初诊CHF患者134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者45例(ACEI组)、ARB治疗者48例(ARB组)及未使用ACEI或ARB治疗者(对照组)41例。在药物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三组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评估及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三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6个月,ACEI组、ARB组LVEF较对照组升高,LVEDD、LVMI较对照组下降;其中ACEI组LVESD、LVMI较ARB组进一步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CEI通过改善左心室重构进而治疗老年CHF,疗效优于A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慢性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心室重构
下载PDF
抑制血管紧张素系统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临床和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25
6
作者 向晋涛 朱刚艳 江洪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2-385,共4页
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能降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并且能预防电转复AF的复发。说明ACEI和ARB治疗AF危险因素的... 多项临床回顾性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能降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异常、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并且能预防电转复AF的复发。说明ACEI和ARB治疗AF危险因素的病人能获益。ACEI和ARB临床抗心律失常机理可能是通过预防基质重构介导,直接的离子通道的调节特性也可能有作用。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的前瞻性双盲试验资料和坚实的临床证据推荐单独使用ACEI或ARB治疗去预防AF。ACEI和ARB抗心律失常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学 血管紧张素系统 综述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7
作者 胡钢英 王晋明 李庚山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1年第4期143-146,162,共5页
本文着重讨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缬沙坦、伊贝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性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药代动力学 氯沙坦 降压 缬沙坦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和降压药选择策略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学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病危险明显增加。本文简述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选择进行了复习。目前的总体认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和终末期肾病的发病危险明显增加。本文简述了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机制,并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选择进行了复习。目前的总体认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对糖代谢和糖尿病本身的作用为中性,甚至可产生一定的有益作用;而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则可能对糖代谢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当两者合用时,但现有的研究资料尚不能明确证实某一类型降压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无论使用何种药物,使患者的血压迅速、稳定地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才是最重要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利尿
下载PDF
抗心力衰竭药物对血浆脑钠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9
作者 胡宾 关瑞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6年第2期153-155,共3页
脑钠素是一种主要由心室分泌的神经激素。检测脑钠素有助于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现就抗心力衰竭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脑钠素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Β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原用ACEI或ARB是否应继续使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红芳 邓勇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8,共5页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45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既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轴负反馈调节的关键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侵入人体细胞所必需... 中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2.45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既是肾素-血管紧张素轴负反馈调节的关键酶,也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侵入人体细胞所必需的功能受体。ACEI或ARB在降压的同时,可反射性引起ACE2表达增加;而SARS-CoV-2感染棘突蛋白(S蛋白)与ACE2结合后导致其含量减少,进而加重随后发生的肺损伤和心肌等组织损伤。本文讨论SARS-CoV-2感染是否会影响ACEI或ARB的降压效果,以及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或ARB反射性引起的ACE2增加是否会增加SARS-CoV-2的易感性或加重感染后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肾素-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牟建军 任珂宇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联合降压可以提高血压控制率,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和致残率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案及目标。通过对新近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最常见、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联合降压可以提高血压控制率,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和致残率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方案及目标。通过对新近关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研究的综合分析,阐述其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合理性、重要作用及优越性,以期为高血压的联合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利尿 联合降压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纪宝华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介绍RAS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差别 ,ARB的临床应用。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及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 人们对ARB抱有很大希望 ,但由于应用于临床时间尚短 ,目前尚不能显示ARB明显优... 目的 介绍RAS研究进展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的差别 ,ARB的临床应用。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及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 人们对ARB抱有很大希望 ,但由于应用于临床时间尚短 ,目前尚不能显示ARB明显优于ACEI ,还有许多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沙坦类药物的降压外作用 被引量:13
13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7-179,共3页
关键词 降压作用 外作用 沙坦类药物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心脑血管疾病 舒张期心力衰竭 肝炎肝硬化
下载PDF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抗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旭 孟莹 +2 位作者 张振书 杨希山 吴平生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41-1245,共5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 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 1受体 )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模型组 :4 0 %CCl4油 0 2 5ml/10 0mg皮下注射 ,每周 2次 ;培哚...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 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 1受体 )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4组 ,模型组 :4 0 %CCl4油 0 2 5ml/10 0mg皮下注射 ,每周 2次 ;培哚普利治疗组 :培哚普利 2mg/kg灌胃 ,每日 1次。氯沙坦治疗组 :氯沙坦 5 0mg/kg灌胃 ,每日 1次。对照组 :橄榄油皮下注射。于第 4、6周取材。光镜下动态观察组织学改变 ;RT PCR检测AT 1受体的表达 ;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AT 1受体、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 BB(PDGF BB)蛋白的表达 ;明胶酶法测定金属蛋白酶 2(MMP 2 )的活性 ;放免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的含量。结果 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肝纤维化程度和血清HA、LN含量低于模型组 ;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AT 1受体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TGF β1和PDGF BB蛋白质的表达低于模型组 ;模型组MMP 2活性高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结论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哚普利 氯沙坦 肝纤维化 动物实验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阻滞剂 肝硬化
原文传递
抗高血压药物的再评价(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忠实 朱珠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1999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概述了我国建国50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发展和使用状况,结合国外资料,重点对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进行了再评价,旨在为临床医师和药师提供较好的、合理用药的信息。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分类 疗效 不良反应 利尿 Β受体阻滞剂 钙拮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清瘦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立忠 李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417-341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缬沙坦对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清瘦素(Leptin)、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观察组),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两组分别给予24周的缬沙坦、贝那普利干预;选取58例高血压无LVH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浓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清Leptin水平较对照组高,NO浓度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并LVH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Leptin呈正相关,LVMI与NO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和-0.268,P均<0.05)。缬沙坦组、贝那普利组患者治疗前血清Leptin、NO及LV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24周治疗后贝那普利组较缬沙坦组血清NO浓度升高及LVMI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ptin、NO分别是促进和抑制LVH的重要物质;贝那普利在逆转LVH方面优于缬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一氧化氮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下载PDF
ARB与ACE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s-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徐惠 崔飞飞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44期39-4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与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与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ARB和ACEI联合治疗.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检测血清hs-CRP水平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试验组LVEF值治疗前为37.61%±5.33%、治疗后为39.64%±6.25%,对照组LVEF值治疗前为36.38%±5.21%、治疗后为41.67%±5.7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P均<0.05.试验组hs-CRP治疗前为(9.87±1.01)mg/L、治疗后为(3.48±2.05) mg/L,对照组治疗前为(9.33±1.06)mg/L、治疗后为(6.06±1.21)mg/L;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两组比较,P均<0.05.试验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4例出现轻微头痛,3例出现轻微疲乏,均为一过性,2~3h后上述症状均消失,2d后均能够耐受治疗,上述症状均未再次出现.结论 ARB和ACEI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可以有效降低血清hs-CRP水平,并且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心功能 高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评价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同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 慢性心力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随着对慢性心力衰竭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认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是心室重构。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化在心室重构中起关键作用,所以RAAS系统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左心室射血分数
下载PDF
替米沙坦的合成 被引量:10
19
作者 付焱 郭毅 +2 位作者 杨双革 陈丽丽 阎丽雪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38-539,共2页
目的 :合成替米沙坦。方法 :以 2 丙基 4 甲基 6 羧基苯并咪唑为原料 ,经环合、缩合、水解 3步反应合成替米沙坦。结果 :合成了替米沙坦 ,总收率 4 5 .6 %。结论 :本方法提高了反应收率 ,简化了操作 ,降低了成本。
关键词 替米沙坦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合成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被引量:10
20
作者 禹振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750-751,共2页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抗高血压治疗 吲哒帕胺片 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