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与血管介质及血脂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珊珊 陈岩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9年第3期-,共2页
[目的]研究试图从血管介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探讨其实质,并分析痰瘀证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 [目的]研究试图从血管介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角度出发,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探讨其实质,并分析痰瘀证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间的相关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中医辨证标准分为痰瘀证组(30例)及非痰瘀证组(66例)。分别检测Hcy、Hs-CRP在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中的数值,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与血管介质的关系。检测痰瘀证组、非痰瘀证组间TC、TG、HDL-C及LDL-C的数值变化。[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证组Hcy、Hs-CRP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P<0.01);痰瘀证组TC数值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P<0.05),TG、HDL-C及LDL-C在两组间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显示:Hcy、Hs-CRP等血管介质介导的免疫炎症活动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证的形成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冠心病心衰痰瘀证划分的重要参考依据;而高血脂有可能成为痰瘀证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诊断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血管介质 痰瘀证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内源性一氧化碳的生成调节与动脉粥样硬化
2
作者 陈松 吴娜 张君严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7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内源性一氧化碳 动脉粥样硬化 调节性 有毒气体 多种组织器官 内源性NO 血红蛋白 病理作用 神经递质 血管介质
下载PDF
一氧化碳:新的血管介质
3
作者 陈立波 《国际外科学杂志》 199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一氧化碳(CO)作为可扩散性气体信息分子,由可诱导性血色素氧化酶(HO-1)和组织性血色素氧化酶(HO-2)产生,在多种病理生理状态下诱导血管舒张,抑制血管的收缩效应,抑制血小板聚集;CO还通过内皮细胞依赖性/非依赖性途径抑制血... 一氧化碳(CO)作为可扩散性气体信息分子,由可诱导性血色素氧化酶(HO-1)和组织性血色素氧化酶(HO-2)产生,在多种病理生理状态下诱导血管舒张,抑制血管的收缩效应,抑制血小板聚集;CO还通过内皮细胞依赖性/非依赖性途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对ET等因子的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血管介质
原文传递
内源性舒血管介质在毒血症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力 陈玉林 《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8-139,共2页
内源性舒血管介质的作用与中毒性休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密切相关。本文就其中一些主要的舒血管性介质的释放、舒血管效应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血管介质 内源性 毒血症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血管活性介质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7
5
作者 郭昌星 杨兴易 +4 位作者 林兆奋 赵良 单红卫 陈德昌 严鸣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 (15例 )和生脉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 (18例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中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2 (TXA...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西医常规治疗组 (15例 )和生脉注射液加常规治疗组 (18例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中前列环素 (PGI2 )、血栓素 A2 (TXA2 )、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 (ET)等进行自身比较及组间对照比较。结果 :治疗后生脉注射液治疗组患者血中 PGI2 、PGI2 /TXA2 较常规治疗组患者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TXA2 、ANP、ET水平降低 ,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结论 :采用生脉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机体微循环 ,对保护脏器功能 ,防止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脉注射液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血管活性介质 炎性介质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与微循环障碍 被引量:7
6
作者 陈翀 徐敏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0期620-623,共4页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系统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关于AP与胰腺微循环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实验研究显示微循环障碍在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P微循环障碍的解剖学基础、发生... 急性胰腺炎(AP)为消化系统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关于AP与胰腺微循环之间关系的研究逐渐增多,大量实验研究显示微循环障碍在A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AP微循环障碍的解剖学基础、发生机制和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循环 血管活性介质 治疗
下载PDF
烟雾病的现状和最新认识 被引量:5
7
作者 谯飞 游潮 +1 位作者 李浩 刘文科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63-465,共3页
烟雾病是好发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一类血管疾病,随着半个世纪对该病的不断更新认识,使得该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同时它仍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再岀血和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在此通过对国内外该病的现状和发展进行阐述,以更... 烟雾病是好发于亚洲,特别是东亚地区的一类血管疾病,随着半个世纪对该病的不断更新认识,使得该病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进展,同时它仍在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预防再岀血和治疗上存在许多争议,在此通过对国内外该病的现状和发展进行阐述,以更新对该病的认识,为最终更好诊断、治疗该病作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流行病学 血管源性介质 基因 再出血 手术方式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远隔缺血适应对静脉溶栓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
8
作者 薛芳 李岸 徐国卫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适应(RIC)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脑损伤标志物及血管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0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RIC组(n=29)、假RIC组(n=30)和对照组(n=31)。3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24 h后,RIC组患者给予RIC治疗,假RIC组给予假性RIC治疗,对照组不做RIC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14 d。收集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及卒中病史等基本资料;入院24 h内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Scr)水平;应用凝血分析仪检测纤维蛋白原(FIB)与D-二聚体水平。RIC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时抽取3组患者外周静脉血4~5 mL,离心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3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记录3组患者RIC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28/31)、90.00%(27/30)和100.00%(29/29),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59,P>0.05)。对照组、假RIC组和RIC组患者治疗前TG、TC、HbA1c、Scr、FIB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Lp-PLA2、IL-6、S100β、NSE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7、14 d时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7、14 d时,RIC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L-6、S100β、NSE水平显著低于假R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缺血适应 静脉溶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损伤标志物 血管炎症介质
下载PDF
血管活性物质在肝脏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吕超 王俊学 《肝脏》 2009年第1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肝脏微循环障碍 血管活性物质 血管活性介质 血小板激活因子 病理生理变化 肿瘤坏死因子 间质细胞 急慢性肝病
下载PDF
红细胞循环调节作用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丽丽 李晓晶 +1 位作者 胡毕斯哈拉图 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3年第4期399-402,共4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 传统的观点认为红细胞(RBCs)是一种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细胞,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BCs不是被动地对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是具有自我调节特性的高度活跃细胞,可以改变血液的流动行为。本文从输出血管活性介质、与血管内皮细胞相互作用、改变血流变和释放衍生微粒等方面就RBCs对循环的调节作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及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血管调节性介质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流变 衍生微粒 糖尿病
下载PDF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杰 史阳阳 孙凯 《医学综述》 CAS 2021年第13期2503-2508,共6页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病死率较高。PPHT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流高动力循环、血管活性介质失调、遗传变异、高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但其具体直接致病因素仍有...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PPHTN)是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个体间存在显著差异,病死率较高。PPHTN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流高动力循环、血管活性介质失调、遗传变异、高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但其具体直接致病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针对PPHTN的特异性扩血管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对于轻度PPHTN患者,临床上多单独或联合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患者症状;而对于中、重度PPHTN患者,特异性扩血管药物联合肝移植治疗是否是最佳方案还有待进一步探究。未来,更多致病通路的发现将为PPHTN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炎症反应 血管活性介质失调 肝移植
下载PDF
门肺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鸿 蒋春晖 +1 位作者 花荣 罗蒙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499-501,504,共4页
门肺高压症(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TN)是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 tension,PHT)基础上发生的以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升高(平静状态下>25mmHg、活动状态下>30mmHg)、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 门肺高压症(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TN)是在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 tension,PHT)基础上发生的以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升高(平静状态下>25mmHg、活动状态下>30mmHg)、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PVR)增加(>240~250dyn.sec.cm-5)而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iolewe dgepressure,PAWP)正常(<15mmHg)为特点的疾病[1-2]。Mantz和Craig在1951年首次阐述了PHT和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的关系,之后在学者对PPHTN的陆续研究中发现,患者一般在发现PHT4~7年后被诊断为PPHTN[3]。约有0.73%的肝硬化患者伴发PPHTN[4],而PPHTN作为终末期肝病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在肝移植患者中其发病率更高达3.5%~8.5%[5]。PPHT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活性介质失衡、基因异常以及逃逸肝脏灭活的介质作用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高血压 门静脉 发病机制 血管活性介质 成骨蛋白受体-2基因 综述文献
下载PDF
Wnt/β-catenin通路在脓毒症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贺 王宏伟 《感染.炎症.修复》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尽管现代重症监护技术及药物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固有免疫系统持续激活引起的促炎因子和血管活性介质大量释放并最终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Wnt/β-catenin通路在机体发育... 尽管现代重症监护技术及药物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固有免疫系统持续激活引起的促炎因子和血管活性介质大量释放并最终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因素[1]。Wnt/β-catenin通路在机体发育中起着关键作用,它的异常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炎症和脓毒症的病理过程中,Wnt/β-catenin 通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脓毒症作用机制中有关Wnt/β-catenin 通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 严重脓毒症 通路 全身性炎症反应 血管活性介质 药物治疗 监护技术 促炎因子
下载PDF
血管活性介质对毒血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4
作者 孟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1期60-62,共3页
血管活性介质对毒血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200433)孟力(综述)杨瑞和(审校)实验研究发现用含有内毒素的血浆作用于离体动脉环时,可使张力降低。因此,认为毒血症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由于内毒素... 血管活性介质对毒血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200433)孟力(综述)杨瑞和(审校)实验研究发现用含有内毒素的血浆作用于离体动脉环时,可使张力降低。因此,认为毒血症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是由于内毒素等有毒物质诱导产生,此外一些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血症 血管活性介质 血液流动
下载PDF
门静脉高压模型犬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及NO、ET、PGI_2和TXA_2的变化
15
作者 池信锦 魏涧琦 +2 位作者 黑子清 葛缅 刘德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37-1340,共4页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体循环的变化及与NO/ET、PGI2/TXA2的关系。方法正常家犬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静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 目的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体循环的变化及与NO/ET、PGI2/TXA2的关系。方法正常家犬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静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监测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3个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水平。结果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表现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均处于低有效循环,但模型组相对稳定;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围术期体循环血浆NO水平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持续显著降低。结论在围术期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门静脉高压组阻断期体循环相对稳定,血浆NO、ET、PGI2、TXA2的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 血流动力学 血管活性介质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
16
作者 孙雪峰 周希静 +1 位作者 严海东 王力宁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9例基础血压正常的血透患者 ,其中 2 1例静脉 1次注射 r Hu EPO 30 0 0 U(EPO组 ) ,1 8例作为对照 (NS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均于...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 (r Hu EPO)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活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39例基础血压正常的血透患者 ,其中 2 1例静脉 1次注射 r Hu EPO 30 0 0 U(EPO组 ) ,1 8例作为对照 (NS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均于注射后 1、3、6、9、1 2、1 8、2 4、30、44 h放射免疫法等检测血中血管活性介质。 1 2例 EPO组患者应用 r Hu EPO60 0 0 U/ w,持续 8w后再检血中血管活性介质。结果 与 NS组相比 ,EPO组儿茶酚胺 (CA)明显升高 ;血中内皮素、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 I、II两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r Hu EPO可引起老年血透患者血中 CA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血管活性介质 老年人
下载PDF
Induction of Ets-1 in endothelial cells during reendothelialization and bFGF-mediated angiogenesis
17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926-926,共1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血管生成介质 非内皮炎 诱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