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红莲 邱颜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274-278,共5页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对于本病的流行趋势、病原体、发病机制、发病特点、重症预测、疾病预防及利用细胞因子来判断疗效等,中西医学者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不少的成果,提高了对本病认识的深度。治疗上,西医抗病毒药物仅有干... 手足口病是小儿常见的传染病。对于本病的流行趋势、病原体、发病机制、发病特点、重症预测、疾病预防及利用细胞因子来判断疗效等,中西医学者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不少的成果,提高了对本病认识的深度。治疗上,西医抗病毒药物仅有干扰素α、利巴韦林针适合运用于临床,且疗效不佳。中医运用温病“卫气营血”辨证施治,治疗手段多样,疗效可靠,相对于西药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血清分子 优势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龙艳 王岩 +3 位作者 许月超 程雅楠 马燕 赵冬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ANGPTL4用于诊断NAFLD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8年1月至12... 目的研究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4,ANGPTL4)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ANGPTL4用于诊断NAFLD的价值。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诊断为NAFLD的患者52例为病例组,同期选择47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都由同一名超声科医生进行了腹部超声检查,并将NAFLD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排除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肝病、服用降脂药或其他药物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血清ANGPTL4的浓度,分析对照组与轻、中、重度NAFLD患者ANGPLT4的差异。以超声诊断为金标准,分析ANGPTL4作为NAFLD潜在的血清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患者血清ANGPTL4浓度升高,并随着NAFLD的严重程度有升高趋势(F=4.553,P=0.0354)。ANGPTL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为0.638,以最大约登指数确定NAFLD的诊断阈值,最佳临界值为90.93 ng/mL。以此标准诊断的结果与超声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灵敏度=100%,特异度=46.8%,Kappa=0.48。结论血清ANGPTL4浓度与NAFLD及其严重程度有关,用于NAFLD临床辅助诊断的误诊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 非酒精性脂肪肝 血清分子标志物
下载PDF
血清lncRNA T342620联合AFP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陈敏 张卫云 +4 位作者 徐宗琴 肖斌 刘娟子 李晓 孙朝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1期2594-2599,共6页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342620的表达水平,及其单独或联合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 目的探究肝癌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342620的表达水平,及其单独或联合甲胎蛋白(AFP)诊断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4月至2023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的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32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组)、2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30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患者(肝癌术后组)和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健康体检组)的血清,提取血清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lncRNA T342620的相对表达量;结合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特征和血清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ncRNA T342620单独及联合AFP对肝癌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评估其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结果lncRNA T342620在肝癌组和肝癌术后组血清表达水平较健康体检组、乙肝组、肝硬化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临床病理和血清学相关指标分析显示:肿瘤越大,血清lncRNAT342620表达水平越高,肝癌组血清lncRNA T342620表达水平与白蛋白(ALB)和白球比(A/G)呈负相关(P<0.05),与α-L-岩藻糖苷酶(AFU)和HBV-DNA呈正相关(P<0.05),肝癌术后组患者血清lncRNA T342620表达水平与总胆汁酸(TBA)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T342620用于区别肝癌患者与健康者、乙肝和肝硬化患者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1%和94.1%,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和AFP联合检测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3%和91.2%,其灵敏度高于各单项指标诊断的灵敏度,且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54,与AFP和lncRNA-T342620单独检测的AUC(0.906、0.7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RNA T342620有可能成为肝癌辅助诊断的新型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长链非编码RNA 甲胎蛋白 血清分子标志物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血清分子标志物和易感基因对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潘燕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8期170-171,共2页
炎症性肠病患病率较高。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内镜检查等,且需与肠淋巴瘤、肠结核、感染性肠病等进行区分,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炎症性肠病相关遗传突变位点及易感基... 炎症性肠病患病率较高。炎症性肠病的鉴别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内镜检查等,且需与肠淋巴瘤、肠结核、感染性肠病等进行区分,诊断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对炎症性肠病相关遗传突变位点及易感基因的研究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就血清分子标志物和易感基因对炎症性肠病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血清分子标志物 易感基因 诊断
下载PDF
重庆地区部分静脉注射毒品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的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方勇飞 陈嵩 +1 位作者 王宇明 李成明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部分入住我院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型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标记免疫(ELISA)法检测HCV感染情况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检测HCVR... 目的··:调查重庆地区部分入住我院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丙型肝炎病毒(HCV)不同基因型感染状况。方法·· :用酶标记免疫(ELISA)法检测HCV感染情况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与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分型检测HCVRNA ,并观察血清ALT、AST水平。结果··:入住我院的静脉注射毒品者中抗 -HCVIgG阳性率为40.5 %;HCVRNA阳性率为34.5 %,其中HCV1b型、2a型及1b/2a混合型感染率分别为33.7 %、46.9 %及19.4 %。在ALT/AST正常者和异常者之间 ,HCV各类型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重庆地区部分静脉注射毒品者HCV感染以2a型为主 ,其次为1b型 ,1b/2a混合型亦不少见。HCV基因型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血清分子流行病学 RT-PCR 基因分型 重庆 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静脉血栓前状态血清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黎明 霍鑫 +2 位作者 苏柏友 覃国体 陆祥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162-164,共3页
血栓前状态是由凝血、抗凝和纤维系统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血液学变化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基于高凝血和其他状态。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凝血,这表明了各种因素,如抗凝和纤维化系统。通过检测和识别血栓前状... 血栓前状态是由凝血、抗凝和纤维系统失衡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病理过程。血液学变化导致血栓形成。血栓前状态基于高凝血和其他状态。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血栓形成是凝血,这表明了各种因素,如抗凝和纤维化系统。通过检测和识别血栓前状态,可以及时治疗,这对检测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分子标记物检测目前被用作治疗和预测血栓的临床实践,并有助于血栓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前状态 血清分子标志物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结直肠肿瘤化疗后血清分子标志物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莉 周正平 韩宝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12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化疗后血清分子标志物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非结直肠癌(正常健康)患者50例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化疗后血清分子标志物构建的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需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非结直肠癌(正常健康)患者50例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检测相应指标和影像学检查。分析血液学指标结合影像学指标构建的ANN模型预测结直肠癌化疗后效果。结果化疗3个月后,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后的CEA、CA-199、LDH、CA125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血清相关指标CEA、CA199、LDH、CA125单独评估结直肠癌化疗后疗效差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模型预测结直肠癌化疗后疗效差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1.67%、100.00%、96.00%,明显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75.00%、90.38%、81.00%(P均<0.05)。结论基于血清CEA、CA125、CA199以及LDH标志物建立的结直肠癌化疗后疗效模型ANN优于Logostic回归模型,对于化疗后疗效差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清分子标志物 化疗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下载PDF
基于CLINPROT技术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8
作者 徐安健 赵高潮 +4 位作者 乌姗娜 靳庆娥 邹洋 吕治 谷俊朝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1165-1168,共4页
目的旨在通过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即CLINPROT技术)发现并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记物,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电泳、质谱鉴定等方... 目的旨在通过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即CLINPROT技术)发现并鉴定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记物,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运用CLINPROT技术对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并进一步采用蛋白电泳、质谱鉴定等方法对筛选的蛋白分子进行鉴定,最后通过ELISA方法对其在健康正常人和弓形虫感染患者的血清样品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并采用ROC曲线评价了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通过CLINPROT技术,发现了一个在弓形虫感染的血清样本中特异性上调的蛋白,进一步通过蛋白电泳和质谱鉴定方法,发现该特异性上调蛋白为SAA;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1%和80%。结论可将CLINPROT技术应用于弓形虫感染血清分子标记物的寻找和鉴定;可将SAA蛋白用作为弓形虫感染的血清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血清分子标志物 液体蛋白芯片-MS/MS技术
原文传递
心房性心肌病的诊断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纯 倪锐志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7期96-99,共4页
凡是能引起心房结构、构型、电生理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并因此导致心房重构、传导异常、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疾病,如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房纤维化性心肌病、房性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及心衰、高血压、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引起的房... 凡是能引起心房结构、构型、电生理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并因此导致心房重构、传导异常、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疾病,如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心房纤维化性心肌病、房性淀粉样变性心肌病及心衰、高血压、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引起的房性扩张性心肌病即为心房性心肌病。超声检查技术、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技术、心脏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心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胶原蛋白合成代谢产物与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等分子生物学指标检测是心房性心肌病比较常用的诊断技术,心房肌电压检测、心房肌活检、基因检测等是较为新颖的诊断技术,均可为心房性心肌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心房性心肌病 心脏影像学检查 血清分子生物学指标 心肌电压检测 心肌活检术 心肌病相关基因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黄照河 潘兴寿 +4 位作者 黄显南 唐任光 潘征 谭志辉 陆克兴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通心络胶囊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ACS病人63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通心络治疗组(B组)。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另选健康成人3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S病人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组治疗后sICAM-1、sVCAM-1和CRP水平分别为(196.72±67.53)μg/L、(948.42±436.25)μg/L、(7.15±2.02)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和P<0.01)。B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162.08±48.16)μg/L、(645.31±306.18)μg/L、(5.68±1.76)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A组与B组各项指标比较,B组降低更明显(P<0.05和P<0.01)。结论ACS病人血清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通心络胶囊能明显降低ACS病人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通心络胶囊 血清黏附分子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血脂异常患者血清黏附分子与证候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璐 郭杨志 +2 位作者 杨惠民 王琳 李贞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的影响,及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型与血脂、血清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的影响,及血脂异常中医证候分型与血脂、血清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方法调查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s ICAM-1、s VCAM-1水平,与正常健康人对照,并分析中医证候类型与检测指标相关性。结果 120例血脂异常患者中,肝肾阴虚证49例,阴虚阳亢证31例,痰浊阻遏证25例,脾肾阳虚证10例,气滞血瘀证5例。各型血脂异常患者血清s ICAM-1、s V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上升(P<0.05)。在各组比较中发现,气滞血瘀组TC水平最高,且与肝肾阴虚组及阴虚阳亢组有显著差异(P<0.05)。痰浊阻遏组血清TG水平最高,且与阴虚阳亢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肾阴虚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浊阻遏证是血脂异常患者重要证候类型。TC升高可作为气滞血瘀证的诊断依据;血脂异常可使血清s ICAM-1及s VCAM-1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血清黏附分子 中医证型
原文传递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方 陈全景 《现代医学》 2019年第9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分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分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肺功能及血清炎性分子指标情况。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 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 3%(P <0. 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口唇紫绀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呼气峰流速、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潮气量、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IL)-6、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疹、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新生儿肺炎 肺功能 血清炎性分子
原文传递
孟鲁司特钠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蔡继红 刘教练 +4 位作者 冯丹 田杰 陈咪 张涛 尚规划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1期3148-3151,共4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运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价值及对其血清黏附分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资料收集该院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曲...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运用于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价值及对其血清黏附分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资料收集该院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与联合组(在前者基础上同时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各53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局部和全身症状,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黏附分子、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鼻部症状及相关症状较干预前及对照组同期有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与P-选择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ICAM-1与P-选择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联合组各指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FN-γ、IL-10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IL-4均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发现,联合组各指标下降/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血清因子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鲁司特钠 曲安奈德鼻喷雾剂 变应性鼻炎 血清黏附分子 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肿瘤分子标志物联合动态检测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日 徐风亮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1期744-748,共5页
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标忐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31-98(Pro-GRP31-98)联合动态检测在肺癌诊断、临... 目的 研究肿瘤分子标忐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上皮癌抗原(Scc-Ag)、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31-98(Pro-GRP31-98)联合动态检测在肺癌诊断、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及治疗监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8例肺癌患者(肺癌组)、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对照组)及5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EA、CA 125、CYFRA21-1、Scc-Ag、NSE,酶联免疫法检测Pro-GRP31-98水平,分析肿瘤分子标志物与肺部良恶性疾患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Scc-Ag、NSE、Pro-GRP31-98水平与肺部良性病变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肺癌高分期(Ⅲ、Ⅳ期)组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肺癌低分期(Ⅰ、Ⅱ期)组,治疗前、淋巴结转移组、复发组与治疗后、无转移组、无复发组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CEA、CA125分别对肺腺癌的阳性榆出率与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YFRA21-1、Scc-Ag分别对肺鳞状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与腺癌、小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NSE、Pro-GRP31-98分别对肺小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与腺癌、鳞状细胞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CEA联合CA125、CYFRA21-1联合Scc-Ag、NSE联合Pro-GRP31-98检测分别对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阳性检出率较单项检测比较明显提高,均P< 0.01;CEA、CA125、CYFRA21-1、Scc-Ag、NSE、Pro-GRP31-98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52.52%、51.01%、48.99%、53.03%、49.49%、50.50%,六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敏感性高达96.46%,与各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肿瘤分子标志物CEA、CA125、CY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 联合检测 诊断 分期 分型 监控治疗
原文传递
心绞痛斑块血管内超声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含章 刘莉 +1 位作者 丁明岩 朱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72-2173,共2页
目的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I... 目的探讨心绞痛斑块中血管内超声(IVVS)特征与血清炎性因子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 4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美国心脏协会(AHA)诊断标准和心绞痛症状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27)和稳定型心绞痛组(n=19)。检测两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IVUS相关指标。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混合性和纤维性斑块,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狭窄处病变主要为脂质斑块。两组病变部位的管腔面积(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斑块部位的LA狭窄率(LAS)、偏心指数(EI)、斑块面积(PA)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参考部位血管段LAS、重构指数(RI)、PA、LA、EE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2例为负性重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有17例为正性重构。两组血清中hs CRP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IVUS的EEMA和RI与hs CRP呈正相关(r=0.565,P<0.05)。结论血栓形成和斑块破裂是不稳定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同时炎症反应是心绞痛患者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情变化的敏感标志物主要有血清中的hs CRP,不稳定斑块伴有正性重构、较大的斑块面积和偏心分布的低回声脂质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血管内超声 血清炎性分子 冠状动脉硬化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黏附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纪珍 马利军 +2 位作者 李素云 李建生 李成海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黏附分子的变化及孟鲁司特钠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10 mg,qn,连用4 wk,对照组除不用孟鲁司特外,余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黏附分子的变化及孟鲁司特钠对其影响。方法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钠10 mg,qn,连用4 wk,对照组除不用孟鲁司特外,余治疗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COPD患者血清中黏附分子的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老年人作对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E-选择素(sE-SLT)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sICAM-1s、E-SLT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组上述指标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1)。COPD程度分级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黏附分子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孟鲁司特钠能降低黏附分子水平,治疗老年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清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茯苓复方与有氧运动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及黏附分子的变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巩清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6465-6469,共5页
背景: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部分中药制剂也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有氧运动结合茯苓复方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血清脂代谢以及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探... 背景: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部分中药制剂也对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的相关信号通路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有氧运动结合茯苓复方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老龄大鼠血清脂代谢以及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探索有氧运动和中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机制以及预防效果。方法:40只SPF级SD老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联合组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常规喂养,其余组大鼠腹腔注射维生素D3联合高脂饲料16周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造模期间中药组和联合组大鼠每天给予20 g/kg复方茯苓制剂灌胃,联合组另外给予1 h/d的无负重游泳运动干预。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浓度上升。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和中药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及血清黏附分子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浓度明显下降,且联合组大鼠血清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和血清黏附分子1质量浓度低于中药组,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药组。提示有氧运动加复方茯苓制剂联合干预比单纯复方茯苓制剂干预效果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应采取多因素协同的方法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心肺及血管损伤动物模型 茯苓复方制剂 有氧运动 高脂血症 黏附分子 血清黏附分子1 血清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
下载PDF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粘附分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福聪 陈善堂 +1 位作者 余德涛 艾江平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8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8例骨折愈合延迟患者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成人、60例骨折急性期患者及63例骨折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ICAM-1、sVCAM-1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循环中sICAM-1、sVCAM-1分别为(206.95±28.01)μg/L、(626.19±34.89)μg/L,较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08.29±16.47)μg/L、(324.87±20.40)μg/L]及骨折愈合患者[分别为(112.74±17.68)μg/L、(340.21±25.81)μg/L]升高,而较骨折急性期患者降低[分别为(306.42±43.77)μg/L、(923.50±42.34)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CAM-1、sVCAM-1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中持续升高,反映机体存在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对骨折患者血清sICAM-1、sVCAM-1进行动态监测可能有助于预测骨折愈合不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延迟愈合 血清黏附分子
下载PDF
克鼻敏汤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黏附分子和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成丽兰 章诗富 +1 位作者 徐军发 何胜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治疗组)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黏附分子(sI... 目的研究克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患者随机分为克鼻敏汤治疗组(治疗组)和辛芳鼻炎胶囊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黏附分子(sICAM-1、P-选择素),Th1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细胞因子(IL-4、IL-5)进行了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清黏附分子和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h1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黏附分子和Th2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Th1细胞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克鼻敏汤通过抑制血清黏附分子的产生和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Th2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黏附分子 TH1/TH2细胞因子 克鼻敏汤 变应性鼻炎患者 细胞因子水平 健康对照组 酶联免疫吸附法 TH1细胞因子 辛芳鼻炎胶囊 对变应性鼻炎 细胞因子网络 P-选择素 IFN-γ 治疗组 治疗前 治疗作用 治疗后
下载PDF
大黄素对结肠癌移植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及对碳酸酐酶Ⅸ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虎嘉祥 石晓卫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082-2084,2089,共4页
目的探究大黄素对结肠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及对移植瘤组织碳酸酐酶Ⅸ(CA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前肢腋窝下接种CT26结肠癌细胞悬液构建结肠癌移植瘤小鼠。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4只;另取15只正常BALB/... 目的探究大黄素对结肠癌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及对移植瘤组织碳酸酐酶Ⅸ(CAⅨ)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前肢腋窝下接种CT26结肠癌细胞悬液构建结肠癌移植瘤小鼠。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4只;另取15只正常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以等量0. 9%NaCl;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按100和150 mg·kg-1的剂量予以10mg·mL-1的大黄素溶液。4组小鼠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干预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分子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AⅨ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抑瘤率。结果干预后,低、高剂量实验组的瘤体质量抑瘤率分别为37. 14%和71. 46%,瘤体体积抑瘤率分别为33. 16%和62. 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低、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对照组的癌胚抗原分别为(1. 51±0. 23),(1. 14±0. 21),(1. 95±0. 24)和(1. 02±0. 21)ng·mL-1,人可溶性CD44分子含量分别为(2. 71±0. 29),(2. 28±0. 24),(3. 02±0. 37)和(1. 58±0. 33) ng·mL-1,CAⅨ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7. 94±2. 87)%,(23. 06±2. 09)%,(58. 43±6. 04)%和(1. 24±0. 32)%,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且高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低剂量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大黄素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移植瘤小鼠肿瘤生长,降低血清肿瘤标志分子含量,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移植瘤组织CAⅨ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结肠癌 血清肿瘤标志分子 碳酸酐酶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