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63
篇文章
<
1
2
…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
被引量:
30
1
作者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1987年第1期45-71,共27页
一九六三年夏,撰成约六万言之《古代巴人的族源问题及其他》初稿,以己见多不与人同,未敢轻率刊印发表。常持稿求正于师友,或于教学之余,与诸生相研讨。又复时时留心,续收材料以为订补。经二十余年之按验,自觉旧日若干论断,似尚未为大谬...
一九六三年夏,撰成约六万言之《古代巴人的族源问题及其他》初稿,以己见多不与人同,未敢轻率刊印发表。常持稿求正于师友,或于教学之余,与诸生相研讨。又复时时留心,续收材料以为订补。经二十余年之按验,自觉旧日若干论断,似尚未为大谬,近年来有关考古新材料不断出土,其中颇有可为旧说之证者。今摘出旧稿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以供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
人
僚
人
鱼复
巴族
鳖灵
船棺葬
《太平寰宇记》
蜀
人
鱼符津
巴丘
原文传递
蜀人南迁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孙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2-48,共7页
史载,蜀王族曾有南迁之举。然记载简略,疑点颇多,前辈学者虽作了一些探讨,但尚有问题未能解决。因此,有必要再对蜀人南迁问题进行考察。
关键词
蜀
人
安阳王
蜀
王
蚕丛
华阳国志
夜郎国
鳖灵
蜀
志
周庄王
秦灭
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代西南夷中“巂”之族群内涵——兼论蜀人南迁以及与西南夷的融合
被引量:
9
3
作者
石硕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9,109,共9页
"巂"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列西南夷九个人群部落之一,但也是其中面貌最模糊不清的一支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巂"之族群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从汉代语境看,"巂"字乃蜀人特有的标记与符号,...
"巂"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列西南夷九个人群部落之一,但也是其中面貌最模糊不清的一支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巂"之族群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从汉代语境看,"巂"字乃蜀人特有的标记与符号,代表蜀人的祖先传说与族群记忆,而"巂"之分布与史籍所载南迁蜀人的分布区域相吻合,故"巂"之内涵是指南迁的蜀人及后裔。汉朝廷对蜀人余绪仍存在于西南夷之地一事颇为敏感和隐讳,可能是造成汉代史籍对"巂"之面貌普遍缺乏记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巂
蜀
人
西南夷
原文传递
李冰的神化与蜀王杜宇的冤案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荣泉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1期24-32,共9页
李冰是我国秦代杰出的水利家,同时也是过去川黔农村中长期奉祀的“川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治水的事迹驰名中外,研究者颇多;但作为巴蜀农神的化身来说,这位“川主”的来历在史学界还没有引起注意。从神化传说资料来看,李冰和蜀...
李冰是我国秦代杰出的水利家,同时也是过去川黔农村中长期奉祀的“川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治水的事迹驰名中外,研究者颇多;但作为巴蜀农神的化身来说,这位“川主”的来历在史学界还没有引起注意。从神化传说资料来看,李冰和蜀王杜宇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杜宇是巴蜀古史上教民务农的第一个蜀王,他在巴蜀农村中的影响很大,但是死得不明不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王
蜀
人
蚕丛
华阳国志
鳖灵
史记·河渠书
望帝
蜀
志
《华阳国志》
四川历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夜郎与巴蜀的关系
被引量:
5
5
作者
宋世坤
《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1期31-39,共9页
古代的巴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今天四川东部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战国以后,由于楚国的不断压迫,巴人逐渐西迁,最后退至重庆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或...
古代的巴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今天四川东部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战国以后,由于楚国的不断压迫,巴人逐渐西迁,最后退至重庆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或治阆中(今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即足以为证。早期的蜀人,相传活动于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一带,后来,他们向东南地区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一带。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蜀人便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时的蜀国,“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郎国
华阳国志
春秋时期
西南夷
巴国
《华阳国志》
蜀
王
奴隶制国家
蜀
人
成都平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中社会生活器具的探析
6
作者
温锐
《东方收藏》
2023年第3期92-94,共3页
在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研究和分析蜀人对于陶器、玉器、青铜器、金器等器具的使用及在社会场景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蜀人与“器”的关系是交互的,它既是社会形态的缩影,也是最日常的存在。不仅有着形而下的属性,蜀人还...
在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研究和分析蜀人对于陶器、玉器、青铜器、金器等器具的使用及在社会场景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蜀人与“器”的关系是交互的,它既是社会形态的缩影,也是最日常的存在。不仅有着形而下的属性,蜀人还赋予“器”以生命力,成为一种象征和精神信仰,即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在精湛器具的背后所支撑着的是一个秩序分工分明、阶级制度完善的社会组织,这样的经济活动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投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人
社会生活
器
饮食
祭祀
信仰崇拜
原文传递
羌族经典中所涉及的成都开发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曦
《文史杂志》
1992年第3期41-42,共2页
邓少琴、温少峰、童恩正诸先生,都认为蜀族是古氐羌的一支。温少峰甚至认为:“‘成都’一词就是他们的语汇。‘都’字的含义是地域、地方、地区的意思。‘成’字音的含义是蜀人的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或‘高原来的人”’。 这些观点...
邓少琴、温少峰、童恩正诸先生,都认为蜀族是古氐羌的一支。温少峰甚至认为:“‘成都’一词就是他们的语汇。‘都’字的含义是地域、地方、地区的意思。‘成’字音的含义是蜀人的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或‘高原来的人”’。 这些观点极有意义,但是羌人是否在成都一带活动过,汉文典籍无明确记载,羌族无文字,也缺少文献典籍可查。近十年来,通过对巫师——释比——用古羌语传承的口头经典的调查,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材料,其中一些部分直接涉及成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恩正
释比
羌语
族称
文献典籍
蜀
人
羌
人
邓少琴
高原
人
巴夺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上古蜀人的来源、结构与层次
被引量:
2
8
作者
汪启明
于潇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82,共12页
中上古时期蜀地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传说、文献、考古三重证据可得确认。中上古蜀地居民呈多元混生形态,因移民、融合而产生历史层次性,其底层是上古蜀人;秦汉时期的移民,是蜀人的第二层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蜀移民,成为蜀人的第三个层...
中上古时期蜀地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传说、文献、考古三重证据可得确认。中上古蜀地居民呈多元混生形态,因移民、融合而产生历史层次性,其底层是上古蜀人;秦汉时期的移民,是蜀人的第二层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蜀移民,成为蜀人的第三个层次。秦汉移民有十二种模式,所形成的接触与融合,致古蜀人的结构呈动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氐羌僚等少数民族入蜀、侨置郡县,古蜀人的面貌基本定形。蜀地自古以来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聚集区。移民的主要成分来源于与蜀地相毗邻的西北、荆楚及周边的少数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
蜀
蜀
人
移民
蜀
语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李冰蜀地羌人说质疑
被引量:
2
9
作者
冯广宏
《文史杂志》
1992年第3期43-44,共2页
李冰身世,史无明文。研究者或认为是秦人,或认为是氐羌人。愚以为李冰只能是秦人而不可能是蜀地羌人。 一、从时代背景看 据《华阳国志·蜀志》所记,秦惠文王灭蜀后,因“戎伯尚强”,移秦民万家入蜀。移民入蜀的原因,除了分散蜀地土...
李冰身世,史无明文。研究者或认为是秦人,或认为是氐羌人。愚以为李冰只能是秦人而不可能是蜀地羌人。 一、从时代背景看 据《华阳国志·蜀志》所记,秦惠文王灭蜀后,因“戎伯尚强”,移秦民万家入蜀。移民入蜀的原因,除了分散蜀地土著势力,对土著蜀人作政治上的分化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蜀中广记》卷96引唐卢求《成都记·序》:“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原来秦蜀语言是不通的,直到秦民大量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
人
蜀
中广记
华阳国志
秦惠文王
成都记
秦
人
蜀
志
蜀
人
秦昭襄王
蜀
王本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周之际三角援青铜戈与蜀人随武王伐纣
被引量:
3
10
作者
印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了史籍所载的往来于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褒斜道的重要作用。随武王伐纣的应是居于巴山以北陕南的秦巴山地一带以及后来向北过秦岭的早期蜀文化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之际
三角援青铜戈
蜀
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学比于齐鲁”考辨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漫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10-12,共3页
在研究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发展、繁荣时,"蜀学比于齐鲁"是被最广泛引用的论据之一;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蜀学比于齐鲁"的出处"蜀学比于齐鲁"...
在研究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发展、繁荣时,"蜀学比于齐鲁"是被最广泛引用的论据之一;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蜀学比于齐鲁"的出处"蜀学比于齐鲁"这句话出自《华阳国志》,并且出现过两次:其一,《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翁〕穿湔江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学
《华阳国志》
文翁
蜀
志
湔江
巴
蜀
地区
巴
蜀
文化
蜀
人
文学成就
常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式斗牛述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諓华
《浙江体育科学》
1992年第1期30-33,共4页
一、中国式斗牛之起源中国式斗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起源,有传说古时人们为了庆祝或获得丰收,将象征丰收的牛作为求神,酬神的祭品。在祭品活动中为了讨神的喜欢,人与牛、牛与牛之间往往要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这种讨神喜欢而...
一、中国式斗牛之起源中国式斗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起源,有传说古时人们为了庆祝或获得丰收,将象征丰收的牛作为求神,酬神的祭品。在祭品活动中为了讨神的喜欢,人与牛、牛与牛之间往往要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这种讨神喜欢而表演的动作便是斗牛活动的起源。也有人认为,我国的斗牛起源于李冰斗蛟的传说:“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已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辩,汝当杀其无记者。’逐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为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逐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神
冰斗
雷风
大箭
蜀
人
师古注
斗牛之戏
常从
民族居住地
西班牙
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夷为夏:蜀人华夏化的历史探迹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映晖
《文史杂志》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按照先秦典籍的记载,“禹置九州”为蜀人参与华夏的礼制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使得蜀人在维持先秦天下秩序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史记》的记载,先秦蜀地“边远”且“道险”,蜀人为“戎翟之长”。秦并蜀地以后,实行郡县制,...
按照先秦典籍的记载,“禹置九州”为蜀人参与华夏的礼制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使得蜀人在维持先秦天下秩序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史记》的记载,先秦蜀地“边远”且“道险”,蜀人为“戎翟之长”。秦并蜀地以后,实行郡县制,这为汉代蜀地文雅风气的形成提供了机遇。汉代,文翁“倡教兴学”,以扬雄为代表的蜀地学人群体推动了蜀地的华夏化。这为后来蜀地故事叙述的经典化提供了素材,也为蜀人认识自身的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
人
华夏化
华夏礼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蜀人的圣树崇拜:从乌木到建木
被引量:
2
14
作者
贾雯鹤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27-33,共7页
从广柔石纽的神圣禁地的林野 ,到都广之野的建木 ,都可以看出古蜀人盛行着圣树崇拜。最初作为蜀人圣树崇拜产物的建木 ,后来突破巴蜀文化的局限 ,融合进华夏文化中 ,和扶桑、若木一起 ,成为支撑华夏文化圣树崇拜体系最重要的三根支柱。...
从广柔石纽的神圣禁地的林野 ,到都广之野的建木 ,都可以看出古蜀人盛行着圣树崇拜。最初作为蜀人圣树崇拜产物的建木 ,后来突破巴蜀文化的局限 ,融合进华夏文化中 ,和扶桑、若木一起 ,成为支撑华夏文化圣树崇拜体系最重要的三根支柱。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和昆仑本是一地 ,它们都是古蜀族以岷山为原型 ,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 ,神话的乐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树
建木
都广之野
昆仑
乐园
《山海经》
蜀
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巴、蜀人的性格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固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51-54,共4页
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地势险要、交通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古代巴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原始朴素、劲勇强悍、无所畏惧;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使古代蜀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喜浪漫幻想。
关键词
巴
人
蜀
人
性格差异
地理环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褒斜道是蜀人走向关中、中原的通道
被引量:
2
16
作者
杨伟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1-35,24,共6页
陕西的关中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是两个久负盛名的“天府”。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大山脉——秦岭。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越过这座大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故六朝及唐代的一些文学家惊呼蜀道难。唐人欧旭詹在《栈道铭·序...
陕西的关中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是两个久负盛名的“天府”。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大山脉——秦岭。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越过这座大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故六朝及唐代的一些文学家惊呼蜀道难。唐人欧旭詹在《栈道铭·序》中说:“秦之(?),蜀之(?),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谿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千里无土,互隔岈绝,巉巉冥冥,糜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自然障碍,把关中与汉中以及巴蜀隔开了。“秦虽有心,蜀虽有情,五万年间,爱不相接”;只有到了秦惠王将要伐蜀,开通了石牛道,秦蜀之间才开始交通。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熟知蜀人参加过牧野之战。蜀人是怎样去到中原的?其间必有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褒斜道
蜀
人
石牛道
牧野之战
秦惠王
糜鹿
蜀
道难
成都平原
华阳国志
蜀
王本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前的川菜并不辣
被引量:
2
17
作者
任大刚
《同舟共进》
2019年第9期83-85,共3页
张恨水旅居重庆,感慨说,“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此间于茶坊酒肆之外,另有甜食店。店中专售枣糕莲羹等食品,而鸡油汤团一项,尤脍炙人口”。
关键词
川菜
张恨水
蜀
人
甜食
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历代吉祥图案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树村
《中国文化》
1990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所談的“吉祥圖案”,是指附在器物上的一種寓意幸福的紋樣。我國古代美術論著中無“圖案”一詞,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裏稱之為“樣”,如說畫家董伯仁“有雜畫臺閣樣”,又有關於竇師論“初為太宗(李世民),秦王府咨議相國錄事參軍,...
本文所談的“吉祥圖案”,是指附在器物上的一種寓意幸福的紋樣。我國古代美術論著中無“圖案”一詞,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裏稱之為“樣”,如說畫家董伯仁“有雜畫臺閣樣”,又有關於竇師論“初為太宗(李世民),秦王府咨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图案
董伯仁
程氏墨苑
李世民
相國
胡正言
徐崇嗣
易元吉
蜀
人
陶瓷器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贺麟与蜀学——关于现代蜀学的梳理与思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彭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5-41,共7页
和许多从事哲学研究的四川籍人士一样,贺麟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不是在四川度过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贺麟与四川学人(如张颐、蒙文通、陈铨、唐君毅、萧萐父、杨祖陶、杨宪邦等)的交往;而且,他热情地关注四川文化的发展,热心地总结四川...
和许多从事哲学研究的四川籍人士一样,贺麟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不是在四川度过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贺麟与四川学人(如张颐、蒙文通、陈铨、唐君毅、萧萐父、杨祖陶、杨宪邦等)的交往;而且,他热情地关注四川文化的发展,热心地总结四川学人的成就。在贺麟身上,蜀学的"深玄之风"得到了体现与彰显,蜀学的"哲思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弘扬。未来蜀学之发展,当合理借鉴大师巨匠的努力与追求,在"打通古今""融通三教""会通中西"十二字上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麟
蜀
学
蜀
人
梳理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国志》其书(上)
20
作者
戴燕
《书城》
2016年第4期5-14,共10页
一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了汉末以来"合久必分"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来的巴东太守罗宪有机会向晋武帝推荐他认为应该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单中就有...
一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了汉末以来"合久必分"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来的巴东太守罗宪有机会向晋武帝推荐他认为应该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单中就有陈寿。陈寿就这样进入西晋王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罗宪
就这样
太康
蜀
人
蜀
后主
谯周
刘禅
邓艾
蜀
志
原文传递
题名
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
被引量:
30
1
作者
张勋燎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系
出处
《南方民族考古》
1987年第1期45-71,共27页
文摘
一九六三年夏,撰成约六万言之《古代巴人的族源问题及其他》初稿,以己见多不与人同,未敢轻率刊印发表。常持稿求正于师友,或于教学之余,与诸生相研讨。又复时时留心,续收材料以为订补。经二十余年之按验,自觉旧日若干论断,似尚未为大谬,近年来有关考古新材料不断出土,其中颇有可为旧说之证者。今摘出旧稿中的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以供研讨。
关键词
巴
人
僚
人
鱼复
巴族
鳖灵
船棺葬
《太平寰宇记》
蜀
人
鱼符津
巴丘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蜀人南迁考
被引量:
9
2
作者
孙华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42-48,共7页
文摘
史载,蜀王族曾有南迁之举。然记载简略,疑点颇多,前辈学者虽作了一些探讨,但尚有问题未能解决。因此,有必要再对蜀人南迁问题进行考察。
关键词
蜀
人
安阳王
蜀
王
蚕丛
华阳国志
夜郎国
鳖灵
蜀
志
周庄王
秦灭
蜀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代西南夷中“巂”之族群内涵——兼论蜀人南迁以及与西南夷的融合
被引量:
9
3
作者
石硕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9,10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藏彝走廊的民族互动与文化发展"(05AMZ002)阶段性成果
四川大学985"南亚与中国藏区"创新基地资助
文摘
"巂"是《史记.西南夷列传》所列西南夷九个人群部落之一,但也是其中面貌最模糊不清的一支人群。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巂"之族群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认为从汉代语境看,"巂"字乃蜀人特有的标记与符号,代表蜀人的祖先传说与族群记忆,而"巂"之分布与史籍所载南迁蜀人的分布区域相吻合,故"巂"之内涵是指南迁的蜀人及后裔。汉朝廷对蜀人余绪仍存在于西南夷之地一事颇为敏感和隐讳,可能是造成汉代史籍对"巂"之面貌普遍缺乏记载的原因。
关键词
巂
蜀
人
西南夷
Keywords
Xi
Shu people
Southwest Yi.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李冰的神化与蜀王杜宇的冤案
被引量:
4
4
作者
罗荣泉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1期24-32,共9页
文摘
李冰是我国秦代杰出的水利家,同时也是过去川黔农村中长期奉祀的“川主”。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来说,他治水的事迹驰名中外,研究者颇多;但作为巴蜀农神的化身来说,这位“川主”的来历在史学界还没有引起注意。从神化传说资料来看,李冰和蜀王杜宇之间有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杜宇是巴蜀古史上教民务农的第一个蜀王,他在巴蜀农村中的影响很大,但是死得不明不白。
关键词
蜀
王
蜀
人
蚕丛
华阳国志
鳖灵
史记·河渠书
望帝
蜀
志
《华阳国志》
四川历史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夜郎与巴蜀的关系
被引量:
5
5
作者
宋世坤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1982年第1期31-39,共9页
文摘
古代的巴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在今天四川东部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进入战国以后,由于楚国的不断压迫,巴人逐渐西迁,最后退至重庆一带。《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合川),或治平都(今丰都),或治阆中(今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涪陵)”即足以为证。早期的蜀人,相传活动于今天四川西北岷江上游一带,后来,他们向东南地区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一带。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蜀人便以成都为中心,建立了奴隶制国家。这时的蜀国,“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
关键词
夜郎国
华阳国志
春秋时期
西南夷
巴国
《华阳国志》
蜀
王
奴隶制国家
蜀
人
成都平原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中社会生活器具的探析
6
作者
温锐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出处
《东方收藏》
2023年第3期92-94,共3页
文摘
在成都平原史前文化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研究和分析蜀人对于陶器、玉器、青铜器、金器等器具的使用及在社会场景中的运用情况,可以发现蜀人与“器”的关系是交互的,它既是社会形态的缩影,也是最日常的存在。不仅有着形而下的属性,蜀人还赋予“器”以生命力,成为一种象征和精神信仰,即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在精湛器具的背后所支撑着的是一个秩序分工分明、阶级制度完善的社会组织,这样的经济活动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形态的投影。
关键词
蜀
人
社会生活
器
饮食
祭祀
信仰崇拜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羌族经典中所涉及的成都开发
被引量:
3
7
作者
赵曦
出处
《文史杂志》
1992年第3期41-42,共2页
文摘
邓少琴、温少峰、童恩正诸先生,都认为蜀族是古氐羌的一支。温少峰甚至认为:“‘成都’一词就是他们的语汇。‘都’字的含义是地域、地方、地区的意思。‘成’字音的含义是蜀人的族称。其义为‘高原人’或‘高原来的人”’。 这些观点极有意义,但是羌人是否在成都一带活动过,汉文典籍无明确记载,羌族无文字,也缺少文献典籍可查。近十年来,通过对巫师——释比——用古羌语传承的口头经典的调查,从一个新角度提供了许多值得注意的材料,其中一些部分直接涉及成都。
关键词
童恩正
释比
羌语
族称
文献典籍
蜀
人
羌
人
邓少琴
高原
人
巴夺寨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上古蜀人的来源、结构与层次
被引量:
2
8
作者
汪启明
于潇怡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1-18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
辑录及数字化工程"(15ZDB10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方言研究"(14BYY112)
文摘
中上古时期蜀地是一个移民社会,由传说、文献、考古三重证据可得确认。中上古蜀地居民呈多元混生形态,因移民、融合而产生历史层次性,其底层是上古蜀人;秦汉时期的移民,是蜀人的第二层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蜀移民,成为蜀人的第三个层次。秦汉移民有十二种模式,所形成的接触与融合,致古蜀人的结构呈动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氐羌僚等少数民族入蜀、侨置郡县,古蜀人的面貌基本定形。蜀地自古以来是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聚集区。移民的主要成分来源于与蜀地相毗邻的西北、荆楚及周边的少数民族。
关键词
古
蜀
蜀
人
移民
蜀
语
民族融合
分类号
H17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李冰蜀地羌人说质疑
被引量:
2
9
作者
冯广宏
出处
《文史杂志》
1992年第3期43-44,共2页
文摘
李冰身世,史无明文。研究者或认为是秦人,或认为是氐羌人。愚以为李冰只能是秦人而不可能是蜀地羌人。 一、从时代背景看 据《华阳国志·蜀志》所记,秦惠文王灭蜀后,因“戎伯尚强”,移秦民万家入蜀。移民入蜀的原因,除了分散蜀地土著势力,对土著蜀人作政治上的分化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蜀中广记》卷96引唐卢求《成都记·序》:“迁秦人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原来秦蜀语言是不通的,直到秦民大量掺入。
关键词
羌
人
蜀
中广记
华阳国志
秦惠文王
成都记
秦
人
蜀
志
蜀
人
秦昭襄王
蜀
王本纪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周之际三角援青铜戈与蜀人随武王伐纣
被引量:
3
10
作者
印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4-38,共5页
文摘
发现于陕西城固、洋县一带的以等腰三角形宽短援青铜戈为代表的商代考古遗存表明当时的蜀境包括陕南汉中地区。蜀文化不仅达到了大巴山以北,甚至也延伸至秦岭北麓周边一带。陕南城固与秦岭北麓周边一带在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佐证了史籍所载的往来于秦岭南北的主要通道——褒斜道的重要作用。随武王伐纣的应是居于巴山以北陕南的秦巴山地一带以及后来向北过秦岭的早期蜀文化之人。
关键词
商周之际
三角援青铜戈
蜀
人
Keywords
moment between the Shang and Western Zhou period
triangular bronze dagger-axe
Shu culture people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学比于齐鲁”考辨
被引量:
1
11
作者
刘漫
机构
成都师范学院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
出处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10-12,共3页
文摘
在研究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教育、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发展、繁荣时,"蜀学比于齐鲁"是被最广泛引用的论据之一;遗憾的是,许多人对这句话的理解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一、"蜀学比于齐鲁"的出处"蜀学比于齐鲁"这句话出自《华阳国志》,并且出现过两次:其一,《华阳国志》卷三《蜀志》:"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翁〕穿湔江口。
关键词
蜀
学
《华阳国志》
文翁
蜀
志
湔江
巴
蜀
地区
巴
蜀
文化
蜀
人
文学成就
常璩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式斗牛述论
被引量:
2
12
作者
赵諓华
机构
杭州大学
出处
《浙江体育科学》
1992年第1期30-33,共4页
文摘
一、中国式斗牛之起源中国式斗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关于其起源,有传说古时人们为了庆祝或获得丰收,将象征丰收的牛作为求神,酬神的祭品。在祭品活动中为了讨神的喜欢,人与牛、牛与牛之间往往要表演各种各样的动作,这种讨神喜欢而表演的动作便是斗牛活动的起源。也有人认为,我国的斗牛起源于李冰斗蛟的传说:“李冰为蜀郡守,有蛟岁暴,漂垫相望,冰乃入水戮蛟,已为牛形,江神龙跃,冰不胜。及出,选卒之勇者数百,持强弓大箭,约曰:,吾前者为牛,今江神必亦为牛矣,我以太白练自束以辩,汝当杀其无记者。’逐吼呼而入,须臾雷风大起,天地一色。稍定,为二牛斗于上。公练甚长白,武士乃齐射其神,逐毙。
关键词
江神
冰斗
雷风
大箭
蜀
人
师古注
斗牛之戏
常从
民族居住地
西班牙
人
分类号
G80 [文化科学—运动人体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夷为夏:蜀人华夏化的历史探迹
被引量:
1
13
作者
张映晖
机构
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文史杂志》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基金
2021年成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古蜀文化与当代开发利用研究”(项目批准号:2021CS0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按照先秦典籍的记载,“禹置九州”为蜀人参与华夏的礼制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也使得蜀人在维持先秦天下秩序的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按照《史记》的记载,先秦蜀地“边远”且“道险”,蜀人为“戎翟之长”。秦并蜀地以后,实行郡县制,这为汉代蜀地文雅风气的形成提供了机遇。汉代,文翁“倡教兴学”,以扬雄为代表的蜀地学人群体推动了蜀地的华夏化。这为后来蜀地故事叙述的经典化提供了素材,也为蜀人认识自身的历史提供了一种方法。
关键词
蜀
人
华夏化
华夏礼制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蜀人的圣树崇拜:从乌木到建木
被引量:
2
14
作者
贾雯鹤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27-33,共7页
文摘
从广柔石纽的神圣禁地的林野 ,到都广之野的建木 ,都可以看出古蜀人盛行着圣树崇拜。最初作为蜀人圣树崇拜产物的建木 ,后来突破巴蜀文化的局限 ,融合进华夏文化中 ,和扶桑、若木一起 ,成为支撑华夏文化圣树崇拜体系最重要的三根支柱。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和昆仑本是一地 ,它们都是古蜀族以岷山为原型 ,神化而成的天地的中心 ,神话的乐园。
关键词
圣树
建木
都广之野
昆仑
乐园
《山海经》
蜀
人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巴、蜀人的性格差异及成因
被引量:
1
15
作者
刘固盛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
出处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51-54,共4页
文摘
山高谷深、江流湍急、地势险要、交通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古代巴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原始朴素、劲勇强悍、无所畏惧;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使古代蜀人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华而不实、喜浪漫幻想。
关键词
巴
人
蜀
人
性格差异
地理环境
分类号
K901.9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褒斜道是蜀人走向关中、中原的通道
被引量:
2
16
作者
杨伟立
出处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1-35,24,共6页
文摘
陕西的关中平原,四川的成都平原,是两个久负盛名的“天府”。它们之间,横亘着一条大山脉——秦岭。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要越过这座大山,无疑是十分困难的。故六朝及唐代的一些文学家惊呼蜀道难。唐人欧旭詹在《栈道铭·序》中说:“秦之(?),蜀之(?),连高夹深,九州之险也。(?)谿穷谷,万仞直下,莽崖峭壁,千里无土,互隔岈绝,巉巉冥冥,糜鹿无蹊,猿猱相望,自三代而往,蹄足莫之能越”;自然障碍,把关中与汉中以及巴蜀隔开了。“秦虽有心,蜀虽有情,五万年间,爱不相接”;只有到了秦惠王将要伐蜀,开通了石牛道,秦蜀之间才开始交通。这种说法有根据吗?回答是否定的。我们熟知蜀人参加过牧野之战。蜀人是怎样去到中原的?其间必有一条道路。
关键词
褒斜道
蜀
人
石牛道
牧野之战
秦惠王
糜鹿
蜀
道难
成都平原
华阳国志
蜀
王本纪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前的川菜并不辣
被引量:
2
17
作者
任大刚
机构
冰川思想库
出处
《同舟共进》
2019年第9期83-85,共3页
文摘
张恨水旅居重庆,感慨说,“人但知蜀人嗜辣,而不知蜀人亦嗜甜。此间于茶坊酒肆之外,另有甜食店。店中专售枣糕莲羹等食品,而鸡油汤团一项,尤脍炙人口”。
关键词
川菜
张恨水
蜀
人
甜食
酒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历代吉祥图案管窥
被引量:
2
18
作者
王树村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出处
《中国文化》
1990年第1期41-46,共6页
文摘
本文所談的“吉祥圖案”,是指附在器物上的一種寓意幸福的紋樣。我國古代美術論著中無“圖案”一詞,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裏稱之為“樣”,如說畫家董伯仁“有雜畫臺閣樣”,又有關於竇師論“初為太宗(李世民),秦王府咨議相國錄事參軍,封陵陽公……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
关键词
吉祥图案
董伯仁
程氏墨苑
李世民
相國
胡正言
徐崇嗣
易元吉
蜀
人
陶瓷器皿
分类号
G1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贺麟与蜀学——关于现代蜀学的梳理与思考
被引量:
1
19
作者
彭华
机构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35-4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099)
成都贺麟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1 种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S0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10@ZH005)
文摘
和许多从事哲学研究的四川籍人士一样,贺麟一生绝大多数时光都不是在四川度过的。但是,这并没有影响贺麟与四川学人(如张颐、蒙文通、陈铨、唐君毅、萧萐父、杨祖陶、杨宪邦等)的交往;而且,他热情地关注四川文化的发展,热心地总结四川学人的成就。在贺麟身上,蜀学的"深玄之风"得到了体现与彰显,蜀学的"哲思传统"得到了继承与弘扬。未来蜀学之发展,当合理借鉴大师巨匠的努力与追求,在"打通古今""融通三教""会通中西"十二字上用力。
关键词
贺麟
蜀
学
蜀
人
梳理
思考
Keywords
He Lin
Shuology
Sichuan scholars
review
reflec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国志》其书(上)
20
作者
戴燕
出处
《书城》
2016年第4期5-14,共10页
文摘
一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司马炎灭吴,结束了汉末以来"合久必分"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来的巴东太守罗宪有机会向晋武帝推荐他认为应该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单中就有陈寿。陈寿就这样进入西晋王朝,
关键词
《三国志》
罗宪
就这样
太康
蜀
人
蜀
后主
谯周
刘禅
邓艾
蜀
志
分类号
K237.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古代巴人的起源及其与蜀人、僚人的关系
张勋燎
《南方民族考古》
1987
30
原文传递
2
蜀人南迁考
孙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汉代西南夷中“巂”之族群内涵——兼论蜀人南迁以及与西南夷的融合
石硕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9
原文传递
4
李冰的神化与蜀王杜宇的冤案
罗荣泉
《贵州文史丛刊》
198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试论夜郎与巴蜀的关系
宋世坤
《贵州文史丛刊》
198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成都平原史前文化中社会生活器具的探析
温锐
《东方收藏》
2023
0
原文传递
7
羌族经典中所涉及的成都开发
赵曦
《文史杂志》
199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上古蜀人的来源、结构与层次
汪启明
于潇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李冰蜀地羌人说质疑
冯广宏
《文史杂志》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商周之际三角援青铜戈与蜀人随武王伐纣
印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蜀学比于齐鲁”考辨
刘漫
《文史杂志》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中国式斗牛述论
赵諓华
《浙江体育科学》
199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化夷为夏:蜀人华夏化的历史探迹
张映晖
《文史杂志》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蜀人的圣树崇拜:从乌木到建木
贾雯鹤
《中华文化论坛》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古代巴、蜀人的性格差异及成因
刘固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褒斜道是蜀人走向关中、中原的通道
杨伟立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以前的川菜并不辣
任大刚
《同舟共进》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中国历代吉祥图案管窥
王树村
《中国文化》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贺麟与蜀学——关于现代蜀学的梳理与思考
彭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三国志》其书(上)
戴燕
《书城》
201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9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