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森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用作使令动词。"■(平)"与"兮"字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乎"字来源于"虖"字,出现时代较晚,与"兮"字有紧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下载PDF
考古所见枣滕地区周代四个本地邦国
2
作者 王琦 赵璐璐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枣滕地区考古发现了周代灵父、虖台、昆、小邾(郳)诸邦国的墓葬、城址及出土遗物,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其国君自称“君”,与华夏诸邦国君称“公、侯、伯”等爵称不一致,其姓也比较特殊。结合文献记录,枣滕地区四邦国应属于东方地区的土著国... 枣滕地区考古发现了周代灵父、虖台、昆、小邾(郳)诸邦国的墓葬、城址及出土遗物,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其国君自称“君”,与华夏诸邦国君称“公、侯、伯”等爵称不一致,其姓也比较特殊。结合文献记录,枣滕地区四邦国应属于东方地区的土著国家。这为我们研究枣滕地区周代邦国族属、来源、种类、文化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父 小邾(郳)国 本地邦国
下载PDF
楚简“虖”、“■”、“■”的用法及其形体传承辩证
3
作者 雷黎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在楚简文献中,"虖"、"■"、"■"皆既可用作实词,又可用作虚词。用作实词时,三字各不相同;用作虚词时,三字有同有异。"虖"、"虎口"在楚简之前的文献中即已出现,后世也有传承;而"... 在楚简文献中,"虖"、"■"、"■"皆既可用作实词,又可用作虚词。用作实词时,三字各不相同;用作虚词时,三字有同有异。"虖"、"虎口"在楚简之前的文献中即已出现,后世也有传承;而""仅存现于以楚简为主的战国出土文献中。三字在与楚简同时地出现的传世文献中未见,系后世更改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 ”、“[虎口]”、“[虍壬]” 用法 传承
下载PDF
《墨子》“恶许”考辨
4
作者 冯赫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自清代以来不少学者都认为《墨子》的"恶许"与"何许"同义、"许"是表示处所的词,这类观点也体现在辞书中。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墨子》的"恶许"怎样注释或解释才是正确的,而且涉及到表示处所的&... 自清代以来不少学者都认为《墨子》的"恶许"与"何许"同义、"许"是表示处所的词,这类观点也体现在辞书中。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墨子》的"恶许"怎样注释或解释才是正确的,而且涉及到表示处所的"所"出现变体"许"的时代以及表示处所的"许"与疑问代词组合的历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事实是,《墨子》的"恶许"与"何许"的功能及构成方式都不相同,"恶许"就是见于上古汉语的"恶乎","许"是"乎(虖)"的借音字,而不是处所义的"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恶许 恶乎() 音义考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