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甲骨文、金文所谓“乎”字当释为“平”字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王森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8-328,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6AKG00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ZD306)成果之一。
-
文摘
根据古文字材料,《说文》中的"丂"字至少有四个字形来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字,其下部所从"丂"形是"杖"字的初文,应当将其释为"平"字。"平"字本义指"抨击",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用作使令动词。"■(平)"与"兮"字没有任何联系。真正的"乎"字来源于"虖"字,出现时代较晚,与"兮"字有紧密联系。
-
关键词
古文字考释
平
乎
兮
虖
-
Keywords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writing
"ping"(平)
"hu"(乎)
"xi"(兮)
"hu"(虖)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考古所见枣滕地区周代四个本地邦国
- 2
-
-
作者
王琦
赵璐璐
-
机构
枣庄市博物馆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8,共6页
-
基金
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考古所见枣滕地区周代邦国及文化”(项目编号:2022-JCIS-1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枣滕地区考古发现了周代灵父、虖台、昆、小邾(郳)诸邦国的墓葬、城址及出土遗物,出土的铜器铭文中其国君自称“君”,与华夏诸邦国君称“公、侯、伯”等爵称不一致,其姓也比较特殊。结合文献记录,枣滕地区四邦国应属于东方地区的土著国家。这为我们研究枣滕地区周代邦国族属、来源、种类、文化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
关键词
灵父
昆
虖台
小邾(郳)国
本地邦国
-
Keywords
Lingfu
Kun
Hutai
the state of Xiaozhu
native state
-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楚简“虖”、“■”、“■”的用法及其形体传承辩证
- 3
-
-
作者
雷黎明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
出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01-105,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BYY023)
-
文摘
在楚简文献中,"虖"、"■"、"■"皆既可用作实词,又可用作虚词。用作实词时,三字各不相同;用作虚词时,三字有同有异。"虖"、"虎口"在楚简之前的文献中即已出现,后世也有传承;而""仅存现于以楚简为主的战国出土文献中。三字在与楚简同时地出现的传世文献中未见,系后世更改所致。
-
关键词
楚简
“虖”、“[虎口]”、“[虍壬]”
用法
传承
-
Keywords
Chu bamboo slips literature “虖”、“[虎口]”、“[虍壬]”usage inheritance
-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墨子》“恶许”考辨
- 4
-
-
作者
冯赫
-
机构
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9-82,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15ZDB09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所词历史源流研究"(14CYY030)
"青年学者未来计划"
-
文摘
自清代以来不少学者都认为《墨子》的"恶许"与"何许"同义、"许"是表示处所的词,这类观点也体现在辞书中。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墨子》的"恶许"怎样注释或解释才是正确的,而且涉及到表示处所的"所"出现变体"许"的时代以及表示处所的"许"与疑问代词组合的历史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事实是,《墨子》的"恶许"与"何许"的功能及构成方式都不相同,"恶许"就是见于上古汉语的"恶乎","许"是"乎(虖)"的借音字,而不是处所义的"许"。
-
关键词
《墨子》恶许
恶乎(虖)
音义考察
-
Keywords
Wuxu(恶许)in Mozi(墨子)
Wuhu(恶乎)
Sound-meaning research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