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西夏仁孝“番表汉里”汉学的历史意义
1
作者 汤君 《西夏研究》 2023年第4期3-15,共13页
仁孝即位后,全面复兴了以“西夏文”为表象以儒家礼制文明为内核的“汉礼”“汉学”,促成了西夏特色的“礼法”建设。虽然仍然带有难以摆脱的“蕃学”色彩,但却形成“夏国多才,较昔为盛”的儒家士人为主的人才库,得到了金国的支持,清除... 仁孝即位后,全面复兴了以“西夏文”为表象以儒家礼制文明为内核的“汉礼”“汉学”,促成了西夏特色的“礼法”建设。虽然仍然带有难以摆脱的“蕃学”色彩,但却形成“夏国多才,较昔为盛”的儒家士人为主的人才库,得到了金国的支持,清除了外戚任得敬和宗室察哥为代表的“蕃学”腐败政治势力,西夏政权彻底从“军国”性质蜕变为文明的礼制王国。存世仁孝时期的西夏文献,绝大部分为西夏文写成,现出西夏特色的“礼法”内核形成的不易和西夏政治精英层的智慧。这是党项对中国少数民族文明进程的卓越贡献,其历史进步意义理应得到公平而充分的肯定。西夏晚期的政治,虽然有罗太后和李安全的短暂母党和军政的复辟,但整体上仍然是以儒家礼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 仁孝 汉学 番表汉里
下载PDF
论西夏蕃、汉礼之争的本质——以“任得敬”为个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旭俊 杨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90-96,共7页
"任得敬分国"是贯穿西夏历史进程的"蕃礼"与"汉礼"矛盾不可调和后的集中表现,而藩、汉礼之争的最深层次社会经济本质是:实现层级臣僚统治(以儒治国,加强皇权)与有限经济能力(半农半牧)之间的固有矛盾。
关键词 西夏 任得敬 分国 矛盾
下载PDF
论汉族士大夫在西夏政权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兴全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66-72,共7页
西夏,从其“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夏州政权算起,迄至1227年亡于蒙古,历时347年(881—1227)。较之同时代的辽(916—1125)、金(1115—1234),宋(960—1279)诸朝,可谓长治久安了。清朝学者赵逢源便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于中... 西夏,从其“虽未称国而王其土”的拓跋思恭所建夏州政权算起,迄至1227年亡于蒙古,历时347年(881—1227)。较之同时代的辽(916—1125)、金(1115—1234),宋(960—1279)诸朝,可谓长治久安了。清朝学者赵逢源便云“河西李氏自思恭授(?)于中和,仁福析珪于乾化,传至元昊,跋扈鸱张,僭称尊号,凡十世而降于蒙古,自古偏偶窃据,享国传世,罔有若是之历年多者。”西夏之所以能够立国长久,其原因当是多方面的,其中西夏统治阶级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大量擢用汉族士大夫(即知识分子)从而扩大了西夏统治阶级的基础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拟对此略陈管见,不妥之处,还望方家不吝斧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思恭 李继迁 乾化 封建化 僭称 统军 枢密 乾顺
下载PDF
谅祚改制考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彭向前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5,共6页
谅祚改制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礼乐制度、衣冠器物、官制军制以及思想观念等,多为李元昊草创经营所未能及者,给西夏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依据现有汉文、西夏文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经比较研究可知,谅祚改制是一次仿唐色彩浓厚的改制。
关键词 谅祚改制 汉仪 兵制 官制
下载PDF
谈汉人官僚在西夏政权中的地位与影响
5
作者 杨福瑞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5期71-73,共3页
在西夏立国二百年中 ,以党项民族为主体的政权 ,集聚了一批汉人 ,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官僚群体。他们在多方面参与了西夏内政外交 ,对推进西夏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
关键词 西夏 汉族官僚群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