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粒和蓝粒小麦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1
作者 袁文业 孙善澄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 CSCD 1993年第2期12-14,共3页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 小麦除白粒和红粒之外,还可出现紫粒和蓝粒。紫粒性状呈母本遗传模式,而蓝粒则是糊粉层中花青苷作用的结果。紫粒主要起源于埃塞俄比亚的四倍体小麦;偃麦草等小麦近缘种是蓝粒基因的重要来源,一些二倍体小麦也具有蓝色糊粉层。影响紫粒和蓝粒性状表达的因素较多,不同来源的研究材料有多种遗传模式。紫粒和蓝粒作为标记性状在遗传育种研究中已经显示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遗传学 标记基因
下载PDF
蓝糯小麦种质的选育 被引量:7
2
作者 黄碧光 吴为人 +1 位作者 刘思衡 王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58,共3页
蓝粒小麦和糯小麦都是特殊的小麦种质,有较高的营养和品质价值.蓝粒性状还作为遗传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将糯小麦C75与蓝粒小麦L杂交,对蓝粒和糯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选育同时具有蓝粒和糯性状的小麦新种质(称为蓝糯小... 蓝粒小麦和糯小麦都是特殊的小麦种质,有较高的营养和品质价值.蓝粒性状还作为遗传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得到广泛运用.本研究将糯小麦C75与蓝粒小麦L杂交,对蓝粒和糯性状进行遗传分析,选育同时具有蓝粒和糯性状的小麦新种质(称为蓝糯小麦).结果表明:蓝粒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同时控制蓝粒的基因具有剂量效应,蓝粒等位基因越多,蓝色越深;糯与非糯受3对重叠基因控制,非糯为显性;控制粒色的基因与控制糯性的基因相互独立.通过对F3株系的鉴定,获得了1个蓝粒基因和糯性基因皆纯合的株系,从而得到蓝糯小麦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糯性 遗传 选育
下载PDF
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冯毓琴 周宽基 +2 位作者 王世红 张永生 张俊儒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 将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用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在育种上具有易恢复、恢复源广的优点,但这需要解决核不育性难以有效保持的遗传学问题.基于小麦细胞遗传学理论和大量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实践,建立某种特殊细胞遗传学保持机制,可以实现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成功建立,实现了小麦核不育性的有效保持, 既实现了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白粒种子(正常小麦粒色,相对蓝粒而言,基因型为2n=42W(msms)=42)与雄性不育保持系蓝粒种子(可自交繁殖、“一系两用”,基因型为2n=42W(msms)+4E’=43)粒色的细胞遗传学标记,使小麦核不育杂种优势的育种和生产利用成为可能.简述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创建的遗传育种学原理、“兰州核不育小麦”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及蓝粒小麦的相关研究,重点介绍了4E-ms杂交小麦生产体系的育种应用研究进展和尚存在的技术难点及其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核雄性不育 4E-ms体系 育种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蓝、紫粒小麦麸皮中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耀勇 王长有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为了探讨微波辅助提取蓝、紫粒小麦麸皮中色素的方法,以两个蓝粒小麦品种和两个紫粒小麦品种的麸皮为原料,以酸性乙醇为浸提剂,利用格兰仕WD900I型家用微波炉,研究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原料与提取剂的比例)和提取剂浓度等单因... 为了探讨微波辅助提取蓝、紫粒小麦麸皮中色素的方法,以两个蓝粒小麦品种和两个紫粒小麦品种的麸皮为原料,以酸性乙醇为浸提剂,利用格兰仕WD900I型家用微波炉,研究了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原料与提取剂的比例)和提取剂浓度等单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酸性乙醇微波辅助提取蓝、紫粒小麦色素的影响的大小顺序均为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剂浓度;每次加热3瓶(每瓶20或24 mL)的最佳提取条件,微波功率均为450 W,加热时间均为90 s(间断加热,将最高加热温度控制在≤75℃),溶剂均为70%乙醇溶液,料液比,蓝粒为1 g∶10 mL,紫粒为1 g∶12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麸皮 色素提取
下载PDF
小麦蓝、紫粒种质色素基因来源分析及其植株特性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杏普 刘玉平 +2 位作者 段喜顺 刘淑娥 李军 《河北农业科学》 2000年第4期12-17,共6页
搜集了来源于多个国家的38份蓝、紫粒遗传资源,通过微机查询CRIPI小麦资源数据库等途径,追溯了这些种质的籽粒色素基因来源,并将其来源归为6类。研究了不同来源的不同色素种质的植株性状与籽粒色素的关系。
关键词 小麦 色素基因 系谱分析 植株性状 芽鞘色 基因来源 基因连锁
下载PDF
小麦种质GLM 1701蓝粒性状的遗传定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彭琴 周军 +2 位作者 徐如宏 何方 任明见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31,共7页
采用蓝粒小麦GLM 1701与4个白粒品种(贵农19、贵农麦30号、中燕96-3和绵麦301)分别组配正反交F1、F2和BC 1F1群体,利用660 K基因芯片和标记筛选对蓝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以蓝粒小麦为父本时,F1籽粒均为浅蓝粒;蓝粒小麦为母本时... 采用蓝粒小麦GLM 1701与4个白粒品种(贵农19、贵农麦30号、中燕96-3和绵麦301)分别组配正反交F1、F2和BC 1F1群体,利用660 K基因芯片和标记筛选对蓝粒性状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以蓝粒小麦为父本时,F1籽粒均为浅蓝粒;蓝粒小麦为母本时,F1籽粒均为中蓝粒,说明蓝粒基因为显性,且存在剂量效应。F2分离群体中,糊粉层蓝色和白色的籽粒数目相当,符合5∶4;BC 1F1群体中,正反交F1与白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蓝粒白粒比为1∶2,正反交F1与蓝粒亲本进行正反回交,则回交群体全为蓝粒。综合分析回交群体和对F2群体的验证,发现含蓝粒基因的雌或雄配子的传递率均只有67%。通过遗传分析得出,GLM 1701蓝粒性状为一对主效显性基因控制。660 K小麦基因芯片及标记筛选结果显示,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位于4 D染色体上,特异性标记Xgwm 165-4 D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为5.8 cM,本研究将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命名为LM 1,且通过T载体克隆得到该标记在中国春的物理位置为412716481~412716679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定位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定富 余永胜 +1 位作者 谢旭东 张裕平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本文分析了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一些不利因素或限制条件。它们是:(1)在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中,扩大了母本的种植规模;(2)在轮回选择中,需人工拔除母本群体中的可育株;(3)需要在开花时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标... 本文分析了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一些不利因素或限制条件。它们是:(1)在常规育种和远缘杂交中,扩大了母本的种植规模;(2)在轮回选择中,需人工拔除母本群体中的可育株;(3)需要在开花时对不育株进行人工标记,方可便于收获;(4)在没有找到恢复系的情况下,不能用来生产杂交种。这些不利因素可以通过标记性状部分或全部地予以克服。本文论述了太谷显性核不育小麦标记性状研究的若干进展,这些进展主要包括矮秆标记和蓝粒标记两个方面。蓝粒标记的成功,在理论上说,彻底消除了太谷核不育小麦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不利因素,特别是使之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发挥作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核不育 标记性状 矮秆
下载PDF
小麦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碧光 庄丽君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6-459,共4页
通过调查蓝粒小麦L和03初36与若干非蓝粒小麦组合的自交、测交后代籽粒胚乳颜色,判断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差异.各杂交组合F1均为浅蓝粒或中蓝粒,表现胚乳直感,蓝粒是显性性状;F2发生蓝粒和非蓝粒的分离,而且蓝粒有深中浅之分.F2... 通过调查蓝粒小麦L和03初36与若干非蓝粒小麦组合的自交、测交后代籽粒胚乳颜色,判断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差异.各杂交组合F1均为浅蓝粒或中蓝粒,表现胚乳直感,蓝粒是显性性状;F2发生蓝粒和非蓝粒的分离,而且蓝粒有深中浅之分.F2胚乳非蓝粒与蓝粒数目相当,符合11∶9,不符合3∶1.测交结果表明,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00%和20%.该传递率能较好解释各组合F2代胚乳蓝粒与非蓝粒比例符合11∶9的原因.蓝粒小麦结实正常,说明雌配子基本上正常传递,与测交结果相吻合.本文还对控制蓝粒基因的数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传递 雌雄配子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
9
作者 吴晓斌 何一哲 +1 位作者 翟惠平 邢旭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李振声(1931年2月-),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 李振声(1931年2月-),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发展战略专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了农业发展战略研究,系统研究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育成了‘小偃4号’‘小偃5号’‘小偃6号’等高产、抗病、优质小麦品种,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系统,开创了小麦磷、氮营养高效利用的育种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缘杂交育种 优质小麦品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农业发展战略 小麦遗传 系列品种 营养高效
下载PDF
蓝标型显性核不育小麦杂种优势表现及外源染色质SSR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蒲宗君 饶世达 +1 位作者 田宁 陈国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创制的蓝标型显性矮秆核不育系97-866为基础,转育了10份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良新不育系。通过杂种优势测定,结果表明,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中既有超亲优势,又有超标优势,选育出5个杂交种的经济产量均超过标准品种15%以上。利用SSR标记,初... 利用创制的蓝标型显性矮秆核不育系97-866为基础,转育了10份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良新不育系。通过杂种优势测定,结果表明,所配制的杂交组合中既有超亲优势,又有超标优势,选育出5个杂交种的经济产量均超过标准品种15%以上。利用SSR标记,初步筛选出Xgwm165-4D和Xgdm6-4D是蓝标型显性核不育系蓝粒基因所在4E染色体的特异性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2基因 杂种优势 SSR标记
下载PDF
蓝粒标记不育基因硬粒小麦新材料的遗传基础研究
11
作者 田宁 刘于斌 《西昌农业科技》 1994年第3期1-4,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核不育基因 小麦
下载PDF
一种小麦蓝粒标记单体代换系4E(6B)的创制
12
作者 田增荣 朱建峰 +2 位作者 杨群慧 陈春环 吉万全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0-823,共4页
为探索利用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代换方法快速创制具有蓝粒标记性状的小麦单体系统,本试验以中国春6B单体和小麦-长穗偃麦草4E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通过杂交、回交结合染色体鉴定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蓝粒标记的小麦单体代换系4E(6B)。该蓝粒... 为探索利用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代换方法快速创制具有蓝粒标记性状的小麦单体系统,本试验以中国春6B单体和小麦-长穗偃麦草4E二体异附加系为材料,通过杂交、回交结合染色体鉴定等方法培育出具有蓝粒标记的小麦单体代换系4E(6B)。该蓝粒标记小麦单体代换系籽粒为浅蓝色,能够正常生长结实,其自交后代可分离出27.8%的深蓝籽粒小麦4E(6B)二体代换系、66.7%的浅蓝籽粒小麦4E(6B)单体代换系和5.5%的白粒小麦6B缺体,表明长穗偃麦草4E染色体对小麦6B染色体的缺失具有一定的补偿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体代换系
下载PDF
2份4 E-ms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表现
13
作者 周强 庞启华 +3 位作者 李生荣 陶军 杜小英 欧俊梅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7-820,共4页
报道了2份4 E-m s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2003-2004年度在四川绵阳的表现。分析认为,这2份4 E-m 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四川绵阳还未达到应用程度的价值。在穗部性状及条锈病的抗性方面,都需要加以改造。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更... 报道了2份4 E-m s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2003-2004年度在四川绵阳的表现。分析认为,这2份4 E-m 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四川绵阳还未达到应用程度的价值。在穗部性状及条锈病的抗性方面,都需要加以改造。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更是应该重视的改造重点。另外,如何将保持系自交后代分离产生的3种粒色籽粒(白粒、浅蓝粒、深蓝粒)进行有效分开,是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4 E—ms体系 不育系 保持系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的营养品质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李杏普 侯红军 +2 位作者 刘玉平 兰素缺 祝玉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4,共4页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 ,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 ,结果证明 ,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 ,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 ,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 ... 利用色素基因来源于 6种不同的遗传背景的 15份蓝、紫粒小麦种质资源材料 ,进行了子粒品质分析 ,结果证明 ,无论色素基因来源于哪种遗传背景 ,蓝、紫粒的品质性状普遍好于白粒品种 ,同一粒色不同色素基因来源的种质资源的子粒品质不同 ,这些蓝紫粒材料不仅可用于小麦优质育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色素基因 品质 遗传差异 品种 品种
下载PDF
蓝、紫粒小麦籽粒色素及其相关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刘玉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小麦 色素 生理生化特性 小麦
下载PDF
蓝标型小麦核雄性不育、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黄寿松 李万隆 +1 位作者 徐洁 薛昌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87,共7页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 将蓝粒小麦中携带有蓝色胚乳基因和育性恢复基因的4E 染色体,附加到小麦核型雄性不育系上,选育出蓝标型小麦雄性不育、保持系。该体系浅蓝粒种子长出植株自交结实,粒色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其中,白粒种子长出植株,全部为雄性不育,为普通小麦品种所恢复,杂种优势显著;浅蓝粒种子植株则自交结实,粒色仍分离为深蓝、浅蓝和白粒,可作为雄性不育的保持系;深蓝粒种子植株自交结实,粒色深蓝不分离。白粒、浅蓝粒和深蓝粒种子植株,在减数分裂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分别为21Ⅱ、21Ⅱ十1Ⅰ和22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小麦
下载PDF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研究初报 被引量:31
17
作者 高建伟 刘建中 +3 位作者 李滨 冯宝树 于桂琴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936-941,T001,共7页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 ,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 ,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位变蓝 ,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 ,又呈现一定... 观察了蓝粒小麦籽粒灌浆期糊粉层色素形成情况 ,并分析了蓝粒糊粉层色素的成分。结果表明 ,在灌浆期 ,蓝粒小麦籽粒的糊粉层首先是靠近盾片的部位变蓝 ,而后逐渐向上扩展。在扩展的过程中 ,可以看到糊粉层着色部位既显蓝色 ,又呈现一定程度的紫红色。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含矢车菊素 (Delphinidin,红色 )、飞燕草素 (Cyanidin,蓝色 )、芍药素等 8种色素成分 ,但以飞燕草素 (Delphinidin)、矢车菊素 (Cyanidin)为主。根据上述结果推断出了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途径的大致框架图。另外 ,2 D易位系 991 5(J2 D- 1 )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合成中 ,可能存在 1种尚未发现的新的代谢途径 ,即红色的花青素葡萄糖苷(Cyanidin 3- glucoside) B环 5′位置发生羟基化 ,变成蓝色的飞燕草苷 (Delphinidin 3-glucoside)。以上结果为全面揭示蓝粒小麦籽粒糊粉层色素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克隆蓝粒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糊粉层 色素分析 生物合成途径
下载PDF
蓝粒小麦易位系的荧光原位杂交鉴定 被引量:14
18
作者 英加 李滨 +3 位作者 穆素梅 周汉平 刘建中 李振声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Elytrigaelongatum (Host)Nevski =Thinopyrumponticum (Host)BarkworthandDewey ,2n =10x =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 (蓝 5 8) ,经辐射诱导... 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Elytrigaelongatum (Host)Nevski =Thinopyrumponticum (Host)BarkworthandDewey ,2n =10x =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异代换系 (蓝 5 8) ,经辐射诱导与选育 ,对其后代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后获得 :(1) 990 2 ,990 6两个蓝粒易位系 ,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 =42 ,其中 990 6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短臂的 1/ 3,而 990 2中被易位蓝粒片段的相对长度约占易位小麦染色体长臂的 1/ 2 ,并将 990 2的蓝粒易位片段定位在小麦D组染色体上 ;(2 ) 9915易位附加和990 4易位_易位附加 ,其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 44 ,其中 9915的体细胞染色体只有一对发生了易位 ,另外附加了两条长穗偃麦草染色体 ;而 990 4有两对染色体发生了易位。并就易位系中控制蓝粒性状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片段的定位和蓝粒小麦易位系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易位系 易位附加 易位-易位附加 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蓝粒小麦易位系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汉平 李滨 李振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利用普通小麦与长穗偃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具有蓝色色素的4E(4D)异代换系小麦(蓝58)为材料,经过快中子或CO60γ射线照射诱导易位,选出65个蓝粒易位系,为创制蓝单体小麦提供了基础材料,文中讨论了易位系的诱变方法和... 利用普通小麦与长穗偃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具有蓝色色素的4E(4D)异代换系小麦(蓝58)为材料,经过快中子或CO60γ射线照射诱导易位,选出65个蓝粒易位系,为创制蓝单体小麦提供了基础材料,文中讨论了易位系的诱变方法和鉴定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 易位系 选择育种
下载PDF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蓝粒小麦及其诱变后代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国华 李滨 +4 位作者 刘建中 英加 穆素梅 周汉平 李振声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5-259,T001,共6页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 应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技术 (GISH)对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和长穗偃麦草 [Agropyronelongatum (Host)Beauv ,2n =10x=70 ]杂交后选育出的蓝粒小麦蓝 5 8及其诱变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GISH可方便地检测到小麦遗传背景中的长穗偃麦草染色体或易位的片段。如前人报道[3 ] ,蓝 5 8(2n =4 2 )是一个具有 2条长穗偃麦草 4E染色体的异代换系 (4E/ 4D)。LW0 0 4可能是一个具有两对相互易位染色体的纯合系 ,其田间表现磷高效特性。LW4 3 3 4为 4 1条染色体的蓝单体 (40W +1’4E) ,种子颜色为浅蓝色。通过此法还检测出一些染色体结构发生很大变异的材料如 4E的单端体 (40W +1’t4E)以及组型为 39W +1’4E +1’t4E的个体。此项研究结果更为直观地表明控制蓝粒性状的基因的确在来自长穗偃麦草的染色体上。同时说明有效的突变方法与灵活方便的检测手段的有机结合在染色体工程材料的创制和染色体工程育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基因组原位杂交 辐射诱变 单体小麦 相互易位 鉴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