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及其在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志军 熊玉卿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552-1554,共3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与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K/PD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热点集中在抗菌药及抗肿瘤药物等。他汀类药虽为临床广泛使用的调血脂药,但其个体差异及不良反应却给临床大夫使用时带...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与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K/PD模型的临床应用研究热点集中在抗菌药及抗肿瘤药物等。他汀类药虽为临床广泛使用的调血脂药,但其个体差异及不良反应却给临床大夫使用时带来困惑。本文在综述PK/PD模型研究进展及其阐述PK/PD模型在他汀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他汀类 群体动力学 合理用
原文传递
基于PK/PD模型的头孢克洛给药方案 被引量:10
2
作者 余俊先 罗建平 +5 位作者 史丽敏 张银娣 李珊 王曼丽 杨春秀 王汝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根据建立的头孢克洛(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建立经胃肠道的给药方案。方法10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500mg每日3、4、5次)口服头孢克洛,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头孢克洛对敏感菌的抗菌... 目的根据建立的头孢克洛(第2代头孢类抗生素)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建立经胃肠道的给药方案。方法10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500mg每日3、4、5次)口服头孢克洛,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头孢克洛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MIC90;用CAPP软件,拟合出不同给药方案时T>MIC90的百分值,推算出较为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建立的PK/PD模型CAPP软件拟合结果,3种给药方案的T>MIC90时间的百分值分别为25.5%、34.0%和42.5%。结论如果头孢克洛预达T>MIC9035%~55%的理想比值,较合理的口服给药方案为500mg每日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克洛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番 宋颖 +8 位作者 白娟 崔冬晓 程梁华 赵瑾怡 高凯 尚刚伟 周晓燕 贾艳艳 文爱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667-2670,共4页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即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将PK-PD结合模型用于药物研究可为阐明药物的药...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即把剂量-浓度、浓度-效应的关系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更有助于描述、预测量效关系。将PK-PD结合模型用于药物研究可为阐明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如药物作用的评估、用药方案的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等。文章简要综述PK-PD模型的应用,旨在为扩大其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物研究 应用
原文传递
单克隆抗体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冉驰 苗红 郑剑恒 《上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73-76,共4页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显著疗效。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小分子药物存在显著差异,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过程均表现出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本文对单克隆抗... 单克隆抗体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表现出显著疗效。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与小分子药物存在显著差异,故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毒性过程均表现出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特征。本文对单克隆抗体药物PK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抗体免疫原性、糖基化修饰、不同给药方式等因素,对单克隆抗体药物PK特性进行讨论;简述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PD)(PK/PD)模型在抗肿瘤靶向药物中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动力学 免疫原性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下载PDF
比伐卢定在中国健康人群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柴栋 王睿 +2 位作者 白楠 蔡芸 梁蓓蓓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比伐卢定药代动力/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选3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静脉推注注射用比伐卢定0.50,0.75,1.05 mg.kg-1,在不同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及活性凝血时间(ACT),用WinNonlin软件建立模型。... 目的建立静脉注射比伐卢定药代动力/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选36名健康受试者,男女各半,随机分为3组,分别单次静脉推注注射用比伐卢定0.50,0.75,1.05 mg.kg-1,在不同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及活性凝血时间(ACT),用WinNonlin软件建立模型。结果比伐卢定静脉注射二房室线性代谢药代动力学模型AIC值最小,药效学用有基础效应的M-M equation模型,建立比伐卢定PK/PD统一模型,模型数理参数分别为Vc=0.12,k10=3.54,k12=0.75,k21=1.44,E0=126.87,Emax=340.03,EC50=4258.03。经验证,不同剂量组比伐卢定PK/PD曲线预测值落在实测值的95%置信区间内,与实测值吻合良好。结论建立的比伐卢定PK/PD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伐卢定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PK/PD模型优化加替沙星胃肠道给药方案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兴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7期59-61,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确定加替沙星胃肠道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分别为:400mg qd、200mg bid、100mg qid)口服加替沙星片,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加替沙星对敏... 目的通过建立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确定加替沙星胃肠道最佳给药方案。方法募集40名健康志愿者按3种给药方案(分别为:400mg qd、200mg bid、100mg qid)口服加替沙星片,HPLC-UV法测定血药浓度,求出药代动力学参数即加替沙星对敏感菌的抗菌活性MIC90;用DAS软件拟合出不同给药方案时%T>MIC90,确定加替沙星胃肠道最佳给药方案。结果根据建立的PK/PD模型拟合结果,3种给药方案的%T>MIC90分别为31.6%、42.6%和17.8%。结论优化的加替沙星胃肠道给药方案为200mg,bid,此时%T>MIC90符合35%~55%的理想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加替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案
下载PDF
抗肿瘤化合物TM208在乳腺癌中抑制雌激素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冀希炜 季双敏 +2 位作者 朱校 卢炜 周田彦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建立抗肿瘤化合物TM208在荷瘤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其在乳腺癌肿瘤内对雌激素水平的抑制作用,并探究通过建模定量描述连续给药所引起的肿瘤耐药性现象。方法建立异种移植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BALB/c裸鼠移植瘤... 目的建立抗肿瘤化合物TM208在荷瘤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研究其在乳腺癌肿瘤内对雌激素水平的抑制作用,并探究通过建模定量描述连续给药所引起的肿瘤耐药性现象。方法建立异种移植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BALB/c裸鼠移植瘤模型,连续灌胃给药TM208(150mg·kg^(-1)·d^(-1))及溶剂(空白对照组)18 d。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健康裸鼠乳腺组织以及TM208给药前和给药后荷瘤鼠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同时考察TM208的体内PK过程。用一室药代动力学模型来拟合体内TM208的PK特征,并用间接效应模型结合耐药模型描述了雌激素水平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结果 TM208对于雌激素的抑制作用会逐渐减弱,推测可能与乳腺癌肿瘤的耐药性有关。而耐药性的生成速率为0.68 h^(-1)。结论所建立的PK/PD模型能够定量描述TM208对肿瘤内雌激素的抑制作用,而应用耐药模型能够预测乳腺癌肿瘤耐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仿真 雌激素 TM208
原文传递
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黄洁华 王思怡 +4 位作者 管宴萍 姜福林 李苏 黄民 钟国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930-2933,2947,共5页
定量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确定暴露-效应-疾病进程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药物的暴露量、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目前关于抗肿瘤药物最常用的定量... 定量药理学在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确定暴露-效应-疾病进程的定量关系,预测不同给药方案下药物的暴露量、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目前关于抗肿瘤药物最常用的定量药理学方法为群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可用于描述肿瘤大小、生物标志物、药物不良反应指标的动态变化或预测患者生存期长短,本文就此类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群体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抗肿瘤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及其在抗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晨 何晓静 +1 位作者 李晓冰 菅凌燕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624-2628,共5页
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通过体外装置动态地模拟人体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究其与细菌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目前,体外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抗菌药物的各方面研究,比如联合用药方案的评价、细菌耐药性分析、药物PK/PD参... 体外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模型通过体外装置动态地模拟人体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究其与细菌的药效学相互作用结果。目前,体外PK/PD模型已广泛用于抗菌药物的各方面研究,比如联合用药方案的评价、细菌耐药性分析、药物PK/PD参数的确定等。近些年来,随着中空纤维感染模型的逐步完善,该模型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但国内的进展还相对较缓慢,本文将围绕体外PK/PD模型的发展及其在抗菌药物耐药性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动力学/药效学模型 细菌耐 中空纤维感染模型
原文传递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建平 张银娣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9-314,共6页
关键词 动力学 药效学 研究进展 线性模型 最大效应模型 SigmoidEmax模型 β-函数模型 物效应滞后 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靶点PK-PD模型评价丹酚酸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雪 王玉浩 +2 位作者 郑运思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4,共8页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 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多靶点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从整体角度评价丹酚酸A(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性心衰组和Sal A给药组,结扎后立即给药,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周采集血样,测定血浆中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含量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力,基于上述标志物建立代谢平衡模型,选用代谢失衡动力学参数k从整体角度量化机体状态,并以参数k的变化率作为替代药效指标建立多靶点PK-PD模型,用以考察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al A对各标志物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参数k与表征心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性良好,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Sal A的血浆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药物对参数k的改善程度I之间的关系。基于代谢平衡模型建立的多靶点PK-PD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Sal A对缺血性心衰的保护作用,为多靶点中药PK-PD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缺血性心衰 标志物 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多靶点
下载PDF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在创新药物评价中应用及其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晗 刘晓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8期889-913,共25页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 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是建立在机体生理学、解剖学、药物代谢和药物转运特性及其药物理化性质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等基础上的。PBPK可以定量预测血浆和组织中药物和代谢产物浓度;病理状态下药代动力学;研究特殊人群中药代动力学;基于动物数据预测人体药代动力学;基于体外代谢和转运参数预测在体药代动力学;指导药物制剂评价;基于体外药物转运、代谢和药效学/毒性数据和PBPK-PD预测在体药效和毒性;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代谢酶和转运体对药物处置贡献等。本文旨在结合案例评述PBPK在创新药物评价中的应用及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动力学模型 谢酶-转运体联盟 体外-体内关联性 物相互作用 生理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下载PDF
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臧彦楠 方翼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6-149,共4页
肠促胰岛素是一类在食物刺激下由肠道L细胞分泌并能促使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可以为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治疗和临床研... 肠促胰岛素是一类在食物刺激下由肠道L细胞分泌并能促使胰岛素分泌的激素,其主要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可以为肠促胰岛素相关药物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基于机制的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给药后的生理学特点和不同给药方案的治疗结果,有利于该类药物新药研发及给药方案的调整。本文主要针对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和DPP-4抑制剂代表药物基于其作用机制的PK/PD模型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促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