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产多糖条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丘苑新 黄小丹 柳建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58-1659,共2页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 [目的]获得荔枝菌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及其产多糖的最佳条件。[方法]比较4种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并用正交设计方法,以生长量等为指标,研究荔枝菌产多糖最佳条件。[结果]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最适合荔枝菌菌丝体生长;荔枝菌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0℃,最适pH值为6,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正交试验表明,在玉米麦麸加马铃薯综合培养基中添加蔗糖1%、酵母粉0.3%,调节pH值至7,为菌丝体生长和产多糖的最佳条件。[结论]了解荔枝菌的生物学特性、最佳产多糖条件,有利于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丝体 多糖
下载PDF
“太史菜”传奇
2
作者 江沛扬 《羊城今古》 2004年第2期13-15,共3页
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粤港澳风靡“太史菜”,什么“太史蛇羹”、“太史鸡”、“太史豆腐”……等等,成为“食在广州”的重要菜式.这中间有许多传奇故事。
关键词 饮食文化 “太史菜” 江孔殷 菊花五蛇羹 荔枝
原文传递
荔枝菌的美好与短暂
3
作者 茉莉 郑莉 《中国烹饪》 2016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对于老饕而言,最矜贵的莫过于那些稍纵即逝、味道独特、个性张扬、无法复制的食物。在广州的夏至时节,令食家心痒难挠的恐怕只有荔枝菌了。但凡吃过一回,很少有人不对其独特的口感和味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因为产量稀少,就更显得奇货... 对于老饕而言,最矜贵的莫过于那些稍纵即逝、味道独特、个性张扬、无法复制的食物。在广州的夏至时节,令食家心痒难挠的恐怕只有荔枝菌了。但凡吃过一回,很少有人不对其独特的口感和味感产生深刻的印象。因为产量稀少,就更显得奇货可居,粤人称其为“岭南菌王”。据现存的文字记载,江孔殷也许是将荔枝菌研发成莱的第一人。在江太史家的食谱里,被江家后人念念不忘的就有荔枝菌一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文字记载 产量稀少 奇货可居
原文传递
4种植物精油对荔枝主要病害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胡珊 黄皓 +5 位作者 罗诗 梁卫驱 罗华建 陈仕丽 李艳芳 徐匆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65,共3页
采用琼脂扩散法、PDA平板对峙法初步测试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和肉桂醛在0.5%浓度下对两种荔枝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精油在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荔... 采用琼脂扩散法、PDA平板对峙法初步测试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和肉桂醛在0.5%浓度下对两种荔枝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精油在不同浓度下的抑制率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荔枝炭疽病菌和霜疫霉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炭疽病菌的抑制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香芹酚>丁香酚>肉桂醛>柠檬醛,对霜疫霉病菌的抑制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醛>丁香酚>香芹酚>柠檬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作用 荔枝炭疽病 荔枝霜疫霉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