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莽岂止是英雄?——从《青木川》到《一代枭雄》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祖群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4年第1期66-71,共6页
《青木川》外表是写家族的历史,写复仇狭义,没落而不颓丧,实际上是书写文明转型与觉醒,重新书写英雄。秦巴山区独特地理环境与民国大转折时代是造就《青木川》的历史地理背景。改编《青木川》的电视剧《一代枭雄》因为政审而放弃原小说... 《青木川》外表是写家族的历史,写复仇狭义,没落而不颓丧,实际上是书写文明转型与觉醒,重新书写英雄。秦巴山区独特地理环境与民国大转折时代是造就《青木川》的历史地理背景。改编《青木川》的电视剧《一代枭雄》因为政审而放弃原小说的逻辑,但是优秀的模仿痕迹使之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英雄传奇。从《青木川》到《一代枭雄》凝视英雄,认为:(1)魏辅唐(影片中何辅堂)的人生轨迹是欲望与理性、原始野性与现代文明角逐的过程、符号、原点、精神内核,交织了历史与现实、人性善与恶、美与丑等多重矛盾,显示出多面性的人性之核,他实际上是开启了自下而上的另一类民众文化觉醒运动。(2)坚持历史本体论,还原真实的"土匪"历史语境,重新书写"土匪",英雄传奇在于国家法令之外的秩序,如同游离于国家法边界之外的"恶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木川 一代枭雄 草莽 英雄 土匪
下载PDF
草莽英雄登上抗日舞台:抗战影片新趋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振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9-20,共2页
作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抵御外侮的终结篇,抗日战争凝聚了全中华民族的力量,广泛参与是这一集体行为的鲜明特性,无论各派系军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爱国侨胞,甚至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员都自发或被吸引到这一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历史洪流... 作为中华民族数百年来抵御外侮的终结篇,抗日战争凝聚了全中华民族的力量,广泛参与是这一集体行为的鲜明特性,无论各派系军人、知识分子、农民、商人、爱国侨胞,甚至正常社会之外的人员都自发或被吸引到这一事关中华民族未来的历史洪流之中。土匪即是其中重要的一支。近年热播的《狼毒花》《桥隆飙》《雪豹》等,以居高不下的收视率反映了群众对这一题材的热爱。因为这些影片真实地展现了土匪们的人性和尊严,在抗日爱国的行动中,让他们从阴暗的角色焕发出正义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莽 土匪 抗日 《雪豹》
下载PDF
朱湘与赵景深的终身友谊
3
作者 李谷鸣 《安徽统一战线》 2003年第3期40-42,共3页
历史盛赞安徽颍上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二千六百年后的现代,安徽太湖人朱湘与赵景深的友谊,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管仲一生从生活到事业,都得到鲍叔牙无私的帮助。管仲曾感动地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朱湘一生从生活... 历史盛赞安徽颍上人管仲与鲍叔牙的友谊。二千六百年后的现代,安徽太湖人朱湘与赵景深的友谊,也是值得世人称道的。管仲一生从生活到事业,都得到鲍叔牙无私的帮助。管仲曾感动地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朱湘一生从生活到事业直到他身后,都得到了赵景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赵景深 终身友谊 草莽 诗人
下载PDF
军事题材的民间狂欢——电视连续剧《历史的天空》、《亮剑》的创作特点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海英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0-25,共6页
《历史的天空》、《亮剑》等电视连续剧在叙述军事题材的故事时,采用民间狂欢的表达方式,塑造了全新的草莽英雄形象,展示了被遮蔽在官方概念之下的民间价值观。狂欢化的表达方式颠覆和超越了以往同类作品的模式化窠臼,使观众得到了痛快... 《历史的天空》、《亮剑》等电视连续剧在叙述军事题材的故事时,采用民间狂欢的表达方式,塑造了全新的草莽英雄形象,展示了被遮蔽在官方概念之下的民间价值观。狂欢化的表达方式颠覆和超越了以往同类作品的模式化窠臼,使观众得到了痛快淋漓的情感宣泄,给艺术接受活动带来了新鲜欢快的情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历史的天空》 《亮剑》 军事题材 草莽英雄 民间价值 狂欢
下载PDF
英雄模式的新变——近年军旅题材电视剧英雄形象的审美文化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戴清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3,共5页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知识精英型、草莽传奇型、小人物成长型几大主要英雄类型,它们以各自的审美创造建构着当下时代关于民族精神/历史意识/英雄主义的想象,其变化的轨迹清晰地表现出时代/社会书写英雄的价值取向,并或隐...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知识精英型、草莽传奇型、小人物成长型几大主要英雄类型,它们以各自的审美创造建构着当下时代关于民族精神/历史意识/英雄主义的想象,其变化的轨迹清晰地表现出时代/社会书写英雄的价值取向,并或隐或显地透露了当下多元化文化语境中大众审美心理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精英 草莽传奇 高摹仿 低摹仿
下载PDF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庆振轩 车安宁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7-104,共8页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是一类型化的植根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的人物群象,出身于社会底层、相貌魁伟粗陋、语言豪爽粗俗是其共同表征。夸张与写实并用、理想与现实共存以及缺陷美的渲染是传统小说塑造草莽英雄的共同审美追...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草莽英雄形象是一类型化的植根于浓厚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的人物群象,出身于社会底层、相貌魁伟粗陋、语言豪爽粗俗是其共同表征。夸张与写实并用、理想与现实共存以及缺陷美的渲染是传统小说塑造草莽英雄的共同审美追求。草莽英雄群象的产生除了受到远古神话的影响外,根本原因在于迎合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草莽英雄 审美特征 影响
原文传递
谍战剧《潜伏》的日常生活美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贺晓琴 《新闻世界》 2009年第8期178-179,共2页
2009年,谍战剧《潜伏》在电视上迅速走红。与传统的谍战剧不同,该剧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战斗场所的生活化、人物角色的平常化,以及女主人公从草莽英雄回归到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分析《潜伏》的日常生活美... 2009年,谍战剧《潜伏》在电视上迅速走红。与传统的谍战剧不同,该剧将艺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本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战斗场所的生活化、人物角色的平常化,以及女主人公从草莽英雄回归到日常生活这三个方面分析《潜伏》的日常生活美学,将特工的日常生活升华为艺术,实现艺术作品与日常生活经验的连接,使整个作品更具有真实性和艺术性,从而引起受众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 日常生活美学 草莽英雄
下载PDF
西部武侠片的空间生产与传统文化意蕴
8
作者 付筱茵 包晗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0-45,共6页
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的三元性辩证法”,即“空间生产”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分层,把“空间”视为具体的物质形象与抽象的精神建构的统一。研究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思路和框架,对西部武侠电影中体现在叙事与美学上的空间文... 列斐伏尔提出了“空间的三元性辩证法”,即“空间生产”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分层,把“空间”视为具体的物质形象与抽象的精神建构的统一。研究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思路和框架,对西部武侠电影中体现在叙事与美学上的空间文化编码进行解读,并揭示其背后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武侠片 空间生产 极限境遇 空境 草莽精神
下载PDF
诗教论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天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80,共10页
诗本指有韵律、可歌唱、可朗诵的歌词,向有庙堂草莽之分。庙堂之诗追怀先王陈迹,记录当朝得失,政教合一,抒情克制,具有熏陶君子、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治国功能,故五帝夏商西周春秋九代官方无不重视;草莽歌谣记录平民生活、无关治国理... 诗本指有韵律、可歌唱、可朗诵的歌词,向有庙堂草莽之分。庙堂之诗追怀先王陈迹,记录当朝得失,政教合一,抒情克制,具有熏陶君子、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治国功能,故五帝夏商西周春秋九代官方无不重视;草莽歌谣记录平民生活、无关治国理政、主要愉悦性情、抒情多无节制,故九代官方莫不无视。商末至清末长期实行宗法制,大部分贵族不断平民化,庙堂思想文化遂不断下移;春秋时代钢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草莽思想文化水平亦有所提高。两相作用,遂使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庙堂草莽交融为“郑声”,战国时代楚国文人融合草莽歌谣创造辉煌楚辞,汉代文人模仿民间乐府创作《古诗十九首》等新经典文人诗,唐宋以后庙堂文人贩夫走卒均会作诗,诗教的治国功能和娱乐作用均受重视,在春秋至今的后九代,庙堂草莽逐步深度融合。春秋时代兼有九代后九代的特点,故兼属两个时代。后九代诗论、诗教理论长期停留在九代,与诗歌创作诗教实践脱节,故均需重新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堂之诗 草莽歌谣 诗论诗教 九代 后九代
下载PDF
阮攸与中国文学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荫柏 《海内与海外》 1995年第Z1期82-83,共2页
阮攸是越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最著名的诗人,字素如,号清轩,河靖省宜春县仙田社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他19岁出仕黎氏王朝,为太原雄厚军校正首校。黎氏王朝覆灭后,阮攸回到他妻子的家乡太平省琼瑰县,想聚兵恢复黎室,未能成功。1802年阮福... 阮攸是越南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最著名的诗人,字素如,号清轩,河靖省宜春县仙田社人,出身于名门望族。他19岁出仕黎氏王朝,为太原雄厚军校正首校。黎氏王朝覆灭后,阮攸回到他妻子的家乡太平省琼瑰县,想聚兵恢复黎室,未能成功。1802年阮福映依靠法国人的势力,击败西山农民义军,称王号嘉隆。他为了巩固新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云翘传》 中国文学艺术 阮攸 王翠翘 长篇叙事诗 草莽英雄》 中国古典诗文 名门望族 传奇剧 心理描写
原文传递
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转换探究——以“义”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谦 徐大军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南明时期的冯梦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光复明朝的大计之中,不论是编写收集时事书,还是投靠追随南明新主,他都开始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臣子”身份。本文将从其在明亡前后的生活经历、著述实践入手,探究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由“文... 南明时期的冯梦龙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光复明朝的大计之中,不论是编写收集时事书,还是投靠追随南明新主,他都开始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臣子”身份。本文将从其在明亡前后的生活经历、著述实践入手,探究南明时期冯梦龙的身份意识由“文人”身份到“臣子”身份的转换及其表现和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明 冯梦龙 草莽 身份意识
原文传递
生命的挽歌——朱湘《草莽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成琰 刘长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91-95,共5页
素以形式与技巧而获得文学史价值认同的《草莽集》 ,诗人朱湘于其中悲观地将人生意义归为“虚空” ,反常地张扬生命活力 ,密集地描述“老人”和“坟”等意象。作品充满悲剧意识和厚重的精神品格。《草莽集》的整体主题和内容是对“死亡... 素以形式与技巧而获得文学史价值认同的《草莽集》 ,诗人朱湘于其中悲观地将人生意义归为“虚空” ,反常地张扬生命活力 ,密集地描述“老人”和“坟”等意象。作品充满悲剧意识和厚重的精神品格。《草莽集》的整体主题和内容是对“死亡”的书写 ,并由此可找寻出作者日后自杀的部分心理原因。这是以前评著忽略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莽集》 死亡 朱湘
下载PDF
旧重庆的影剧场
13
作者 欧阳平 《红岩春秋》 1997年第2期56-59,共4页
我自幼就是个戏迷、影迷;各种热闹场合“十处打锣九处在”,谈点旧重庆影剧院及有关娱乐场所的变迁,凭亲见亲历,自信尚不离谱。兼及一些轶事趣谈,既可作历史资料参考,也可作茶余酒后的龙门阵。
关键词 重庆 电影院 实验剧场 《西游记》 京剧 大轰炸 草莽英雄》 青年会 文明戏 戏院
下载PDF
谈刘备的仁义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廖双初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7-69,共3页
本文阐述了刘备的“仁”和“义”是阶级和时代的产物,也是其性格与气质的外在表现是造成他悲剧的主要主观原因。
关键词 悲剧 主观原因 草莽英雄
下载PDF
明清讲史小说中的“架子花脸”英雄形象浅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樊庆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4-88,共5页
明清讲史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类型化倾向。而草莽类英雄是特殊的一类人,他们在外部体态、性格特征、语言与行为方式上与常人有着较大不同,如同戏曲中的"架子花脸"形象,是"力"与"勇"的化身。尽管... 明清讲史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存在着类型化倾向。而草莽类英雄是特殊的一类人,他们在外部体态、性格特征、语言与行为方式上与常人有着较大不同,如同戏曲中的"架子花脸"形象,是"力"与"勇"的化身。尽管在作品中只是个陪衬角色,但是他们起着其他人物类型无法企及的功能与效用。而且他们身上保持着人民的本性,寄寓了人民的道德理想与生活情趣,因而更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史小说 “架子花脸” 草莽英雄
下载PDF
浅析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独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巩璠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本文针对不同时代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特殊性进行梳理总结:20世纪30—40年代,爱国主义观照下草莽群体反抗侵略的激情宣扬;50—60年代,草莽群体在革命政治形态下的改造与规训;80年代,对于抗战意义的解构;90年代,对于战争与人... 本文针对不同时代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特殊性进行梳理总结:20世纪30—40年代,爱国主义观照下草莽群体反抗侵略的激情宣扬;50—60年代,草莽群体在革命政治形态下的改造与规训;80年代,对于抗战意义的解构;90年代,对于战争与人性的价值与意义的新探索;新世纪,在网络流行的新的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百年匪王》中对于传统中"仁义"与"侠义"精神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莽英雄 抗战题材 思想意义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形成原因及文学成就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安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27期244-245,共2页
明清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草莽英雄形象。而且明清小说所塑造出的草莽英雄形象就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成就。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形成的原因,并就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文学成就进行探索。以期通过本文的... 明清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经典的草莽英雄形象。而且明清小说所塑造出的草莽英雄形象就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成就。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形成的原因,并就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文学成就进行探索。以期通过本文的分析,让读者更加了解明清小说中草莽英雄形象的成因及其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草莽形象 形成原因 文学成就
下载PDF
从《草莽集》看朱湘新格律诗的特点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卓 邵代会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95-98,共4页
朱湘诗歌成熟期的代表作《草莽集》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流派特征,而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在中国新诗从自由体诗向新格律诗转型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探索,尤其对新诗的形式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草莽集》中的诗音节... 朱湘诗歌成熟期的代表作《草莽集》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流派特征,而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在中国新诗从自由体诗向新格律诗转型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探索,尤其对新诗的形式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草莽集》中的诗音节和谐优美,形体圆熟美观,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莽集》 新格律诗 形式美 音节 形体美
下载PDF
论“水浒”人物的文化依存与命运走向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浩波 张海燕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33-138,共6页
中国人的生存哲思主要由儒墨道法等相互吸纳、整合,及对外来佛教包容并内塑而构筑。儒、墨、法家是入世文化,分别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仕宦型文化与草莽(草根)型文化、统领型文化,《水浒传》中王伦、晁盖、宋江三任梁山泊主,依次对三种文... 中国人的生存哲思主要由儒墨道法等相互吸纳、整合,及对外来佛教包容并内塑而构筑。儒、墨、法家是入世文化,分别构成传统中国社会的仕宦型文化与草莽(草根)型文化、统领型文化,《水浒传》中王伦、晁盖、宋江三任梁山泊主,依次对三种文化依存形态进行了相对封闭而又精微绝妙的集团运作演示,并最终在宋江招安的人生悲剧和以出世的鲁达、武松等为代表的由参佛悟道而捐弃归朝的结局比照中,形成对人置身乱世的普遍生存的深度文化思考,揭示出水浒塑造一百单八将的整体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浒》 仕宦型 草莽 统领型 个体救赎
下载PDF
高阳《草莽英雄》中王翠翘史料的来源与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益源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51-57,共7页
台湾高阳 (1922~ 1992)历史小说作品质量均高,研究亦夥,唯独描写海盗徐海与妓女王翠翘的《草莽英雄》,竟乏人问津。事实上,高阳创作《草莽英雄》,既有其卓越的历史眼光,也有丰厚的文学素养,尤其对名妓王翠翘在嘉靖平倭所扮演的... 台湾高阳 (1922~ 1992)历史小说作品质量均高,研究亦夥,唯独描写海盗徐海与妓女王翠翘的《草莽英雄》,竟乏人问津。事实上,高阳创作《草莽英雄》,既有其卓越的历史眼光,也有丰厚的文学素养,尤其对名妓王翠翘在嘉靖平倭所扮演的关键性角色,他参考了相关史料,以其生花妙笔,对王翠翘与徐海等人的故事,做了很深刻的描写。笔者勾稽了高阳笔下的王翠翘形象及其事迹 (身世、劝降、出家、投海 ),进而循线探索《草莽英雄》应用王翠翘史料的可能来源,发现高阳主要是参考明代民间徐海、王翠翘传说的早期记录:徐学谟《王翘儿》及其增改之作余怀《王翠翘传》,和戴士琳《李翠翘》这三篇文言短篇材料,赋予高度想像后,重新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王翠翘形象。希望这一结论,对于王翠翘故事演挛的了解,以及高阳历史小说真相的认识,均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阳 历史小说 草莽英雄》 王翠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