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独特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针对不同时代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思想意义的特殊性进行梳理总结:20世纪30—40年代,爱国主义观照下草莽群体反抗侵略的激情宣扬;50—60年代,草莽群体在革命政治形态下的改造与规训;80年代,对于抗战意义的解构;90年代,对于战争与人性的价值与意义的新探索;新世纪,在网络流行的新的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百年匪王》中对于传统中"仁义"与"侠义"精神的回归。
作者
巩璠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草莽英雄
抗战题材
思想意义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9
1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 1[M],1986.
2
夏志清著,刘绍铭等译..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04.
3
房福贤著..中国抗日战争小说史论[M].济南:黄河出版社,1999:312.
4
刘勇等.中国现代文学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被引量:1
5
王学泰著..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647.
6
冉光海著..中国土匪 1911-1950[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359.
7
汪涌豪..中国游侠史[M],2001.
8
王寰鹏著..左翼至抗战 文学英雄叙事的当代阐释[M].济南:齐鲁书社,2005:254.
9
杨扬编..莫言研究资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625.
10
蔡翔.
当代小说中土匪形象的修辞变化[J]
.当代作家评论,1997(2):90-97.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M].香港:香港太平书局,1982..
被引量:7
2
冯琦.北海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被引量:1
3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EB/OL].http://www.white-collar.net.
被引量:1
4
李日华.味水轩日记[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被引量:2
5
袁中道.游居杮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被引量:1
6
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M].清在兹堂本: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柏红秀.
歌妓身份与《莺莺传》的悲剧精神[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195-198.
被引量:1
2
束学山.
尤凤伟小说的民间化写作[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1998(1):53-56.
3
罗维.
匪可貌相——论十七年文学中土匪外貌修辞的政治美学意义[J]
.中国文学研究,2011(3):121-124.
4
李桂玲.
莫言文学年谱(中)[J]
.东吴学术,2014(2):113-130.
被引量:3
5
宋向阳.
伦理转向:从生存美学到家国情怀——论电视剧《红高粱》的叙事改编[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37(10):160-161.
6
张均.
《林海雪原》中的“中国叙事学”[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64-73.
被引量:2
7
刘汀.
“物世界”的辩证法:重评《红高粱家族》[J]
.小说评论,2017(1):99-103.
8
方维保.
中国现代文学想象中的流氓形象[J]
.文艺争鸣,2018(2):36-41.
9
文婷.
格非“江南三部曲”的反乌托邦书写[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3):68-77.
10
陈夫龙.
侠匪乌托邦的再造想象——贾平凹的“土匪”系列小说再解读[J]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6):108-1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丰晓流.
论九十年代军旅英雄塑造的新突破[J]
.电影评介,2007(8):81-82.
被引量:2
2
尹鸿.
冲突与共谋——论中国电视剧的文化策略[J]
.文艺研究,2001(6):20-27.
被引量:64
3
兰草.
永远的武魂──中国传统军事文化与武侠军事文化探索[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4):86-91.
被引量:1
4
沈云霞.
论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精神内涵的嬗变[J]
.中州学刊,2010(4):249-252.
被引量:4
5
茯苓花.
军旅作品中“英雄”形象的受重审美倾向的嬗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2):109-112.
被引量:1
6
裴萱.
抗战剧侠义精神的模式化与美学影响[J]
.重庆社会科学,2013(5):72-74.
被引量:3
7
李子,李静.
直面人生并点亮蜡烛——高收视下“宫斗”与“家斗”剧的道德底线坚守[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133-136.
被引量:1
8
李恒田.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影叙事视角变化分析[J]
.文化与诗学,2008(2):186-20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
1
裴萱.
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产业学分析及理论反思[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47-5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张谦芬.
论抗战时期文学研究的突破[J]
.社会科学,2018,0(12):176-185.
被引量:1
2
姚金江.
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特点探析[J]
.今传媒,2015,23(3):103-104.
被引量:1
3
秦琛.
“抗战”题材影视剧的文化价值观构建路径[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24):173-173.
4
孙树阳.
抗日电视剧的结构与反思[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23).
1
苏鹏.
炮火硝烟之外的抗战图景——评房伟的抗战题材小说近作[J]
.山东文学,2016,0(10):121-124.
2
刘忠阳.
论萧红抗战题材小说的独特性[J]
.青年文学家,2015,0(11X):28-28.
3
张晓,张有莹.
新世纪之前的抗战题材小说简议[J]
.祖国(建设版),2013(3):48-48.
4
石健.
烽火中的忧愤与守望——论靳以抗战题材小说[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0(11):80-82.
5
孙立燕.
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2(9):54-54.
6
汤晓华.
战争与人性--读《三国演义》有感[J]
.新世纪图书馆,2014(2):16-17.
7
巩璠.
浅析草莽英雄抗战题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审美特征[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3-9.
被引量:1
8
郭秦云.
地主形象的历史演变——从鲁迅的《祝福》到陈忠实的《白鹿原》[J]
.大观周刊,2011(41):12-13.
9
周驰觐.
无法告别的诗人乌托邦——格非“江南三部曲”一解[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0(9):108-110.
10
李枫.
网络流行体式的模因理论分析[J]
.北方文学(下),2013(3):155-156.
甘肃社会科学
200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