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张新出土的明代丰都冥途路引 被引量:10
1
作者 江玉祥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6,共6页
一张新出土的明代丰都冥途路引江玉祥1988年夏,笔者随川大历史系几位师友赴四川省井研县考察民俗文物,在县文化馆意外发现一张从明墓中出土的“丰都山冥途路引”,落款为“万历四十三年”(图一)。蒙文化馆同志告知,此引系从一... 一张新出土的明代丰都冥途路引江玉祥1988年夏,笔者随川大历史系几位师友赴四川省井研县考察民俗文物,在县文化馆意外发现一张从明墓中出土的“丰都山冥途路引”,落款为“万历四十三年”(图一)。蒙文化馆同志告知,此引系从一盗墓者手中缴获。盗墓者已将墓中值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都县 天尊 地狱 《阅微草堂笔记》 龙虎山 盗墓者 井研县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 荆楚地区 四川大学博物馆
下载PDF
以变图强 向新而生 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楚剧的发展转型
2
作者 樊飞飞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作为荆楚地区活跃的传统戏曲剧种,湖北楚剧历经200余年的沧桑风雨,在辗转变迁中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耳熟能详且通俗易懂的哦呵腔,还是荡气回肠又辗转反侧的悲迓腔,均承载着这片文化土壤中的独特风情,更展现出楚剧艺术特色化的风格。20... 作为荆楚地区活跃的传统戏曲剧种,湖北楚剧历经200余年的沧桑风雨,在辗转变迁中逐渐发展成熟。无论是耳熟能详且通俗易懂的哦呵腔,还是荡气回肠又辗转反侧的悲迓腔,均承载着这片文化土壤中的独特风情,更展现出楚剧艺术特色化的风格。20世纪中叶,新中国的成立使楚剧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高潮。楚剧艺术工作者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变局,努力调整楚剧艺术的剧目编创、唱腔风格、表演程式与文化内涵,使其与时俱进,始终追随社会变迁的步伐,以变革之力驱动楚剧艺术的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程式 戏曲剧种 楚剧 艺术工作者 唱腔风格 荆楚地区 发展转型 新中国成立以来
原文传递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有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7,共5页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黄有汉殷商时期的荆楚地区是殷商王朝的南土方国,殷商王朝在荆楚地区的统治达600年之久,对荆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强烈的影响,以至使两周时期的楚文化也带有浓厚的殷文化的特色。一殷商王朝对荆... 论商文化对荆楚地区的影响黄有汉殷商时期的荆楚地区是殷商王朝的南土方国,殷商王朝在荆楚地区的统治达600年之久,对荆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强烈的影响,以至使两周时期的楚文化也带有浓厚的殷文化的特色。一殷商王朝对荆楚地区的征伐和控制殷商王朝建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商文化 殷商王朝 盘龙城 楚文化 车马坑 楚墓 墓葬 二里头 青铜器
下载PDF
荆楚传统染缬技艺融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武汉纺织大学校园文化品牌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妮 魏新 董宇飞 《纺织服装教育》 2022年第5期410-413,共4页
在对湖北省省级非遗项目天门蓝印花布与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纺织大学校园文化品牌“纺大染语”将传统印染研究应用于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从课堂教学、项目参赛、研培学习、研学基地等方面入手,探寻荆楚传统染缬... 在对湖北省省级非遗项目天门蓝印花布与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纺织大学校园文化品牌“纺大染语”将传统印染研究应用于人才培养实践为例,从课堂教学、项目参赛、研培学习、研学基地等方面入手,探寻荆楚传统染缬技艺融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径,为高校传统工艺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传统染缬技艺 创新设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重庆云阳马沱墓地战国墓发掘简报
5
作者 张建华 袁升飞 +2 位作者 刘彦锋(摄影) 王相锋(绘图) 郝红星(绘图)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9,共15页
马沱墓地是重庆云阳县长江北岸一处重要的墓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时代涵盖战国、汉、六朝、唐等。2001年至2003年,为配合三峡水库水利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8300平方米,清理各时期墓... 马沱墓地是重庆云阳县长江北岸一处重要的墓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时代涵盖战国、汉、六朝、唐等。2001年至2003年,为配合三峡水库水利工程建设,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8300平方米,清理各时期墓葬133座,尤以汉墓为多,战国墓次之,展示了古人征服峡江地区一段艰辛的历程。本文选取7座战国墓进行介绍,通过器物的对比研究,认为这些战国墓源自荆楚地区的人们,并与当地的巴人文化发生了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阳 马沱墓地 荆楚地区 巴人文化
原文传递
祝融部落与楚民族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马世之 《民族论坛》 1987年第1期61-65,共5页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中原地区有一个以“祝融”命名的部落,其中有一个称作“季连”的氏族首领,就是楚民族的直系祖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献均有明确记载。《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中原地区有一个以“祝融”命名的部落,其中有一个称作“季连”的氏族首领,就是楚民族的直系祖先。关于这个问题,许多文献均有明确记载。《史记·楚世家》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融 楚族 楚人 江汉地区 部落 荆楚地区 大河村遗址 火正 吴回 太阳纹 民族 权利主体
下载PDF
读《荆楚岁时记》
7
作者 马启俊 《民俗研究》 1995年第4期96-99,95,共5页
《荆楚岁时记》是一部描写荆楚地区岁时风物的民俗学专书,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记录古代荆楚大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对我们今天研究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量珍贵的资料。 《荆楚岁时记》的作者是... 《荆楚岁时记》是一部描写荆楚地区岁时风物的民俗学专书,是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记录古代荆楚大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散文,对我们今天研究南方荆楚地区的历史和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量珍贵的资料。 《荆楚岁时记》的作者是梁朝的宗懔。宗懔字元懔,是南阳涅阳人,生活的时代大约在公元501年至公元565年,活了64岁。《周书》卷42有《宗懔传》,说“懔少聪敏,好读书,昼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小儿学士。”这为他将来出仕和著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普通六年,他被举为秀才。后经长史刘之遴推举,得以为镇守荆州尚未即位的梁元帝的记室,因此其文才被梁元帝叹美。梁元帝移镇江州时,以宗懔为其刑狱参军,兼掌书记。“历临汝、建成、广晋三县令。”后遭母忧去职,守丧至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岁时记 荆楚岁时记》 民俗学 荆楚地区 民俗事象 岁时节令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典籍 六安地区 楚文化
原文传递
宋元荆楚地区的官学 被引量:3
8
作者 雷家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官学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是宋元时期荆楚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成就的突出标志。宋元荆楚地区的官学从草创走向成熟,为明清时期荆楚官学的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荆楚官学经历了由零散到普及、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不少官学并非一... 官学的发展和逐步完善是宋元时期荆楚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成就的突出标志。宋元荆楚地区的官学从草创走向成熟,为明清时期荆楚官学的鼎盛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宋代荆楚官学经历了由零散到普及、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发展过程,不少官学并非一蹴而就,有的历经艰难,有的遭毁而重修。《寿昌乘》所载鄂州武昌县官学的发展及其影响可以视为宋代荆楚官学的一个缩影。元代荆楚官学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绝大部分府州县设有官学,一些边远之地也设立了官学,祭祀典礼渐趋完备。楚官学发展的事实表明,学之兴废存乎人,宋元荆楚地区的文化发展并不落后,相反在所谓"山穷、水恶和兵燹"的条件下取得的文化进步,更能彰显荆楚先民开拓进取的可贵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学 荆楚地区 宋元时期
下载PDF
楚汉鞋履构型及工艺特征补遗 被引量:3
9
作者 夏添 王鸿博 崔荣荣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94,共8页
通过对16座楚汉墓葬出土鞋履的制作工艺进行二维平面结构模拟,总结了鞋履制品的外观造型和编织工艺的异同。结合遣策、先秦文献、人俑图像等多重证据,针对鞋履部件的二维结构、构制技巧、工艺特征进行了阐释分析。结果表明:鞋履系带存... 通过对16座楚汉墓葬出土鞋履的制作工艺进行二维平面结构模拟,总结了鞋履制品的外观造型和编织工艺的异同。结合遣策、先秦文献、人俑图像等多重证据,针对鞋履部件的二维结构、构制技巧、工艺特征进行了阐释分析。结果表明:鞋履系带存废可能与征战、燕居功能分化相关,装饰鞋面可拆换是出于节用目的;鞋帮的绞编组织适合足部曲线;结合楚鞋底线结排布秩序比对,秦俑鞋底乳钉线结编织工艺得到证实;先秦编织鞋履的生产分工为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墓 西汉墓 荆楚地区 鞋履结构 编织工艺 楚文化
下载PDF
浅谈《荆楚岁时记》的民俗学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启俊 《皖西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6-31,共6页
《荆楚岁时记》作为一部时代最早、现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描写古代荆楚地区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民俗专书,不仅为我们保存了我国古代荆楚地区民俗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而且还开了各种地方岁时民俗记录专集的先河。因此,《荆楚岁时记》
关键词 荆楚岁时记》 民俗学价值 民俗事象 荆楚地区 民风民俗 岁时节令 岁时民俗 神话传说 习俗 七月七日
下载PDF
荆楚民歌中的水味歌谣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9-53,共5页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荆楚的宝贵财富,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培育了荆楚一带民众情感丰富、特好幻想的心理状态,因而这里的歌谣才具有水的柔性,水的灵性,水的奔放与浩瀚。荆楚民歌中的水味歌谣体现了多姿多彩的水乡风貌,浸透了水乡儿女的似... 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荆楚的宝贵财富,水乡泽国的自然环境培育了荆楚一带民众情感丰富、特好幻想的心理状态,因而这里的歌谣才具有水的柔性,水的灵性,水的奔放与浩瀚。荆楚民歌中的水味歌谣体现了多姿多彩的水乡风貌,浸透了水乡儿女的似水柔情,蕴涵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水味歌谣本身具有丰厚的文化价值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成为民歌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歌 水味歌谣 荆楚地区
下载PDF
荆楚地区传统纺织染缬技艺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妮 魏新 董宇飞 《非遗传承研究》 2022年第2期52-55,共4页
荆楚地区传统纺织文化历史悠久,其中纺织印染技艺更是一朵奇葩,拥有几千年的特色美誉。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织品染色技艺已相当精湛且领先于全国,当时已开始构建出最初的纺织色彩色谱。荆楚传统染缬方法多样且卓越,染料种类繁多且... 荆楚地区传统纺织文化历史悠久,其中纺织印染技艺更是一朵奇葩,拥有几千年的特色美誉。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丝织品染色技艺已相当精湛且领先于全国,当时已开始构建出最初的纺织色彩色谱。荆楚传统染缬方法多样且卓越,染料种类繁多且色泽鲜艳,其中使用植物染料靛蓝给织物上色应用最为广泛。随着现代时尚潮流的发展,传统染缬技艺由于其自身手工制作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创新性,遭到现代工业严重的冲击,几近濒危。文章通过对荆楚地区传统染缬技艺历史及目前发展状况的探究,为荆楚传统染缬技艺提供实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使荆楚地区的传统纺织染缬技艺不仅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而且能够适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传统纺织 染缬技艺 创新路径
下载PDF
尚巫·重道·敬神·事鬼——湖北民俗信仰多元性论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萧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信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崇敬、信奉。民俗信仰是民间世代传承变异而来的,受到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惯例。民俗信仰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共通性,又有地域性,属于精神民俗范畴。湖北地域环境、历史传... 信仰是人所具有的一种心理文化现象,它表现为对客观事物的崇敬、信奉。民俗信仰是民间世代传承变异而来的,受到人们普遍信奉的习俗惯例。民俗信仰既有历史性,又有现实性,既有共通性,又有地域性,属于精神民俗范畴。湖北地域环境、历史传统、居民构成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信仰上的地方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信仰 武当 事鬼 佛道信仰 佛教 敬神 荆楚地区 重道 鬼神信仰 论析
下载PDF
楚建筑的余韵流风──楚建筑对荆楚地区建筑影响一瞥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玉堂 《长江建设》 2001年第3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 楚建筑 荆楚地区
下载PDF
论先秦两汉时期的荆楚巫术文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运环 《鄂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28-32,共5页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 先秦两汉时期普遍崇巫,荆楚地区尤"重巫祀"。文章充分利用新出简帛资料结合传世文献,贯通先秦两汉,对荆楚地区的多神崇拜、巫术种类、卜筮祭祷、历日禁忌、驱鬼招魂等进行系统地探讨,指出了荆楚巫术以沅湘为盛及东汉以前巫术地位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两汉 荆楚地区 巫术文化
下载PDF
从《荆楚岁时记》看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增武 张甜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40-44,共5页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 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的饮食习俗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区域特色,《荆楚岁时记》一书对其节日饮食习俗给予了全方位描述。利用饮食人类学的视角与饮食习俗的象征意义,将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分为象征食物、象征饮食器具和象征饮食行为三方面,探析节日饮食与维持人类基本需求、宗教信仰的关系,以及节日饮食习俗的变迁与馈赠行为。该时期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拥有神圣性、严肃性和有节律的特点,以及具有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表达畏敬之情,维持社会交往和整合社会功能等多重涵义。时下人们感到节日民俗渐淡,正是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缺失所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岁时记 荆楚地区 饮食习俗 饮食人类学 象征意义
下载PDF
试论荆楚地区汉民族的形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8-34,27,共8页
本文从考释荆楚为“蛮服”和追朔楚人的祖源入手,探讨楚在灭国扩疆中与诸“夏”和蛮、夷、巴、濮、越诸族不断地融合,构成了荆楚地区汉民族的母体。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及对南方统治的加强,秦人、汉人与楚人及南方“蛮夷”... 本文从考释荆楚为“蛮服”和追朔楚人的祖源入手,探讨楚在灭国扩疆中与诸“夏”和蛮、夷、巴、濮、越诸族不断地融合,构成了荆楚地区汉民族的母体。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及对南方统治的加强,秦人、汉人与楚人及南方“蛮夷”的统一性被逐步强化。约当西汉时,汉民族在荆楚地区开始形成。经过魏晋以来的民族迁徙、融合和随之而来的文化混同,“汉”在荆楚地区作为族称,南北朝初期即已出现。大约到唐朝中期,汉民族在荆楚故地完成了形成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 荆楚地区 形成
下载PDF
荆楚古代医家及其医籍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茵婕 李欣 +1 位作者 孙玲 郭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808-3810,共3页
为了系统搜集荆楚古代医家资料并整理、挖掘其中医药古籍,保障数字环境下荆楚医学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动态和热点,认为荆楚古代医家及其医籍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工作应以纸质文献为基... 为了系统搜集荆楚古代医家资料并整理、挖掘其中医药古籍,保障数字环境下荆楚医学文献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文章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中医古籍数字化的研究动态和热点,认为荆楚古代医家及其医籍数字化资源平台的构建工作应以纸质文献为基础,数字技术为支撑,内涵挖掘为动力,机构支持为助力,指导临床为目的来开展。重点挖掘中医药古籍蕴含的临证医案、用药规律、配伍规律、证治规律和学术思想等知识信息,以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古代医家 中医药古籍 数字化 资源平台 文献计量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式髹漆艺术在荆楚地区的传承与保护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光璨 《芒种》 2015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和保护的同时,相对具体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大多数还不够全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建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2009年荆楚髹漆艺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受到广泛关注和保护的同时,相对具体项目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大多数还不够全面,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建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2009年荆楚髹漆艺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荆楚髹漆艺术因其深厚的美学积淀和历史文化内涵具备作为研究对象的典型意义,而它的濒危性亦使得这种研究成为迫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式髹漆艺术 荆楚地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保护
原文传递
荆楚地区古代中医药文化资源平台建设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欣 刘英杰 蒋茵婕 《中医药导报》 2020年第9期152-154,共3页
以荆楚古代医家的文献资料及其古籍原本为文化资源平台建设基础,对荆楚地区古代医家发表医籍数量、时代-地域以及医籍的时代-地域进行分析,共收集到清代以前(包括清代)荆楚地区医家261人,其中明代医家49人,占18.77%,清代医家184人,占70.... 以荆楚古代医家的文献资料及其古籍原本为文化资源平台建设基础,对荆楚地区古代医家发表医籍数量、时代-地域以及医籍的时代-地域进行分析,共收集到清代以前(包括清代)荆楚地区医家261人,其中明代医家49人,占18.77%,清代医家184人,占70.50%;医家籍贯涉及45个县市,黄冈最多,其次是武昌、襄阳、仙桃、汉川;明代医著129种,清代医著276种,明清时期医著共占总医籍的93.53%;医著以罗田最多,共43种,其次是汉川、武昌、蕲春;黄冈地区的医著最多。荆楚古代中医药文化资源平台的建设可以采用中心-分中心相结合的运作模式,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内涵挖掘为动力,积极推动平台的服务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楚地区 中医药文化 资源建设 资源平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