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仁药对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呼敏 马珊珊 王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该文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查阅近十年与苦杏仁配伍相关的文献,总结了13种苦杏仁常用药对。分别为杏仁与麻黄、桔梗、川贝母、半夏、茯苓、葶苈子、大黄、厚朴、火麻仁、桃仁、槟榔、郁金、陈皮等配伍,具有宣降肺气、止... 该文应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系统,查阅近十年与苦杏仁配伍相关的文献,总结了13种苦杏仁常用药对。分别为杏仁与麻黄、桔梗、川贝母、半夏、茯苓、葶苈子、大黄、厚朴、火麻仁、桃仁、槟榔、郁金、陈皮等配伍,具有宣降肺气、止咳平喘、润燥下气、滑肠通便、开肺运脾、泻肺行水、化痰止咳、平喘除满等多种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多种内科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对 配伍 功效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 被引量:8
2
作者 于洋 杨小燕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2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81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25例,总有效率55.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81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25例,总有效率55.6%。治疗组在疗效和症状积分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辛开 甘调
下载PDF
以升降规律为法则治疗疑难杂证举隅
3
作者 张培显 李敬柱 《青岛医药卫生》 1997年第11期37-38,共2页
笔者以升降规律为法则治疗疑难杂症,屡奏奇效,兹举例如下,以求抛砖引玉。1 塞下提上治疗胃下垂 患者赵某,女,29岁。月经过多,每潮持续9~12天,渐延长量多。始仅稍觉不适,继则慢慢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胃脘嘈杂隐痛,历经3年之久。现腰酸腿... 笔者以升降规律为法则治疗疑难杂症,屡奏奇效,兹举例如下,以求抛砖引玉。1 塞下提上治疗胃下垂 患者赵某,女,29岁。月经过多,每潮持续9~12天,渐延长量多。始仅稍觉不适,继则慢慢食欲不振,头晕心悸,胃脘嘈杂隐痛,历经3年之久。现腰酸腿软,上症加重,胃嘈杂尤甚。曾于市院行上消化道X线钡透为胃下垂。求诸医药未愈,面色憔身瘤,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以补中益气汤3剂,如故。视其原治之方与之同,述该方已服30余剂,始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杂证 胃下垂 补中益气汤 苔薄白 阿胶 升运 米壳 脏腑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47
4
作者 史丽伟 杜立娟 倪青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6-250,共5页
近年来许多医家突破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病机的三消论治观点,提出糖尿病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糖尿病发生与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脾虚胃热有关,以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治疗本病。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不仅对... 近年来许多医家突破糖尿病以阴虚燥热为病机的三消论治观点,提出糖尿病发病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结合临床实践经验,认为糖尿病发生与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脾虚胃热有关,以辛开苦降调理脾胃治疗本病。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调,不仅对中气虚弱、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之痞满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切中虚实夹杂,标本同病,以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脾虚胃热为特点的消渴病,为调理脾胃治疗糖尿病有效方剂。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特征,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半夏泻心汤 辛开 脾虚胃热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46
5
作者 童荣生 肖开春 +1 位作者 李晋奇 徐菲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方法:正常大鼠、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慢性水浸束缚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分别ig给予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2 g·kg-1)、辛开药液(1.5 g·kg-1)、苦...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物质基础。方法:正常大鼠、阿托品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慢性水浸束缚致胃肠动力障碍大鼠分别ig给予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2 g·kg-1)、辛开药液(1.5 g·kg-1)、苦降药液(1.5 g·kg-1)、甘补药液(1.5 g·kg-1),连续4 d,通过测定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筛选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动力的有效药物组分;灌胃蒸馏水、多潘立酮(0.01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2 g·kg-1)、半夏泻心汤醇沉水溶药液(2 g·kg-1)、苦降醇沉药液(1.5 g·kg-1)、苦降醇沉水溶药液(1.5 g·kg-1),同法筛选其有效部位。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两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明显上升,小肠推进率明显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给予不同药液后,两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半夏泻心汤能降低阿托品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半夏泻心汤醇沉药液、苦降药液和苦降醇沉药液能降低正常大鼠和两种模型大鼠的胃残留率,以上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有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其有效药物组分主要为苦降药组,其有效部位为苦降药的醇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胃肠动力 物质基础 药组 醇沉部位
原文传递
辛开苦降法探析 被引量:46
6
作者 魏本君 陈恒文 +2 位作者 郭丽丽 高嘉良 王阶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3,共3页
辛开苦降法是在药物性味理论指导下,将辛温与苦寒两类不同性质的药物配伍合用的方法,具有平调寒热、畅达气机、分消湿热、清化瘀热、协调脏腑的作用。从源流考析、立法基础、功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辛开苦降法探讨分析,认为需深入挖掘... 辛开苦降法是在药物性味理论指导下,将辛温与苦寒两类不同性质的药物配伍合用的方法,具有平调寒热、畅达气机、分消湿热、清化瘀热、协调脏腑的作用。从源流考析、立法基础、功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辛开苦降法探讨分析,认为需深入挖掘其配伍机制,扩大药物使用范围,以进一步发挥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 寒热 气机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思路及作用机理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赵鸣芳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5-49,共5页
半夏泻心汤是和解剂的代表,应用广泛,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等多个系统的病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病证更为常用,效果显著,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心下痞、呕吐、下利、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也是应用半夏泻心... 半夏泻心汤是和解剂的代表,应用广泛,涉及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等多个系统的病证,尤其是消化系统病证更为常用,效果显著,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心下痞、呕吐、下利、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也是应用半夏泻心汤的重要线索。半夏泻心汤所治病证,与其升降相因,寒温同用,补泻兼施,健脾助运,化湿燥湿等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辛开 消化系统疾病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辛开苦降之法 被引量:36
8
作者 庞稳泰 张立双 +4 位作者 杨丰文 黄明 郑文科 张俊华 张伯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共3页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方证规律研究发现,辛开苦降之法尤为凸显。阐述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沿革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体现,并对辛开苦降法治疗新冠肺...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全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国家及各省市发布的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的方证规律研究发现,辛开苦降之法尤为凸显。阐述了辛开苦降法的理论沿革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体现,并对辛开苦降法治疗新冠肺炎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总结得出:辛开苦降是历代疫情防控的重要方法;新冠肺炎因于湿毒侵袭、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肺气失宣贯穿始终,治以辛味开散、苦味降泄,调畅气机,使邪去正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冠肺炎 辛开 中医药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 被引量:33
9
作者 杨洋 魏玮 史海霞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6-447,450,共3页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味药与苦味药并用,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寒热平调的作用,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而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治疗脾胃病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阐明辛开苦... 辛开苦降法是指辛味药与苦味药并用,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寒热平调的作用,是治疗脾胃升降失常而致寒热错杂病证的治疗法则,广泛用于多种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从辛开苦降法的学术源流、治疗脾胃病的立法依据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阐明辛开苦降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辛开 病证结合 半夏泻心汤
原文传递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32
10
作者 李艳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剂/d,水煎300mL,三餐后口服。对照组43例予以多潘立酮10mg/次,三餐前15 min口服。2组...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予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1剂/d,水煎300mL,三餐后口服。对照组43例予以多潘立酮10mg/次,三餐前15 min口服。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总积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对照组为78%,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积分和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其中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部疼痛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上腹部烧灼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辛开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 被引量:23
11
作者 马立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7期85-87,共3页
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分析2型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论证2型糖尿病前期相当于中医"脾瘅"范畴,论述"辛开苦降"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脾瘅的方法,认为中医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功能,在治疗2型糖尿病... 探讨2型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分析2型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论证2型糖尿病前期相当于中医"脾瘅"范畴,论述"辛开苦降"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脾瘅的方法,认为中医药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功能,在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辛开
下载PDF
从辛开苦降法论治消渴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良 仝小林 +1 位作者 徐远 赵天豫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共3页
消渴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部分并发症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辛开苦降法调理脾胃功能治疗糖尿病,通过寒热温清并用,升清降浊,斡旋气机,解郁化滞,可以获得良好的降糖及改善并发症的效果。
关键词 消渴 辛开 中医治法
下载PDF
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27
13
作者 魏玮 郝建军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期41-42,共2页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 脾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治疗脾胃病的中医学方法很多,其中"辛开苦降"法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且引起了中医药工作者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成为临床和科研的热点。从脾胃之治、升降为本,治脾以升、治胃以降,辛以散之、苦以泄之等方面对以辛开苦降法治疗脾胃病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并举医案加以论证,为同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 脾胃病 机制 学术探讨
下载PDF
仝小林教授运用黄连不同配伍经验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佳 冯磊 仝小林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2期16-20,共5页
总结了仝小林教授运用黄连不同配伍,治疗脾瘅、失眠、呕吐、腹泻、心悸、痈疮的经验。仝小林教授以黄连系列方剂为基础,灵活化裁配伍治疗脾瘅、失眠、腹泻、呕吐、心系疾病、皮肤病等疾病,并根据病证、病势,给予不同的剂量和配比。
关键词 黄连 配伍 大黄黄连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辛开 仝小林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联合针灸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寒热错杂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15
作者 金清龙 倪剑武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3期4085-4087,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病类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潜在的致癌风险及迁延不愈...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胃病类型,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升高[1]。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潜在的致癌风险及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CAG主要的发病原因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Hp可诱导机体炎性反应,对CAG发生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3]。目前,西医治疗主要选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和胃黏膜保护剂组成的三联或者四联疗法,但是随着Hp耐药菌株的出现,近几年西医治疗CAG有效率不但没有升高,反而有下降的趋势[2,3]。寒热错杂型为CAG主要中医辨证类型,治疗应辛开苦降、平调寒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寒热错杂型 半夏泻心汤 辛开 幽门螺杆菌阳性 胃黏膜保护剂 四联疗法 饮食结构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丽娜 《河南中医》 2011年第6期586-587,共2页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吗丁啉。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胃排空有效率。结果...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口服吗丁啉。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胃排空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及胃排空情况优于对照组,其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胃轻瘫 半夏泻心汤加减 辛开 开结消痞 张仲景
下载PDF
魏玮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经验 被引量:18
17
作者 苏晓兰 于冰娥 +1 位作者 杨晨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43,共3页
魏玮教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博采众长,临证三十余载,学验颇丰,善于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内科时令病和疑难杂症,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独到,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笔者有幸师从魏师,总结治疗准则:"辛... 魏玮教授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博采众长,临证三十余载,学验颇丰,善于运用经方化裁治疗内科时令病和疑难杂症,对脾胃病的诊治经验丰富、疗效独到,尤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见解。笔者有幸师从魏师,总结治疗准则:"辛开苦降""活血理气""顾护胃气""宁心安神",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恢复脾之升、运化水谷,胃之降、受纳水谷之功能。本文就其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常用治疗方法及特色经验进行了简单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疗法 学术经验 魏玮 辛开
下载PDF
从五味合化角度探析张仲景组方原则 被引量:17
18
作者 余森豪 张毅 +2 位作者 李娟 李金田 黄晓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6-537,共2页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咸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 五味合化理论是由五味药性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配伍理论,即酸、苦、甘、辛、咸五种药性和滋味配伍化合出新的功用。试从五味合化角度探讨张仲景组方原则,具体从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苦咸泻热、辛开苦降等几个方面探讨五味合化理论在《伤寒杂病论》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五味合化 辛甘化阳 酸甘化阴 咸泻热 辛开
原文传递
辛开苦降法在《伤寒论》及现代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9
作者 马琳 陈芳 +1 位作者 庄馨瑛 包·照日格图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253-1255,共3页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对中药配伍中的"辛开苦降"法的内涵、传统临床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举隅辛开苦降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如治疗寒热错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病及少阳、阳明并病,痰热互结证,上热中寒证等;在现代临... 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对中药配伍中的"辛开苦降"法的内涵、传统临床应用和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举隅辛开苦降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如治疗寒热错杂证,上热下寒证,少阳病及少阳、阳明并病,痰热互结证,上热中寒证等;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如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失眠、初发2型糖尿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 中药配伍 伤寒论
原文传递
辛开苦降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20
作者 栾奕博 张伟 董彦君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10期31-36,共6页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之'和法''消法',指以脾胃升降理论和中药药性药味学说为基础,将辛味与苦味药物同组一方的中医治疗法则。中医治法与中医基础理论、临证实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辛开苦降法立法源于理,理法方药相结合... 辛开苦降法属中医八法之'和法''消法',指以脾胃升降理论和中药药性药味学说为基础,将辛味与苦味药物同组一方的中医治疗法则。中医治法与中医基础理论、临证实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辛开苦降法立法源于理,理法方药相结合,起到调和寒热、调畅气机和调理虚实的作用。笔者从历史渊源、立法之理、配伍特点、临床运用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讨论辛开苦降法,进一步为医者了解并在临床上运用此法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开 半夏泻心汤 理法方药 和法 消法 文献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