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文艺哲学的批判创造性考察
1
作者 蔡甜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苏轼的文艺哲学上通文化哲学,下通作品意味,其“随物赋形”“物各有主”的变化多元哲学,是对老庄哲学和郭象哲学批判创造性改造的结果,形成了他“行云流水”的创作观、“诗词互换”的文体观、“物我互动”的天人观,从而体现出中国伟大... 苏轼的文艺哲学上通文化哲学,下通作品意味,其“随物赋形”“物各有主”的变化多元哲学,是对老庄哲学和郭象哲学批判创造性改造的结果,形成了他“行云流水”的创作观、“诗词互换”的文体观、“物我互动”的天人观,从而体现出中国伟大作家文化哲学、人生哲学、文论思想、作品意味一体化的创造特性。但苏轼的自然性变化的生命观还没有注意到人的文化思想创造多元观,也没有注意到由“物各有主”向“人各有思”的创造性哲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我们同样需要通过批判创造性思维审视苏轼的文艺哲学,才能建立具有当代意义的中国文艺哲学和文化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哲学 随物赋形 物各有主 批判创造 当代审视
下载PDF
韩国古代李睟光的苏轼哲学思想批判探析
2
作者 邹志远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4,共4页
朝鲜朝中期的文坛,创作思想与文论观点开始弃宋而转入于唐。在这样的大的文学思潮转变过程中,李睟光的苏轼批判是这一文学思潮转变的代表性标志。苏轼所关注的问题是从哲学思想入手,探讨文艺观的问题,而李睟光对苏轼的误读,是将苏轼的... 朝鲜朝中期的文坛,创作思想与文论观点开始弃宋而转入于唐。在这样的大的文学思潮转变过程中,李睟光的苏轼批判是这一文学思潮转变的代表性标志。苏轼所关注的问题是从哲学思想入手,探讨文艺观的问题,而李睟光对苏轼的误读,是将苏轼的文艺思想重新纳入哲学思想,从全面承纳程理学的角度,借阐释苏轼文艺观来批判苏轼哲学思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古代 李睟光 苏轼哲学思想 批判
下载PDF
相辅相成:苏轼贬谪生涯中的哲学与文学
3
作者 胡金旺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3-58,共6页
苏轼在黄州期间基本上是将哲学的境界作为一种目标来对自己进行要求的。其思想主要表现为要从被贬谪的抑郁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其心境既有愁苦,也有从自然审美中所获得的喜悦。因而此时苏轼对身外之事还难以保持一种超越的无心的常态... 苏轼在黄州期间基本上是将哲学的境界作为一种目标来对自己进行要求的。其思想主要表现为要从被贬谪的抑郁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其心境既有愁苦,也有从自然审美中所获得的喜悦。因而此时苏轼对身外之事还难以保持一种超越的无心的常态,只是一种暂时的忘怀,此时期的文学作品透露了苏轼的这种思想状态。在被贬惠州之后,苏轼反而逐渐进入人生状态的佳境,这与其思想不断提升有关,也与此时期学习与和陶渊明的诗歌有关。苏轼由志于道而产生的永不气馁的精神和善于克服艰难困苦的人生智慧,是他的哲学与文学不断进入新境界并相互促进的源头活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哲学 文学 贬谪 无心 志于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