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 |
李四达
|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3
|
|
2
|
情感:艺术教育的本体——苏珊·朗格艺术教育观评析 |
蒋芝英
|
《经济与社会发展》
|
2005 |
12
|
|
3
|
苏珊·朗格“生命形式说”给我的启示——兼谈音乐形式的创造 |
贾达群
|
《音乐探索》
北大核心
|
1993 |
8
|
|
4
|
达人巴黎行 |
Michael
|
《网球大师》
|
2013 |
10
|
|
5
|
主体与符号 |
南帆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1 |
6
|
|
6
|
语言功能:表现+呈现+发现——对“语言是文学的表现工具”的质疑 |
唐跃
谭学纯
|
《文艺争鸣》
|
1987 |
8
|
|
7
|
电影审美心理的奥秘 |
彭吉象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7
|
|
8
|
苏珊·朗格的艺术创作论 |
姜丰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5
|
|
9
|
论音乐审美的低级趣味 |
蒋一民
|
《人民音乐》
|
1985 |
7
|
|
10
|
情景说和艺术符号论——王夫之和苏珊·朗格的审美意象论 |
阳晓儒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6
|
|
11
|
论小提琴演奏中炫技与情感的关系——以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为依据 |
涂佳
|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12
|
艺术传播符号的理论脉络与形态分演 |
汤筠冰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13
|
对音乐文学专业的思考 |
孙允文
|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5
|
|
14
|
艺术形式与情感关系的融合——论苏珊·朗格的符号美学 |
熊立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7
|
|
15
|
艺术符号对语言符号言说困境的超越——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美学解读 |
罗祖文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6
|
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意味论 |
许兵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3
|
|
17
|
音乐审美教育哲学与音乐实践教育哲学初探 |
陈水木
|
《剧影月报》
|
2024 |
0 |
|
18
|
符号象征理论中有关音乐情感意义问题的论述──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领域有关音乐情感意义的探讨(之三) |
邢维凯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
1
|
|
19
|
论音乐存在的生命形式及其同构关系 |
邵桂兰
王建高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20
|
意象如是说——诗学笔记之一 |
杨匡汉
|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