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路径探析
1
作者 张程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9期18-19,共2页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有效...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渗透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有效利用数学资源渗透劳动教育,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当担负的时代使命。下面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谈一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课程结合 教育融入 大中小学 必修课程 时代使命 有机融入
原文传递
数形结合,让推理能力自然生长——以“积的变化规律”为例
2
作者 何倩 徐欣怡 《江西教育》 2024年第34期31-34,共4页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图形,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有效迁移,使知识之间产生联结、形成体系。教师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日常教学中...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一个未知结论的思维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图形,促进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有效迁移,使知识之间产生联结、形成体系。教师要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植根于日常教学中,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载体,让学生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与表达,让推理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思考方式。“积的变化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乘法运算中重要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的变化规律 数形结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有效迁移 日常教学 乘法运算 小学数学教学 思维过程
原文传递
浅谈“20以内的退位减法”珠心算与数学对比教学
3
作者 杨雨萌 《珠算与珠心算》 2024年第2期52-53,共2页
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在江苏省开展多年,效果显著,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提供不小的帮助,但是由于珠心算与数学运算的算理有些许不同之处,所以在编写教材上和教法的选择上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本... 珠心算教育教学实验在江苏省开展多年,效果显著,在数学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明显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数学的学习提供不小的帮助,但是由于珠心算与数学运算的算理有些许不同之处,所以在编写教材上和教法的选择上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就以“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为例浅谈珠心算与数学教学的对比研究。“20以内的退位减法”安排在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和《珠心算》第二册,两者都是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教学 数学运算 珠心算 第一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验 数学教学
下载PDF
教材例题编排的“应然”与“实然”——三年级“设计调查表”的分析与优化
4
作者 崔海华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4年第7期16-17,共2页
近日,有机会参加了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23年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会活动,与会教师围绕课标(2022年版)理念,呈现的课堂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设计调查表”一课,使我对统计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找来了教材开展移植教学,但在试... 近日,有机会参加了在江苏徐州举办的2023年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会活动,与会教师围绕课标(2022年版)理念,呈现的课堂教学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设计调查表”一课,使我对统计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找来了教材开展移植教学,但在试教中学生的一些课堂生成情况,使我对教材例题的编排产生了一些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生成 试教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江苏徐州 课堂教学 统计教学 教材例题 例题编排
原文传递
尺规操作悟规律 事实演绎推结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实践与思考
5
作者 申思 顾晓东 《江西教育》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课前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边的重要性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引导学生任意选3根小棒进行围三角形的操作实验,探索... 【课前思考】“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教学内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边的重要性质,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主要引导学生任意选3根小棒进行围三角形的操作实验,探索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本课教学给出了新思路,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利用尺规作图方法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二是从已知的基本数学事实出发说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边关系 尺规作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操作实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难点 三角形 教学实践与思考
原文传递
图释:从直观走向几何直观——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6
作者 徐芳芳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5期24-26,共3页
图释是指运用图形或表格描述和分析问题的一种策略。图释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翻译成直观、简洁的图形或表格帮助思考,也可以在理解、内化数学知识后创造性地表达输出,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突破、创新,充分体现了几... 图释是指运用图形或表格描述和分析问题的一种策略。图释既可以将抽象的数学语言翻译成直观、简洁的图形或表格帮助思考,也可以在理解、内化数学知识后创造性地表达输出,促使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展、突破、创新,充分体现了几何直观的教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释 几何直观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语言翻译 教学价值 学生的思维 数学知识 表格
原文传递
在比较中感悟运算本质的一致性——“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与思考
7
作者 杭雅琴 蒋明玉 《江西教育》 2024年第2期48-50,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小数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的运算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提高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的运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探索过程 理解算理 加法和减法 小数 推理能力 教学设计与思考
原文传递
在测量活动中丰富对分数的认识——“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与思考
8
作者 沈虹 邓炜 《小学数学教育》 2024年第2期130-132,135,共4页
2023年9月,“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2023年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在古城徐州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专家、教师和教材编者围绕《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理念和要求,就一些重点内容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 2023年9月,“践行新课标,赋能新课堂——2023年全国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活动”在古城徐州隆重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专家、教师和教材编者围绕《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理念和要求,就一些重点内容开展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希望在课堂中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探索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的评价、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融合。现将本次活动中的几个课例集中刊出,以供大家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观摩 教学研讨 新课堂 促进学生发展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课例 教学片断 课程标准
原文传递
基于一致性 致力结构化——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数与代数”领域编修说明
9
作者 郭庆松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7期29-36,共8页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对数与代数领域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在小学阶段仅设置了“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贯穿小学... 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对数与代数领域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结构化整合,在小学阶段仅设置了“数与运算”“数量关系”两个主题,每个主题都贯穿小学三个学段。课程内容的结构化整合,一方面是源于数学知识自身的关联性,每个主题内容有其一致性的学科本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与代数 学科本质 主题内容 整体认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学段 结构化
原文传递
丰盈活动过程 发展数据意识——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编修说明
10
作者 黄为良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这三个主题。其中,“数据分类”侧重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特征制订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事物的共性与差异,并为进一步... 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这三个主题。其中,“数据分类”侧重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特征制订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感知事物的共性与差异,并为进一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积累感性经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侧重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活动过程,感悟收集数据的意义和方法,学习用数学语言表达数据所蕴含的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与概率 事物特征 数据分类 数据意识 随机现象 感性经验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分类标准
原文传递
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落实核心素养发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综合与实践”领域编修说明
11
作者 侯正海 《小学数学教师》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作了描述:“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作了描述:“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根据新课标明确指出的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教学要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学习,在第三学段适当组织项目学习,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综合与实践 主题学习 主题式学习 核心素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学段
原文传递
知识理解下的有效学习——“认识垂线”教学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欢 《江西教育》 2023年第22期35-38,共4页
垂线作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普遍存在“记忆模仿”而不能“理解应用”的现象。首先,因为教师教学几何概念时脱离现实背景,一味灌输,导... 垂线作为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概念,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数学几何概念的学习普遍存在“记忆模仿”而不能“理解应用”的现象。首先,因为教师教学几何概念时脱离现实背景,一味灌输,导致学生几何概念的形成过于仓促,理解不够深入。其次,教师过度追求学生技能的掌握,忽视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就概念而教概念,忽视了概念间的联系和运用,学生缺乏应用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认识垂线”时,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技能 小学数学 知识理解 认识垂线 几何知识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几何概念 空间观念
原文传递
做实“动手做”育人功能,发展学生数学素养——苏教版六下“杠杆中的秘密”教学设计与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忞 金妤茜 《小学数学教师》 2023年第1期47-52,共6页
课前思考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表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地呢?苏教版小学数学... 课前思考史宁中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的总体表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数学抽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逻辑推理)、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核心素养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地呢?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动手做”栏目正是综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极佳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数学抽象 综合培养 动手做 育人功能 逻辑推理 教学设计与思考
原文传递
数学领域融合的结构化分析与教学探索——基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文波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第17期43-47,共5页
基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研究发现,数学领域融合主要分为领域间融合、领域内融合、两者兼有的混合型融合三类,其中领域间融合最为普遍。在例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领域融合:适时进行领域内的完整融合,促进建构系统的知识结... 基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研究发现,数学领域融合主要分为领域间融合、领域内融合、两者兼有的混合型融合三类,其中领域间融合最为普遍。在例题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领域融合:适时进行领域内的完整融合,促进建构系统的知识结构;适当调整领域间的方法融合,创造更大的思维空间;适度增加各领域的综合融合,丰富学习过程的深度与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领域融合 结构化分析 教学探索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下载PDF
让学生获得更充分的量感——以“升的认识”为例
15
作者 钱蔚 《江西教育》 2023年第14期52-55,共4页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容量和升的认识”时,教师都很困惑:课中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了体验活动,例如,看一看,1升水大约可以倒在几个一次性杯子里;估一估,1升水在不同的容器中大约有多少,等等。但当遇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时... 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容量和升的认识”时,教师都很困惑:课中已经组织学生开展了体验活动,例如,看一看,1升水大约可以倒在几个一次性杯子里;估一估,1升水在不同的容器中大约有多少,等等。但当遇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时学生的“量感”明显不足,正确率较低。再次执教此课时,适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量感”的培养成为教师深思的问题。于是,我们从教材、课堂、练习等环节就如何发展学生的“量感”进行了研究与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活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量感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研究与改进 四年级
原文传递
打破认知壁垒,建构分数意义——特级教师李保伟“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片段赏析
16
作者 金妤茜 《江西教育》 2023年第22期43-46,共4页
数的认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不同的数看似不同,背后却有着密切联系。“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还是小学阶段学习分数的起始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 数的认识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不同的数看似不同,背后却有着密切联系。“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还是小学阶段学习分数的起始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的数由整数扩展到了有理数,这是学生认数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分数和整数一样,具有可数性、可比性,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学生后续进一步认识分数和小数打下重要的基础。分数的概念看似简单,却较为抽象,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认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课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小学阶段 几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 特级教师 可数性 有理数
原文传递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探索
17
作者 陶纪胜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3年第4期20-21,共2页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促使学生学得主动、深入,对此笔者一直在潜心思考。现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教学为例,从课堂教学流程出发,着眼促进学生主动、深入学习,践行如下教学策略。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益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内容教学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流程 潜心思考 提升数学
原文传递
适切,在教与学之间行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孝忠 《江苏教育研究》 2015年第12期62-65,共4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作为执行课程标准的载体,长期以来备受关注。教师理应基于教材编排的特色视角,寻求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契合。在教与学之间寻找适切行走的平衡点,践行"四基"理念,实现教材功能的最大化。
关键词 适应性研究 适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下载PDF
设置“任务驱动”,推动高阶思维进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与思考
19
作者 徐慧 《江西教育》 2023年第34期50-54,共5页
【课前思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经历过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他们在小组里开展调查活动,获得需要的数据,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通常教师教学思路是:小组调查、整... 【课前思考】“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经历过简单的数据收集过程,他们在小组里开展调查活动,获得需要的数据,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通常教师教学思路是:小组调查、整理数据—汇总全班的数据—按季度整理并得到数据—设想如何在全校调查。然而,根据前期的调研,近82%的学生在正式学习本课前,已经能够自主地对全班同学生日分布的月份进行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始课 任务驱动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认知起点 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 整理数据 (二)
原文传递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教学实录及说明
20
作者 刘驰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23年第9期26-28,共3页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48~49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1~4题。课前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特色内容,自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根据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安排解题策略教学。
关键词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教学实录 画线段图 思维发展水平 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 三年级上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