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电极导向同期行丘脑及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世忠 徐如祥 +1 位作者 张旺明 杨志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8-81,共4页
目的 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 (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 ,对 86例PD患者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及苍白球腹后部同期毁损手术。结果  86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 目的 对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帕金森病 (PD)患者的立体定向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微电极导向技术 ,对 86例PD患者行同侧丘脑腹外侧核及苍白球腹后部同期毁损手术。结果  86例PD患者的肢体震颤、僵硬及运动迟缓均得到明显改善 ,术前术后MotorUPDRS积分开状态及关状态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 ,无永久并发症。结论 应用微电极引导立体定向技术 ,对伴有肢体震颤、强直及运动迟缓的PD患者行同侧苍白球腹后部及丘脑腹外侧核联合毁损手术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微电极记录 微电极导向 苍白球毁损
原文传递
MR导向丘脑、苍白球毁损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被引量:13
2
作者 凌至培 汪业汉 +6 位作者 傅先明 邵坤山 汪圣平 王昌新 翟羽佳 吴晓鸣 黄石玲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从1995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1.0tesla超导磁共振导向,对34例(男21例,女13例)锥体外系疾病(PD27例,扭转痉挛3例,意向性震颤4例)进行靶点毁损术,通过临床效... 从1995年10月~1996年5月,我们使用Leksell-G型定向仪,1.0tesla超导磁共振导向,对34例(男21例,女13例)锥体外系疾病(PD27例,扭转痉挛3例,意向性震颤4例)进行靶点毁损术,通过临床效果和术前、后MR复查,证实MR导向三维误差<1mm,MBI导向的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治疗,几何图像失真小,清晰,靶点易辨认,术后反应小,若在电生理监测下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外系疾病 MRI 丘脑腹中间核 苍白球毁损
原文传递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来照 刘跃亭 李守缄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37-140,共4页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 目的 探讨MRI定位微电极引导的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靶点定位方法及其规律。方法  39例原发PD病人施行PVP术 ,UPDRS评分改善率大于 35 %。采用MRI进行靶点解剖定位 ,同时在MRI操作台上测量有关参数。术中用电生理方法对靶点做必要的调整。结果 MRI具有较高的分辨率 ,对靶点定位具有直接、准确等优点 ,Gpi靶点坐标在不同的个体有很大差异 ;靶点坐标X与三脑室宽度 (W )和AC -PC线长度 (L)之间存在线性依从关系 ,即 :^X =10 .0 9+0 .30L +0 .4 8W。 结论 PVP术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满意 :通过MRI扫描 ,实现了Gpi靶点解剖定位个体化 ,提高了定位精度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调整靶点是必要的 ,并实现了靶点的功能定位 ;靶点X坐标值与三脑室宽度和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白球腹后内侧部毁损 帕金森病 靶点定位 微电极引导 磁共振成像 苍白球毁损 靶点坐标 多元回归 PD
下载PDF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庆丰 高国栋 +3 位作者 张宝国 张华 王学廉 贺世明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0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 ,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直改善率为 92 .0 % ,对运... 目的 :探讨“难治性”帕金森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 30例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行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 ,观察术前术后对药物反应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苍白球毁损术对“难治性”帕金森病患者的僵直改善率为 92 .0 % ,对运动迟缓改善率为 87.5 % ,对震颤改善率为 75 .0 %。Hoehn- Yahr分级显著改善。结论 :苍白球毁损术对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苍白球毁损 帕金森病 治疗
下载PDF
立体定向射频苍白球毁损治疗肌强直1例报告
5
作者 林志国 李庆国 +1 位作者 沈红 闫志钧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6期396-397,共2页
1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9岁,因右侧肢体肌强直25年,癫痫发作17年入院.
关键词 立体定向射频 苍白球毁损 治疗 肌强直
下载PDF
内苍白球震颤细胞的电活动与帕金森性震颤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勇杰 庄平 +3 位作者 赵国光 石长青 张宇清 李建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特征性震颤与内苍白球 (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关系 ,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10例PD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 (EMG)记录技术 ,采集GPi神经元和肢体震颤的生物电活动...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 (PD)特征性震颤与内苍白球 (GPi)神经元电活动的关系 ,指导手术靶点的精确定位。方法  10例PD患者接受了立体定向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术中应用微电极和肌电 (EMG)记录技术 ,采集GPi神经元和肢体震颤的生物电活动。术后应用分析软件甄别单细胞及其电活动特点 ,分析其与震颤症状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在GPi共记录到了 112个神经元 ,有 5 7个 (5 1% )震颤细胞 ,且主要分布在视束上方 4~ 6mm ,其簇状放电的节律与肢体震颤的节律高度一致 (4~ 6Hz) ,R2 =0 71(P <0 0 1)。毁损震颤细胞导致震颤症状的消失。结论 震颤型PD患者的GPi存在电活动与肢体震颤节律一致的震颤细胞。该细胞的发现和定位 ,对于指导手术毁损的部位和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震颤 苍白球毁损 震颤细胞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3 位作者 姜秀峰 王来兴 曹依群 郝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 目的: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行脑内核团毁损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方法:1999~2004年期间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帕金森病510例和DBS治疗帕金森病62例,其中脑核团毁损术组中行单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385例,丘脑腹中间核(Vim)毁损术91例,行同期同侧PVP和Vim毁损术12例,进行同期双侧PVP 8例,分期双侧PVP 10例,分期双侧PVP+Vim术4例.DBS组中,刺激靶点为丘脑底核(STN)61例和Vim 1例,其中单侧31例,双侧31例.结果:脑核团毁损组于术后进行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47.3%;在'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为23.4%.开-关症状和异动症均消失.220例平均随访11.6个月,其中显效130例(59.9%),改善75例(34%),无效15例(6.8%).DBS组术后UPDRS运动评分,在'关'状态下改善率为45.2%,在'开'状态下改善率为25.7%,平均随访11.8个月,其中40例于1个月内调整参数后再无调整,12例术后需再次调整参数.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合理选择不同的脑核团毁损靶点,可明显控制患者症状.DBS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可调节参数,已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苍白球毁损 脑深部电刺激
下载PDF
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晓平 胡小吾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侯炯 刘建民 王文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52-754,共3页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 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 Vim)毁损术 3 ... 目的 :总结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 :自 1 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2月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 3 50例。其中行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 PVP) 2 78例 ,丘脑腹中间核 ( Vim)毁损术 3 5例 ,行同期同侧 PVP和 Vim毁损术 1 5例 ,行同期双侧 PVP1 1例 ,分期双侧 PVP8例 ,分期一侧 PVP、另一侧 Vim毁损术 3例。对手术前后的“关”状态和“开”状态进行日常生活量表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 UPDRS)评分 ,并进行门诊随访或家访。 结果 :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关”状态提高 2 9.8% ,“开”状态提高 2 5.9%。UPDRS评分在“关”、“开”状态下 ,总的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57.3 %和 3 3 .4 % ,其中精神行为情绪改善率为 50 .8%和 2 8.9% ,日常活动改善率为 59.1 %和 3 5.9% ,运动功能改善率为 58.2 %和 3 4.7%。 结论 :PVP对大多数症状均有效 ,但对震颤的效果不如 Vim毁损术 ;对震颤明显、无明显僵直的患者可选择 Vim毁损术 ;对震颤僵直型患者可行同期双侧 PVP或同期 PVP加 Vim毁损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导向 立体定位技术 苍白球毁损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与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月平 王学廉 +2 位作者 李江 候远征 高国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和分期双侧丘脑和(或)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双侧帕金森病(PD)的疗效比较。方法:2001年至2005年在该科接受双侧STN-DBS患者29例为DBS组,分期双侧丘脑或苍白球毁损术患者59例为毁损组,采用统一的PD评定量表(UPDRS),在“关”状态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双侧DBS及第2次毁损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计算其差值及改善率,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及评价。结果:DBS组患者ADL差值为15.93±3.98,改善率为(57.9±9.5)%,运动功能差值为29.45±5.17,改善率为(62.8±9.0)%,并发症1例。毁损组患者ADL差值为12.17±4.050,改善率为(53.8±1.2)%,运动功能差值为22.80±5.59,改善率为(59.8±1.0)%,长期及短暂并发症14例。两者术后1个月ADL及运动的UPDR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O.01),两者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比较(P=0.017)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均较好,但STN-DBS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 丘脑毁损
下载PDF
帕金森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昌鼎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药物冶疗 基因治疗 苍白球毁损 丘脑毁损 微电极刺激术
下载PDF
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现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彪 李勇杰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苍白球毁损 治疗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世忠 张旺明 +4 位作者 李明 薛杉 王建奇 卢风飞 姚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行对侧STN-DBS,在STN-DBS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20例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周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择期行对侧STN-DBS安全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底核 苍白球毁损 丘脑腹中间核
下载PDF
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小吾 周晓平 +5 位作者 王来兴 姜秀峰 徐波涛 曹依群 金爱国 曾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双侧立体定向手术的术式与疗效、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5 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 ,其中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 (PVP)或腹中间核 (Vim)毁损术 4 1例 ,分期一侧 PVP或 Vim毁损术、另一侧丘脑底核(STN)或 Vim脑深部刺激术 (DBS) 6例 ;同期双侧 PVP5例 ,同期双侧 STN DBS4例 ,同期一侧 PVP,另一侧 STN DBS2例。平均随访 6 .2个月。 结果 :UPDRS评分显示双侧术后帕金森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但以同期双侧 STN DBS效果最佳 ,无并发症。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尤其是分期双侧 Vim毁损术和同期双侧 PVP。结论 :双侧 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 ,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疗效分析 帕金森病 脑深部刺激术 苍白球毁损 丘脑毁损
下载PDF
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的手术并发症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华 高国栋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全面和系统地分析苍白球毁损术并发症 ,并对并发症进行适当的分类。方法 统计 130 5例帕金森病患者 ,将并发症分为Ⅰ类并发症和Ⅱ类并发症。Ⅰ类并发症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定位不准确有关 ,包括 :视野缺损、偏瘫。Ⅱ类并发症... 目的 全面和系统地分析苍白球毁损术并发症 ,并对并发症进行适当的分类。方法 统计 130 5例帕金森病患者 ,将并发症分为Ⅰ类并发症和Ⅱ类并发症。Ⅰ类并发症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定位不准确有关 ,包括 :视野缺损、偏瘫。Ⅱ类并发症则指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创伤有关 ,目前不能完全用定位偏差来解释 ,它包括 :乏力感、流涎、吞咽困难、呃逆、音量降低、嗜睡、癫痫发作、肢体失用、精神错乱、脑出血、昏迷。结果 Ⅰ类并发症视野缺损和偏瘫的发生率分别为0 0 9%和 0 2 6 % ,Ⅱ类并发症术后乏力达 2 5 6 % ,音量减低 11 6 % ,嗜睡 12 6 % ,呃逆 11 9% ,流涎7 8% ,吞咽困难 4 1%。分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乏力 47 6 % ,流涎 2 6 6 % ,吞咽困难 16 9% ,音量降低 2 0 5 %。脑出血的 17例。肢体失用 3例。不明原因昏迷 2例 ,术后短暂精神错乱 4例。结论 苍白球毁损术的并发症种类较多 ,尽管多数并发症并非严重并发症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苍白球毁损术的并发症在乏力、流涎、音量降低发生率较高 ,双侧手术要慎重 ,尤其是同期双侧苍白球毁损术。微电极手术的脑出血发生几率仍是较低的 ,是可以接受的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毁损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苍白球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12例报告)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凯 张建国 +1 位作者 葛明 冯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PVP)后再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osteroventral pallidotomy,PVP)后再行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2例单侧PVP术后症状再次加重的PD患者实施STN-DBS手术,其中4例行毁损灶对侧的STN-DBS,8例行双侧STN-DBS。结果STN-DBS对本组12例PD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双侧STN-DBS的效果尤为明显,术后3个月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美多巴的用量明显减少(P<0.01),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术中电生理记录显示毁损灶同侧的细胞放电明显低于正常情况。结论曾行单侧PVP的PD患者如面临二次手术,可以选择DBS手术,以双侧STN的DBS效果最好,可减少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苍白球毁损 丘脑底核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下载PDF
帕金森病微电极导向手术后并发症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学廉 高国栋 +6 位作者 张华 贺世明 李立宏 冯兴军 赵亚群 王庆丰 张宝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 分析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应用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的13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46例并发症进行了归类,原因分析,愈后观察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结果 并发症总发生率3.54%,短暂性并发症28例(2.15... 目的 分析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应用微电极导向手术治疗的13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中的46例并发症进行了归类,原因分析,愈后观察及防治措施的探讨。结果 并发症总发生率3.54%,短暂性并发症28例(2.15%),持久性并发症18例(1.38%);特异性并发症34例(2.62%);非特异性并发症12例(0.92%)。重残4例(0.31%),死亡2例(0.15%)。结论 微电极导向技术本身安全性极高,对脑组织损伤极小。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有:不合理地使用微电极导向技术;操作急躁、粗暴;脑脊液丢失、脑萎缩等造成的靶点偏移;未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患者术前的心理及身体状况等。以核团内部结构为参考点,合理使用微电极导向技术;操作仔细轻柔;封闭蛛网膜下腔减少脑脊液丢失;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了解患者术前的心理及身体状况并耐心解释消除其紧张恐惧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 苍白球毁损 丘脑毁损 并发症
下载PDF
帕金森病手术中苍白球电生理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国栋 张华 +5 位作者 张宝国 王学廉 贺世民 王庆丰 冯兴军 李立宏 《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苍白球不同部位电生理特性,为术中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毁损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行微电极多细胞细胞外电信号记录,记录苍白球内不同部... 目的:探讨苍白球不同部位电生理特性,为术中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200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苍白球毁损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导电生理记录仪行微电极多细胞细胞外电信号记录,记录苍白球内不同部位放电。结果:帕金森病患者苍白球内不同结构具有显著不同的放电方式,其中自发放电频率、幅值、放电方式和背景噪声水平均有显著差别。术中靶点更换率为91%,手术效果优良,有效率100%,原有症状术后显著改善率平均达87.3%,无永久并发症。结论:外苍白球、内苍白球、髓板和豆状核袢束等不同部位有显著不同的电生理特性,重点表现在频率、幅值、背景噪声水平及放电方式,利用这些不同特性可以指导术中的精确定位,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记录 苍白球毁损 电生理特性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鑫 邵钰阳 +7 位作者 聂盼 付锴 熊文平 张修民 柳雯 张继波 陈劲草 张捷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04-906,91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Ⅲ评分、UPDRS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丘脑毁损 苍白球毁损 丘脑底核 疗效
下载PDF
苍白球毁损术中微刺激的定位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华 高国栋 +4 位作者 张宝国 王学廉 贺世民 冯兴军 李立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微电极电刺激 (微刺激 )技术在帕金森病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进行术中电刺激 ,记录不同部位微刺激引起视束及内囊反应的数值。结果 微电极电刺激在靶点区的电刺激电流值在 10 0 0Hz,脉宽 0 2ms视束可... 目的 探讨微电极电刺激 (微刺激 )技术在帕金森病苍白球毁损术的定位作用。方法 采用微电极进行术中电刺激 ,记录不同部位微刺激引起视束及内囊反应的数值。结果 微电极电刺激在靶点区的电刺激电流值在 10 0 0Hz,脉宽 0 2ms视束可达 1~ 10mA ,内囊反应则为 15mA以上。结论 微电极电刺激能精确探及内囊和视束的位置 ,可以有效避免内囊及视束损伤 ,阻止偏瘫和视野缺损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苍白球毁损 微电极电刺激 定位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爱宁 侯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47-48,共2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微电极介入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国际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方法。为提高患者科普及医学知识水平 ,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促进康复 ,我科对 1997年 10月~ 1999年 1月... 帕金森病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微电极介入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国际治疗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方法。为提高患者科普及医学知识水平 ,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促进康复 ,我科对 1997年 10月~ 1999年 1月接受此手术的 6 0 5例次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系统书面辅导材料及全方位卫生指导进行健康教育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微电极 苍白球毁损 健康教育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