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春 高丽 +5 位作者 王丽艳 罗跃光 张小波 邱光平 王春泉 王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7期52-54,共3页
目的调查与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对3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与112例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进行调查... 目的调查与评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加上艾滋病相关条目,对3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与112例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进行调查。结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各方面得分均显著低于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P<0.01),健康的配偶/固定性伴及吸毒同伴的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显著得分低于全国其他城市常模人群(P<0.01)。文化程度、CD4细胞计数及家庭年收入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吸毒及HIV检测前及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的频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呈负相关。结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总体生存质量较差,其性伴或吸毒同伴的生存质量的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得分也低于全国其他城市常模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生存质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江西省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感染率及相关高危行为现况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付俊 龚正华 廖清华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969-972,共4页
目的了解江西省目前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江西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资料。结果对纳入7个哨点的1542例进行分析,最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63.1%,接受同伴教育比例为49... 目的了解江西省目前男男性行为人群行为学特征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江西省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监测哨点资料。结果对纳入7个哨点的1542例进行分析,最近6个月肛交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63.1%,接受同伴教育比例为49.7%;参与检测的1534例中,HIV检测阳性49例,阳性率3.2%,梅毒ELISA/TRUST双阳性24例,阳性率1.6%。结论江西省MSM人群安全套持续使用率较低,HIV和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MSM人群利用艾滋病防治服务不足,我省应在男男性行为人群配偶及性伴检测、促进安全套使用、开展同伴教育以及发展网络干预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江西省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锋 肖杰 +4 位作者 邹钰 杨霞 何庆节 闫云丽 王启林 《卫生软科学》 2011年第10期715-718,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在2009年4月以前在8个抗病毒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 [目的]探讨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艾滋病病人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典型抽样的方法,选择在2009年4月以前在8个抗病毒医院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SF-36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用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94名调查对象SF-36量表8个领域百分转换得分中以躯体功能(PF)得分最高(86.00±18.48),总健康(GH)得分最低(44.37±21.59)领域间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女性患者的总健康(GH)、肌体疼痛(BP)维度得分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小的患者PF、GH得分高于年龄大的患者(P<0.05);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的PF、VT、RE、MH、BP得分低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P<0.05);已婚患者生命质量好于未婚和离异/独居/分居患者(P<0.05);农村户籍的调查对象的PF、GH、SF 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城镇户籍的调查对象(P<0.05);公职人员、个体从业人员生命质量好于无业人员和农民(P<0.05)。[结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职业是影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高效抗逆转录毒治疗 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2011~2018年福州市新报告女性 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梅艳 张宏 陈传刚 《预防医学论坛》 2019年第10期763-766,共4页
目的分析2011~2018年福州市新报告女性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女性群体艾滋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1~2018年福州市历年新报告的女性HIV/AIDS病例资料,对其基本情况... 目的分析2011~2018年福州市新报告女性HIV/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女性群体艾滋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1~2018年福州市历年新报告的女性HIV/AIDS病例资料,对其基本情况、样本来源、传播途径、接触史、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晚发现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8年福州市新报告女性HIV/AIDS病例共453例,同期男性HIV/AIDS病例3040例,男女性别比为6.71∶1。女性病例0~14岁的4例、占0.88%,15~54岁的350例、占77.26%,55岁以上的99例、占21.8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2.34%,57.17%为家政、家务及待业女性,已婚有配偶的占68.87%;74.39%为本市常驻人口,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占95.36%,其中接触史为非婚异性性行为的占68.52%,为配偶/固定性伴的占31.48%;样本来源57.18%经就诊检测或术前检测发现,15.89%经检测咨询发现;晚发现病例占51.21%。一经发现当年即进入国家抗病毒免费治疗的病例占37.97%。结论福州市女性艾滋病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流行水平,但因大部分女性文化层次较低、没有从事社会工作,发生高危行为后不会主动寻求检测咨询,导致晚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女性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7
5
作者 杨翌 张孔来 +5 位作者 王克荣 李泽荣 阎会文 赵宇腾 顾菁 张瑞丹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05年第4期244-246,243,共4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测量其生活质量,对215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5...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中文版测量其生活质量,对215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生活质量四个维度的平均得分为50.74(生理领域)、46.01(心理领域)、53.78(社会关系领域)和43.94(环境领域)。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收入、居住地、病情、感染途径、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艾滋病知识水平和耻辱等因素与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各个领域有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收入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是影响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而感受到的耻辱和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比例则是不利影响因素(P<0.05)。结论社会经济等因素在不同方面影响着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质量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艾滋病非婚异性性传播病例感染方式构成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70
6
作者 陈方方 郭巍 +6 位作者 王丽艳 李东民 秦倩倩 李培龙 蔡畅 曲书泉 崔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 目的了解调查地区艾滋病经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的主要方式,为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控制提供线索。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新发现经性传播病例的既往性接触史,比较不同人群经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主要方式。结果 2014年1-6月,完成了对3257例经非婚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HIV病例的调查,男性2586人,女性671人。男性和女性感染HIV的方式有显著差异,男性以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77.8%),其次为临时异性性伴传播(15.5%);女性中,商业性伴、临时性伴和固定性伴传播各占1/3。男性感染方式在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组中情况不同,女性则差异不显著。结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复杂、多样,各地区差异较大。应深入了解各地区艾滋病经性传播方式,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异性性传播 感染方式
原文传递
2013年北京市新报告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特征 被引量:64
7
作者 曾吉 李洋 +1 位作者 叶景荣 卢红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对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新报告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共新报告HIV/AIDS病人2770例。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提出的定义,其中晚发现病例的比例为22.38%。不同特征的病例晚发现比例不同:女性、已婚有配偶、异性性传播感染和样本来自医院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33.33%、36.78%、33.24%和34.46%。另外,随着年龄的增加和文化程度的降低晚发现比例有所上升。结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年龄和文化程度等,是影响北京市2013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晚发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四川省2011-2015年报告的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例相关分析 被引量:60
8
作者 袁风顺 罗映娟 +6 位作者 胡莹 刘青恋 梁莉 刘伦皓 张灵麟 裴晓迪 赖文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68-970,共3页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1-2015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中,≥50病例的疫情情况及基本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 目的分析四川省2011-2015年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简称HIV/AIDS病例)中,≥50病例的疫情情况及基本特征,为该人群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中下载历史卡片,分别筛选出2011-2015年当年新报告的病例,分析≥50岁人群的艾滋病流行情况。结果 2011-2015年共报告≥50岁的HIV/AIDS病例18 197例,占所有新报告病例的25.88%(18 197/70320),各年≥50岁病人所占比例,依次为15.53%(1672/10 767)、21.83%(2458/11 259)、24.61%(3419/13 894)、28.19%(4566/16 198)、33.41%(6082/18 202)。病人平均年龄为62.25岁;男性占73.61%;小学文化程度占50.76%;农民占64.21%;性传播占97.73%。2015年在异性性传播中,男性商业性性行为占66.41%,女性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占49.37%。检测样本来源中,其他就诊/受血前/术前检测占68.32%。结论老年人已成为艾滋病防控的重点人群,需要针对流行特点,采取科学防控措施,遏制老年人艾滋病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岁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性传播
原文传递
2013年北京市新发现HIV/AIDS病人首次CD_4^+T淋巴细胞检测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洋 曾吉 +1 位作者 叶景荣 卢红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06,116,共5页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的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截至2013年12月31日,北京市2013年新发现的2311例HIV/AIDS病人中,92.6%(2141例)在当年接受了首次CD4细胞检测。接受了首次检测的HIV/AIDS病人中,36.9%的人是在病例报告后7天以上进行的,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82个/μL;42.3%的人首次CD4细胞计数≤350个/μL。样本来源为性病门诊、自愿咨询检测(VCT)、术前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的个案。首次CD4细胞检测的不及时率以及晚发现比例均较高。结论有针对性的提高新发现HIV/AIDS病人的CD4细胞检测的及时性,完善CD4细胞检测机制与合理分布检测设备,以保证符合抗病毒治疗要求的病人及时转介并接受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
原文传递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HIV/AIDS病人中应用信度效度分析 被引量:34
10
作者 谢年华 闫晗 +1 位作者 丁洁 王夏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28-1331,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应用的信度效度,评估其适用性。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对定点医院219例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α系数、分半系数、... 目的分析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应用的信度效度,评估其适用性。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文版对定点医院219例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采用Cronbachα系数、分半系数、重测系数评价其信度,采用集合效度、区分效度及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其效度。结果219例HIV/AIDS病人中,43.8%(96例)调查对象呈焦虑阳性,30.1%(66例)呈抑郁阳性;不同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HIV/AIDS病人焦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HIV/AIDS病人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4,其中焦虑亚量表为0.869,抑郁亚量表为0.807;总表分半系数为0.869,重测系数为0.731;集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均100%定标成功;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结果显示适合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主成分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解释了总变异的53.95%。结论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在HIV/AIDS病人中测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临床评估HIV/AIDS病人负性心理状态的工具,应结合HIV/AIDS病人心理特点,在工作中全面、尽早开展心理筛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2014年广西晚发现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33
11
作者 孟琴 朱秋映 +2 位作者 周信娟 唐振柱 沈智勇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了解2014年广西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广西艾滋病晚... 目的了解2014年广西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中,晚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广西艾滋病晚发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病人9526例,其中晚发现病例4926例(51.71%)。不同流行病学特征病例的晚发现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离异或丧偶、农民、异性性传播感染和样本来自临床就诊的病例晚发现比例较高,分别为56.66%(3878/6844)、60.05%(1096/1825)、55.24%(3787/6855)、53.37%(4722/8847)和59.30%(3342/5636)。结论 2014年广西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较高,应加强主动监测力度,扩大对高危和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检测,从而及早发现感染病例,降低晚发现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流行学特征 晚发现 分析
原文传递
我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治疗病人生存情况研究 被引量:29
12
作者 曾亮 马烨 +2 位作者 豆智慧 赵德才 张福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88-492,共5页
目的比较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探讨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基线... 目的比较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前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成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存状况,以及探讨死亡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病人的基线情况和随访信息,计算病死率以及建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开展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270 313例,其中2008年及以前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79;2009-2011年入组的病人5年累计生存率为0.85;2012-2013年入组的病人3年累计生存率大于0.90。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治疗标准调整年份≤2008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其死亡风险是2012-2013年开始抗病毒治疗者的1.28倍。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感染途径、药物治疗方案均影响病人死亡。结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标准调整后,使得更多的HIV/AIDS病人在免疫水平较高时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毒治疗 标准
原文传递
辽宁省2013年新报告HIV/AIDS病人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状况分析 被引量:28
13
作者 马宁 康续 +6 位作者 赵砚 盖小群 周丹 鄂爽 周金玲 王莉 姚文清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3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病例报告和随访数据库,选取其中采...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3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病例报告和随访数据库,选取其中采用单平台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计数,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辽宁省新报告并检测CD4细胞的HIV/AIDS病人共1675例,首次检测CD4细胞计数平均值为(399.38±264.85)个/μL,45.3%(759例)的病人CD4细胞≤350个/μL;年龄、婚姻状况、地区类别和结核症状对CD4细胞计数影响较大。49.4%(828例)新发现HIV/AIDS病例首次CD4细胞检测在14天之内完成。结论辽宁省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有大量的长期感染者,加大早发现、早管理、早治疗工作力度,合理分配CD4细胞检测能力,保证新发现HIV/AIDS病人能够及时检测CD4细胞数量,在艾滋病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CD4^+T淋巴细胞 检测状况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人HAART后免疫重建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杜云玲 万钢 +2 位作者 吴焱 闫会文 伦文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0-473,50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24个月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在2003年7月至20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24个月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免疫重建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方法在2003年7月至2012年3月,于北京地坛医院接受HAART的HIV/AIDS病人治疗24个月后病毒载量<40拷贝/mL的1900例中,根据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水平,将CD4细胞<250个/μL的100例病人作为免疫重建不良组,将剩余的CD4细胞>250个/μL的病人按年龄进行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10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人基本资料、基线及治疗3、6、12、24个月的临床数据,用单变量(t检验等)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建立ROC曲线,评价其影响程度。结果影响免疫重建的HIV感染相关因素包括HAART时间及基线CD4细胞水平,根据以上因素建立ROC曲线,显示评价免疫重建的最佳治疗时间界值为4.5年,敏感性34.9%,特异性81.0%;影响免疫重建效果的基线CD4细胞计数界值是136.5个/μL,敏感度64.2%,特异性86.0%。结论免疫重建不良现象更容易发生在基线CD4细胞计数<136.5个/μL的病人,HAART后CD4细胞计数的重建周期约4.5年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毒治疗 免疫重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北京市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王丽娟 林静静 +3 位作者 宋亮 丁海峰 姜树林 魏云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和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HIV/AIDS病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 目的了解北京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状况及其相关性,为制定心理干预措施和控制艾滋病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HIV/AIDS病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抑郁、焦虑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共调查了310名HIV/AIDS病人,全部完成了抑郁和社会支持调查,197人完成了焦虑调查。调查对象抑郁标准分(17.28±10.73)分和焦虑标准分(45.57±11.53)分,均高于全国常模;社会支持总分为(29.27±7.82)分;月收入低、因性取向产生心理不适、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亲人不知晓感染状态、自觉遭受过歧视的调查对象抑郁水平较高;月收入低、亲人不知晓感染状态、自觉遭受过歧视的调查对象焦虑水平较高;社会支持得分同焦虑、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即社会支持得分越低,焦虑、抑郁得分越高。结论北京市HIV/AIDS病人焦虑、抑郁症状较一般群体严重,社会支持相对缺乏,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社会歧视,提高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水平,以改善HIV/AIDS病人的心理状态,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焦虑 抑郁 社会支持
原文传递
南京市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魏洪霞 柏春琴 +3 位作者 还锡萍 杨银梅 李十月 燕虹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提高服药依从性相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制订提高服药依从性相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在南京市某医院,对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病人进行一对一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418名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均数为86.27%。多因素分析显示,社会支持、治疗时间、抑郁评分是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抑郁量表得分越高[β=-0.151,95%可信区间(CI):-0.364^-0.075]、治疗时间〉24个月(治疗时间≤24个月:β=-0.144,95%CI:-8.320^-1.757),社会支持越低(β=0.118,95%CI:0.045~0.509)的病人服药依从性较低。结论南京市HIV/AIDS病人服药依从性较好。应加强对抑郁量表得分较高、治疗时间长、社会支持低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教育,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支持方案,加强随访频率来提高服药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毒治疗 服药依从性
原文传递
HIV/AIDS病人HBV HCV梅毒感染率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徐玲 戴国瑞 +5 位作者 种雪静 汪笛 肖江 郜桂菊 杨涤 赵红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IHCV)、梅毒的感染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为预防HIV/AIDS病人发生合并感染提...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病毒(IHCV)、梅毒的感染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的阳性率,为预防HIV/AIDS病人发生合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7月31日,对在北京地坛医院皮肤科门诊开始抗病毒治疗的1 010例成年HIV/AIDS病人,收集基线的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HIV/AIDS病人HBV、HCV和梅毒的感染率。结果 1 010例HIV/AIDS病人的年龄中位数为29(26~37)岁,96.14%(971例)为男性,91.39%(923例)的病人通过性途径感染HIV。931例病人在基线检测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6.55%(61例)。918例病人在基线检测了HBsAb,阳性率为58.71%(539例),28.98%(266例)病人HBsAb的数值>100 mIU/mI。921例病人检测了抗-HCV,阳性率为2.28%(21例)。870例病人进行了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阳性率为24.48%(213例)。男性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的感染率比女性高(P=0.043),70.42%(150/213)的HI+V/梅毒病人TRUST的滴度≥1:4。结论HIV/AIDS病人合并I-IBV感染率相对较高,HBsAb阳性率低,在适当的时机应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或补种。虽然HIV/AIDS病人合并HCV感染率相对比较低,但这部分人群依旧是存在的,必要的时候应建议启动丙肝的治疗。HIV/AIDS病人合并梅毒感染率很高,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应向病人宣传如何有效地预防性传播疾病,即使高效抗病毒治疗后,HIV核糖核酸处于检测下限,HIV/AIDS病人也应使用安全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病例生存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卫军 贾少贤 +6 位作者 宁少萍 薛子东 何玉玲 张铁军 吴佳齐 徐建青 张福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2年第7期448-450,共3页
目的评估山西省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09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结果 602例... 目的评估山西省运城市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4年6月底至2009年12月底纳入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系统的病例,收集资料,补充调查,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结果 602例抗病毒治疗病例中,存活490例(81.4%),死亡81例(13.5%),退出和转诊22例(3.7%),意外死亡9例(1.5%)。治疗后第3、6、12、24、36、48、60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0.93、0.91、0.89、0.87、0.86、0.85、0.84。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平均值(123±98.6)个/μL,治疗后平均值(298±187.1)个/μL,治疗前后平均增加175个/μL(P=0.000)。病毒载量治疗前<最低检测限(LDL)占9.1%,治疗后<LDL占83.3%。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变化水平、治疗后病毒载量水平3个变量的分组与生存时间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死亡危险比(HR)分别为7.46、7.53、8.66。结论抗病毒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毒治疗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HIV抗体检测结果不确定时应用核酸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段星 冯霞 +9 位作者 王继宝 杨锦 李艳玲 叶润华 杨跃诚 姚士堂 高志云 颜浩 段松 蒋岩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4年第11期815-817,822,共4页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证结果为不确定、...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核酸检测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诊断的可行性,为制定新的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对云南省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蛋白免疫印迹(WB)试验确证结果为不确定、背景资料齐全、初次血浆留样大于1000μL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与抗体随访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9例WB不确定的样本,有22例检出HIV核酸。其中成功随访18例,随访过程中17例HIV抗体阳转,1例带型有进展但不满足诊断标准。被访者WB条带在2周随访时均出现明显变化。核酸阴性的27例,7例成功随访,WB条带无进展或阴性。结论有条件开展HIV核酸检测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者宜采用核酸检测尽早诊断;无核酸检测条件的地区,对HIV抗体不确定人群的随访间隔宜缩短至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蛋白免疫印迹试验 结果不确定 核酸诊断 可行性
原文传递
1995-2015年北京市HIV/AIDS病人HIV阳性诊断后的生存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洋 王娟 +2 位作者 贺淑芳 陈婧 刘民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15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经HIV阳性诊断后的生存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1... 目的分析北京市1995-2015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经HIV阳性诊断后的生存情况,以及艾滋病相关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12 960例HIV/AIDS病人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研究对象的生存率,乘积极限法计算研究对象截止观察终点的平均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在12 960例研究对象中,2.37%(307例)死于AIDS及相关疾病,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为72.49%(9 395例),平均生存时间226.48个月(222.99~229.97个月),1、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0%、96.44%、93.13%、91.8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诊断时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诊断时疾病状态、传播途径、首次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检测结果、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在HIV阳性诊断后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传播途径为异性性传播者的AIDS死亡风险是同性性传播者的1.74倍,现有或曾有配偶者的AIDS死亡风险是未婚者的2.08倍;诊断时≥60岁者的AIDS死亡风险是诊断时年龄<30岁者的6.64倍;诊断后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350个/μL者的AIDS死亡风险是≥350个/μL者的9.33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AIDS死亡风险是接受抗病毒治疗者的17.90倍。结论传播途径、婚姻状况、诊断时年龄、诊断后首次CD4细胞检测结果、是否抗病毒治疗,是HIV/AIDS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及早检测并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AIDS的死亡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回顾性研究 生存时间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