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水、乙醇、丙酮作选择溶剂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对丙酮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颗离体第三磨牙,按照预处理剂种类及是否老化,随机分为8组(n=8),S0、S0a:去离子水;S、Sa:EDC水溶液;E、Ea:EDC乙...目的:探索水、乙醇、丙酮作选择溶剂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对丙酮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颗离体第三磨牙,按照预处理剂种类及是否老化,随机分为8组(n=8),S0、S0a:去离子水;S、Sa:EDC水溶液;E、Ea:EDC乙醇溶液;B、Ba:EDC丙酮溶液。预处理后,采用Prime Bond NT完成粘接试件制备。S0、S、E、B为即刻组,S0a、Sa、Ea、Ba组进行冷热循环5000次老化处理。每组随机选取6个试件,测定剪切强度,观察断裂模式,剩余2个试件在SEM下观察粘接界面微观形貌。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剪切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组剪切强度大于S0组,Sa组大于S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a、Ba组剪切强度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C、老化、溶剂单独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EDC和老化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即刻组断裂模式以混合破坏为主,老化组以界面断裂为主。SEM下观察即刻组混合层均匀完整,S0a组裂纹最大,Ba组仅少量裂纹。结论:水、乙醇和丙酮作溶剂的EDC预处理,可提高丙酮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即刻和老化后粘接强度;丙酮作溶剂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化后粘接强度。展开更多
为分析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界面封闭性能影响,以便为临床选择粘接材料提供参考,选取Singlebond^(TM) Universal、Prime Bond NT、Clearfil SE Bond3种粘接剂粘接牙本质与玻璃陶瓷,形成粘接试件,然后分为即刻测试组、人工...为分析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界面封闭性能影响,以便为临床选择粘接材料提供参考,选取Singlebond^(TM) Universal、Prime Bond NT、Clearfil SE Bond3种粘接剂粘接牙本质与玻璃陶瓷,形成粘接试件,然后分为即刻测试组、人工唾液组、细菌侵袭组等3种情况,进行银染测试,观测银染颗粒渗漏情况,计算纳米渗漏数值,以得出粘接界面封闭性能。结果表明:①即刻测试组,粘接界面封闭性彼此相差不大,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渗漏情况;②人工唾液组,纳米渗漏情况均有所增加,说明粘接界面封闭性均有所降低,其中SinglebondTM Universal粘接剂增加不显著;③细菌侵袭组,纳米渗漏情况增加较为明显,说明口腔中细菌的存在会影响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界面封闭性。封闭性综合排序:SinglebondTM Universal粘接剂>Prime Bond NT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为溶剂的Prime&Bond NT(PB组)和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Single Bond 2(SB2)组,粘接后进行微拉伸力检测。以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LCSM)观察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果:粘接强度PB组(29.49±4.01)MPa,SB2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SB2组为(30.03±4.33)MPa,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均可充分渗入脱矿牙本质表层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SB组混合层薄而均匀,树脂突长。结论:不同溶剂类型的两组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无差异,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湿粘接状态下可以对牙本质形成良好的渗透。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拟观测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效果及牙本质胶原纤维耐NaClO降解的效果。方法:离体牙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的牙本质打磨后酸蚀15s并冲洗,随后用NTAPP射流分别处理牙面0、5、10、15、20s,常规...目的:本研究拟观测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效果及牙本质胶原纤维耐NaClO降解的效果。方法:离体牙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的牙本质打磨后酸蚀15s并冲洗,随后用NTAPP射流分别处理牙面0、5、10、15、20s,常规制作微拉伸粘接试件,每组有一半试件冷热循环10 000次,分别检测各组循环前后牙本质粘接强度。获取中层牙本质片,酸蚀后经NTAPP处理0、5、10、15、20s后,分别浸泡于5% NaClO溶液中0、30、60、120s,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脱矿牙本质胶原的降解情况。对各组粘接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NTAPP处理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μTB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APP处理5s组的μTBS值显著高于其他组;老化后NTAPP处理5s和10s组的μTBS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扫描电镜观察脱矿胶原显示,随着NaClO溶液处理时间延长,各组牙本质胶原均呈现不同程度降解,对照组120s胶原完全消失,但NTAPP处理组仍可见胶原纤维残留。NTAPP处理5和10s经NaClO浸泡30s后,胶原纤维网结构完整。NTAPP处理15和20s,使部分胶原纤维凝结变性。结论:采用合适的参数及处理时间,NTAPP可有效保护牙本质胶原纤维并提高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界面的耐久性。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金刚砂车针和600目砂纸产生的牙本质玷污层对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暴露28颗前磨牙的咬合面的牙本质,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高速金刚砂车针(车针组)和600目砂纸(砂纸组)打磨牙本质表面。每组选择...目的:比较金刚砂车针和600目砂纸产生的牙本质玷污层对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暴露28颗前磨牙的咬合面的牙本质,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高速金刚砂车针(车针组)和600目砂纸(砂纸组)打磨牙本质表面。每组选择2颗牙齿直接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玷污层,剩余的12颗牙齿的打磨面用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粘接复合树脂。垂直于粘接面将粘接好的样本切成1 mm厚的薄片,每组随机选取6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的形态;剩余薄片被切割成横截面积为1.0 mm^2的样本,每组随机选择15个样本进行微拉伸力的检测。结果:砂纸组的玷污层薄而均匀;车针组的玷污层较厚,且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管塞。砂纸组和车针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38.77±4.54)MPa 和(38.30±5.11)MP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对2种打磨方法产生的粘接面均有良好的渗透,产生的树脂突与底部连接紧密,根部有明显楔状袖口样(funnel-shapped)结构。结论:车针和砂纸打磨形成不同的玷污层,但对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索水、乙醇、丙酮作选择溶剂时,碳二亚胺(carbodiimide,EDC)对丙酮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4颗离体第三磨牙,按照预处理剂种类及是否老化,随机分为8组(n=8),S0、S0a:去离子水;S、Sa:EDC水溶液;E、Ea:EDC乙醇溶液;B、Ba:EDC丙酮溶液。预处理后,采用Prime Bond NT完成粘接试件制备。S0、S、E、B为即刻组,S0a、Sa、Ea、Ba组进行冷热循环5000次老化处理。每组随机选取6个试件,测定剪切强度,观察断裂模式,剩余2个试件在SEM下观察粘接界面微观形貌。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剪切强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S组剪切强度大于S0组,Sa组大于S0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Ea、Ba组剪切强度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DC、老化、溶剂单独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EDC和老化之间有交互效应(P<0.05)。即刻组断裂模式以混合破坏为主,老化组以界面断裂为主。SEM下观察即刻组混合层均匀完整,S0a组裂纹最大,Ba组仅少量裂纹。结论:水、乙醇和丙酮作溶剂的EDC预处理,可提高丙酮基酸蚀冲洗粘接系统即刻和老化后粘接强度;丙酮作溶剂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化后粘接强度。
文摘为分析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界面封闭性能影响,以便为临床选择粘接材料提供参考,选取Singlebond^(TM) Universal、Prime Bond NT、Clearfil SE Bond3种粘接剂粘接牙本质与玻璃陶瓷,形成粘接试件,然后分为即刻测试组、人工唾液组、细菌侵袭组等3种情况,进行银染测试,观测银染颗粒渗漏情况,计算纳米渗漏数值,以得出粘接界面封闭性能。结果表明:①即刻测试组,粘接界面封闭性彼此相差不大,都没有发生明显的渗漏情况;②人工唾液组,纳米渗漏情况均有所增加,说明粘接界面封闭性均有所降低,其中SinglebondTM Universal粘接剂增加不显著;③细菌侵袭组,纳米渗漏情况增加较为明显,说明口腔中细菌的存在会影响牙本质与玻璃陶瓷粘接界面封闭性。封闭性综合排序:SinglebondTM Universal粘接剂>Prime Bond NT粘接剂>Clearfil SE Bond粘接剂。
文摘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为溶剂的Prime&Bond NT(PB组)和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Single Bond 2(SB2)组,粘接后进行微拉伸力检测。以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LCSM)观察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果:粘接强度PB组(29.49±4.01)MPa,SB2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SB2组为(30.03±4.33)MPa,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均可充分渗入脱矿牙本质表层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SB组混合层薄而均匀,树脂突长。结论:不同溶剂类型的两组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无差异,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湿粘接状态下可以对牙本质形成良好的渗透。
文摘目的:本研究拟观测低温常压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对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系统粘接效果及牙本质胶原纤维耐NaClO降解的效果。方法:离体牙去除牙合面牙釉质,暴露的牙本质打磨后酸蚀15s并冲洗,随后用NTAPP射流分别处理牙面0、5、10、15、20s,常规制作微拉伸粘接试件,每组有一半试件冷热循环10 000次,分别检测各组循环前后牙本质粘接强度。获取中层牙本质片,酸蚀后经NTAPP处理0、5、10、15、20s后,分别浸泡于5% NaClO溶液中0、30、60、120s,扫描电镜观察各组脱矿牙本质胶原的降解情况。对各组粘接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NTAPP处理组的微拉伸粘结强度(Micro-tensile bond strength,μTB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TAPP处理5s组的μTBS值显著高于其他组;老化后NTAPP处理5s和10s组的μTBS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扫描电镜观察脱矿胶原显示,随着NaClO溶液处理时间延长,各组牙本质胶原均呈现不同程度降解,对照组120s胶原完全消失,但NTAPP处理组仍可见胶原纤维残留。NTAPP处理5和10s经NaClO浸泡30s后,胶原纤维网结构完整。NTAPP处理15和20s,使部分胶原纤维凝结变性。结论:采用合适的参数及处理时间,NTAPP可有效保护牙本质胶原纤维并提高牙本质-全酸蚀粘接界面的耐久性。
文摘目的:比较金刚砂车针和600目砂纸产生的牙本质玷污层对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暴露28颗前磨牙的咬合面的牙本质,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高速金刚砂车针(车针组)和600目砂纸(砂纸组)打磨牙本质表面。每组选择2颗牙齿直接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玷污层,剩余的12颗牙齿的打磨面用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粘接复合树脂。垂直于粘接面将粘接好的样本切成1 mm厚的薄片,每组随机选取6片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的形态;剩余薄片被切割成横截面积为1.0 mm^2的样本,每组随机选择15个样本进行微拉伸力的检测。结果:砂纸组的玷污层薄而均匀;车针组的玷污层较厚,且在牙本质小管内形成管塞。砂纸组和车针组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分别为(38.77±4.54)MPa 和(38.30±5.11)MPa,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对2种打磨方法产生的粘接面均有良好的渗透,产生的树脂突与底部连接紧密,根部有明显楔状袖口样(funnel-shapped)结构。结论:车针和砂纸打磨形成不同的玷污层,但对两步法自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Opti Bond XTR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