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厌氧氨氧化菌群体感应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爽 郑平 +1 位作者 张萌 陆慧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81-2587,共7页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以铵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过程。厌氧氨氧化菌(AAOB)生理代谢和细胞结构均十分特殊,且在氮素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厌氧氨氧化已成为环境学、微生物学、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至今...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以铵为电子供体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过程。厌氧氨氧化菌(AAOB)生理代谢和细胞结构均十分特殊,且在氮素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厌氧氨氧化已成为环境学、微生物学、海洋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至今人们未能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纯培养,这严重限制了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深入研究。群体感应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之间的通讯机制,它具有根据菌群密度和周围环境变化调节基因表达,以控制细菌群体行为的功能。厌氧氨氧化菌活性的细胞密度效应和生物团聚行为与细菌中普遍存在的群体感应现象相符。探讨了厌氧氨氧化菌群体感应系统存在的可能性、工作机制及其生态学意义,以期为厌氧氨氧化菌的分离培养、团聚体培育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氨氧化菌 群体感应 诱导物 工作机制 竞争
下载PDF
群体感应现象及其在生物膜法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俊英 王荣昌 夏四清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通过感知分泌到环境中自诱导物浓度的变化来调整基因表达,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细菌行为社会化的体现.研究者对群体感应的微生态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自诱导物的合成、运输和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 群体感应是指细菌通过感知分泌到环境中自诱导物浓度的变化来调整基因表达,增强其在复杂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细菌行为社会化的体现.研究者对群体感应的微生态调控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包括自诱导物的合成、运输和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竞争关系对细菌适应环境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前相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提出了群体感应机制在生物法水处理领域中的潜在应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诱导物 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法中细菌群感效应所需自诱导物的存在证明 被引量:4
3
作者 齐枝花 于鑫 +4 位作者 余萍 张利民 魏谷 郑正 夏明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8-21,25,共5页
细菌群感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生物细胞通讯机制。应用培养显色法和萃取显色法,考察了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膜中细菌群感效应所需信号分子(自诱导物)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采用这两... 细菌群感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生物细胞通讯机制。应用培养显色法和萃取显色法,考察了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处理模拟废水的好氧颗粒污泥及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生物膜中细菌群感效应所需信号分子(自诱导物)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采用这两种方法在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信号分子,表明给水和废水的生物处理工艺中细菌群感效应可能普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感效应 诱导物 活性污泥
下载PDF
几种常见细菌培养上清AI-2的检测及对大肠杆菌成膜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安林 张宏梅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使用AI-2报告菌株哈氏弧菌BB170测定细菌培养上清AI-2的相对活性,同时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大肠杆菌在外源细菌培养上清的作用下其生物被膜形成变化.结果显示,细菌培养上清能诱导哈氏弧菌BB170发出生物荧光,存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 使用AI-2报告菌株哈氏弧菌BB170测定细菌培养上清AI-2的相对活性,同时使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大肠杆菌在外源细菌培养上清的作用下其生物被膜形成变化.结果显示,细菌培养上清能诱导哈氏弧菌BB170发出生物荧光,存在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可增强大肠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尤其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上清的作用明显.当加入呋喃酮溶液,降低哈氏弧菌BB170荧光强度,抑制培养上清AI-2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膜 群体感应 诱导物 培养上清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分子水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巨全 肖鸿禹 胡宝忠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8,共7页
细菌群体感应(QS)指的是细菌细胞产生、识别并响应被称为自诱导物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同时借助信号分子完成细胞-细胞之间的群体协同以应对环境的改变的过程。由于其在趋化效应、生物膜形成以及细菌定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感应相关... 细菌群体感应(QS)指的是细菌细胞产生、识别并响应被称为自诱导物的细胞外信号分子,同时借助信号分子完成细胞-细胞之间的群体协同以应对环境的改变的过程。由于其在趋化效应、生物膜形成以及细菌定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群体感应相关的基因已被鉴定,其相应的调控机制已被详细地阐明,主要分为细胞内群体感应全细胞调控机制、不同模式的种内细菌群体感应机制以及种间的群体感应调控机制三个层次。本文从以上三个方面对细菌群体感应分子水平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诱导物 种内 种间 调控机制
下载PDF
细菌的群体感应及与病原菌致病性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梁燕 王志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5-39,共5页
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也称为自诱导,是微生物间通过小分子分泌物(自诱导物)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扩散以感知群体密度,并通过自诱导物的浓度及其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整个群体细胞中一系列目标基因表达的一种自我感知系... 微生物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也称为自诱导,是微生物间通过小分子分泌物(自诱导物)在细胞与细胞之间扩散以感知群体密度,并通过自诱导物的浓度及其与转录因子的相互作用调控整个群体细胞中一系列目标基因表达的一种自我感知系统。不同的细菌类型,其QS系统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信号分子的不同,一般可以将细菌的QS系统分为3类,即以AHL为信号分子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以寡肽类物质为信号分子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以哈氏弧菌为代表的兼具上述两种类型QS系统特征的第三类QS系统。综述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哈氏弧菌的3种不同QS系统及其在病原菌致病性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群体感应 诱导物 信号分子
下载PDF
细菌也“交谈”
7
作者 吕吉尔 《世界科学》 2004年第4期33-34,共2页
你能想象吗?细茵也能相互交谈、彼此倾听甚至相互合作.这些年来,分子生物学教授邦妮·L·巴斯勒(Bonnie L. Bassler)一直在聆听来自微生物世界的声音,或许,她就是"细菌世界语"的发现者.
关键词 细菌 密度感应 诱导物 接受器 复合AI-2 抗菌药
下载PDF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蕾 桂萌 +1 位作者 武瑞赟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4-262,共9页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感应系统又称种间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G^(+)及G^-菌中。其信号分子AI-2被认为是种间通用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菌的生物被膜。此外,目前已发现多种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它们可以影响许多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始致力于揭示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这对于进一步理解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与生物被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膜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 2型诱导物 群体感应抑制剂 调控机制
下载PDF
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杰 张筠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70-175,共6页
目的:优化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提高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LuxS的表达量,为体外合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诱导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前菌体生物量、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硫... 目的:优化重组蛋白LuxS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提高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LuxS的表达量,为体外合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诱导培养基、诱导温度、诱导前菌体生物量、诱导时间以及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的浓度;采用Ni-NTA Purification System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比较Native Elution Buffer的咪唑浓度和pH值对重组蛋白纯化的影响,确定最佳的Native Elution Buffer;对比蛋白与树脂结合时不同缓冲液的纯化效果,选择最优的结合缓冲液。结果:重组蛋白的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以LB培养基为诱导培养基,菌液OD6_(600nm)为0.6~0.8,IPTG浓度为0.1 mmol/L,诱导温度为37℃,诱导时间为12 h。采用添加3 mol/L NaCl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蛋白与树脂结合的缓冲液,含500 mmol/L咪唑的Native Elution Buffer(pH 6.5)作为蛋白洗脱液。使用分离获得的LuxS蛋白合成的AI-2生物活性约为阳性对照的6倍。结论:本研究成功优化了重组蛋白LuxS的诱导表达及纯化条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并成功合成了A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蛋白 LUXS 诱导表达 纯化 诱导物2
下载PDF
乳酸菌中共培养诱导细菌素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芳芳 孟祥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298-1304,共7页
众所周知,一些乳酸菌拥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能力,一般采用分离单一培养物和抑制特定靶标微生物的方法筛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微生物,揭示诱导微生物抗菌活性产生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通过与其他微生物共培养。目前为止,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共... 众所周知,一些乳酸菌拥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能力,一般采用分离单一培养物和抑制特定靶标微生物的方法筛选产生抗菌化合物的微生物,揭示诱导微生物抗菌活性产生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通过与其他微生物共培养。目前为止,已有一些研究探讨了共培养诱导细菌素产生的特性,发现产细菌素微生物和诱导细菌素微生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同时对于这种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有所突破,发现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素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还未鉴定或表征其中的诱导化合物。然而,在一些例子中,通用信使分子——自诱导物-2的存在与共培养诱导细菌素这种表型相关,并且其可在群体感应系统的调节中起作用。了解共培养的诱导机制将有助于筛选和开发共培养细菌素产生系统和新产品的策略,以及这种系统在食物和肠道中的定植能力,从而增加益生菌对宿主的益生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共培养 细菌素 群体感应 诱导物-2
下载PDF
滇黄精总多糖及水提物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秋定 孟凡颖 +7 位作者 谢海娜 张祥 王文博 杨兴鑫 张范 李静平 顾雯 贺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1-206,共6页
通过探究在不同胃肠道胁迫条件下,药食同源中药材滇黄精总多糖和水提物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s-2,AI-2)的影响,分析其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的保护作用。将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1.2838与滇黄精总多... 通过探究在不同胃肠道胁迫条件下,药食同源中药材滇黄精总多糖和水提物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诱导物-2(autoinducers-2,AI-2)的影响,分析其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的保护作用。将活化的罗伊氏乳杆菌1.2838与滇黄精总多糖和水提物分别进行共孵育至其OD600 nm为0.6~0.8,将处理后的益生菌在胃肠道胁迫条件下培养1 h~3 h后检测AI-2的生成量。结果表明,滇黄精总多糖和水提物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罗伊氏乳杆菌1.2838在胃肠道胁迫条件下AI-2的生成量,滇黄精水提物对罗伊氏乳杆菌1.2838的保护作用优于滇黄精总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1.2838 滇黄精总多糖 滇黄精水提 胃肠道胁迫 诱导物-2(AI-2)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自诱导物2信号分子的体外合成与活性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鹰 李明勇 +1 位作者 霍丽 孟媛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体外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自诱导物2(AI-2)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 S)/AI-2信号系统对于变异链球菌和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耐药性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高效的Lu...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技术体外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学活性的自诱导物2(AI-2)信号分子,为进一步研究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Lux S)/AI-2信号系统对于变异链球菌和口腔生物膜的致病性、耐药性的调节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构建稳定高效的Lux S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Pfs)原核表达载体,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进行镍柱层析分离纯化与鉴定。利用纯化表达的Lux S蛋白和Pfs蛋白体外合成AI-2信号分子,以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作为报告菌株,通过生物发光效应检测体外合成的变异链球菌AI-2信号分子的生物活性,并以此间接检测Lux S蛋白和Pfs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体外合成的AI-2可诱导哈维氏弧菌菌株BB170强烈发光。以变异链球菌UA159标准株菌液中自然生成的AI-2为对照,体外合成AI-2诱导发光效果强于菌液。结论体外合成的AI-2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获得了高效表达、可溶性的Lux S和Pfs重组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密度感应系统 诱导物2 S-核糖高半胱氨酸裂解酶蛋白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熟成肉中腐败菌液化沙雷氏菌的群体感应现象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瑞生 邹菊琴 +3 位作者 王曲芳 王友强 苏昆轮 林松丁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21-325,共5页
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是引起熟成肉腐败的重要细菌。利用N-乙酰-L-高丝氨酸内酯(AHLs)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检测腐败熟成肉中优势菌——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ATCC27592)产... 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是引起熟成肉腐败的重要细菌。利用N-乙酰-L-高丝氨酸内酯(AHLs)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CV026)检测腐败熟成肉中优势菌——液化沙雷氏菌(Serratia liquefaciens,ATCC27592)产生感应信号的能力。分析不同培养条件(时间、pH值和温度)对S.liquefaciens产生感应自诱导物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liquefaciens能诱导CV026产生紫色反应,具备产生AHLs的能力,随着培养时间延长,S.liquefaciens产生感应自诱导物的能力呈先增后降趋势;在35 ℃、pH7条件下培养36 h,S.liquefaciens产生自诱导物的能力最强,生物膜形成量最大;4 ℃、pH3的培养条件抑制了S.liquefaciens的生长,影响感应信号AHLs分泌及生物膜的形成。相关分析表明,S.liquefaciens的感应自诱导物及生物膜产生量与菌液浓度呈正相关。该研究将为基于干扰S.liquefaciens的群体感应为靶点的熟成肉的防腐保鲜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成肉 液化沙雷氏菌 感应诱导物 培养条件 膜形成
原文传递
鸭疫里默氏杆菌Mtan对底物SAH的催化活性
14
作者 吴小卡 徐达 +7 位作者 荆雅玮 吕小龙 胡剑刚 米荣升 黄燕 王成明 陈兆国 韩先干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65-1170,共6页
【目的】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不同血清型pfs基因的序列差异,并开展其编码蛋白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Mtan,又称Pfs)的催化活性研究。【方法】PCR扩增9株不同血清型RA的pfs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 【目的】分析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不同血清型pfs基因的序列差异,并开展其编码蛋白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Mtan,又称Pfs)的催化活性研究。【方法】PCR扩增9株不同血清型RA的pfs基因,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构建该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p Cold-RA-pfs,表达、纯化RA的重组蛋白Mtan(RA-Mtan);测定RA-Mtan对底物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的催化活性,运用哈维弧菌报告菌株BB170检测催化底物的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活性。【结果】对RA的pf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血清型RA的核苷酸一致性在93.9%-100%之间;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RA-Mtan呈可溶性表达;酶活测定表明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ai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时,可产生浓度为176.7μmol/L的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AI-2活性检测结果表明,产生的AI-2具有生物学活性。【结论】RA不同血清型的pfs高度保守,RA pfs基因的编码产物RA-Mtan在体外具有催化SAH的活性,RA-Mtan和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Lux S蛋白共同作用于底物SAH时,能产生有活性的AI-2,为进一步研究pfs对RA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S-腺苷高半胱氨酸核苷酶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密度感应系统 诱导物质AI-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