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32
1
作者 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45,共20页
工业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带来了核危机、生态危机等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工业社会运行机制自 2 0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一项决策可能毁灭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当今... 工业社会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造就了舒适安逸的生存环境 ,同时也带来了核危机、生态危机等足以毁灭全人类的巨大风险。工业社会运行机制自 2 0世纪中期以来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一项决策可能毁灭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仅此一点就足以说明当今时代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代都有着根本区别 ,已经呈现出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的种种迹象。工业社会陈旧的思维理念与调控模式将难以适应险象环生的风险社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社会 风险社会 风险计算 社会结构 生态冲突 生态民主 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
下载PDF
中文科学引文分析 被引量:165
2
作者 孟连生 《情报科学》 1983年第1期11-21,共11页
作者通过对一九八○年我国自然科学几门主要学科期刊中引文现象的考察和分析,勾画出中文自然科学论文的引文结构图,提供了一些基本数据,並试图利用引文分析的方法解决诸如中文科学期刊的半衰期、各科学期刊之间的引证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 科学引文分析 中文期刊 半衰期 引证 科学期刊 引文数量 学科期刊 科学学科 自然科学 参考引文
下载PDF
护理研究中的质性研究(一) 被引量:126
3
作者 李峥 《中国护理管理》 2007年第4期78-80,共3页
科学研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类。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量性研究方法,强调由公平的抽样来证明假设的成立与否,进而推出一个对于整体皆适用的理论。但是单靠量性研究方法要充分理解整体的人与他们的健... 科学研究的方法大致可分为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两类。传统的研究方法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量性研究方法,强调由公平的抽样来证明假设的成立与否,进而推出一个对于整体皆适用的理论。但是单靠量性研究方法要充分理解整体的人与他们的健康护理需求受到很大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护理需求 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
下载PDF
课程改革的世纪回顾与瞻望 被引量:70
4
作者 顾明远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5-19,共5页
20世纪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 ,比较三次课程改革的异同 ,可以使我们认识课程发展的趋势。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又赋予课程改革新的使命。总的趋势是课程要从人的发展着眼 ,有利于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 ;课程内容更趋于综合 ,注... 20世纪世界各国经历了三次大的课程改革 ,比较三次课程改革的异同 ,可以使我们认识课程发展的趋势。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又赋予课程改革新的使命。总的趋势是课程要从人的发展着眼 ,有利于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 ;课程内容更趋于综合 ,注重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信息网络时代 自主学习 个性发展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原文传递
作为科学的法学的无价值性——在柏林法学会的演讲 被引量:119
5
作者 J.H.冯.基尔希曼 赵阳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8-155,共18页
法学的价值何在 ,其科学性如何 ?此问题在现今我国的法学界并不是个问题 ,即使在德国法律界 ,也没有人像基尔希曼这样径直地对法律的科学性予以否定。基尔希曼指出法学作为科学的无价值性的理由是 :第一 ,他以亚里士多德的对象依时空不... 法学的价值何在 ,其科学性如何 ?此问题在现今我国的法学界并不是个问题 ,即使在德国法律界 ,也没有人像基尔希曼这样径直地对法律的科学性予以否定。基尔希曼指出法学作为科学的无价值性的理由是 :第一 ,他以亚里士多德的对象依时空不可变性为科学分划标准 ,而不是以其为科学分类之准则 ,否认法学的科学品质 ,因之将法学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第二 ,法学对社会生活及现实之无价值。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法律的变动性、价值选择性 ,僵化、抽象、武断的实在法使自然法、法学陷入窘境 ,法学忽视对自然法的考察 ,仅专注于实在法的谬误和缺陷 ,却无可靠手段使人们更易于理解法律、减轻法律发展所带来的痛苦与负担。此文冒学界之大不韪 ,虽有偏颇之处 ,却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拉伦茨曾以《论作为科学之法学的不可缺少性》一文予以回应。本刊谨投他山之石于我国法学界 ,以期有助于学界对法学的自我反思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无价值性 法律价值 研究对象 法律制度 实在法 自然科学
原文传递
知识的三大部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被引量:119
6
作者 李醒民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33,286,共29页
本文在界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着重从知识的外在关联和内在特征两个方面探讨了它们的区别,同时揭示了它们的关联,并就三者的统一发表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知识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区别和关联 科学统一
下载PDF
高校自然科学课程体现思政价值的意蕴及路径探索 被引量:113
7
作者 张威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1,共6页
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解放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的重要立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指... 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的解放与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相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中的重要立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与核心内容的重要来源,传递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浙江大学在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为高校自然科学课更好实现思政教育功能带来三方面启示:明确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政治站位,强化教师在自然科学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自然科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融合,切实发挥育人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下载PDF
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 被引量:94
8
作者 柳叶 胡佳杰 张胜威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68-1177,共10页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之中。高校课程可以分为思想政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其中自然科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关系最为...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教学之中。高校课程可以分为思想政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其中自然科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关系最为松散,思政元素的融入也最为困难。本文从微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高校自然科学类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难点,探索思政资源的挖掘路径,通过调查研究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以及对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行教学反思。此外,对专业课教师关于课程思政的观点分歧也做了初步探讨。本文旨在为微生物学相关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撑、实证数据以及教学经验,并可为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参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自然科学 微生物学 高校
原文传递
复杂性范式的兴起 被引量:70
9
作者 吴彤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0-24,共5页
本文研究复杂性成为各个学科新范式的状况、意义 ,探索了简单性思维及其局限 ,以及复杂性思维及其意义。表明复杂性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的新范式 ,正在成为人文。
关键词 复杂性 简单性 范式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下载PDF
从“格致”到“科学” 被引量:65
10
作者 樊洪业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8年第3期39-50,80,共13页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 一切概念都是在历史中流动的,其流向和“流域”皆受制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条件。就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言,“格致”不是科学,而它终于演变为“科学”,是在开放的条件下不断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结果。一、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格物致知”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礼记》中有一篇《大学》,相传其核心内容为孔子之言,其余为曾子的阐述文字。被认定为是孔圣人的话中有这样一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物穷理 徐光启 核心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 自然科学 秦汉之际 道德修养方法 朱熹 西学 格物致知
下载PDF
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67
11
作者 赵红州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79年第4期29-44,共16页
本文提出“首次成果年龄”谓之科学家“成名年龄”的假设,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科学发现最佳年龄规律,找到了有关科学成果数、科学家人数及其社会年龄之间的经验公式,并用此公式部分地解释了汤浅现象(Phenomenon of Yuesa)。最后还对经验... 本文提出“首次成果年龄”谓之科学家“成名年龄”的假设,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科学发现最佳年龄规律,找到了有关科学成果数、科学家人数及其社会年龄之间的经验公式,并用此公式部分地解释了汤浅现象(Phenomenon of Yuesa)。最后还对经验公式的科学性和预测价值做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 科学成果 汤浅现象 科学发现最佳年龄 科学中心转移 自然科学 重大贡献 社会 集团研究能力 民族
下载PDF
产业生态化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被引量:58
12
作者 刘则渊 代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38-42,共5页
发展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观念和战略的两大转变:确立新的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在处于高速增长中,目前面临的不是增长与不增长的选择,也不是高速增长与低速增长的选择,而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的选择。我们认... 发展问题,正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观念和战略的两大转变:确立新的持续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在处于高速增长中,目前面临的不是增长与不增长的选择,也不是高速增长与低速增长的选择,而是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的选择。我们认为,实现产业生态化,是经历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选择;建立可持续发展试验区,是达到产业生态化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产业生态化 中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教育研究必须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被引量:48
13
作者 扈中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4-17,共4页
教育既具有科学性 ,又具有人文性 ,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研究必须同时运用科学的方式和人文的方式 ,坚持科学人文主义的方法论思想。教育学必须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但不能自然科学化 。
关键词 科学人文主义 教育研究 方法论思想 人的活动 相互融合 思维方式 研究方法 自然科学 科学 人文性 教育学 科学 科学
原文传递
关于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纳入公益性事业管理的建议 被引量:58
14
作者 刘振兴 陈运泰 +12 位作者 曾庆存 赵忠贤 吴国雄 黄荣辉 朱日祥 王佛松 陈翰馥 张广学 陆启铿 梁敬魁 朱邦芬 杨福愉 张仁和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7-438,共2页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05年,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拟全面推开.中央把文化单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的事业,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产业,它以生产的产... 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事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2005年,新闻出版改革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拟全面推开.中央把文化单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公益性的事业,即为公共事业服务、隶属于国家的一些事业性质的部门;另一类是经营性的产业,它以生产的产品上市,通过市场实现它的价值.同时,中央对区分新闻出版单位的性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的界定,明确了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和人民出版社(或者是无盈利能力的政策性出版社)为非盈利机构,按事业单位管理;除此之外的新闻出版单位,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图书出版社,基本上要逐步分期分批转制为企业,按照市场化、企业化机制运行.(界定中没有明确提及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这一改革举措,引起了科技界和科技期刊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 学术期刊 公益性事业管理 经济收益
原文传递
现代科学的结构——再论科学技术体系学 被引量:54
15
作者 钱学森 《哲学研究》 1982年第3期19-22,共4页
我以前谈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参见①、②、③、④),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作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 我以前谈过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参见①、②、③、④),认为从应用实践到基础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工程技术这一层次,然后是直接为工程技术作理论基础的技术科学这一层次,再就是基础科学这一层次;最后通过进一步综合、提炼达到最高概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也可以看作是四个台阶,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技术到最高哲学理论,可以算是横向的划分。纵向的划分就是学科部类的划分了,在一般的看法中,大的部门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我国现在就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他们各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技术体系学 现代科学技术 自然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 技术科学 理论基础 改造客观世界 哲学理论 工程技术
原文传递
语境主义世界观的特征 被引量:47
16
作者 殷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4-99,共6页
关键词 语境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特征 语义范畴 思维特征 整体性特征 社会人类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测量过程
原文传递
交叉学科、交叉科学及其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被引量:47
17
作者 王续琨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7,共5页
交叉学科是指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向学科有程度不同的重叠关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交叉科学作为所有交叉学科的集合,具有整合性、远缘性... 交叉学科是指形成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之间交汇区域的跨界学科或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与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向学科有程度不同的重叠关系,但并不完全等同。交叉科学作为所有交叉学科的集合,具有整合性、远缘性、宜人性等特征。交叉科学在科学体系中占据着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发挥着转移研究方法、传送研究成果的特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交叉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科学体系
下载PDF
论“百病生于气也” 被引量:52
18
作者 冯兴中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14,共5页
"百病生于气也"语出《素问·举痛论篇》,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开放的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治百病调气为要。"百病生于气"的疾病观,突出的反映了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 "百病生于气也"语出《素问·举痛论篇》,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开放的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治百病调气为要。"百病生于气"的疾病观,突出的反映了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举例糖尿病,作为一种以气机失调为特征的心身疾病,治以气机调畅是取效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病生于气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原文传递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7
19
作者 刘则渊 王海山 《科研管理》 1981年第1期9-23,共15页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 本文用统计方法从量的抽象上描述了哲学史上早已昭彰的哲学高潮转移的客观现象,说明从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近代世界哲学高潮从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顺序兴起和转移,是导致科学中心在这些国家渐次形成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结果表明,每一国家科学高潮之前都出现一个哲学高潮,其“哲学超前期”,按二者高潮起始年代间隔和峰值年代间隔,分别平均为六十年和三十年,揭示了哲学革命是科学革命的前导。通过对处于哲学高潮的各国哲学界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倾向的历史分析,进一步定性阐述了哲学对科学的深远影响。最后还探讨了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典型国家迭次发生“哲学革命——社会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这一有趣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革命 哲学界 历史考察 科学革命 世界哲学 工业革命 科学 社会革命 自然科学 哲学家
下载PDF
走进人类中心主义──兼向余谋昌先生请教 被引量:36
20
作者 潘玉君 王丽华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59,共5页
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术讨论中,有"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著名学者余谋昌先生等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困扰人类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在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学术讨论中,有"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论争。著名学者余谋昌先生等主张"走出人类中心主义"。事实上,困扰人类的一系列问题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物。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主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使人类体现或实现了价值。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①是"类主体"的含义,而不是"群体"或"集团"的;②是"整个地球"的,而不是"个别区域"的;③不仅指"当代"的人类,而且指"后代"的人类,因此,人类中心主义是以兼顾当代和后代的类主体的人类为中心的理论或观念。所以,人类中心主义非但不应该走出,而且应当走进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 自然科学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