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台山红石峡风景区防灾减灾实例
1
作者 郭文平 张小凯 《城市住宅》 2014年第5期127-128,共2页
为保证游客安全,需加强治理与预防。结合云台山风景区红石峡景点防灾减灾实例,包括栈道的改道以及岩石的加固,探讨大自然的美与科学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 防灾减灾 风景区 云台山 红石峡 自然科学
下载PDF
透视自然类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谢景岳 《中国博物馆》 2013年第4期36-40,共5页
自然类博物馆在面对变动与进步极快的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趋势时,透过重新检视博物馆功能与本质,调整博物馆治理策略,并藉由结合时事、主动沟通、跨域合作、思维深化以及扩大影响等方向进行调整,或可逐步在展示与教育的功能中,与博物馆观... 自然类博物馆在面对变动与进步极快的自然科学知识发展趋势时,透过重新检视博物馆功能与本质,调整博物馆治理策略,并藉由结合时事、主动沟通、跨域合作、思维深化以及扩大影响等方向进行调整,或可逐步在展示与教育的功能中,与博物馆观众共同建立更为紧密的互动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博物馆治理 博物馆观众
下载PDF
小学自然与科学课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3
作者 阿旺次仁 《环球慈善》 2019年第11期70-70,共1页
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在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为引领的小学学生科学管理模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而小学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全面性的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的艰巨任务,为... 教育是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在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小学自然与科学教学为引领的小学学生科学管理模式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而小学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育全面性的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的艰巨任务,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小学自然与科学课程教育和科学管理工作,是小学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自然科学 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
下载PDF
人文科学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12
4
作者 顾明远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人文科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当代科...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人文科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容易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但是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固然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伦理问题。这些问题需依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须结成联盟,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时代要求大学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需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我国大学生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生气勃勃,敢想敢干。但是还需要再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使他们具有更高的情操,更强的社会责任心。人文科学教育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发展史等领域。大学教育中除了公共政治课以外,应规定一定的学分,让学生选学以上几个领域的课程。校园文化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学校师生的学术活动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有效活动课程。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气氛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无形的潜在课程。要认真和精心的加以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教育 当代科学技术 等学校 科学主义 大学教育 校园环境的设计 大学毕业生 校园文化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人文主义
下载PDF
社会学危机的涵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吴小英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对社会学危机的涵义进行辨析。作者认为,社会学方法论的内在分裂和客观性困境都不能成为社会学危机的理由,因为它们自社会学诞生之初就早已存在,其根源在于对科学与科学方法的误解。社会学的危机是伴随着科学主义... 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对社会学危机的涵义进行辨析。作者认为,社会学方法论的内在分裂和客观性困境都不能成为社会学危机的理由,因为它们自社会学诞生之初就早已存在,其根源在于对科学与科学方法的误解。社会学的危机是伴随着科学主义的衰落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它表明了正统社会学范式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学危机 客观性 科学主义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方法 社会世界 逻辑实证主义 价值中立 华勒斯坦
原文传递
交叉学科、跨学科研究及其启示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明根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1994年第1期24-32,58,共10页
本文从科学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观视角阐述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论证现代交叉学科在新兴学科中的主流地位,它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对学术界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 本文从科学内在逻辑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宏观视角阐述交叉学科的产生与发展,论证现代交叉学科在新兴学科中的主流地位,它对科学发展整体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加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对学术界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学术概念、名词术语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一些不同表述和用法作了辨析。交叉学科实质上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从交叉学科的勃兴和跨学科研究的优势中,可以得到如下一些启示:从事科学研究要有跨学科意识,注重跨学科研究;高等教育要重视跨学科教育,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朝着文理渗透、多学科交叉和专业设置宽口径的方向发展,大力培养不同层次的通才;编辑工作者要优化智能结构,成为博学多才、“双专”(双重专业化)多能的复合型的通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跨学科研究 新兴学科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边缘学科 跨学科教育 智能结构 生长模式 综合学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试论唯物辩证法的拟化形式 被引量:24
7
作者 黎鸣 《中国社会科学》 1981年第3期3-23,共21页
本文根据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将是一门科学"的思想,对当代自然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如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相结合、如何利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来推动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表述语言的科学化进行了探讨。作者提出了关于&q... 本文根据马克思曾经预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将是一门科学"的思想,对当代自然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如何与社会科学的研究相结合、如何利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来推动社会科学的研究与表述语言的科学化进行了探讨。作者提出了关于"一体化"结构模式的设想,提出了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共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拟化形式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的若干意见。这里说的拟化,是指原则性观点具体化、模式化;模糊性概念明确化、定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系统论 控制论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模糊性 信息论 中国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自然语言 科学一体化
原文传递
论当代科学的生态学化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继宗 袁闯 《学术月刊》 1988年第7期45-51,共7页
当代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发展甚至在极短时期内都很少具有线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面预测科学的未来,哪怕是很近的将来,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以更大的努力试图从科学那变幻莫测的画面中摸索出它的规律.... 当代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这种发展甚至在极短时期内都很少具有线性特征: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全面预测科学的未来,哪怕是很近的将来,都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以更大的努力试图从科学那变幻莫测的画面中摸索出它的规律.科学进入了自身的反思.本文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部分.但我们只是在一个方面、一个视点上发现了(或自以为发现了)尚未被人们所重视的当代科学的某种特点,这就是当代科学的生态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科学 生态学化 城市生态学 科学思维方式 系统科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研究方法 自然生态系统 研究对象 集群
原文传递
“科学主义”辨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正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2-66,共5页
一、区分“科学主义”的不同形态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的问题,近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如何完整刻划科学的形象,以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科学主义”的理解存在歧义,因而讨论... 一、区分“科学主义”的不同形态如何看待“科学主义”的问题,近来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如何完整刻划科学的形象,以实现其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对“科学主义”的理解存在歧义,因而讨论中不仅众说纷纭,而且也很少在同一涵义上达成有效的交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义 科学精神 现实社会 信念 研究领域 理性 科学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解存在 基本内容
原文传递
关于生态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薛纪恬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16-22,共7页
生态环境意识属于人对社会活动系统与周围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自觉反映。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深入探讨和普遍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意识愈来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系统方法 生态环境意识 系统化 交叉融合 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 生态环境系统 大系统 人类活动
下载PDF
科学分类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交叉科学体系 被引量:15
11
作者 姜振寰 《科学学研究》 1988年第3期14-25,共12页
本文对科学分类的基准以及历史上各主要科学分类学说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对20世纪以来交叉学科的形成机制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叉科学体系结构图。
关键词 科学体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门类 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物理学 黑格尔 自然哲学 运动形式 研究方法
下载PDF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珺珺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6年第6期18-27,67,共11页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孕育科学社会学的基地,但是,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又是彻底摆脱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及框架,从新的角度研究科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不一样,它不再把科学单纯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和认识成果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 经验研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社会学家 七十年 社会结构 科学 三十年代
下载PDF
论当代交叉学科 被引量:8
13
作者 金哲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4年第3期140-149,共10页
文章在对当代交叉学科的含义及现状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的交叉学科发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追溯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了我国与上海学术界研究交叉学科的历程;剖析了交叉学科的本质,概括了交叉学科的特... 文章在对当代交叉学科的含义及现状的研究分析基础上,对我国的交叉学科发展进行了归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追溯了交叉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回顾了我国与上海学术界研究交叉学科的历程;剖析了交叉学科的本质,概括了交叉学科的特征;论述了交叉学科方法的内容,探讨了交叉学科在学科整体中所起的作用,思考了交叉学科的世界影响,探索了交叉学科产生的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新兴交叉学科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交叉科学研究 新学科 科学和社会 交叉融合 综合学科 结构形式 传统学科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抗击SARS行为的法律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龙 张军 钟会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抗击SARS的胜利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壮举。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无疑意义重大。通过抗击SARS的胜利,应对以下重大关系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与反思:正当性与合法性、权利与权力、国家与社会、国内与国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其结论... 抗击SARS的胜利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壮举。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无疑意义重大。通过抗击SARS的胜利,应对以下重大关系进行深入的法理分析与反思:正当性与合法性、权利与权力、国家与社会、国内与国际、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其结论是:(1)必须把危机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保证政府各项措施的合法性,用合法性整合正当性;(2)政府权力应当保障并服务于公民权利,权力的行使必须以保障人权为出发点与归宿;(3)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两种积极性,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并善于利用国际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5)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互相影响和渗透的,同等重视和利用它们进行社会管理,须臾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合法性 权利权力 国家社会 国内国际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论交叉科学的形成 被引量:7
15
作者 解恩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0-35,共6页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与综合学科等一类交叉科学大量而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交叉科学的出现,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标志,也是现代科学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基础。研讨交叉科学的形成途径,对于加深我们对交叉... 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边缘学科、横断学科与综合学科等一类交叉科学大量而不断地涌现出来。这些交叉科学的出现,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标志,也是现代科学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与基础。研讨交叉科学的形成途径,对于加深我们对交叉科学产生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对交叉科学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交叉科学的基本功能,促进整个科学的进步,都是大有益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交叉学科 综合学科 现代科学 重要条件 科学发展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发展规律 边缘学科 产生发展 科学理论
下载PDF
“赛先生”与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会史的考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樊洪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9,共11页
今人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言必及德先生与赛先生,但又总觉得赛先生的面孔有些苍白或是模糊。其中原因,恐怕大半是因为学者多以革命史的视角去研究新文化运动,赛先生在"革命"面前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笔者以为还有必要提供一个... 今人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言必及德先生与赛先生,但又总觉得赛先生的面孔有些苍白或是模糊。其中原因,恐怕大半是因为学者多以革命史的视角去研究新文化运动,赛先生在"革命"面前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笔者以为还有必要提供一个科学史的视角。科学史研究,有一个分支称科学社会史,侧重考察科学发展与其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它或许能有补于革命史和一般文化史讨论的某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科学史研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赛先生 科学社会史 梁启超 实证主义 科学发展 五四时期
原文传递
交叉科学时代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联盟 被引量:8
17
作者 孙小礼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6-19,共4页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又综合的过程。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走向综合,准确地说,是走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所谓“高度分化”,是指科学越分越细,新学科、新分支、新门类越来越多;而同时。不同学科分支... 科学的发展经历了综合—分化—又综合的过程。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走向综合,准确地说,是走向“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统一。所谓“高度分化”,是指科学越分越细,新学科、新分支、新门类越来越多;而同时。不同学科分支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以各种不同方式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又呈现出“高度综合”的总趋势。学科交叉现象虽然早已有之。在自然科学中就早有物理化学、地质力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边缘科学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发展 新学科 交叉学科 综合性 学科分支 边缘科学 现代科学 社会问题 跨学科
原文传递
系统论的若干哲学问题 被引量:8
18
作者 詹克明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7-28,共12页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系统中的几个哲学问题。如何看待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纯依据逻辑推演,能否从低层次运动方式推知高层次运动方式;两类系统控制及其优化;系统的序变能力:系统的序变方式;环境对系统演化方向的作用;自然...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系统中的几个哲学问题。如何看待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单纯依据逻辑推演,能否从低层次运动方式推知高层次运动方式;两类系统控制及其优化;系统的序变能力:系统的序变方式;环境对系统演化方向的作用;自然系统有序化趋势的动力来源。作者从概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事实出发,就以上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变能力 系统论 系统层次 哲学问题 控制要素 运动规律 有序程度 系统控制 层次系统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钱学森 钱三强 钱伟长谈发展交叉科学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涵 《管理现代化》 1985年第3期3-,5,共2页
为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两个决定,落实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全国交叉科学讨论会”于四月中旬在北京召开。这个会议是由十七个全国性学会、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有一百多... 为贯彻中央关于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和科研体制改革的两个决定,落实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全国交叉科学讨论会”于四月中旬在北京召开。这个会议是由十七个全国性学会、研究会联合发起的,有一百多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同商讨了交叉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马洪和吴明瑜、裴丽生、田夫、李宝恒、王照华等出席了会议并就交叉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发表了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学森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科学技术 交叉学科 面向经济建设 科学发展 重要问题 讨论会 新兴学科 交叉科学
下载PDF
中国的社会科学更需要奔向自然科学──世纪之交两大科学合流的回眸与反思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开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CSSCI 1998年第3期78-86,共9页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 本文认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合流。文章通过探讨综合─—分析─—综合这一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指出两大科学的联盟是历史的必然,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而中国的社会科学学者却仍栅来迟。因而,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跳出自我封闭的思维怪圈,以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科学的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科学 世纪之交 人文科学 耗散结构论 思维模式 思维方式 爱因斯坦 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