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力锐
张雷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5,73,共6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虚拟空间
政治动员
网络
政治动员
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话语权力与情感密码:网络政治动员的意识形态审思
被引量:
9
2
作者
罗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1,共11页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情感动能;微观上网民的个体价值取向表明网络政治动员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定,同时又具有重新阐释、整合乃至创造意识形态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
政治
网络
政治动员
话语权
情感
动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可控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得印
冯敬鸿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9-31,共3页
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给政府的控制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网络也给政府控制自发网络政治动员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加强对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控制,提高网络控制能力,促进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
自发
网络
政治动员
网络
技术的国家优势性
情绪性民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民意调查的政治作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力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7-431,共5页
网络民意调查是民意调查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网络民意调查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网络民意调查具有自身的特点及独特优势,其政治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民意调查延续并强化了传统民意调查的基本功能,推动了政府与公众的主动沟通,保障了公众的...
网络民意调查是民意调查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网络民意调查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网络民意调查具有自身的特点及独特优势,其政治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民意调查延续并强化了传统民意调查的基本功能,推动了政府与公众的主动沟通,保障了公众的话语权;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能力,对政府行为的制约越来越大;网络民意调查呈现了公众期望和政府实际作为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能诱发请愿式或抗议性的网络政治动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络民意调查在政治实践中的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网络
民意调查
网络
政治动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政治动员及其功能与趋向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力锐
王淑贞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52-56,62,共6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凝聚支持力量谋求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它能够映射传统政治动员,凝聚和展示集体力量,影响网络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趋向于多元化、不确定性和国际化。现实中,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
网络政治动员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凝聚支持力量谋求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它能够映射传统政治动员,凝聚和展示集体力量,影响网络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趋向于多元化、不确定性和国际化。现实中,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把握取向,才能发挥其网聚力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理解视角
功能实质
趋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政治动员在菲律宾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霍然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53,共18页
在埃斯特拉达总统执政末期的“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中,网络政治动员开始影响菲律宾政治,自此之后在菲律宾历次大选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菲律宾人广泛使用社交网络,选民结构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的选举法律法规暂未对网络动员行为进行规...
在埃斯特拉达总统执政末期的“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中,网络政治动员开始影响菲律宾政治,自此之后在菲律宾历次大选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菲律宾人广泛使用社交网络,选民结构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的选举法律法规暂未对网络动员行为进行规定。在2022年菲律宾大选中,小马科斯团队运用多重手段在“脸书”社交平台打造马科斯家族的亲和形象,并拍摄“油管”、“抖音”视频重新讲述父亲老马科斯统治时期的成就,以建构对自身和家族有利的政治叙事。早在参选之前,小马科斯团队长期采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的网络政治动员手段,为其政治回归作铺垫,改变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历史认知。网络政治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表演,它根植于菲律宾的政治文化语境,着眼于打造民粹主义话语。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下,家族政治不再在选举中发挥主流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人气政治。网络让政治动员变得更加简便、高效的同时,也容易让政治宣传流于表面,政治动员走向极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政治
选举
网络
政治动员
社交媒体
小马科斯
民粹主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身体缺场与行动在场:论网络政治动员发生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
5
7
作者
罗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身体缺场"和"行动在场"是网络政治动员的两大特点,由此提出了网络政治动员何以可能的问题。网络政治动员的成功启动始于网民之间的话语互动,情感发酵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的迅速升温和广泛扩散,共...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身体缺场"和"行动在场"是网络政治动员的两大特点,由此提出了网络政治动员何以可能的问题。网络政治动员的成功启动始于网民之间的话语互动,情感发酵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的迅速升温和广泛扩散,共意生成则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指向具体对象,共同的行动随即将会发生。由此,话语互动、情感发酵和共意生成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从微观视野展现了网络政治动员得以促发的现实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发生机制
话语
情感
共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政治动员:概念、要素与特征
被引量:
4
8
作者
罗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指政治主体在网络空间内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来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性、价值性和现实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议题和场域。主体是主导...
网络政治动员是指政治主体在网络空间内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来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性、价值性和现实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议题和场域。主体是主导者,客体是参与者,议题是中心内容,场域是外部条件。网络政治动员与现实政治动员在主体结构、参与形态、行动方式和时空范围上都具有显著区别。这些区别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的基本特征,即从行政权力中心到知识权力中心,从现实集合到虚实联动,从线性传播到多维互动,从有限时空到无限时空的全方位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知识权力中心
集权与赋权
虚实联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丽红
刘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9-30,52,共3页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治动员出现了应用范围扩大、民主性增强、社会权力壮大的发展趋势,同样也存在政治动员形式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对信息时代政治动员的探讨性研究,从建立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组织机制等方面出...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治动员出现了应用范围扩大、民主性增强、社会权力壮大的发展趋势,同样也存在政治动员形式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对信息时代政治动员的探讨性研究,从建立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组织机制等方面出发,为解决政治动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对策,从而保障政治动员在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政治动员
网络
政治动员
公共危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公民网络政治动员及有序引导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有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行为,它受政治需求、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权力结构、网络民意代表、网络舆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政治动员不会按照既定的动员模式运转。要使公民网络政治动员步入常态的轨道,解决之道在网络...
网络政治动员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行为,它受政治需求、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权力结构、网络民意代表、网络舆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政治动员不会按照既定的动员模式运转。要使公民网络政治动员步入常态的轨道,解决之道在网络之外,即要把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政府的施政过程,将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法治和文化的运行轨道,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提高公民的政治教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影响要素
归因分析
引导思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台湾网络问政与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
被引量:
2
11
作者
孙璇
《现代台湾研究》
2017年第3期34-40,共7页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传播,台湾的政治组织结构、政治宣传方式、政治选举方式、执政手段与民众参政问政、政治动员等的发展规律与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台湾网络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强化了台湾社会的发展与民意的表达...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传播,台湾的政治组织结构、政治宣传方式、政治选举方式、执政手段与民众参政问政、政治动员等的发展规律与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台湾网络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强化了台湾社会的发展与民意的表达,投射到政治领域则显著改变了台湾政治势力的传统格局,增强了善用网络政治动员的政党与政治人物的社会影响力。网络政治动员成为主导台湾社会运动、激发台湾政治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新媒体
台湾
网络
问政
网络
政治动员
原文传递
论国家安全战略的调适
被引量:
2
12
作者
蔡文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离我们渐行渐近,并开始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网络空间的不安定因素具有全球性、突变性和联动性特征,特别是以网络为中介的群体行动,会在网络之外产生现实性的后果。因此,...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离我们渐行渐近,并开始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网络空间的不安定因素具有全球性、突变性和联动性特征,特别是以网络为中介的群体行动,会在网络之外产生现实性的后果。因此,和谐稳定是两个世界共同的建设目标。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强国的战略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亟需相匹配的国家安全战略来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稳
网络
政治动员
国家安全战略
新安全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观”“三维”“五力”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13
作者
梁茼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49,共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
政治动员
意识形态工作
互联网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探究
14
作者
杨爱东
尹红
《高教论坛》
2014年第12期27-30,共4页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这需要加强高校对网络政治动员的核心领导,建立健全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这需要加强高校对网络政治动员的核心领导,建立健全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加大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政治动员
特征
监管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
15
作者
罗佳
《岭南学刊》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网络政治动员就是政治主体在网络虚拟空间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意识地诱发意见倾向、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我国网络政治动员在短短二十年内经历了从萌芽到勃兴、再到成熟壮大的飞跃式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已经...
网络政治动员就是政治主体在网络虚拟空间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意识地诱发意见倾向、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我国网络政治动员在短短二十年内经历了从萌芽到勃兴、再到成熟壮大的飞跃式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以我国网络政治动员兴起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为界,可将其划分为萌芽、加速发展、普遍化和常态化发展三个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仍将持续,其能量还会进一步增强,只是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各方主体的成长和成熟,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博弈将会更加复杂和微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发展过程
趋势
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探析
16
作者
梁茼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三维")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三维")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五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
政治动员
马克思主义
政治
观
互联网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生成与规制
17
作者
谢云冲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89-93,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这一特殊政治动员形态由此产生,并且多发易发。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既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分化、网络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工作、干部作风、公民认知的...
近年来,随着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这一特殊政治动员形态由此产生,并且多发易发。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既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分化、网络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工作、干部作风、公民认知的主观因素。它的发生会给政府形象、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从严治党,强力推动反腐倡廉,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改善舆论宣传工作,规范网络空间管理,从而有效预防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遏制其发展,减轻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型
网络
政治动员
政治
参与
社会冲突
干群关系
网络
监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析网络政治动员
18
作者
方刘松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X期3-3,共1页
网络政治动员对国家政治安全具有双重影响,因此,我们要畅通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发挥网络政治动员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特征
政治
作用
监控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政治动员与政治稳定
19
作者
杜书丽
刘奎华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10期148-148,共1页
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它可以加剧政治矛盾,解构政治秩序。因此,在网络政治动员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政治稳定是关键:政府和公民应充分利用...
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它可以加剧政治矛盾,解构政治秩序。因此,在网络政治动员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政治稳定是关键:政府和公民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政治
稳定
良性互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网络政治动员
20
作者
郑晓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43-,共1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实现政治功能的主要媒介,政治动员也在网上大行其道。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网络政治动员仍存在其实现上的有限性,政治动员主体也没有多元化,受众群体不具有广泛性,网络政治动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实现政治功能的主要媒介,政治动员也在网上大行其道。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网络政治动员仍存在其实现上的有限性,政治动员主体也没有多元化,受众群体不具有广泛性,网络政治动员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有限性
垄断性
现实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被引量:
13
1
作者
刘力锐
张雷
机构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5,73,共6页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是政治动员主体为达到特定政治目的,通过发布具有政治煽动性的网络信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对网民进行的政治鼓动、诱导、操纵。网络政治动员过程与动员性网络信息传播是同一过程。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作用主要在于网络政治动员导致了政治权力的转移,削弱了国家权威,冲击了政治稳定。应对和治理消极网络政治动员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网络政治反动员;治理的关键是割断网络政治动员虚拟转化的关节;治理的根本之计是重塑网络虚拟空间的国家权威。
关键词
网络
虚拟空间
政治动员
网络
政治动员
治理
Keywords
cyber
cyberspace
politics mobilization
cyber politics mobilization
administration
分类号
C91 [经济管理]
D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话语权力与情感密码:网络政治动员的意识形态审思
被引量:
9
2
作者
罗佳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1,共11页
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的网络领导权研究”(项目编号:19YJC710049,主持人:罗佳)
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项目编号:18BKS038,主持人:刘小龙)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情感动能;微观上网民的个体价值取向表明网络政治动员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定,同时又具有重新阐释、整合乃至创造意识形态的可能。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网络
政治
网络
政治动员
话语权
情感
动员
Keywords
Ideology
Cyber politics
Cyber-mobilization
Discourse power
Emotional mobi-lization
分类号
D668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可控性
被引量:
5
3
作者
陈得印
冯敬鸿
机构
东北大学
出处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29-31,共3页
文摘
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给政府的控制能力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网络也给政府控制自发网络政治动员带来了诸多有利因素,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加强对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控制,提高网络控制能力,促进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进步。
关键词
自发
网络
政治动员
网络
技术的国家优势性
情绪性民主
Keywords
Spontaneous Network Politics Mobilization
The Government Advantage of Intemet Technology
The Emotional Democracy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民意调查的政治作用
被引量:
5
4
作者
刘力锐
机构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7-431,共5页
文摘
网络民意调查是民意调查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网络民意调查刚刚起步但发展迅速。网络民意调查具有自身的特点及独特优势,其政治作用日益凸显。网络民意调查延续并强化了传统民意调查的基本功能,推动了政府与公众的主动沟通,保障了公众的话语权;提高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的能力,对政府行为的制约越来越大;网络民意调查呈现了公众期望和政府实际作为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能诱发请愿式或抗议性的网络政治动员。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络民意调查在政治实践中的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其对民主政治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网络
民意
网络
民意调查
网络
政治动员
Keywords
cyber public opinion
Internet poll
cyber political mobilization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政治动员及其功能与趋向
被引量:
6
5
作者
刘力锐
王淑贞
机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6期52-56,62,共6页
基金
2010浙江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网络反腐舆论动员与政府回应研究--以温州网络事件为例>(编号:Y201018784)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网络政治动员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编号:0YJC810027)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是各种政治行为主体通过网络虚拟空间凝聚支持力量谋求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和过程。它能够映射传统政治动员,凝聚和展示集体力量,影响网络社会价值权威性分配,趋向于多元化、不确定性和国际化。现实中,只有真正理解其内涵,把握取向,才能发挥其网聚力量的功能。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理解视角
功能实质
趋向
分类号
C912.4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动员在菲律宾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霍然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
出处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53,共18页
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海上丝绸之路女神信仰研究:以东南亚为例”(19YJC730004)。
文摘
在埃斯特拉达总统执政末期的“第二次人民力量运动”中,网络政治动员开始影响菲律宾政治,自此之后在菲律宾历次大选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菲律宾人广泛使用社交网络,选民结构呈年轻化趋势,相关的选举法律法规暂未对网络动员行为进行规定。在2022年菲律宾大选中,小马科斯团队运用多重手段在“脸书”社交平台打造马科斯家族的亲和形象,并拍摄“油管”、“抖音”视频重新讲述父亲老马科斯统治时期的成就,以建构对自身和家族有利的政治叙事。早在参选之前,小马科斯团队长期采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平台的网络政治动员手段,为其政治回归作铺垫,改变了相当一部分民众的历史认知。网络政治动员本质上是一种政治表演,它根植于菲律宾的政治文化语境,着眼于打造民粹主义话语。在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下,家族政治不再在选举中发挥主流影响力,取而代之的是人气政治。网络让政治动员变得更加简便、高效的同时,也容易让政治宣传流于表面,政治动员走向极端化。
关键词
菲律宾
政治
选举
网络
政治动员
社交媒体
小马科斯
民粹主义
Keywords
Philippines
Political Campaign
Onlin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Social Media
Bongbong Marcos
Populism
分类号
D734.12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身体缺场与行动在场:论网络政治动员发生的微观机制
被引量:
5
7
作者
罗佳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19,共7页
基金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马哲专项课题<新形势下广州社会舆论与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研究>(2017GZMZYB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身体缺场"和"行动在场"是网络政治动员的两大特点,由此提出了网络政治动员何以可能的问题。网络政治动员的成功启动始于网民之间的话语互动,情感发酵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的迅速升温和广泛扩散,共意生成则标志着网络政治动员指向具体对象,共同的行动随即将会发生。由此,话语互动、情感发酵和共意生成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从微观视野展现了网络政治动员得以促发的现实可能。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发生机制
话语
情感
共意
Keywords
Network political mobilization,Generative Mechanism,discourse,consensus construction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政治动员:概念、要素与特征
被引量:
4
8
作者
罗佳
机构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33,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网络政治动员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编号:14YJC710028)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网络动员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编号:YQ20151086202)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是指政治主体在网络空间内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来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现实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性、价值性和现实性。网络政治动员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议题和场域。主体是主导者,客体是参与者,议题是中心内容,场域是外部条件。网络政治动员与现实政治动员在主体结构、参与形态、行动方式和时空范围上都具有显著区别。这些区别构成了网络政治动员的基本特征,即从行政权力中心到知识权力中心,从现实集合到虚实联动,从线性传播到多维互动,从有限时空到无限时空的全方位转变。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知识权力中心
集权与赋权
虚实联动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被引量:
2
9
作者
刘丽红
刘颖
机构
大连民族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9-30,52,共3页
文摘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政治动员出现了应用范围扩大、民主性增强、社会权力壮大的发展趋势,同样也存在政治动员形式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不足。通过对信息时代政治动员的探讨性研究,从建立沟通机制、激励机制、组织机制等方面出发,为解决政治动员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对策,从而保障政治动员在信息时代的新背景下稳步发展。
关键词
信息时代
政治动员
网络
政治动员
公共危机
分类号
D035-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公民网络政治动员及有序引导
被引量:
2
10
作者
王有加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第2期166-168,共3页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是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行为,它受政治需求、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治权力结构、网络民意代表、网络舆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网络政治动员不会按照既定的动员模式运转。要使公民网络政治动员步入常态的轨道,解决之道在网络之外,即要把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政府的施政过程,将网络政治动员纳入法治和文化的运行轨道,强化网络舆情监控,提高公民的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影响要素
归因分析
引导思路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台湾网络问政与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
被引量:
2
11
作者
孙璇
机构
福建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
出处
《现代台湾研究》
2017年第3期34-40,共7页
基金
2015年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台湾青年政治心态及对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影响"(批准号:FJ2015TWA02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与传播,台湾的政治组织结构、政治宣传方式、政治选举方式、执政手段与民众参政问政、政治动员等的发展规律与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台湾网络政治参与及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强化了台湾社会的发展与民意的表达,投射到政治领域则显著改变了台湾政治势力的传统格局,增强了善用网络政治动员的政党与政治人物的社会影响力。网络政治动员成为主导台湾社会运动、激发台湾政治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网络
新媒体
台湾
网络
问政
网络
政治动员
分类号
D675.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国家安全战略的调适
被引量:
2
12
作者
蔡文之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出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0-75,共6页
文摘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动员和社会运动以及网络恐怖主义离我们渐行渐近,并开始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安全。网络空间的不安定因素具有全球性、突变性和联动性特征,特别是以网络为中介的群体行动,会在网络之外产生现实性的后果。因此,和谐稳定是两个世界共同的建设目标。面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不断升级,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强国的战略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亟需相匹配的国家安全战略来护航。
关键词
维稳
网络
政治动员
国家安全战略
新安全观
分类号
D822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观”“三维”“五力”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13
作者
梁茼
机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出处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49,共2页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情感认同的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提升研究"(2014YK03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
政治动员
意识形态工作
互联网发展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探究
14
作者
杨爱东
尹红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出处
《高教论坛》
2014年第12期27-30,共4页
文摘
如今,网络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促进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这需要加强高校对网络政治动员的核心领导,建立健全适应信息时代网络发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构建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危机干预机制,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加大监管力度。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
政治动员
特征
监管策略
Keywords
information age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political mobilization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
15
作者
罗佳
机构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岭南学刊》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网络政治动员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编号:14YJC710028)
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网络动员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编号:YQ201510862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就是政治主体在网络虚拟空间通过信息的发布和传播,有意识地诱发意见倾向、调动政治能量,从而达到其政治目的的行为过程。我国网络政治动员在短短二十年内经历了从萌芽到勃兴、再到成熟壮大的飞跃式发展过程。它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以我国网络政治动员兴起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为界,可将其划分为萌芽、加速发展、普遍化和常态化发展三个阶段。在可预见的将来,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仍将持续,其能量还会进一步增强,只是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各方主体的成长和成熟,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博弈将会更加复杂和微妙。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发展过程
趋势
分析
分类号
D63-3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八大以来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探析
16
作者
梁茼
机构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出处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6-42,共7页
基金
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基于情感认同的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效提升研究"(2014YK039)
2014-2015年度广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团组织服务青年创业动力系统激活策略研究"(2014WT07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从互联网发展的全局观("一观")出发,围绕互联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互联网+"思维推进创新创业热潮,学以致用体现"获得感"("三维")来论述"定力、活力、动力、推力和合力"("五力"),逐步形成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正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网络
政治动员
马克思主义
政治
观
互联网发展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生成与规制
17
作者
谢云冲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出处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年第4期89-93,共5页
文摘
近年来,随着公民在网络上参与政治活动日益频繁,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这一特殊政治动员形态由此产生,并且多发易发。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既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社会分化、网络特性的客观因素,也有政府工作、干部作风、公民认知的主观因素。它的发生会给政府形象、干群关系、社会稳定带来不良后果。为此,政府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从严治党,强力推动反腐倡廉,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改善舆论宣传工作,规范网络空间管理,从而有效预防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发生,遏制其发展,减轻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
破坏型
网络
政治动员
政治
参与
社会冲突
干群关系
网络
监督
Keywords
destructive cyber political mobilizatio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ocial conflict
cadre - mass relationship
online supervision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析网络政治动员
18
作者
方刘松
机构
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一队
出处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X期3-3,共1页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对国家政治安全具有双重影响,因此,我们要畅通网络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管理,发挥网络政治动员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特征
政治
作用
监控管理
Keywords
The network political mobilization characteristic politics function monitoring manages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政治动员与政治稳定
19
作者
杜书丽
刘奎华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
出处
《中国电子商务》
2010年第10期148-148,共1页
文摘
网络政治动员是一把双刃剑,对政治稳定产生双重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缓解政治冲突,促进政治的稳定;另一方面它可以加剧政治矛盾,解构政治秩序。因此,在网络政治动员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政治稳定是关键:政府和公民应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政治稳定发展。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政治
稳定
良性互动
分类号
D08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网络政治动员
20
作者
郑晓辉
机构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443-,共1页
文摘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实现政治功能的主要媒介,政治动员也在网上大行其道。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其网络政治动员仍存在其实现上的有限性,政治动员主体也没有多元化,受众群体不具有广泛性,网络政治动员在我国还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和繁荣。
关键词
网络
政治动员
有限性
垄断性
现实性
Keywords
cyber politics mobilization
finiteness
monopoly
reality
分类号
D621.5 [政治法律—政治学]
G20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及治理
刘力锐
张雷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话语权力与情感密码:网络政治动员的意识形态审思
罗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自发网络政治动员的可控性
陈得印
冯敬鸿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网络民意调查的政治作用
刘力锐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网络政治动员及其功能与趋向
刘力锐
王淑贞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11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网络政治动员在菲律宾大选中的作用和影响
霍然
《东南亚研究》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身体缺场与行动在场:论网络政治动员发生的微观机制
罗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网络政治动员:概念、要素与特征
罗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信息时代的政治动员
刘丽红
刘颖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论公民网络政治动员及有序引导
王有加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台湾网络问政与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态势
孙璇
《现代台湾研究》
2017
2
原文传递
12
论国家安全战略的调适
蔡文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一观”“三维”“五力”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梁茼
《人民论坛(中旬刊)》
北大核心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动员探究
杨爱东
尹红
《高教论坛》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中国网络政治动员的发展过程和趋势分析
罗佳
《岭南学刊》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十八大以来党的网络政治动员思想探析
梁茼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破坏型网络政治动员的生成与规制
谢云冲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浅析网络政治动员
方刘松
《改革与开放》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论网络政治动员与政治稳定
杜书丽
刘奎华
《中国电子商务》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论网络政治动员
郑晓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