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海燕 崔业翔 +3 位作者 王晴 李爽 汪怀远 王宝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7-182,共6页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包括微/纳米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微/纳米容器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以及形状记忆纤维丝/聚合物自修复涂层;同时介绍了几种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包括紫外光引发自修复涂层、热... 综述了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几种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包括微/纳米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微/纳米容器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以及形状记忆纤维丝/聚合物自修复涂层;同时介绍了几种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包括紫外光引发自修复涂层、热可逆交联自修复涂层以及层层组装自修复聚合物膜涂层。对其自修复机理、涂层的制备、性能及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自修复涂层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外援型修复 本征型修复
下载PDF
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叶三男 王培 +3 位作者 孙阳超 王秀民 李春玲 胡松青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共9页
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的修复机理。概括了常见的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体系,包括双环戊二烯-Grubbs固化剂体系、环氧树脂固化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 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是近年来高分子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总结了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的修复机理。概括了常见的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体系,包括双环戊二烯-Grubbs固化剂体系、环氧树脂固化剂体系以及极性溶剂-环氧树脂体系等,并对各体系的组成、微胶囊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当前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常见的微胶囊制备方法,其中主要有原位聚合法和界面聚合法,并对各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范围及自身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对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自修复微胶囊的加入使涂层的断裂韧性修复效率超过90%,微胶囊使涂层层间附着力的修复效率达到87%。电化学实验可以从腐蚀电流和阻抗方面等证明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比普通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同时利用电化学实验也可以对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的修复过程进行解释说明。最后对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材料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微胶囊填充型自修复涂层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微胶囊 聚合物复合材料 微裂纹 修复性能 耐蚀性能
下载PDF
挤压镁合金腐蚀与防护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雨来 刘庆 王海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19,共8页
随着挤压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如何改善其较差的耐蚀性自然成为无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挤压镁合金腐蚀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腐蚀行为与防护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挤压镁合金易于受到多种腐蚀形式的破坏,其腐... 随着挤压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如何改善其较差的耐蚀性自然成为无可回避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挤压镁合金腐蚀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腐蚀行为与防护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挤压镁合金易于受到多种腐蚀形式的破坏,其腐蚀行为、性能和机理受到材料特性和腐蚀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应力和腐蚀协同所用下的挤压镁合金失效行为,尚需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参数、合金化和热处理等技术进行组织和成分优化,基于应力条件、不同的腐蚀环境,开发新型耐腐蚀挤压镁合金,对于提高挤压镁合金抗腐蚀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具有实用价值。电化学镀、化学转化膜、自修复涂层等涂层技术在合金表面形成钝化膜、陶瓷膜以及释放缓蚀剂,对挤压镁合金提供了有效防护。其中,自修复涂层能够有效解决涂层破损产生的局部腐蚀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膜层的防护性能,拥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是涂层研发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镁合金 电偶腐蚀 应力腐蚀 化学转化膜 微弧氧化膜 修复涂层
下载PDF
仿生表面/涂层在金属腐蚀防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姜丹 黄国胜 +1 位作者 马力 段体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0-193,共14页
首先分别概述了仿生非浸润表面(超疏水表面、超滑表面)和智能自修复涂层(缺陷愈合型自修复涂层、腐蚀抑制型自修复涂层)的仿生设计原理和制备技术,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其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梳理了近年... 首先分别概述了仿生非浸润表面(超疏水表面、超滑表面)和智能自修复涂层(缺陷愈合型自修复涂层、腐蚀抑制型自修复涂层)的仿生设计原理和制备技术,重点阐述和探讨了其在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然后进一步梳理了近年来通过将仿生非浸润技术与智能自修复技术相结合,构建自愈性超疏水表面、超疏水活性涂层和超滑活性涂层等多功能防腐蚀涂层的新策略。最后分别对非浸润表面和自修复涂层技术在金属腐蚀控制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为仿生表面/涂层的设计、制备及防腐蚀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浸润表面 修复涂层 腐蚀防护
下载PDF
硅烷改性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童晓梅 郝芹芹 +1 位作者 闫子英 郑博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55-3561,共7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改性,并以此为芯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并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 采用硅烷偶联剂γ-(2,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对环氧树脂E-51进行改性,并以此为芯材,三聚氰胺-脲醛树脂(MUF)为壁材,原位聚合法合成微胶囊,探讨了微胶囊制备工艺,并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A)等对其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热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和测试;之后将改性后的微胶囊应用到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中,考察了自修复涂层的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当芯壁比为1.5∶1、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4%时,微胶囊为规则球形,表面粗糙、致密,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μm,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涂层中改性微胶囊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黏结强度及冲击强度均较高,且其较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分别提高了14.9%、14.3%、16.0%和9.6%;与未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相比,改性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增强,且电化学阻抗值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硅烷偶联剂 微胶囊 修复涂层 力学性能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含环氧树脂微胶囊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6
作者 童晓梅 郝芹芹 +1 位作者 闫子英 袁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4-90,共7页
目的制备含环氧树脂微胶囊的二元自修复涂层,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将自制环氧树脂E-51/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微胶囊和潜伏型固化剂(2-甲基咪唑)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二元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利用漆膜... 目的制备含环氧树脂微胶囊的二元自修复涂层,并对其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进行研究。方法将自制环氧树脂E-51/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微胶囊和潜伏型固化剂(2-甲基咪唑)按一定比例添加到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二元自修复环氧树脂涂层。利用漆膜弹性试验机、漆膜冲击试验机和万能拉伸试验机对涂层的弯曲性能、耐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学显微镜(OM)对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进行考察。采用EIS对涂层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成功制备了含环氧树脂微胶囊二元自修复涂层,当涂层中微胶囊的质量分数为3%时,涂层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10.6%和14.6%。当涂层中2-甲基咪唑和微胶囊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5%时,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较佳。当微胶囊质量分数为9%时,涂层的电化学阻抗值可达1.2×105?。结论微胶囊的加入可有效提高涂层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随着涂层中潜伏型固化剂含量的增大,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增强。当潜伏型固化剂含量达到一定值时,涂层的自修复性能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大而增强。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涂层的电化学阻抗值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潜伏型固化剂 环氧树脂 修复涂层
下载PDF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外援型自修复涂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胡静 吉翠萍 卫国英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70,共7页
自修复涂层是提高材料及涂层服役寿命的重要手段,开发基于微胶囊技术的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经济意义。基于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外援型自修复涂层中取得的进展,对微胶囊的类型、制备方法进行总结,特别介绍了微流控... 自修复涂层是提高材料及涂层服役寿命的重要手段,开发基于微胶囊技术的外援型自修复涂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经济意义。基于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及其在外援型自修复涂层中取得的进展,对微胶囊的类型、制备方法进行总结,特别介绍了微流控技术。综述了自修复涂层常用的树脂,阐述了涂层的自修复模式,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双修复模式。最后介绍了微胶囊型自修复涂层的应用进展。微胶囊技术及自修复涂层应用广泛,发展持续且稳定,但仍存在着应用和理论性的问题。微胶囊的调控、功能剂的稳定贮存及可控释放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而微流控技术的精确可控及高效特性,将为微胶囊及自修复涂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微胶囊 外援型修复 微胶囊技术 修复性能
下载PDF
基于缓蚀剂微/纳米容器的智能自修复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卫元坤 张优 +2 位作者 张政 王菊萍 陈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6-185,共10页
涂层技术是常用的金属腐蚀防护手段。随着材料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采用传统的涂覆方法只能起到被动防护的作用,一旦涂层受损则会失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智能自修复防腐涂层可根据环境变化自主修复涂层受损处,增强涂层的防护能力,延长金... 涂层技术是常用的金属腐蚀防护手段。随着材料的服役环境日益严苛,采用传统的涂覆方法只能起到被动防护的作用,一旦涂层受损则会失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智能自修复防腐涂层可根据环境变化自主修复涂层受损处,增强涂层的防护能力,延长金属基体(钢、镁、铝及其合金)的使用寿命。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负载缓蚀剂的微/纳米容器的自修复涂层在金属腐蚀防护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微/纳米容器的特点及对缓蚀剂的负载与控制释放行为,包括介孔纳米颗粒(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等)、无机粘土(多水高岭石、类水滑石、沸石)等无机纳米容器,聚合物微胶囊、纳米纤维、壳聚糖、环糊精等有机纳米容器,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以及多种微/纳米容器的复合应用,并对不同微/纳米容器的优点及缺点进行总结。最后,提出了基于缓蚀剂微/纳米容器自修复防腐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微/纳米容器 缓蚀剂 腐蚀防护
下载PDF
碳钢基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和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段体岗 黄国胜 +6 位作者 马力 张伟 彭文山 许立坤 林志峰 何华 毕铁满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350,375,共8页
目的通过在有机防腐涂层中添加小粒径的自修复微胶囊,增强防腐涂层的自修复能力,提高碳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法,采用桐油和金属缓蚀剂作为囊芯,分别合成得到了粒径均一的单组分和双组分自修复胶囊,均匀分散于防腐涂层中,获... 目的通过在有机防腐涂层中添加小粒径的自修复微胶囊,增强防腐涂层的自修复能力,提高碳钢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通过乳液聚合法,采用桐油和金属缓蚀剂作为囊芯,分别合成得到了粒径均一的单组分和双组分自修复胶囊,均匀分散于防腐涂层中,获得自修复涂层。结果SEM和热重分析显示,合成的单组分和双组分自修复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在3μm左右,囊芯包覆率分别达到48%和49%。人为破损涂层的中性盐雾试验和浸泡试验表明,在囊芯中桐油和金属缓蚀剂的比例为5∶1且防腐涂层中微胶囊含量为10%的条件下,经历110 h中性盐雾试验后,防腐涂层划痕处仍旧保持完整,未出现鼓泡和腐蚀现象。同时,浸泡675 h后,自修复涂层仍然保持较高的低频阻抗模值,表明此时涂层的耐蚀性最佳。结论含有双组分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具有较好的自修复能力,可以较好地阻碍腐蚀环境侵蚀,起到长期保护金属基体材料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微胶囊 双组分 中性盐雾试验
下载PDF
基于单宁酸负载的自预警-自修复双重功能防腐涂层
10
作者 马菱薇 杨雪婷 +3 位作者 郑凯宁 王金科 王悦 杨昊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4年第2期95-105,共11页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负载单宁酸(TA)的显色、缓蚀双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填料(TA-MSNs),将其掺杂到环氧涂层中,探究涂层的自预警和自修复性能。首先对TA的显色性能及缓蚀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对TA-MSNs纳米填料的形貌结构以及TA的释放... 通过一步合成法制备了负载单宁酸(TA)的显色、缓蚀双功能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填料(TA-MSNs),将其掺杂到环氧涂层中,探究涂层的自预警和自修复性能。首先对TA的显色性能及缓蚀性能进行了表征,接着对TA-MSNs纳米填料的形貌结构以及TA的释放行为规律进行了探究,并综合分析纳米填料添加量对涂层自预警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规律。盐雾实验结果表明,涂层的自预警效果与填料含量呈正相关,5%(w)以上的TA-MSNs添加量可赋予涂层明显的显色性能。电化学阻抗谱和表面分析结果表明,TA-MSNs在涂层中的含量为5%时,破损涂层的低频阻抗模值比纯环氧破损涂层高出2个数量级。当涂层破损时,涂层中释放的TA分子能够与钢铁腐蚀形成的Fe^(3+)发生络合,产生蓝黑色预警金属腐蚀,同时络合物可形成金属表面保护膜层,抑制了腐蚀反应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添加5%TA-MSNs的环氧涂层具有优异的自预警和自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涂层 修复涂层 单宁酸 缓蚀剂
原文传递
锌和锡锌半流体脂磨损自修复效应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莫云辉 陶德华 +2 位作者 王帅宝 韦习成 薛宗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3,共3页
研究了用微米级锌粉与Li基脂、VG32号油混合制备的锌半流体脂和同时加入锡、锌2种微粒的复合半流体脂。考察了在锌半流体脂和锡锌复合半流体脂下钢-铜摩擦副摩擦磨损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锌脂和锡锌复合脂在钢-铜摩擦作用下均能在铜试... 研究了用微米级锌粉与Li基脂、VG32号油混合制备的锌半流体脂和同时加入锡、锌2种微粒的复合半流体脂。考察了在锌半流体脂和锡锌复合半流体脂下钢-铜摩擦副摩擦磨损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锌脂和锡锌复合脂在钢-铜摩擦作用下均能在铜试样上形成较厚的自修复涂层,锌涂层厚度约为10μm,锡锌复合涂层厚度约为20μm。锌涂层的减摩抗磨性能比无锌涂层有所改善,而锡锌复合涂层的摩擦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半流体脂 锡锌半流体脂 修复涂层 摩擦磨损特性
下载PDF
十八胺微胶囊搭载环氧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机理研究
12
作者 曹启栋 亢淑梅 +2 位作者 鲁宸硕 李鹏宇 霍兆康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3,共9页
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被应用于船舶防腐领域,能够有效减缓船舶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本文以十八胺(ODA)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合成微胶囊,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丙基-β-环糊精&... 含有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被应用于船舶防腐领域,能够有效减缓船舶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腐蚀行为。本文以十八胺(ODA)为芯材、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为壁材合成微胶囊,并对微胶囊表面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羟丙基-β-环糊精&十八胺(HP-β-CD@ODA)微胶囊嵌入到环氧涂层中,制备具有自修复功能的涂层,并对自修复涂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HP-β-CD@ODA微胶囊呈现光滑的球形,且ODA完全被HP-β-CD包覆,封装率为12.7%;微胶囊添加量为10%的环氧涂层,其耐蚀性较碳钢基体和纯环氧涂层试样具有明显的提高,表明所制得的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材料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环氧树脂 十八胺 修复涂层 耐蚀性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基自修复防腐涂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文晶 熊文涛 +7 位作者 张鸿渐 孙贤国 熊武 潘心宇 陈博 罗小虎 周城良 刘娅莉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介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涂层在防腐蚀应用中的优势,讨论了PDMS自修复涂层的构建方法及自修复机理,包括基于可逆动态键的PDMS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基于修复剂释放的PDMS外援型自修复涂层,以及两种自修复机制相结合的复合型自修复涂... 介绍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涂层在防腐蚀应用中的优势,讨论了PDMS自修复涂层的构建方法及自修复机理,包括基于可逆动态键的PDMS本征型自修复涂层、基于修复剂释放的PDMS外援型自修复涂层,以及两种自修复机制相结合的复合型自修复涂层。讨论了增强PDMS基涂层在金属表面附着力的方法。展望了PDMS基自修复防腐涂层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 修复涂层 腐蚀防护 微纳米容器 可逆动态键 综述
下载PDF
基于pH敏感缓蚀剂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对碳钢的腐蚀防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姗姗 郑兴荣 +3 位作者 杨艳玲 闫峥 张英超 冯丽娟 《电镀与涂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7,共7页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合成了一种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并以此负载磷酸二氢钾,形成缓蚀剂微胶囊,再将其与水性丙烯酸涂料复合,制备出了一种环保型自修复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考察了微胶囊...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丙烯酸乙酯为单体合成了一种具有pH敏感性的聚合物,并以此负载磷酸二氢钾,形成缓蚀剂微胶囊,再将其与水性丙烯酸涂料复合,制备出了一种环保型自修复涂层。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和Zeta电位测定,考察了微胶囊与涂料的相容性,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自修复涂层的形貌特征,借助电化学阻抗谱和中性盐雾试验来评价自修复涂层对R235碳钢的腐蚀防护作用。结果表明:缓蚀剂微胶囊与涂料基体的相容性良好,可以均匀地分散于涂料中,形成的涂层表现出优异的自修复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对碳钢的腐蚀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涂层 微胶囊 缓蚀剂 水性丙烯酸涂料 碳钢 防腐蚀
下载PDF
低迷汽车后市场异军突起的新赛道——车衣膜
15
作者 梁德阳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4年第9期1-4,共4页
1车衣膜的定义和功能所谓车衣膜,就是在汽车漆面贴合一层膜对车漆进行保护或改色,因此也分为漆面保护膜和改色膜,所用材质一般为TPU(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PVC(聚氯乙烯)。漆面保护膜需要具有长期超强的韧性和耐磨性、抗碰撞、透明,装... 1车衣膜的定义和功能所谓车衣膜,就是在汽车漆面贴合一层膜对车漆进行保护或改色,因此也分为漆面保护膜和改色膜,所用材质一般为TPU(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或PVC(聚氯乙烯)。漆面保护膜需要具有长期超强的韧性和耐磨性、抗碰撞、透明,装贴后使汽车漆面与空气隔绝,从而起到防酸雨、防氧化、抵抗划伤的作用。漆面保护膜一般由衬底、胶水、基材(也称基膜)、自修复涂层和PET保护膜组成。衬底为生产直至贴装作业前用于保护安装胶层的部分;胶水起到连接保护膜与汽车漆面的部分,通过不同配方调整优化安装便利性及装贴后的贴合牢固度;基材(也称基膜)是产品的主体,起到框架结构支撑作用,主要有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或聚氯乙烯(PVC)材质,其中TPU材质更具耐冲击、抗紫外线、易拉伸、耐老化等功能;自修复涂层装贴在最外侧,通过特殊配方调制,拥有交联网状结构,从而实现增亮、耐污、疏水、热修复等功能;PET保护膜为生产直至贴装作业前用来保护透明涂层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牢固度 修复涂层 胶层 配方调整 基膜 框架结构 耐污 汽车后市场
原文传递
甘油微胶囊搭载硅烷环氧共混涂层的耐蚀性研究
16
作者 赵清平 亢淑梅 +2 位作者 邹方正 朱忠博 李鹏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9-254,共6页
为了提高金属基体的耐蚀性,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水包油乳液体系的聚砜包覆甘油的微胶囊,并在基体表面制备了含有微胶囊的硅烷环氧共混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红外、热重、电化学分析对微胶囊和含有微胶囊的环氧硅烷共混涂层的形貌结构、... 为了提高金属基体的耐蚀性,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水包油乳液体系的聚砜包覆甘油的微胶囊,并在基体表面制备了含有微胶囊的硅烷环氧共混涂层。通过扫描电镜、红外、热重、电化学分析对微胶囊和含有微胶囊的环氧硅烷共混涂层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耐蚀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聚砜为壁材包裹的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为150μm,且聚砜对甘油的包封效率为12%,胶囊的热分解温度为320℃。在3.5%(质量分数,下同)NaCl溶液浸泡下,当硅烷的添加量为3%时,硅烷的水解缩合弥补了环氧涂层的缺陷,使硅烷环氧共混涂层的阻抗模值提高到8×10^(6)Ω·cm^(-2);此外,添加微胶囊的硅烷环氧涂层由于微胶囊中缓释剂的释放吸附在金属基体表面,延缓了金属腐蚀的速度,阻抗模值提高到2×10^(7)Ω·cm^(-2),耐蚀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聚砜微胶囊 修复涂层 耐蚀性
下载PDF
BTA@HMCs/PANI微胶囊的制备及环氧涂层防腐性能
17
作者 张琲瑶 李鑫 +3 位作者 石楠奇 周锐 金佳赢 李海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60,共11页
以硬模板法合成的中空介孔碳球(HMCs)为微容器,通过真空浸渍及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得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的BTA@HMCs/PANI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70nm,壁厚(50±10)nm,微胶囊芯材质量分数为31.0%。添加质... 以硬模板法合成的中空介孔碳球(HMCs)为微容器,通过真空浸渍及原位聚合法成功制得负载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的BTA@HMCs/PANI微胶囊。制备的微胶囊呈规则球形,平均粒径约为270nm,壁厚(50±10)nm,微胶囊芯材质量分数为31.0%。添加质量分数5%BTA@HMCs/PANI微胶囊的自修复环氧涂层具有最佳的防腐性能,盐水浸泡实验表明环氧复合涂层浸泡30d后无明显腐蚀现象,电化学阻抗实验表明,环氧复合涂层低频区的阻抗模量值较纯环氧涂层高2~3个数量级。文中同时揭示了微胶囊芯材腐蚀抑制剂BTA和微胶囊壁材聚苯胺(PANI)协同防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介孔碳球 微胶囊 修复涂层 防腐性能
下载PDF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自修复涂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邯海 程勇 +3 位作者 程庆利 杨珂 周日峰 毕伟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2-284,共13页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小尺寸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微胶囊的自修复防腐涂料,能够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并实现涂层划痕缺陷的在线修复。方法通过调整界面聚合法合成HDI微胶囊过程中的乳化剂添加量、搅拌速率和体系pH值,降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小尺寸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微胶囊的自修复防腐涂料,能够提高涂层的防腐性能并实现涂层划痕缺陷的在线修复。方法通过调整界面聚合法合成HDI微胶囊过程中的乳化剂添加量、搅拌速率和体系pH值,降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并利用囊芯染色试验、红外光谱(FTIR)、热重试验(TG)对微胶囊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以物理共混的方式将微胶囊掺入到环氧树脂基质中制备自修复防腐涂料,使用万能拉伸机、拉拔测试仪、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微胶囊对涂层基础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合丝束电极(WBE)测试与划痕涂层浸泡腐蚀试验分析复合涂层的内在自修复机理。结果确定了微胶囊制备过程的最佳乳化剂添加量为3%、搅拌速率为600 r/min、体系pH值为3.5,此时的微胶囊呈规则的球状结构,表面致密且具有一定的粗糙度,平均粒径尺寸降低为59μm,成型率达82%。FTIR和囊芯染色试验证明微胶囊由脲醛树脂囊壁和HDI囊芯组成,TG分析显示微胶囊初始分解温度为260℃。随着微胶囊含量的提高,自修复涂层的拉伸断裂强度和附着力有所下降。EIS测试结果表明,含0%、1%、5%和10%微胶囊的自修复涂层经3.5%NaCl溶液浸泡144 h后,涂层电阻(Rc)分别为1.5×10^(8)、2.2×10^(8)、3.7×10^(8)、2.8×10^(8)Ω/cm^(2)。WBE和浸泡腐蚀试验显示,5%微胶囊掺入量的复合涂层具有最佳的划痕自修复性能,32 h浸泡后的涂层愈合效果良好。结论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的HDI微胶囊均匀分散至涂层内部,可以协同提高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此外,微胶囊能够在涂层划痕损伤位置主动释放囊芯HDI,与腐蚀溶液反应生成聚氨酯类物质填补涂层的裂纹缺陷,产生局部自愈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修复涂层 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 耐腐蚀 电化学阻抗谱 丝束电极
下载PDF
羟基化杜仲胶的制备及其改性UV 固化聚氨酯自修复涂层的研究
19
作者 陈博 袁天赐 +4 位作者 熊文涛 张小平 余喜红 徐祗正 刘娅莉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37,共8页
为了解决杜仲胶结晶性导致的溶解性差的问题,以便其直接用于改性涂料、黏合剂,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采用巯基乙醇与杜仲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合成了羟基化杜仲胶(HEUG),以破坏其结晶性,增强溶解性能。同时,研究了杜仲胶羟基... 为了解决杜仲胶结晶性导致的溶解性差的问题,以便其直接用于改性涂料、黏合剂,基于巯基-烯点击化学反应,采用巯基乙醇与杜仲胶在365 nm紫外光照射条件下合成了羟基化杜仲胶(HEUG),以破坏其结晶性,增强溶解性能。同时,研究了杜仲胶羟基化改性中水、N,N-二甲基甲酰胺、氯仿为溶剂、碳碳双键与巯基的物质的量比与反应时间等对羟基化程度的影响。研究了羟基化杜仲胶对自修复聚氨酯(DSPU)涂层的力学性能、柔韧性、耐溶剂性、附着力以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改性后的杜仲胶在常见溶剂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能,且羟基化改性时溶剂为氯仿、反应时间为6 h、巯基与碳碳双键物质的量比为3∶1时,羟基化程度最高,为156 mgKOH/g。将HEUG与自制的自修复聚氨酯树脂复合时,HEUG用量为5%是最优添加量,此时涂层的力学性能强、断裂伸长率高、自修复快、透明度高、涂层的基本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化杜仲胶 聚氨酯 修复涂层 UV固化
下载PDF
镁合金表面自修复防护膜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英海 盛思哲 +1 位作者 何津萌 王桂香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对镁合金表面自修复防护膜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介绍自修复膜层的作用机理、制备及性能特点,为设计镁合金表面自修复防护涂层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镁合金 表面处理 腐蚀防护 修复涂层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