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岁及以下青年高血压人群臂间收缩压差异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曹启环 苏亦男 +4 位作者 朱颖 董文丽 王羽茜 葛静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0,共7页
目的:探究40岁及以下青年高血压人群臂间收缩压差异(sIA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2010~2020年体检的40岁及以下青年开滦职工12895例,均获取卧位同步测量四肢血压值,按照性别、年龄(±1岁)1:1匹配高血压组(n=3584)和非高血压组(n=... 目的:探究40岁及以下青年高血压人群臂间收缩压差异(sIAD)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参加2010~2020年体检的40岁及以下青年开滦职工12895例,均获取卧位同步测量四肢血压值,按照性别、年龄(±1岁)1:1匹配高血压组(n=3584)和非高血压组(n=3584),每组再进一步根据sIAD分为sIAD<10 mmHg(1 mmHg=0.133 kPa)者和sIAD≥10 mmHg者。采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两组sIAD≥10 mmHg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sIAD≥10 mmHg检出率高于非高血压组(31.72%vs.27.76%,P<0.001)。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人群中,踝臂指数(ABI)<0.9、男性、肥胖、超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收缩压升高均与sIAD≥10 mmHg呈正相关(P均<0.05);大学及以上学历、体育锻炼均与sIAD≥10 mmHg呈负相关(P均<0.05)。非高血压人群中,ABI<0.9、收缩压升高均与sIAD≥10 mmHg呈正相关(P均<0.05);年龄增长与sIAD≥10 mmHg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青年高血压人群sIAD≥10 mmHg检出率高于青年非高血压人群。ABI降低、男性、肥胖、超重、LDL-C水平升高、收缩压升高、大学及以上学历和体育锻炼是青年高血压人群sIAD≥10 mmHg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高血 收缩压差异 检出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老年人臂间收缩压差异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辉 王剑利 +4 位作者 王丹 李璐 王娜 吴寿岭 陈朔华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7-473,共7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臂间收缩压差异(sIAD)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此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抽样标准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101510人中取5816人(年龄≥40岁)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参加了2010-2011年体检并符合入选标准...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臂间收缩压差异(sIAD)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此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设计,根据抽样标准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101510人中取5816人(年龄≥40岁)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参加了2010-2011年体检并符合入选标准、有完整的双臂血压、颈动脉超声资料的5011人最终纳入统计分析。采用同时测量卧位双臂血压的方法计算双臂收缩压差值的绝对值(sIAD),并分为sIAD<10和≥10 mm Hg两组,分析sIAD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sIAD<10、≥10 mm Hg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分别为42.0%和47.3%(χ^(2)=4.89,P=0.03),其中年龄40~<60岁人群中sIAD<10、≥10 mm Hg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8.3%、37.1%(χ^(2)=12.19,P<0.01),年龄≥60岁人群中分别为77.6%、82.9%(χ^(2)=1.59,P=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sIAD≥10 mm Hg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相关(OR=1.33,95%CI 1.06~1.67)。年龄40~<60岁亚组人群sIAD≥10 mm Hg组出现颈动脉斑块的OR值(95%CI)为1.31(1.01~1.68);年龄≥60岁亚组人群sIAD≥10 mm Hg组出现颈动脉斑块的OR值(95%CI)为1.48(0.84~2.62)。结论年龄40~<60岁人群中sIAD≥10 mm Hg与颈动脉斑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压差异 颈动脉斑块 中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